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摯推薦 ‡
王文基 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
林鴻信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系統神學教授
孫寶玲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新約教授
莊信德 播種國際事工創意顧問
鄧紹光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
譚國才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 系統神學教授
30顆神學種籽,就等著你來撒種。
今日的信仰群體其實離聖經很遠,塑成信仰群體的養料,並不是聖經,而是一己的感覺情緒、中產階層的文化氛圍,而決定群體的所是和所為,往往是市場和經濟的考量。斷裂的經文成為信仰群體生命的養分?難道我們只能乾瞪眼坐看這世界在收割教會?
神學,亦即教會的教導,不只是一些良善的想法與觀念,幫助人能成為教會的會友。神學乃是教育初信者、福音的傳講者與處理異端教導不可或缺的一環。神學可以讓福音繼續作為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當基督徒不認識自己的信仰的時候,當我們的教會不願意教導神學的時候,恐怕那些講道、教導與分享的內容就不再是耶穌基督的福音。
本書蒐羅作者近年發表的三十篇文章,主要的任務,在突顯日常生活中無處不神學,做好信徒的神學教育扎根。除努力於勤讀聖經、恆切禱告之外,更應強化神學素養,培育信徒具備正確的教義知識,落實真正的團契生活精神。神學通識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以呼應未來教會對基督徒應有的基本素養要求,構築基礎神學通識能力,將博雅兼具啟發的神學識見內化於心,讓這30堂課成為每一個基督徒一生帶得走的「營養學分」。
作者簡介:
周學信
生於新北市,隨宣教士父母先後定居於菲律賓、日本及美國。十二歲蒙召獻身,自中學起即在美國受聖經與神學教育。於聖路易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專攻歷史神學,主要研究早期教父神學及政教關係。曾擔任過聖光神學院院長,目前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亦參與基督教研究智庫的服事。
除了在神學院培育神國人才外,亦在教會群體裡傳授所學。近年更致力於探索基督教靈修傳統、當代神學與公共神學。著有《無以名之的雲》、《拉比傳奇》、《行動的原點》(以上為校園出版)、《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可有一席為你?》、《不可討價還價的神?》、《踏不死的麥種》(以上為華神出版)。透過文字與講道分享,他將學術研究與公共參與交織相融,作出最有力的實踐。
章節試閱
01 從將臨期學習等候預備
將臨期(Advent),是教會年曆中的第一個節期,是一段引頸期盼並等候預備基督來臨的節日。在這段時間中, 我們預備心思意念,慶祝耶穌的降生與祂榮耀的再來。不可否認,今日基督徒在遵守節期方面,已不若以往熱切。畢竟,面對需要等候的人事物,還有誰有心為之慶賀呢?事實上,我們並不善於等候,缺乏耐心、急於行動。我們是所謂的「當下世代」(now generation):拋棄式紙尿布和快餐速食伴隨我們長大;慣用臉書(Facebook)和通訊軟體即時溝通;被推崇「立即滿足」的社會所形塑,於是我們習慣於使用遠距視訊,透過搜尋引擎Google 擷取新知;被鼓勵「先享受後付費」的經濟體系洗腦;受推崇立即滿足的社會所形塑;相信一服見效的靈丹妙藥與快速療法可治癒疾病;連基督信仰都斷然向節目安排而非門徒訓練的方向偏頗傾斜。
毋怪乎我們變得愈來愈不耐等候。等候,畢竟與每日塑造我們的各種文化價值扞格不入。但且慢 !即便我們懶得等候,經驗豈不也告訴我們,除了等候,別無他法?想想,人類孕育生命尚且需時整整十個月的光陰;時間精粹的佳釀依然比新酒香醇;吾人之中最浪漫者,也明白「一見鍾情」並不太可靠。此外,任何速讀訓練豈能加快累積智慧的速度? 翻開使徒行傳一章7 節,耶穌也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除了等候,還是等候。然而,我們身處如此困境,如此緊繃,雖無異於其他時空,但拉扯力道格外強烈。毫無疑問,整個世界都要學習等候。
「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加四4)意味等到時候成熟,上帝必定有所行動,直指當代信徒缺乏耐心的弊病。詩篇作者說:「我曾耐性等候耶和華」(詩四十1)。聖誕節時,神差遣那位我們所等候的。引頸盼望,專心等候 !那位曾經來過的,還要再來。自古以來,合乎要旨的將臨節歡慶活動向來包括歷史元素,在這段節期中,回顧聖誕節及基督教創立以先的日子,彼時全人類無不翹首等待將在伯利恆降生的那位。
耶穌第一次降生時,很多人已等候多時。路加福音前兩章是整本聖經中最長的兩章,其中記錄了很多人的等候。伊利莎白、撒迦利亞、馬利亞和約瑟、伯利恆的牧羊人,特別是年邁的西面和亞拿,他們都恆切、耐心地等候彌賽亞的到來。同樣的,他們也邀請我們進入一種以等候的心情,迎接福音的生活。的確,從基督徒的觀點來看,整本舊約聖經可被視為「基督降臨的等候」。
但除了回顧歷史,將臨節也包含了盼望。即便我們為曾經來過的那位歡慶,我們也等候那位將要再來的,「但願榮耀、權能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啟一6)
無論在台灣,亦或在伯利恆,每一次的等候都是等候,並不因地而異。人類的處境不外乎等候。「人類生命充滿等候: 等候火車、公車或飛機;在商家排隊等候;在牙醫診間的候診室坐立難安地等候;焦躁心慌地等候失聯至親的音訊。」等候並非活在事不關己的狀態,反之,等候是主動的,並謹慎預備心思意念,耐心等候上帝以信實成就其神聖的諾言。等候關乎敞開、接納、暴露自身的弱處。我們等候,但並非毫無盼望地等候。我們所等候的,早已經屬於我們。我們所等候的,就是上帝。耶穌受上帝差遣,向我們顯現何謂等候。祂是獨一無二的,降臨世上向我們顯明,相信盼望是不會錯的。耶穌顯明上帝的本質和目的,祂曾經來過且將要再來,我們已經認識祂、擁有祂,也正在等候祂。因此,將臨節期不僅歡慶過去的歷史,未來的盼望,也將我們自身的存在寫成故事篇章。將臨節是宣告耶穌再來的節期,讓我們對耶穌過去的降臨有正確的回顧。
基督徒的等候絕不同於拖延。這麼說來,在這段等候的時日裡,基督徒該怎麼做?可以確定的是, 聖經教導我們等候並非毫無作為。先知以賽亞曾寫道:「⋯⋯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 !」(賽三十15、18)等候並非被動的,同理,在等候的時日裡,不應停止與不作為。當我們等候上帝時,我們當作主的工。在等候中不應閒散疏懶,漫無目標。此時此刻裡有真諦,而這真諦乃是從盼望而來,也就是對那位曾經來過,且將要再來的那位所存的盼望。因此,我們如此等候,為祂從前來到世上歡欣鼓舞,因祂將人類自絕望中拯救贖回,就在此時此刻,讓所有信徒與從亙古至今的所有教會合一,不絕地祈禱這段將臨節期禱文:「來,主耶穌!」
問題討論
1你是否曾在自己的生活和服事中經歷過坐立難安、等候的焦慮?
2「 等候關乎敞開、接納、暴露自身的弱處」,你認同嗎? 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嗎?
3教會的傳統節期,愈來愈趨向活動節目式的安排,你的看法是什麼?
4路加福音第一章,提到年邁的西面和寡婦亞拿,他們都恆切、耐心地等候彌賽亞的到來。他們終其一生地等候,終於在年老時,得以親眼見到嬰孩耶穌。從經文的描述中,你有什麼感想?
01 從將臨期學習等候預備
將臨期(Advent),是教會年曆中的第一個節期,是一段引頸期盼並等候預備基督來臨的節日。在這段時間中, 我們預備心思意念,慶祝耶穌的降生與祂榮耀的再來。不可否認,今日基督徒在遵守節期方面,已不若以往熱切。畢竟,面對需要等候的人事物,還有誰有心為之慶賀呢?事實上,我們並不善於等候,缺乏耐心、急於行動。我們是所謂的「當下世代」(now generation):拋棄式紙尿布和快餐速食伴隨我們長大;慣用臉書(Facebook)和通訊軟體即時溝通;被推崇「立即滿足」的社會所形塑,於是我們習慣於使用遠距視訊...
推薦序
序 言
神學幫助我們真確地
述說耶穌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西奈沙漠有一群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多年來,由一位傑出非凡、領導出眾的拉比擔任部落的首領。在拉比去世之後,百姓們對他充滿了追思緬懷—留下數不盡的傳說故事,以及關於如何活出豐富人生的教導與諺語。與他熟悉的族人熱愛彼此傳誦他的每一則故事,也轉述給下一代聽。關於拉比的緬懷與回憶凝聚了整個部落的人心,即使在他過世多年之後,他們也得以憑靠著這些寶貴的記憶遺產度過日後艱難的歲月。
有一天,一位四海為家、居無定所的陌生人造訪了這個綠洲中的部落。他剛從學者雲集的亞歷山太城過來,聽見拉比的故事甚為著迷,於是,對他們提出建議:「如果你們真心希望要世世代代記述下他的豐功偉業,得以永遠凝聚整個部落,那麼要有更突破進步的想法才行。眼下你們真正該做的是,建造一座思想的高塔,這座高塔由理念與律法所建構,能夠準確地彰顯所有人從他身上學習到的精神。」
一開始,有些人並不喜歡這個構想。他們不相信一個聳立不動的建築物會讓一群遊牧民族得到什麼好處。但如果真蓋得起來,它很顯然將是一座宏偉的建築結構—這可是其他部落都沒有的偉大成就—因此,有些高瞻遠見的領袖長老排除萬難,歷經多年,終於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陌生人再次回到這裡,連見多識廣的他,都忍不住發出讚歎:「真是了不起,這足以匹敵亞歷山太城的那座光芒萬丈的巨大燈塔。」
有好一陣子,紀念碑建成的榮耀凝聚了整個族人。然而, 意見的分歧,漸漸的,部落裡的不和與嫌隙與日俱增,並逐漸擴散。有人認為石碑根本不能真正表達出他們對拉比的追憶與思念,因為拉比是有血有肉的人,無言的高塔卻是永遠動也不動。還有人說,如果他們真的要繼續活在這座高塔之下,就無法四處移動尋找鮮翠的水草。但另一些人卻認為,當初該把高塔的形狀仿效金字塔的外型才對。少數人則傾向部落長老會議所得出的結論:紀念碑上的裝飾與頌詞根本無法彰顯偉大的拉比,簡直就是個災難。
最終,因為彼此之間的落差,一開始只是言語上的爭執, 進一步升高成為拳腳相向,接著就拔刀廝殺,最後全面失控、彼此開戰。這次流血事件造成部落分崩離析,使它分裂成十七個家族,這樣的團體終究失去了給予他們身分認同的寶貴傳統。
於是,這些分裂的小團體各自照著自己的理念去建造單單屬於自己的紀念塔。但卻都聲稱自己蓋的,才是貨真價實的拉比紀念碑。
回過頭想想,到底神學關注的是什麼?上述的寓言故事, 不言可喻地指出,只要是可以合理的被稱為基督教神學的所有神學(亦即「談論神」,theos 意指神,logos「邏各斯」或「道」意指話語),都在訴說著故事:「上帝的確是一個故事, 但這個故事比世界上講的任何故事都更真實。這種說法是『詩意的』,但同時也純粹是實在論的問題。」
基督教神學的框架分為兩大段落:起初,神創造了完美的宇宙;最終,神要叫祂的宇宙達致永恆的完美。從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故事可以聽到基督教關於神的言說:祂離開天上的寶座,在宇宙的某個小角落成為肉身。祂為了周遭的人而活,又為所有罪人而死去。然後祂又復活,帶來新生命。最後,祂再次升天回到屬於祂的位置,坐在萬王之王的旁邊,之後在末時祂要再來。不論過去未來,這是眾基督徒談論神的基本方式。
我遇過不少基督徒,對於基督教神學或是教會教導的認識都極其有限。神學文盲(theological illiteracy)在我們身處的教會中並不罕見。他們或許很忠心地上教會敬拜主,甚至在教會中熱心服事,但是他們對自己所信的內容,以及為何要信, 幾乎一無所知。教會對此需要擔負起大半的責任。我們的教會一般而言並沒有看到神學的重要性,因此關於教會最基本的信仰與神學知識,教會並未認真忠心地教導給信徒。有時候,神學研究甚至像「無用之物」一般被棄如敝屣。教會更傾向於教導與研究聖經,強調聖經,並且把聖經看成在堅固會友上是更有建設性的方法,而不願意掉入神學泥淖之中,在裡面攪和。
因此,教會會友們嫻熟於聖經內容,卻缺乏系統化與整合過後的信仰教導。儘管在初信造就或慕道班階段,信徒曾接受基督信仰的基要真理,但是在我們的教會中,多數信徒仍舊對教會歷世歷代的教導一無所悉,甚至到了「茫然無知」的地步。教導基督教信仰必定是一種神學的形式。神學非常實用, 貼近基督徒生活的所有層面。雷.安德生(Ray Anderson)說神學本身即是事工,思索福音的事工,這福音是神在耶穌基督裡所賜無條件的恩典,但是事工本身也是神學;真正的事工,亦是神的事工,經常是優先於神學並導引著神學。」
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說,神學就是教導我們,要如何談論耶穌,才能叫聽到這些話語的人可以聽見整全的福音。神學可以確保我們對福音是忠誠的,忠於有關耶穌的好消息:祂為著使世人得生命並且得著救恩,而釘十架與復活。因此,基督教教導的主要工作,便在於讓我們對耶穌的認信是清楚明白而完整的。
就像巴特(Karl Barth)認為,神學的任務在於讓信仰的群體向神的話語負責:
正如對於教會的其他機能有著特別的強調,教會應該要有特殊的活動—神學活動。特別的神學學術、研究、或教義,應依據「追求真理」的觀點, 盡力與集中於對教會團契全部工作的檢討驗證。這工作在某一程度內有著代行的(為他人而作的)或甚至是專職性的作用性質。而且神學與教會及其信仰的關係,約略等於法律學之與國家及國家法律的關係。因之神學的研究與教義本身並非最終目的, 反之寧是教會團契的,尤其是對「上帝話語之服事」(Ministerium Verbi Divini)的一種機能。神學受委命要對教會,尤其對那些負有傳教、教育及牧會之責的會員們服務。神學所必須完成的任務乃是不斷激發和引導這些人正面面對於「他們之屬人的言論與上帝的話語—這應該是那屬人言論的原本、主題與—之正當關係」的問題。神學必須促他們熟練於與「追問真理」的正確關係,必須向他們實證及例示「對此事的正確理解、思索以及講論」。
這麼說來,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神學的重要性。
首先,神學是基督教信仰的總結,目的在於指導初信者明白,他們新近發現的這一信仰究竟有著怎樣的深度與廣度。對初信者而言,教義的目的在於清楚地總結出基督信仰的內容—上自人的罪、耶穌的位格與工作,乃至認罪悔改與門徒生活的需要。因此,基督教的教導能幫助初信者,不單停留在起初對耶穌充滿興奮感的時期,並且引導他們,使其開始在理解其信仰的意涵之外,也能從福音的角度來理解他們自身的整個人生。
班.邁爾斯(Ben Myers)曾經很清楚地指出:「神學與信仰不同。信仰絕對不需仰賴神學。信仰惟一所仰賴只有一事, 那就是神。但當我們提及信仰、認信與傳揚信仰之時,則必須仰賴神學。神學實際上只不過就是在嘗試替信仰發聲。神學千方百計地在替信仰提出恰當的字彙與語詞來談論神。信仰期待自我的表達,它渴望通過敬拜、認信與作見證,而使人得以聽聞。因此神學所尋求的,乃在於將信仰化成言語、幫助信仰可以用有意義且容易理解的話語來言說神的實在,而最重要的, 是能忠實地將其表達出來。」
其次,教會的神學論述也有教導的功能,就是指導那些身上負有講道、教導與佈道之責的人士。神學幫助他們傳講耶穌,且講得正確無誤。神學有其職責所在。它對基督教會負有責任,因為神學乃是為著教會而存在,並且幫助教會去傳遞邪說對教會產生的毀滅性影響以及其所造成的威脅,我們都有目共睹,各種光怪陸離講述耶穌的方式,我們都聽說過。在教會中所聽到各種有關耶穌的講論,不時讓人感到驚嚇。在我們的分享與查經過程中,當我們說到耶穌時,常常卻近乎異端之說。從聖經裡我們能看到類似的例子,比如保羅所牧養的加拉太教會的情況正是如此,為此他還寫了一封書信給他們。在保羅宣教經過加拉太之後,後來有其他人到此地傳講別的福音(加一6∼7),而那根本不是福音。那些假教師說耶穌的死是徒然的,這樣的教導讓人失去了盼望與安慰。因此,神學的用處是在教育福音的傳講者,確保他們所傳的福音真是耶穌基督的福音。
第三,神學教導與論述的目的之一,也包含應付假教導。神學論述的目的,是要剔除對立的說法。在早期教會歷史的故事中,絕大多數記載的是為了對抗當時的假教導,而發展出的關鍵神學教導的定義。
就以在初代教會橫行的異端亞流為例,他主張耶穌不是神,而是受造者,因此而從屬於父,教會當時的回應,就是我們現今所了解的〈尼西亞信經〉裡頭的內容:「出於神而為神,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受生而非被造,與父一體。」這些關於耶穌位格的論述,之所以被大公教會提出來,不是為了成立一套理論,而是為了清楚說明福音,使其與聖經相一致。
另一個異端歐迪奇(Eutyches, c. 378-454)則是個「『思想混亂,不學無術的思想家⋯⋯盲目地向前直衝,捍衛基督一性論,反對任何劃分其(基督)神人二性的主張』;而涅斯多留或許不是個涅斯多留主義者,則對『安提阿學派』就基督神人二性的看法提出了如此『笨拙、表達絲毫不加修飾的闡釋』, 以至於他一直無法前後一致地解釋究竟何者組成祂的核心(J. N. D. Kelly)」6。我們今日仍要持續,對付假教導與假教師。因此,神學的這個目的非常關鍵,為的是要消除所有的謬誤,這些謬誤會讓耶穌基督的福音不再真確。
神學,亦即教會的教導,不只是一些幫助人成為教會的會友的良善想法與觀念。神學乃是教育初信者、福音的傳講者與處理異端教導時,不可或缺的一環。神學可以讓福音繼續做為耶穌基督的好消息。何時基督徒不認識自身信仰,何時我們的教會不願意教導神學,我們的講道、教導與分享的內容,就有可能將不再是耶穌基督的福音。
站在神學立場,基督徒固然不應太教條化,但是基督徒更應精準地掌握神的話語,作正確的解釋;而神學的作用即使人善用這把兩刃利劍。
(葉嬋芬譯)
序 言
神學幫助我們真確地
述說耶穌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西奈沙漠有一群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多年來,由一位傑出非凡、領導出眾的拉比擔任部落的首領。在拉比去世之後,百姓們對他充滿了追思緬懷—留下數不盡的傳說故事,以及關於如何活出豐富人生的教導與諺語。與他熟悉的族人熱愛彼此傳誦他的每一則故事,也轉述給下一代聽。關於拉比的緬懷與回憶凝聚了整個部落的人心,即使在他過世多年之後,他們也得以憑靠著這些寶貴的記憶遺產度過日後艱難的歲月。
有一天,一位四海為家、居無定所的陌生人造訪了這個綠洲中的部落。他剛從學...
目錄
序言/神學幫助我們真確地述說耶穌的故事
第一部:教會傳統節期反思
第1課:從將臨期學習等候預備
第2課:來,朝見,敬拜主基督─天使之王
第3課:耶穌,出人意料的禮物
第4課:撼動死亡的事件:復活節的省思
第5課:聖靈降臨節的期待
第6課:顛覆巴別塔:聖靈降臨之日
第二部:認識信仰教義
第7課:教義幫助我們正確地述說耶穌
第8課:肉身與信仰
第9課:作門徒的代價、呼召和操練
第10課:找教會,不是找同溫層:重新認識上帝的家
第11課:誰主掌教會?:教會與耶穌的權柄
第12課:願祢的國度降臨
第三部:信仰vs.文化
第13課:台灣教會的麥當勞化
第14課:我消費,故我在:當消費主義成為信仰
第15課:愛神不需要滿腦袋的知識?:論反智主義
第16課:多一些選擇,不好嗎?:宗教多元面面觀
第17課:基督教錫安主義與台灣教會
第18課:教會和公共領域
第19課:教會與政治:打破政教分離的迷思
第20課:重新省思女性主義
第四部:基督徒生活的十個關鍵議題
第21課:豐盛生命的邀請:閱讀屬靈經典
第22課:神學院愈讀愈糟?:談靈命塑造與神學教育
第23課:淺談順服與服從權柄
第24課:主日崇拜≠敬拜讚美
第25課:學習放下的功課
第26課:從聖潔假日到退修會
第27課:在上帝之外,謙卑是拒絕存在的
第28課:基督徒如何談論性議題?
第29課:聆聽神,同時也聆聽對方
第30課:憐憫是行動,也是改變
序言/神學幫助我們真確地述說耶穌的故事
第一部:教會傳統節期反思
第1課:從將臨期學習等候預備
第2課:來,朝見,敬拜主基督─天使之王
第3課:耶穌,出人意料的禮物
第4課:撼動死亡的事件:復活節的省思
第5課:聖靈降臨節的期待
第6課:顛覆巴別塔:聖靈降臨之日
第二部:認識信仰教義
第7課:教義幫助我們正確地述說耶穌
第8課:肉身與信仰
第9課:作門徒的代價、呼召和操練
第10課:找教會,不是找同溫層:重新認識上帝的家
第11課:誰主掌教會?:教會與耶穌的權柄
第12課:願祢的國度降臨
第三部:信仰vs.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