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Facebook熱門連載「河馬食堂」系列,
千萬粉絲按讚推薦!
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
河馬教授的人生哲學,盡在「河馬食堂」!
河馬教授真情流露,為你端上最療癒的料理,
以人生與教學為食材,熱情與掙扎為佐料,
道道溫暖動人,讓你吃了會說「再來一碗」!
河馬食堂獨家祕方
•精選五十篇生活散文,一窺河馬教授的心靈與感情世界
•學校教育、社會問題、人生大事,舉重若輕,事事關心
•一篇6分鐘,用輕食的料理方式,提供最紮實的飽足感
…………………………………………………………………………………………………..
河馬食堂招牌料理,今天你要吃哪道?
河馬食堂導生宴:乾煸四季豆,是令人回味的一場師生情。
河馬食堂雙人座:買一送一的咖啡,因為有妳而香醇美味。
問題小孩出頭天:上帝的另一張考卷,是問題小孩的安慰。
大學教育之我見: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閃爍智慧的洞見。
學生教我一門課:為師者謙沖自牧,才有教學相長的機會。
作者簡介:
張文亮: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與生態工程中心主任。自一九七九年起投入台灣農業與生態保護工作,曾任農委會灌溉水質保護、水利署地下水井維護與地下水污染監測、環保署人工濕地淨化河川、公共工程委員會生態工程國際研討會等主持人。曾獲台大「社會服務獎」、「通識教學優良獎」、「優良教師獎」與農業工程學術獎。
章節試閱
11
爬最高的山,走最遠的路
當我站在講台上,看著坐在前方的學生,我常有個盼望,期待他們珍惜受教的機會,未來能找到適合自己特質的工作。大學生有許多的型態,有些喜歡抽象的理論,適合從事研究型工作;有些擅長實作,適合成為工程師;有些較具創意、愛突破,適合自設公司;有些喜愛與人溝通,適合從事教育;有些擅長組織管理,適合成為主管,或一流業務員;有些喜歡服務他人,適合成為公務人員。
但是,最近幾年,有些媒體鼓吹考公職,每天刊登某人考上高、普考,每日報導如何補習與考試,方能成為公務員。這種洗腦式的報導,將給不明實情的學生與家長帶來許多壓力。高度強調公職,全然不顧特性不同的孩子所存在的差異,將許多不同特質的人,吸引進入同一性質的工作。不具為民服務熱忱的人進入公職,將造成人才的浪費,與工作的不適任。導致日後三、四十年國家重大政策無法推動改革,重責無人擔當的困擾。
台灣現存多如牛毛的不合理法條,強如十八銅人陣的行政關卡,四處如蟑螂鑽爬的背後關說,使公務員動輒引咎,難有作為。國家有太多的公務員,是未來國家難以承負的重擔。當單位預算大都用來付薪水,將無法推動什麼改革。太多想安定的人成為公務員,將使國家失去競爭力。以致現今有些公務員無事可做,有些老做外界關說之事,有些忙於應付媒體,有些僅做芝麻小事。
親愛的同學,年輕的日子不要想安定。要爬,就爬那最高的山;要走,就走那最遙遠的路;要打,就打那似乎最難打的仗;要吃,就吃那別人吃不了的苦。每個時代的改革,都是來自曠野的培訓,他們心靈強健,有能也有力。現今的公務人員是需要被拯救的一群,幫助他們廢去不合時宜的法條,能多得出國學習的機會,行政能夠保持中立,不需為不重要的事加班到深夜等。這些沒有改善之前,一個沒有熱心服務與使命感的人,進入公務單位,到六十多歲,將會知道自己是虛度了一生。
人的存在,蘊含何等的期待,內心有永生的渴慕,證明是來自永恆的創作;卻受罪的煎熬,證明曾是罪的奴僕。短暫的一生,為考試的壓力、工作,受多少的委屈。所以不一定要將公務員當成惟一的選擇,或是人生的第一志願。即使已經當了公務員,願在這一切的勞苦中,相信耶穌是我們的救贖,在茫茫大海中仍有一條不平凡的道路,因此,我們還是要喜樂。
喜樂的服務業人員
張文亮
41
為什麼年輕人不說話
二○一○年我在一堂課裡,發現班上有個男生坐在前排,但是從不發言和參與討論。後來,我請他發表一點看法,他低頭不語,全班都在等待,他才用顫抖的聲音說:「我……我……我……我……」說了一分鐘,又低下頭。同學們討論其他題目,免得他尷尬。討論又輪到他時,他抬起頭,用顫抖的聲音說道:「我已經三年沒有說一句話,也沒有人與我說話。起先,一天不說話很不習慣,後來一個月不說話,一年不說話,就漸習慣。」還好在教室祥和的氣氛中,他愈來愈能參與討論。
現今校園裡,這種不講話的年輕人愈來愈多。講話是人的寶貴本能,為什麼這些學生不說話,甚至嚴重到失去說話的能力?年輕人失語的原因複雜,人際關係的疏離、來自破碎家庭的過早孤立、父子或母女關係的疏離、過早遇到重大的打擊、縱酒以致酒精對大腦的毒害、情緒障礙、過度使用網路造成人際隔離等。許多失語的年輕人,未得醫治,淪成終身性的失語。克服失語,要學習看到人先說:「你好」、「早安」;使用電腦時,隨著字幕「唸出聲」,或學習對人講自己的故事。
在聖經裡,摩西曾對上帝說:「我不是能言的人。」他不是在客氣,而是他過去遭受的打擊太大。他又對上帝說:「我本是拙口笨舌的。」他不是謙卑,而是離開人群太久了。上帝卻說:「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Now therefore go, and I will be with thy mouth.)上帝的同在,就是說話的最好醫治;接受上帝的救恩,是疏離失語的治癒。
我接觸不說話的學生愈來愈多,才漸發現這個時代的險惡,是許多為人父母不了解的。深入他們的世界,非常不易;了解的過程,看到人性深處的苦痛,另有些不說話的學生,是從小受到性侵害。性侵害不只影響身體,更影響心靈,造成心靈的傷害、控告,而導致扭曲的性格。孩子為了避開骯髒的過去,關閉自己的回憶與想像;但是回憶與想像,正是語言發展與表達所必須的,這將導致言語能力的阻滯。後來,他們的腦中即使有講的意念,控制舌頭與嘴巴肌肉的神經卻已退化,講不出話,或找不到合適的字句。
失語不是只有失去與人溝通的能力,更糟的是日後性向的扭曲。受性侵的男孩子,為了避開受害時的形象,而轉向女性化;受性侵的女孩子,以女性是受傷的形象,轉向男子化;有的則是表面上對異性不感興趣,一受到引誘,就立刻爆發;或是私下沉湎於情色影片、漫畫、小說,尋求性壓抑的釋放。
我們何等需要耶穌的救恩,才能忘記背後,向著標竿直跑。
代禱的老師
張文亮
48
當老師,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在南台灣的武洛溪畔,
遇見許多的高中學生,她們
像是美麗的樹木,生長在那裡,茁壯在那裡。
在她們當中演講,似乎在上課,
卻是欣賞學生的樸實,
享受純真的歡愉。
當屏東的陽光,灑在臉上,
我體會,什麼是富有。
昨夜,我自屏東女中歸回,在那裡參加了一場盛宴。我想如果將「當個老師」視為一種生命的投資,那將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好的學生,老師教不壞;壞的學生,老師可教好,末了老師總是賺。只是,當了多年的老師,始終搞不懂為何有些學生,會忽然由偏差轉向正確,錯誤中願意矯正、散漫中重新振作、迷茫中看清標竿、試探中能夠脫離。也許學生的心像鍵盤,有些鍵是老師在按,有些鍵人雖按不到,仍有上帝在接手。
我有些畢業的學生,經常回來致謝。想當年他們有些人一副死樣子,講也沒用,說也沒用,教導他們像是對牛唱歌,對雞講話,與鴨比手畫腳,讓人難過久久,擔心時時。即使相處一陣,彷彿他們是馬、是牛,我是風。原來,教育對我像是一場長期的信心操練。現今,我進入教室,即使看到學生或睡、或玩手機、或看漫畫、或低頭喝豆漿、或吃雞排、或梳頭、或看鏡子、或用呆滯空洞的眼神在觀看,我漸不受影響。愛是以保守的心,來做正確的事;愛是關心學生,心裡卻不受學生負面的影響。每個學生都有「三個耳朵」,兩個在頭上,一個看不見。他們雖然睡著了,我仍可對他們的第三個耳朵傳講。
教育是帶著信心與盼望的工作,相信學生的心可以被感動、被喚醒,產生不同的質變。在年輕的日子,可看到什麼是價值、什麼是永久不變的愛、什麼是自己的有限,並知道有限之外是上帝的眷顧。我不知道,這些變化如何臨到他們身上。不過,一個撒種的農夫,不需要知道太多,只要持續去撒種,就有機會。
現代學生的問題多,需要有人陪他們多走一里路。成為一個老師,總要多保持一點時間與體力。如果,一時沒有學生需要陪伴,也是自己安靜休息的時候。到哪裡休息?到屏東吧。
富有的老師
張文亮
11
爬最高的山,走最遠的路
當我站在講台上,看著坐在前方的學生,我常有個盼望,期待他們珍惜受教的機會,未來能找到適合自己特質的工作。大學生有許多的型態,有些喜歡抽象的理論,適合從事研究型工作;有些擅長實作,適合成為工程師;有些較具創意、愛突破,適合自設公司;有些喜愛與人溝通,適合從事教育;有些擅長組織管理,適合成為主管,或一流業務員;有些喜歡服務他人,適合成為公務人員。
但是,最近幾年,有些媒體鼓吹考公職,每天刊登某人考上高、普考,每日報導如何補習與考試,方能成為公務員。這種洗腦式的報導...
作者序
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序)
親愛的同學,你最近問我:「為什麼起初要回台灣教書?」
這讓我想起在一九八九年,我自美國回到台灣,應徵台灣大學的教職。職缺只有一個,申請的人不少,競爭相當激烈。我的老師尼爾森(Donald Nielsen)同時推薦我,前往德國的漢堡大學,與中國的北京大學,理由是「二十一世紀,國際注目的舞台,將在那裡」,此外,我在美國也有工作。
我的心中有一個問題,我若回來教書,對台灣的學生有幫助嗎?我在美國已經九年,逐漸習慣那邊的生活。我對台灣年輕一代的認知,已經相當模糊。
我相信成為一個老師,不只為薪水,而是為委身;不只是份工作,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地方。我在不確定時,到一間餐廳,叫了一碗「紅燒牛肉麵」。本想品嚐昔日的風味,旁邊有個學生,竟與我閒談起來,談得很愉快。這小小的一件事,化解我心中的疑慮。
隔天,我壯膽在台大進行應徵的演講,講後就回美國。幾天後,系上通知我獲聘。我向尼爾森老師辭別,抱歉無法前往他推薦的學校,他站起來大力與我握手,連聲說:「好。」他總尊重學生最後的決定。
起初教書的時候,我非常不適應。台灣的報帳制度,有防不完的陷阱;巧妙的人際關係,吃了不少的暗虧;某些制度,讓人難過。我教一小時的書,要準備六個小時,常在緊張的狀態。美國的友人大概知道我的狀況,來台邀約,詢問是否重回美國工作?這時,海洋研究所的陳民本教授,對我講一句讓我受益久久的話:「老師有其三六九,前三年很不習慣,六年才漸入佳境,九年才會步入高峰。所以,教書的前三年,不要不適應就離開。」因為認真,所以適應緩慢,我決定留下。
一轉眼,我當了二十多年的老師,正如尼爾森老師所料,德國與中國漸成國際注視的地方。但是在台灣大學教書愈久,幸福感愈多。我的學校待我很好,每一年至少送五百個學生,坐在我面前聽我上課。我有分於他們的求知與成長,常感到幸福。
我也獲得優良導師獎、教學優良獎、學術貢獻獎、通識教育教學獎、傑出工程師獎、社會服務獎與不少的文學獎。這些獎,對一個有口吃、羞澀,容易失望、灰心的老師,是一種矛盾式的鼓勵。我軟弱,故得獎;我得獎,故軟弱。得這麼多獎,彷彿是教育路上的凱歌者,其實我是活在本鄉的異鄉人。學生經常在改變,我將獎拋在後,年年去追趕。
不過,我認為與學生同行、傾聽他們的問題、分享他們的喜悅,是我更大的獎。我是個感情易受波動、容易受傷的人,有時遭受挫折,經常感到沮喪、疲乏、困倦、壓力,甚至身體不舒服,這時學生反而成為我的陪伴。他們的虛心學習,幫助我往前。
我逐漸體會,「老師」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品味,深嚐與學生一同成長的酸甜苦辣;老師所做的不是零零碎碎,而是學生美好生命中的一部分;老師不是一個頭銜,而是持續去對應一個長闊高深愛的函數。
承受多年的教育與訓練,才能擁有「老師」的工作,似乎不符合投資報酬率,卻是生命值得的投資。成為老師,是擁有單純的生命,過簡約的生活;能夠體會與學生美好的相處,感受生命深刻的實涵。老師是種象徵,在活化所學;是有限的名詞,帶著無限的意義。老師是古老的行業,卻如同濃縮文明的膠囊,舉著生命的火把,將代代的精華傳遞出去。我在大學時代,當高中生的輔導,對老師的工作,有股說不出的切慕,雖然不知道日後要在哪裡教書、要教什麼,不過上帝會引導。
二○一○年,台灣大學開始推出「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我的課「生態工程導論」與「自然科學概論」是其中的兩門。上課全程皆錄音、錄影,放在台灣大學的教學網站上,供人免費觀賞與學習。第一個學期修課學生有兩百六十人,將教室坐滿,有些旁聽的學生,還坐在教室台階上。第二個學期來上課的學生更多。每週上課兩小時,我知道如果不用心教,將浪費幾近三百個學生的時間,國家人力六百個小時。
教育部曾經邀請我擔任四年(2002–2006)「自然科學」教材的撰寫,我漸漸養成課餘編寫教材的習慣。我喜歡在教材裡加入學門知識的發展史,當作上課教材的潤滑劑。學生若不明白發展史,就不容易秉持初時的理想。我相信理想比知識更重要,用正確的理想去應用知識,較能產生恆久的效益。因為一門學問,有其源起,有其內容;也有其爭執,有其持守。在學習路上與許多學生相遇,這些故事供他們學習,給他們默想,使他們成長,給他們應用。
老師,是在學習路徑上傳遞知識的輪子,輪子愈磨愈老舊,早期明顯的胎紋,逐漸磨平;一度光亮的輪胎,已漸老化。只想將一生當成一串喜悅的音符,響自輪子與道路,日復一日地磨滾。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是老師的一生。
迄今,我仍然在台灣大學教書。我相信,一生的故事,有一天仍需上帝重新闡述,否則自己也看不清。所以,我不敢保證,回台灣教書是最好的選擇,個人要認定上帝,與祂同行,祂軛輕省。
愛的營造者
在一個地方,用心營造愛(序)
親愛的同學,你最近問我:「為什麼起初要回台灣教書?」
這讓我想起在一九八九年,我自美國回到台灣,應徵台灣大學的教職。職缺只有一個,申請的人不少,競爭相當激烈。我的老師尼爾森(Donald Nielsen)同時推薦我,前往德國的漢堡大學,與中國的北京大學,理由是「二十一世紀,國際注目的舞台,將在那裡」,此外,我在美國也有工作。
我的心中有一個問題,我若回來教書,對台灣的學生有幫助嗎?我在美國已經九年,逐漸習慣那邊的生活。我對台灣年輕一代的認知,已經相當模糊。
我相信...
目錄
〈代序〉在一個地方營造愛/007
1河馬食堂導生宴/013
開學日,Show time/014
一位老師上第一堂課的開場白/016
蜂巢教室/018
小蜂巢的可貴/020
和老師一起吃,比較有味道/022
2河馬食堂雙人座/025
如果當年,你沒有去教書/026
喝杯買一送一的咖啡/028
一個屋簷下/030
3找到一生熱情的所在/033
月台上的禱告/034
一個訪談廣播,使我念完博士學位/036
哪怕是蓋糞廠門/038
挪亞先生要選哪一個科系/042
4幸福的河馬教授/045
那些漸漸模糊的臉龐/046
蚯蚓老師的樂趣/049
台灣版最幸福的老師/052
5問題小孩出頭天/055
跟著傑克船長去探險/056
一個問題小孩的寶貝祕密/059
教育的科學/062
6大學教育之我見/065
「美」的教育/066
在以馬忤斯讀書的日子/068
成績之外/070
為什麼要去學校讀書/073
念大學,是毛蟲變蝴蝶/076
如何選擇輔系/081
7喝一杯香蕉皮果汁/085
給一個難過的人/086
每一個早晨都是新的/088
上帝也愛的藍色系/090
8科學與上帝/093
我實在無法解釋/094
科學是什麼/097
為什麼科學實驗無法量測上帝/099
科學家會不會反對上帝/101
為什麼上帝不讓我們看見祂/103
科學的意義/105
9社會問題答客問/109
酒駕要不要負刑事責任/110
為什麼學校裡很多人抽菸/113
10權力與任務/117
論成功/118
論任務/121
撼動的時代/123
我在義大利麵店學到的事/125
11學生教我的一門課/127
為什麼年輕人不說話/128
我與亞斯伯格症的學生/131
上課睡覺的學生/133
他用自己的先天疾病,與特殊班學生同行/136
12額外的叮嚀/139
第X號學生教我的一堂課/140
給高階經理人上的一堂課/143
我可以與他發展純純的愛/146
13我為什麼要當老師/149
當老師,是穩賺不賠的生意/150
當老師的樂趣/153
〈代序〉在一個地方營造愛/007
1河馬食堂導生宴/013
開學日,Show time/014
一位老師上第一堂課的開場白/016
蜂巢教室/018
小蜂巢的可貴/020
和老師一起吃,比較有味道/022
2河馬食堂雙人座/025
如果當年,你沒有去教書/026
喝杯買一送一的咖啡/028
一個屋簷下/030
3找到一生熱情的所在/033
月台上的禱告/034
一個訪談廣播,使我念完博士學位/036
哪怕是蓋糞廠門/038
挪亞先生要選哪一個科系/042
4幸福的河馬教授/045
那些漸漸模糊的臉龐/046
蚯蚓老師的樂趣/049
台灣版最幸福的老師/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