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真心想要深入認識新約的人,一定要擁有的工具書!
新約誕生於什麼樣的社會文化背景?在回應什麼議題?對今日的讀者又有什麼意義?
100多位新約學者、200多篇深度專文,用饒富趣味的易讀筆法,
帶你掌握關鍵背景知識,打通讀懂新約任督二脈!
資訊發達的今天,已有許多的讀者注意到「上下文」的重要性。為了正確理解訊息,不造成誤會或遺憾,無論解讀日常對話或新聞事件,都需要上下文。閱讀聖經更是如此。我們已經知道聖經經文不能片面解讀、要盡量減少金句式閱讀,各教會也推動大量讀經、每日靈修材料推陳出新……這些運動都經常強調,掌握上下文脈絡,才不至於誤讀聖經。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聖經脈絡,《21世紀新約背景主題辭典》將為整個新約帶來上下文脈絡,讓你的研經生活翻天覆地!本書處理從兩約之間到初代教會為止的重要背景知識,涵蓋希臘文化、古地中海文化、羅馬帝國文化、傳統猶太信仰等眾多主題的條目介紹,為新約的三種文類——福音書、書信、啟示文學——帶來新約成書時期的文化背景。本書特別適合想要深化讀經生活的信徒專文閱讀,牧長、神學工作者、神學生書架必備,小組長、主日學老師、查經帶領者亦可收錄。一次擁有近30年西方聖經研究成果,補足華人聖經研究領域的缺憾,一起進入最瘋最狂最威猛的讀經新世界!
|內容特色|
■ 主題專文──共313篇,針對與新約或早期基督教發展有關的重要主題,由國際知名學者,就其專精領域,撰寫濃縮研究菁華、深入淺出的專文。
■ 交互參照──類型豐富,指引讀者縱橫新約各大主題之間,掌握其中豐富關聯與脈絡。
■ 三大索引──經文索引、主題索引、專文索引,協助讀者快速找出論及新舊約聖經某章節經文的段落、與某個具體主題有關的資訊、想要研讀的主題專文。
■ 縮略語表──不僅可用來查詢,更有助於認識新約世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作家、知識領域。
■ 撰述人名單──利於讀者搜尋自己關注的學者或主題來閱讀,更可藉此認識各大領域或主題有哪些重要的研究者。
■ 參考書目──每篇專文最後,有撰寫該文的學者提供詳盡完整的參考書目,為研究該主題的人指點迷津,不必再茫茫然大海撈針!
|使用方法|
★ 主題式閱讀──本書特製〈中文版使用說明〉,將全書313篇主題專文分為五大類:政治史、猶太信仰、希臘文化、羅馬政治、新約文體與語言,其下更再細分為幾個子類,便於讀者依照自己想探索的範疇,快速找到適切的主題專文來研讀。
★ 查經式閱讀──無論是為了個人讀經,還是要預備講道、主日學備課,都可利用經文索引,找到與目標經文有直接關聯的主題專文,了解經文的來龍去脈;再利用主題索引或專文索引,擴大對於經文背後世界的認知,增加解經的廣度與厚度!
|適用對象|
■ 牧長、傳道人──解經講道。
■ 成人主日學老師、小組查經帶領人──查經備課。
■ 神學生、人文科系學生──研究報告。
■ 一般信徒、想深入了解新約的人──讀經進深。
|華人學者、牧者 一致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吳存仁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院新約副教授
林盈沼 中華信義神學院新約專任教師、信徒神學教育處長
孫寶玲 台南浸信會恩慈堂顧問牧師
莊信德 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
陳季讓 沙鹿聖教會主任牧師
陳鳳翔 信望愛聖經網站執行長、聖經老師
曾思瀚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特約教授、加拿大安布羅斯大學(Ambrose University)兼任新約教授
劉加恩 中華福音神學院助理教授、內湖信友堂牧師
蔡維倫 台北和平基督長老教會主任牧師
蔡銘偉 台灣神學院哲學博士主修新約、高雄羅雅長老教會牧師、台灣聖經公會《研讀本》聖經新約撰述委員
謝樂知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作者簡介:
艾文斯(Craig A. Evans)
美國克萊蒙研究大學(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哲學博士,現任美國休斯頓浸會大學(Houston Baptist University)神學系基督教思想學院的約翰比撒諾教席基督教起源傑出教授(John Bisagno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hristian Origins)。
艾文斯專精歷史耶穌、新約時代猶太背景的研究,著作等身,至今已出版七十多本書,包括:
●《耶穌與手抄本》(暫譯,Jesus and the Manuscripts, Hendrickson: 2020)
●《古代猶太教與基督教經典》(暫譯,Ancient Jewish and Christian Scriptures, Westminster John Knox: 2020,與John J. Collins、Lee Martin McDonald合著)
●《文士的手澤》(暫譯,Scribes and Their Remains, T&T Clark: 2019與Jeremiah J. Johnston合編)
●《猶太教根源與基督教信仰概論》(暫譯,A Handbook on the Jewish Root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Hendrickson: 2019,與David Mishkin合編)
波特(Stanley E. Porter)
英國雪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哲學博士,現任加拿大麥克馬斯特神學院(McMaster Divinity College)的新約教授,兼任校長暨教務長。
波特的研究範圍廣泛,專長領域包括希臘文、語言學、釋經學、詮釋方法、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書信、蒲草紙古文稿學、希羅背景等,至今已有二十多本著作出版,主編的書籍與期刊更多達一百餘本,包括:
●《新約裡的神聖傳統:福音書與書信中的舊約主題》(暫譯,Sacred Tradition in the New Testament: Tracing Old Testament Themes in the Gospels and Epistles, Baker: 2016)
●《使徒保羅的生平、思想,與書信》(暫譯,The Apostle Paul: His Life, Thought, and Letters, Eerdmans: 2016)
●《福音是好消息嗎?》(暫譯,Is the Gospel Good News? Wipf and Stock: 2018,與Hughson T. Ong合編)
●《語言學與聖經:回顧與展望》(暫譯,Linguistics and the Bible: 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 Pickwick: 2018,與Christopher D. Land、Francis G.H. Pang合編)
章節試閱
▍犬儒學派書信
(CYNIC EPISTLES)
犬儒主義是一種哲學運動,所依據的是倡導者的榜樣,而非系統性闡述的學說體系。一些犬儒主義者以傳統的悲劇、對話、詩歌形式寫作,但他們反主流文化的立場,使一些犬儒教師扭曲這些形式,以詼諧、諷刺的方式進行模仿,傾向於諷刺作品和小品形式,如「世說」(chreia)和書信。
這類書信有許多都屬於奧古斯都時代,但成書時間的範圍相當大。這類書信大部分歸在從前一些著名的犬儒主義者名下,如:戴奧吉尼斯(Diogenes)、安提斯特尼(Antisthenes)、克拉底(Crates)撰寫的。也有一些書信的掛名作者並非犬儒主義者,如:安納卡西斯(Anacharsis)、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希坡克拉底(Hippocrates)、蘇格拉底(Socrates)及其跟隨者。這類書信中的犬儒觀點,代表了沒落200 年後又復興的犬儒主義,書信內容則包括犬儒主義的宣傳和當時犬儒主義者辯論的課題。
1. 安納卡西斯書信
2. 克拉底書信
3. 戴奧吉尼斯書信
4. 赫拉克利特書信
5. 蘇格拉底及其跟隨者的書信
1. 安納卡西斯書信
安納卡西斯的信有十封。此人是公元前6 世紀的西古提(Scythian)王子,曾到希臘尋求智慧。一般認為,這位「高尚的野蠻人」鄙視斯巴達人以外的所有希臘人。他吹毛求疵的態度和較自然的生活方式,使他很自然地與犬儒哲學牽上關係。魯特斯(F. H. Reuters)認為,除了書信10,所有書信都源自公元前3 世紀。莫倫多夫(U. von Wilamowitz-Moellendorff)則認為書信5源自公元前3世紀。魯
特斯的論據係依據以下事實:這些用普通希臘文(Koine Greek)寫成的書信使用了3 世紀之前未曾使用的字;信中沒有2 世紀「崇尚雅典的古典希臘文」(Atticism);用語都是公元前250年的詞彙,因此,最可能的成書日期似乎在公元前300至250年間。
這些書信對文化提出的犬儒批判,源自安納卡西斯,根據希臘標準,此人是沒修養的。梅何比(A. J. Malherbe)認為,這些信是公元前3 世紀罕有的犬儒主義證據。長久以來,一些學者聲稱這哲學運動在公元前3 世紀早已絕跡,在帝國早期才又死灰復燃。戴奧吉尼斯是唯一傳閱書信10 的人。這封信只有伊奧尼亞希臘文(Ionic Greek)版,沒有普通希臘文版的蹤跡,作者也似乎有別於書信1-9,成
書日期大概介於公元前5 至4 世紀間。信中的主題包括:內容比方言及發音更為重要;非希臘人的智慧;審慎;妒嫉;善良的統治者;仁慈;占有慾。
2. 克拉底書信
第歐根尼 ‧ 拉爾修(Diogenes Laertius Vit. 6.98)聲稱,這36封書信是戴奧吉尼斯的學生—提比斯的克拉底(Crates of Thebes)寫的。克拉底是公元前4 至3世紀的著名哲學家。長久以來,學者卻有不同的看法。除了書信24 至25,每封信的內容和措詞都與戴奧吉尼斯的書信有關。學者相信這些書信是另一位作者在參考戴奧吉尼斯的信之後寫下的。克拉底的信最早於公元前1或2世紀成書,比戴奧吉尼斯的信更遲。
在這套書信裡,書信35 比較接近斯多亞學派,而非犬儒學派。書信27和32,與書信26和30非常相似。因此,有人假設,書信27和32是仿效書信26和30修辭手法的習作。卡佩爾(W. Capelle)認為這套書信有三位作者:第一位作者寫了書信1 至26、28、(29?)、30、31、33、(34?)、(36?);第二位作者寫了書信27和32;第三位則寫了書信35。奧李維利(A. Olivieri)則認為有六位作者。除了書信20和24(敘事)及書信7、24、25(謾罵),這些信的內容大體上是勸勉。這套書信的主題包括(犬儒)哲學生命、對戴奧吉尼斯的歌功頌德、美德的裝飾、節制、禁慾主義、朋友、女性哲學家、奴隸、自由。
3. 戴奧吉尼斯書信
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Ench. 4.1.29-31, 156)和猶利安(Julian Or. 7.212D)聲稱,公元前4 世紀錫諾普的戴奧吉尼斯(Diogenes of Sinope)寫了一套如今已失傳的書信,但蘇提安(Sotion,公元前200 年)和第歐根尼 ‧ 拉爾修(Vit. 6.80)知道這些信的存在。至於全套51 封的犬儒書信選集,應該是源自較晚的時代。
卡佩爾認為這套選集的風格、內容、觀點都很多元,表明了作者不只一位。第一組是書信8、30、31、33、35 至38,具有軼事和非修辭的風格。書信3、9至12、(26)、44、47、(34)也許同屬於這組。書信31提到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其中一位得勝者,由此可推論這組書信於公元前1世紀寫成。第二組是書信1、2、4至7。第三組則是書信13 至18、20、(21)、22至25、27、32、41至43、46、48至51。第歐根尼 ‧ 拉爾修知道書信16 的存在(Vit. 6.23),因此這組信也許源自公元2 世紀末或3 世紀初。書信19、28、29、39、40(43、45)源自不同作者,橫跨一段漫長時期,上自公元前4世紀的書信39,下至公元前28年後不久的書信19。書信39 反映了犬儒主義的式微和柏拉圖主義的興起。大部分書信都是犬儒主義的宣傳。
弗里茲(K. von Fritz)把焦點集中於形式而非內容,他指出:根據篇幅長短判斷,書信28 至40 似乎屬同一組。此外,書信31、33、35 至39 展現了蘇格拉底的影響。書信29 至40 則專注於以蘇格拉底的模式進行哲學陳述。
艾莫加諾(V. E. Emeljanow)同意,書信34至40體現了蘇格拉底的旨趣和後期希臘化的詞彙,並把戴奧吉尼斯刻畫為巡迴犬儒主義者。他認為書信1 至29 比書信30 至40 更簡潔,較少解釋,對人物的描繪也有所不同。一些抄本只有這幾封信,似乎意味著書信1 至29 是早期的選集(公元前1 世紀或之前)。書信30 至40的作者在撰寫時(約公元2 世紀),知道有書信1至29的存在,但兩組信分開出版。書信41至51和書信30至40很像,都提到蘇格拉底,但沒有軼事的背景,本身比較支離、尖銳,也許構成一套不同的選集。
梅何比發現這套選集總共有三、四位作者。他們在信中為犬儒主義辯護,駁斥盧奇安等人的批判,在此過程中呈現了犬儒主義發展的多元性。信中探討的主題包括:犬儒派的簡樸;克制情慾;乞討與捐助;培養美德的艱辛路;無動於衷;好客;榮譽。
▍犬儒學派書信
(CYNIC EPISTLES)
犬儒主義是一種哲學運動,所依據的是倡導者的榜樣,而非系統性闡述的學說體系。一些犬儒主義者以傳統的悲劇、對話、詩歌形式寫作,但他們反主流文化的立場,使一些犬儒教師扭曲這些形式,以詼諧、諷刺的方式進行模仿,傾向於諷刺作品和小品形式,如「世說」(chreia)和書信。
這類書信有許多都屬於奧古斯都時代,但成書時間的範圍相當大。這類書信大部分歸在從前一些著名的犬儒主義者名下,如:戴奧吉尼斯(Diogenes)、安提斯特尼(Antisthenes)、克拉底(Crates)撰寫的。也有一些書信的掛名作者...
推薦序
序言
新約辭典系列的前三冊,以新約書卷的研究為主,包括︰《21世紀耶穌與四福音辭典》、《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這三冊鉅著審視新約的內容、新約的主要人物、新約對神學的貢獻,以及批判釋經法。本書的目的,旨在補充前三冊未能充分著墨的重要背景資料。
新約辭典系列的前三冊直接研究新約書卷,本書為第四冊,獨具特色,介紹與新約和早期基督教有關的文學、歷史、社會及宗教背景,廣泛涉獵新約時代的考古學、地理學、貨幣學、相關文獻、相關歷史人物、政治制度、歷史事件和風土人情。
有些重要的文獻,對本書有極大的貢獻。巴列特(C. K. Barrett)的《新約背景》
(The New Testament Background,1987 年修訂本)提供重要的新約文獻,其註解極有幫助。艾文斯(C. A. Evans)的《非正典文獻和新約解釋》(Noncanonical Writings and New Testament Interpretation, 1992)簡述對新約有貢獻的文學作品。波特(S. E. Porter)編的《新約解經手冊》(Handbook to Exegesis of the New Testament, 1997)包含許多有助於解經的新約背景長篇論文。此外還有一些註釋書。拉赫茲(S. T. Lachs)的《拉比新約註釋》(A Rabbinic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1987)非常實用,但只限於對觀福音書,焦點集中於與拉比文獻平行的經文。波林(M. E. Boring)、伯格(K. Berger),柯皮(C. Colpe)編輯的《新約希臘文註釋》(The Hellenistic Commentary to the New Testament, 1995)探討全本新約的註釋,但僅限於廣義希臘時期的平行文獻。馬里拿(B. J. Malina)和羅赫鮑(R. L. Rohrbaugh)的著作《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看對觀福音書》(Social-Science Commentary on the Synoptic Gospels, 1992),從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角度專題解經,只限於對觀福音書的簡短討論。最為全面的新約背景,當數季納(C. S. Keener)的《新約聖經背景註釋》(The IVP Bible Background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1993,中譯本:校園出版社,台北,2006 初版),介紹全本新約每一段經文的背景資料,以一般的讀者為對象,雖然為了註明原始資料出處,還是會引經據典,但是為要達到老少咸宜,雅俗共賞的效果,並沒有引用古代的參考文獻。
與上述重要文獻相比,本書僅限於300 項與新約世界或「背景」息息相關的主題,是要了解新約時代背景不可或缺的資訊。「背景」一詞或許並非最佳用語。有些學者主張採用另外的用語,例如:來龍去脈、場景、世界等同義詞。這些用語當然有其獨到之處,但我們仍然採用「背景」一詞,因為這是通用語,令人一目了然,而其他用語各有其模糊難解之處。本書的目的,是要介紹新約時期的風土人情和思維模式,幫助讀者從初代教會的角度來認識新約書卷。
本書將深入討論大部分的死海古卷、希臘文蒲草紙抄本、各種的碑文、次經與偽經,以及聖經語言。近期的考古新發現,包括區域考古調查報告,會介紹一些重要人物,例如該亞法、希列、煞買、柯西巴之子西門(Simon ben Kosibah),巴勒斯坦的羅馬巡撫,還包括異國人物,例如:提亞納的亞波羅尼、猶太聖人亞拿尼亞之子耶數(Jesus ben Ananias)。有些論文探討猶太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制度,以色列和羅馬帝國的重要城巿,異教的敬拜儀式、商業、地理,等等。本書有兩百多位的論文作者,都是當代傑出的新約學者,貢獻其畢生所學,提供深入淺出的文章,其中有許多人學有專精、經驗豐富,也有些近期完成的博士論文,在許多專業領域中有突破性的新發現。
本書論文都是深入淺出,按照其複雜程度及對新約研究的關鍵性而有長有短。有些論文只有500 字,大部分從1,000 到7,500 字不等,有些超過10,000 字。每篇論文都有豐富而詳盡的參考書目,為想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讀者指引前路。每篇論文均全面地呈現學者有關此一論文主題的探討及最新的研究。有些論文探討的文獻是幾年以前無法得到的資料。有些考古方面的資訊是本書出版當年或前一年才出現的全新資訊。編者和發行人戮力同心,絞盡腦汁,但求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正確並完整地解讀新約文獻和早期教會的背景。
編者在此要向貢獻專業論文的學者表示感謝,有些學者提供了數篇寶貴的論文。有些學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寫成論文,鼎力相助,令編者不勝感激。參考文獻的編輯里德(Daniel G. Reid)自始至終主導本書的進展,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美國校園團契出版社(IVP)的編者及製作部門的同工細心又及時的工作,使得本書得以順利付梓,在此向他們表達最深的謝意。最後,我們要謝謝專案經理金妮.艾文斯(Ginny Evans)的勞苦,處理了無數的通信、電話、電子郵件,千頭萬緒,鉅細無遺,無怨無尤。若非她的忠心勞苦,堅持不懈,本書勢必難以成形。
艾文斯(Craig A. Evans)
波特(Stanley E. Porter)
序言
新約辭典系列的前三冊,以新約書卷的研究為主,包括︰《21世紀耶穌與四福音辭典》、《21 世紀保羅書信辭典》、《21 世紀新約主題辭典:後期書卷及其發展》。這三冊鉅著審視新約的內容、新約的主要人物、新約對神學的貢獻,以及批判釋經法。本書的目的,旨在補充前三冊未能充分著墨的重要背景資料。
新約辭典系列的前三冊直接研究新約書卷,本書為第四冊,獨具特色,介紹與新約和早期基督教有關的文學、歷史、社會及宗教背景,廣泛涉獵新約時代的考古學、地理學、貨幣學、相關文獻、相關歷史人物、政治制度、歷史事件和風土人情。...
目錄
※上冊目錄※
序言
中文版使用指南
縮略語表
原文音譯對照表
撰述人名單
導讀
辭典條目及主題專文A~L
經文索引
主題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主題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
專文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專文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
※下冊目錄※
中文版使用指南
縮略語表
原文音譯對照表
撰述人名單
辭典條目及主題專文M~Z
經文索引
主題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主題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
專文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專文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
※上冊目錄※
序言
中文版使用指南
縮略語表
原文音譯對照表
撰述人名單
導讀
辭典條目及主題專文A~L
經文索引
主題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主題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
專文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專文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
※下冊目錄※
中文版使用指南
縮略語表
原文音譯對照表
撰述人名單
辭典條目及主題專文M~Z
經文索引
主題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主題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
專文索引─依英文字母檢索
專文索引─依中文筆畫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