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電腦與網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應用,依賴傳統證據為主的鑑識方法,已經不足以對抗科技導向的資訊犯罪案件,基於現今人們交流的資料大都已電子化,一旦稍有不慎都將導致資訊犯罪案件不斷出現。為了因應新型態的高科技犯罪,本書除了電腦犯罪、網路安全、鑑識理論與數位證據偵蒐程序之外,更進一步編入智慧手機、社交平台與雲端存取實務的觀念,探討在各種可能情境下,如何於不同的作業系統平台(MOBILE OS/WINDOWS/UNIX/LINUX),進行高科技犯罪的趨勢與數位鑑識/證據的調查與追蹤。
全書共分十二章,先從數位證據之於科技犯罪的判定為何開始說起,再逐步介紹偽裝學的基礎知識與研究範疇、木馬抗辯相關議題及鑑識實例、智慧型裝置的鑑識能力、不同作業系統平台如何進行鑑識工作∕工具的程序∕操作、網際網路的數位證據如何辨別及蒐集、密碼學與資訊安全,以及網路安全機制等重點,使讀者循序漸進地了解完整且實用的鑑識科技。
作者簡介
王旭正 Shiuh-Jeng WANG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研究興趣為資訊安全與管理、資訊鑑識與數位證據、密碼學、資料建構工程。作者為資訊密碼與建構實驗室(Information Cryptology and Construction Lab., ICCL, hera.im.cpu.edu.tw)主持教授。作者的研究團隊定期為資訊科技類雜誌撰寫專欄 (www.netadmin.com.tw/, PCuSER)。作者並為國際訪問學者,分別於2002年、2004-2005年、2007年、2010-2011年造訪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美, FSU)、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美, CMU)、University of Florida(美, UF)進行持續性學術研究工作。
作者 (hera.im.cpu.edu.tw/sjw_2006/)已發表三百餘篇學術著作的論文並至今寫書著述有十餘本資訊鑑識與數位證據、資訊安全與管理、與影像處理應用等相關專書。作者亦兼任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www.ccisa.org.tw/)理事(2000-2012)與副理事長(Vice President, JULY 2012-),協助學會各項學術/研究/產官學合作庶務推動。
林祝興 Chu-Hsing Lin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暨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理事,曾任東海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資訊工程系系主任。主持政府單位、國科會、教育部、民間企業研究計畫,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50篇,研討會論文100篇,以及多項專利申請。獲邀多項國際學術會議擔任議程委員、國際期刊審查委員、以及編輯委員等職務,並指導學生獲得多項獎項榮譽。
左瑞麟 Ray-Ln Tso
日本筑波大學系統與資訊工程博士,研究興趣為資訊安全與密碼相關技術。作者曾於2006年獲得日本船井(Funai)優秀年輕學者獎及筑波大學系統與資訊工程研究所所長獎。2006-2008年於同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10年赴澳洲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進行為期半年之國際學術研究。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助理教授兼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