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隨後仔細地重建第一世紀的猶太教與早期基督教,尤其特別留意「神」這個觀念在猶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的適當意思。這幫助讀者厚實地打好新約背景的地基。整體而言,如賴特所說,本書雖是作為了解一系列研究主題的初步,但筆者認為,閱讀它也可使我們把新約研究的背景和方法了解得更透澈,研究新約的基礎建立得更穩固。
邱啟榮(台灣神學院新約學助理教授)
閱讀賴特的《新約與神的子民》一書,讓人驚歎一位作者,竟能如此廣博地描述新約聖經的文學、歷史及神學研究的多重背景,就像從高空俯瞰全景,又像是低飛細察地上各種相聯的景物一般。
作者在介紹新約的文化、宗教及歷史的詳細背景之前,用上不少的篇幅,介紹出什麼是文學?文學的功用是怎樣運作?再詳述這些理解如何應用在新約的研讀上。另一方面,作者也從多角度來解釋歷史與神學的關係,指明歷史的紀錄需要神學的解讀,而神學也需要歷史的整全資料而建構起來。
當作者進一步論述新約的文化背景時,讀者立時感受到新約經文的立體呈現;就如主耶穌出生前的三百年,希臘文化已經成形,並且廣泛地影響整個羅馬世界。所有的事物或多或少都成為「希臘式」,而希臘語也成為所有人的第二語言……今天基督徒讀新約時,常以二十一世紀自己所身處的社會、文化角度去理解聖經,其中多會不自覺地把今天的觀念強加在聖經上。其實,明白新約時代,特別是猶太人的世界觀、信仰系統,也將明白早期教會是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當時不同的猶太黨派有許多多元觀念認知等),便更能體會主耶穌為何需要重新解釋以色列人真實的盼望該是什麼。
閱讀此書需要一點耐性,卻在過程中逐步引領你進入一個廣闊的領域,更深入及準確地明白主耶穌及其他新約作者所講述的神的道。
蕭壽華(香港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
本書的研究主題是第一世紀的猶太信仰和基督信仰。賴特認為歷史研究應以世界觀作為研究進路, 避免「純文本」和「實證歷史」的不同極端。凡社群皆有屬於他自己的世界觀:
(1)故事是傳逹世界觀的重要媒介,社群透過故事來觀看並理解世界;
(2)世界觀也以解答人生基本問題為媒介,影響社群的所言所行:我是誰?我在哪裡?這世界哪裡出了錯?我該如何改變這世界?
(3)故事與問答則近一步凝結為具象的象徵符號,在日常生活中與社群成員建立密切的互動關係,如猶太信仰中的聖殿、妥拉和土地。
(4)最後,世界觀透過故事、問答和象徵符號,賦予社會實踐意義和存在的可能性。
簡言之,世界觀是故事、問答、象徵符號和社會實踐的總合。它是社群賴以生存的基礎。在這根基上,社群建構自身的信念(beliefs)和目標(aims)。賴特以此做為歷史研究的理論框架,分析第一世紀的猶太教信仰(8~10章)和基督教信仰(11~15章),並在結論處指出兩者間的異同。賴特以清晰的理論框架,廣泛的視野,和大量史料,為理解新約提供必要和關鍵的背景知識。相信本書將有助讀者更深認識神的話。
-謝樂知(聖光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