教會是具有生命的有機體!
這世上,有兩種談論教會的方式。
其中一種是機械論式的。這種談論方式,把教會視為一個巨型的機械,維持一定的生產力,是其存在的目的。教會會友無疑是這部大型機械裡的一個零件,只要添加足夠的燃料,有充足的電力和原料,就能帶來龐大的產能、倍數的成果。
另外一種,則是生態論式的。按照這樣的觀點,教會是一個有機體,是一種生命。面對生命,不能用機械式的方式,而是必須耐心培育。維持一個滿有生機、有活力的生態環境,是急不來的,太過粗糙地揠苗助長,或是用大興土木的強制方式,一個不小心,很可能就會爆發土石流,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林鴻信老師的這本《教會生態學》,便是用生態的角度,建構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教會論。他像個老園丁,細數教會這個生物圈裡的一草一木;又像個植物學教授,認真地教導我們,眼前這棵大樹如何歷經多年的時間,才從一株樹苗慢慢地茁壯成長。看到刺骨地寒風襲來,他知道如何過冬;看見夏天的繁盛,也明白這是上帝的禮物。
現在就翻開這本《教會生態學》吧!裡面豐富的知識,五花八門如「動物星球頻道」或是「Discovery」的教會生態報導,不但會讓你找到自己置身於教會的意義,還會讓你愛上這個美不勝收的環境,讓上教會就像去動物園、參觀植物園一樣,對於上帝的創造充滿驚喜!
你可曾想過,宗教改革的四個核心主張:「惟獨聖經」、「惟獨基督」、「惟獨恩典」與「惟獨信心」,是用來體檢一間教會的重要指標?新約聖經的馬太、馬可、路加、約翰,乃至於保羅、彼得、雅各,其實是教會生態學的專家?他們的作品,都可以被當成教會動物學、教會生理學、教會病理學、教會遺傳學、教會環境學的課本?
《教會生態學》,結合了生態學的研究與教會論的深刻,配合二十七卷新約聖經的智慧,期盼為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建構出更寬廣的教會想像與視野。一方面知道如何在「神的家裡」領受豐盛的恩典,另一方面也知道,怎樣運用教會所特有的生命力量,為萬國萬民都帶來祝福。
作者簡介:
林鴻信,一位熱情的神學探險家。喜歡閱讀、研究、寫作,經文座右銘是「為要成就上帝美意而立志行事」(腓二13)。是一位對土地、對人文有深刻關懷,又理性感性兼具的神學思想工作者。曾在台灣斗南鄉下牧會,作神學總是不忘心中有羊群。深受加爾文神學的啟發,從事神學教育,卻期許自己不侷限在學術的象牙塔。常帶著一股探險的謙卑與勇氣走入人群,見證上帝的話與上帝的靈如何相互配合作工。
德國杜賓根大學神學博士、英國諾丁罕哲學博士。曾任台灣神學院院長,現為台灣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
著有:
《加爾文神學》。校園。
《覺醒中的自由―路德神學精要》。校園。
《認識基督宗教》。校園。
《聖神論》。校園。
《納尼亞神學》。校園。
《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9個探險》。校園。
《忘我之域之一:誰啟蒙誰?―論啟蒙》。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忘我之域之二:點與線―論人》。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忘我之域之三:落葉隨風―論忘我》。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教會像棵大樹,
從栽種、發芽、生根、枝幹愈發粗壯,
到後來枝葉茂盛,甚至開花結果,
鳥兒飛來居住,人可以在底下乘涼。
這過程不會因為你今天多澆了一桶水,
或多給了些肥料,
就能加快生長速度。
耐心、毅力才是關鍵。
曹偉彤、鄧紹光
有機推薦!!
「林鴻信教授讓讀者從生態生命的視界去觀照教會,並且挑戰、擴充和修訂他們的想像。這樣的思考和想像是神學觀念的再視覺化:它是一種對基本神學觀念的重新排列和再創造,是通過「隱喻」的運用而成就的。因此,林教授挪用一些生命體方面的隱喻(如身體、神經系統、體檢、病理觀察、健康、嚴冬、春天等),叫人能創意地擴充信仰群體的詞彙,可緊握那在想像中經驗的實體意義。」──曹偉彤,香港浸信會神學院院長
名人推薦:教會像棵大樹,
從栽種、發芽、生根、枝幹愈發粗壯,
到後來枝葉茂盛,甚至開花結果,
鳥兒飛來居住,人可以在底下乘涼。
這過程不會因為你今天多澆了一桶水,
或多給了些肥料,
就能加快生長速度。
耐心、毅力才是關鍵。
曹偉彤、鄧紹光
有機推薦!!
「林鴻信教授讓讀者從生態生命的視界去觀照教會,並且挑戰、擴充和修訂他們的想像。這樣的思考和想像是神學觀念的再視覺化:它是一種對基本神學觀念的重新排列和再創造,是通過「隱喻」的運用而成就的。因此,林教授挪用一些生命體方面的隱喻(如身體、神經系統、體...
目錄
第一部 教會生態學
第一章 有機的教會
第二章 教會分類學
第三章 教會生理學
第四章 多樣性與合一性
第二部 教會動力學
第五章 靈恩到體制
第六章 運動到宗教
第三部 教會生態圈
第七章 屬靈或屬世
第八章 上帝國基因與政治環境
第四部 教會的內聚與外展
第九章 教會的神經系統
第十章 淤泥中的蓮花─行動的教會
第十一章 嚴冬枯木回春─改革中的教會
附錄一 在黑暗無神的世代中奮戰不懈
附錄二 參考書目
※章名頁※
第一部 教會生態學
「教會生態學」的角度有助於我們從生命的視域來了解教會,
除了更貼切地把教會當作生命體,
還可以擴充我們的想像與創意空間,
思考我們在教會裡面、教會座落在世界上,
和在上帝國裡面的種種生態關係。
第一章 有機的教會
健康的教會未必是大型的教會,
就好像健康的身體不一定渾身肌肉,
生命的健康在於達到與其生命體相應的均衡狀態。
第二章 教會分類學
真實生命環境裡的生命表現是百態雜存的,
因此研究生命體通常需要藉助於分類學,
同樣地,探討教會論時,
教會類型的分類整理有助於理解教會的豐富生命表現。
第三章 教會生理學
宗教改革主張:
「惟獨聖經」、「惟獨基督」、
「惟獨恩典」與「惟獨信心」,
這四個主張有其內在聯繫性,
是體檢教會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多樣性與合一性
教會的合一,不是齊一,
在分歧當中呈現出一致。
有如合唱,雖然聲部不同,
卻呈現和諧一致的歌聲;
第二部 教會動力學
任何生命體的內部往往有許多互相制衡的因素,
就像汽車有油門與煞車彼此牽制一般。
生命體的健康與否,就在於這些互相制衡因素是否平衡,
而教會內互相制衡因素的交互動態表現,
姑且稱為「教會動力學」。
第五章 靈恩到體制
靈恩代表自由、釋放與創新,
體制卻代表穩定、規範與傳統,
教會兼有靈恩與體制的雙極性。
體制有如道路規劃,靈恩有如車子奔馳,
良好的交通狀況需要兩者平衡發展。
第六章 運動到宗教
教會作為生命體,
究竟該以突破創新的運動性格為主,
還是偏向生根繁衍成宗教建制?
在這二者當中,存在著一定的張力,
而呈現出另外一種教會動力學的面貌。
第三部 教會生態圈
一個生命體的生命表現,
是由基因與環境兩大因素來決定。
教會具有「上帝國」的基因,
卻生長在「世界」的環境裡,
「教會生態圈」即泛指教會生長的環境
與生命支持系統。
第七章 屬靈或屬世
教會兼有屬靈與屬世的雙極性,
都在上帝主權之下,
屬靈與屬世兩個國度只是表面的,
實質上只有一個國度──上帝的國。
教會非常需要學習如何在這兩極當中,
走出一條平衡的道路。
第八章 上帝國基因與政治環境
教會作為生命體具有「上帝國」基因,
卻成長於「世界」的環境裡,
世界中最有影響力者則為塵世國度,
教會勢必經歷到上帝國基因
如何在充滿政治權力影響下的環境中成長。
第四部 教會的內聚與外展
一般而言,教會具有五大功能:
禮拜、教育、交誼、服務與傳道,
其中「禮拜」就是敬拜上帝,作為領受教會生命力的來源;
「教育」與「交誼」可以視為教會的「內聚功能」,
而「服務」與「傳道」合稱「宣教」,
則是教會的「外展功能」。
第九章 教會的神經系統
生物的神經系統藉由神經細胞組成的網路,
不斷地在傳入與傳出傳遞訊號中
行使感覺功能、運動功能,
且藉由分析、整理、判斷做出決定,
協調各組織和器官適當地回應環境變化與挑戰。
第十章 淤泥中的蓮花──行動中的教會
北宋學者周敦頤〈愛蓮說〉膾炙人口的名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文中對於蓮花的描述,
令人想起教會在俗世當中的行動表現,
也應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第十一章 嚴冬枯木回春──改革中的教會
在嚴寒的冬天裡,樹木在蕭瑟中枯萎,堅硬死寂。
直到春天來臨,樹木逐漸褪去硬殼,轉趨柔嫩,向外綻放,
為新枝打通管道。
教會也是這樣,我們所看到的困難似已使其微弱,
其實它的力量並未真正衰減。
第一部 教會生態學
第一章 有機的教會
第二章 教會分類學
第三章 教會生理學
第四章 多樣性與合一性
第二部 教會動力學
第五章 靈恩到體制
第六章 運動到宗教
第三部 教會生態圈
第七章 屬靈或屬世
第八章 上帝國基因與政治環境
第四部 教會的內聚與外展
第九章 教會的神經系統
第十章 淤泥中的蓮花─行動的教會
第十一章 嚴冬枯木回春─改革中的教會
附錄一 在黑暗無神的世代中奮戰不懈
附錄二 參考書目
※章名頁※
第一部 教會生態學
「教會生態學」的角度有助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