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水洗過的眼睛,比從前更能看清,
痛苦,原來是召喚我們回家的信號。
「宇宙間真的有神嗎?而基督教的這位上帝,若是良善,一定希望祂創造的萬物幸福快樂,若是全能,必然能實現這願望,可是世間處處有人受苦,所以,上帝若非不甚良善,就是力有未逮,再不然,就是既不良善又力有未逮。」
這是基督徒從古至今常聽到的詰疑,似乎言之成理、無可辯駁。在《痛苦的奧祕:一場思辨之旅》中,為了從根本上去回答「人為什麼會受苦」的千古大問,魯益師亦將格局擴大拔高,回歸萬事萬物的根本──從宇宙是否有一位創造者開始,談為何有宗教產生,然後細細梳理、辯正「全能」和「良善」的意涵,析論為何一位全能又良善的神必須容許痛苦存在於人間而不出手干預,直指痛苦的本質、根源,以及唯一功用──刺穿蒙蔽人心的表相,讓人從自以為掌控一切的幻象中醒來,看清自己並非宇宙的中心。
本書不是一鍋心靈雞湯──羅列許多生活故事、個人見證、嘉言錦句,好排解那些受創痛苦的時刻。相反地,打開這本書,你將展開一段扎實深刻的思辨之旅,卻又不只是一趟旅程,也是起點,追尋人生至終的目的,與真正完滿的可能,由此啟程。
作者簡介:
魯益師(C. S. Lewis)
本持無神論,三十三歲成為基督徒,自稱是全英國最不情願的歸信者,後來卻成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護教家。
魯益師從小酷愛閱讀、涉獵廣博,文學涵養極為豐厚,也受過嚴格的蘇格拉底式哲學辯證訓練,但從未接受正式神學教育。於牛津大學教授文學的他,向來只看自己是個普通平信徒,直到一家出版社找上門來,邀請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低壓風暴中,向英國人介紹基督信仰,寫一本關於「痛苦」的書──《痛苦的奧祕:一場思辨之旅》於焉誕生。直至今日,已有無數人經由他的護教作品與文學創作,驚喜地更新甚至顛覆了自己對基督信仰的認識。
本書是他第一本護教類著作,生平許多重要的神學思想在此書俱已成形。基督教信仰經常面對的詰問或質難,他直揭其邏輯謬誤,將籠罩在難題上的迷霧一掃而空。然而,他也深知,人的智性不足以解答所有的奧祕,當理性已攀至頂峰再也無路,剩下的旅程,是乘翼想像的飛行;對於人類在墮落之前的狀態、未來的天堂,甚至動物是否也會復活等問題,本書有令人拍案叫絕的精采描述,展現無比奔放甚至是極其浪漫的想像力。
章節試閱
第一章/導言
這類的人居然敢議論上帝,其膽大包天教我詑異。寫給異教徒看的專著,開宗明義第一章就以大自然為根據,證明世間確有上帝……這樣,不反而給讀者理由去思考我們宗教的證據其實何其薄弱……宗教作家從來不拿大自然來證明上帝存在,便是昭著的事證。
—帕斯卡,《沉思錄》
沒幾年前,我還是無神論者。遇到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信上帝?」我的回答十之八九會像這樣:「看看我們生存的宇宙吧。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都還是空蕩蕩的太空,完全黑暗,冷得難以想像。在這太空當中運行的星體,比起浩瀚宇宙是那麼少,那麼小,即便每一顆星球據悉都擠滿了幸福不已的生物,我們幾乎只能勉力相信,生命和幸福只是創造宇宙之力的副產品而已。即使如此,科學家認為太空中的諸多太陽系,有行星者可能少之又少—說不定除了我們這個太陽系之外,別無其他。而我們這星系除了地球這一顆行星,可能再無其他行星供得起生命存在。而地球本身於出現生物之前,早已經存在數百萬年之久,即使地球日後再無生物,一樣可以再存在數百萬年。生命存在於地球時,是何景況?所有形態的生命,注定彼此為獵、交相為食,非如此不足以存活。以低級的生命形態而言,這過程僅需一死即可告終。然而,高級的生命形態出現了不一樣的質素,叫作『意識』;高級生物因此意識而得以感受痛苦。生物誕生時引發痛苦,存活時施加痛苦,大部分也於痛苦當中死去。生物體中最複雜者—人類,則又有另一質素,叫作『理性』。人類因此得以預見自身即將承受痛苦,而預先出現強烈的精神苦痛;人類因此得以預見自身之死亡,以致強烈渴望永生。人類也因為擁有『理性』,得以構想得出千百種精妙的手法,施加痛苦於彼此、於無理性的生命;若非擁有理性,還無以致之。而人類也將此等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人類的歷史泰半備載罪行、戰爭、疫癘、暴虐,間或穿插適量的幸福,供人類於沉浸幸福之際,心知終將失去幸福而深自怖懼,失去之後又無限懷念而痛切悲苦。而人類又不時有一些小小的進步,所謂的『文明』就此出現。然而,世間所有的文明皆會消逝;甚至文明尚存之時,無不有其獨具之禍害,為禍之烈,可能更勝其緩解人類一般痛苦的功效。我們自己的文明便是如此,這一點無人質疑。而我們的文明會像先前諸文明一樣消逝,也是八九不離十的事。即使倖免於萬一,那又如何?人類這一種族,在劫難逃。每一種族,不論出現於宇宙何處,率皆在劫難逃。因為,據說這宇宙正在崩解,終有一天會化作無邊無際、齊一均勻的物質,降至極低的溫度。傳奇、史實,一概就此化作烏有;形形色色的生命,終歸是『無限物質』︵infinite matter︶那張癡呆的臉面上一閃而過的擠眉弄眼,了無意義。如果要我相信這是仁慈、全能的神所創造出來的,那麼我會回答:一切的證據指的正好是相反的方向。宇宙要不是根本沒有神在背後支使,要不就是這神對於善惡根本無動於衷,再不然,這是個邪惡的神。」
有一問題我倒是從來沒想過要提起。我始終沒注意到這般悲觀的論點,其有力、巧妙之處正也是問題的所在。宇宙要是真壞到這樣的地步,甚至只有這一半的壞,那麼人類到底是怎麼回事,竟然還將宇宙歸諸一位有智慧又仁慈的造物主所創?可能是人類太過愚蠢—但也未必愚蠢至此吧。從黑直接推論到白,從惡之花直接推論到善之根,從沒有意義的作品直接推論到有無限智慧的巨匠,委實難以置信。由經驗所展露的宇宙奇觀,絕對不會是宗教的根基;不管人所持守的是哪一種宗教,宇宙奇觀必然始終在那裡。宗教乃是得自一個不同的源頭。
第一章/導言
這類的人居然敢議論上帝,其膽大包天教我詑異。寫給異教徒看的專著,開宗明義第一章就以大自然為根據,證明世間確有上帝……這樣,不反而給讀者理由去思考我們宗教的證據其實何其薄弱……宗教作家從來不拿大自然來證明上帝存在,便是昭著的事證。
—帕斯卡,《沉思錄》
沒幾年前,我還是無神論者。遇到有人問我:「你為什麼不信上帝?」我的回答十之八九會像這樣:「看看我們生存的宇宙吧。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都還是空蕩蕩的太空,完全黑暗,冷得難以想像。在這太空當中運行的星體,比起浩瀚宇宙是那麼少,那麼小,即便每...
作者序
序
想當初艾希利‧ 桑普遜(Ashley Sampson)向我提議撰寫此書之時,我曾有不情之請,希望匿名發表。因為,我對受苦的想法果真一吐為快的話,準是一派剛強堅毅之氣,識我者定覺得荒唐可笑。然而,匿名之請遭拒;不合叢書體例。不過,桑普遜先生倒是不忘點我一下,說我可以寫一篇序文,事先聲明我這人便是知易行難的典範!如此這般,寫作大計於焉抖擻展開。在此,且容我即刻招認,借用華特‧希爾頓的睿語,是書從頭至尾,「本人無不深感所述和實情相差甚遠,無奈之餘,只得祈求寬貸,容我日後奮力精進是也」。(註1)但也因為如此,若有人以此相責,本人敬謝不敏。任誰也不准說:「沒有受過傷的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註2)在下的心境未嘗有一時片刻,即連想像出來的大慟,也難以承受。若說世間有誰萬萬不敢冒險小看此一大敵,正是在下不才。於此,另也必須附記,撰寫本書的目的,僅在於破解受苦引發的知性問題;至於剛毅堅忍等等教誨,崇高多了,本人再愚拙也不致妄想具此才德。本人也不足以為讀者指點迷津,惟獨以此信念坦然相告:痛苦若是難免,一丁點兒勇氣勝過滿腹經綸,些許的體恤賽過無比勇氣,一絲絲愛,大於一切。
道地的神學家讀我寫的篇章,輕易即可看出這不過是個世俗信徒、大外行,信筆留下的滿紙荒唐言。然而,除了最後兩章有幾處明顯出之於思辨揣度,相信本人筆下所寫,皆屬古傳、正統的教義,經我重作申述而已。若說本書真有何「創見」可言,即出現新異、不屬正統的看法,絕非我之本意,應屬無知之過也。當然,本人是以英國聖公會之普通信徒自居而提筆撰文,然則,本人所言,卻也無一字不屬於受洗、領受聖體的基督徒言。
由於本書並非學究淵識之作,本書引文出處若是不易追溯,在下便也不費力氣再作追究。所以,神學家一見,便知本人所讀何書,腹笥又何其簡陋。
魯益師
一九四○年
於牛津大學抹大拉學院
註1
華特‧ 希爾頓(Walter Hilton, c. 1340–1396),Scale of Perfection,I,xvi。(譯按:中譯本《靈程進階》,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08。書中引文為譯者自譯。書中引文若未註明沿用譯本,皆為譯者自譯。)
註2
譯註:「沒有受過傷的才會譏笑別人身上的創痕」,出自莎士比亞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第二幕,第二景,第一句(沿用朱生豪譯文)。
序
想當初艾希利‧ 桑普遜(Ashley Sampson)向我提議撰寫此書之時,我曾有不情之請,希望匿名發表。因為,我對受苦的想法果真一吐為快的話,準是一派剛強堅毅之氣,識我者定覺得荒唐可笑。然而,匿名之請遭拒;不合叢書體例。不過,桑普遜先生倒是不忘點我一下,說我可以寫一篇序文,事先聲明我這人便是知易行難的典範!如此這般,寫作大計於焉抖擻展開。在此,且容我即刻招認,借用華特‧希爾頓的睿語,是書從頭至尾,「本人無不深感所述和實情相差甚遠,無奈之餘,只得祈求寬貸,容我日後奮力精進是也」。(註1)但也因為如此,若有人以...
目錄
序..........014
第一章 導言..........017
第二章 神的全能..........041
第三章 神的良善..........059
第四章 人的邪惡..........091
第五章 人的墮落..........115
第六章 人類的痛苦..........149
第七章 人類的痛苦(續)..........185
第八章 地獄..........201
第九章 動物的痛苦..........221
第十章 天堂..........247
附錄..........266
序..........014
第一章 導言..........017
第二章 神的全能..........041
第三章 神的良善..........059
第四章 人的邪惡..........091
第五章 人的墮落..........115
第六章 人類的痛苦..........149
第七章 人類的痛苦(續)..........185
第八章 地獄..........201
第九章 動物的痛苦..........221
第十章 天堂..........247
附錄..........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