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老推手 蔡淑媖
我們常常看書,書裡呈現各種故事,故事裡有人物、充滿生命律動,我們以旁觀者的姿態欣賞著那些故事。但是當書變成自己的主人,成為主角時,它的生命律動就需要由讀者和它一起演出。因為它會不斷邀請我們進入它的故事裡,把我們當成傾訴對象。
翻開《書寶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本紅通通的書在跟你打招呼:「嗨!我是書寶寶。我住在『書本王國』裡,是『書』的小孩喔。」接下來,他開始訴說他的故事:他要上學、運動,還要實習,以決定自己要成為一本什麼樣的書。
作者用「書來探討書」的後設手法,創造出這個看似沒有結局的故事。書寶寶在聽過很多書的故事後,最後並沒有告訴我們他會成為一本什麼樣的書,只讓我們看到他心境的轉變,而這個大大的留白,絕對會成為孩子們探討的問題。
「書寶寶最後變成什麼書呢?」當這問題出現後,我會帶著孩子循著書寶寶的成長軌跡往回探索:「書寶寶剛開始想成為什麼樣的書呢?」答案是機器書寶寶。「為什麼他想成為機器書寶寶呢?」因為他覺得這樣才厲害,才能永遠受人重視,他不想當一本普通的書,總有一天會被看膩、被扔掉……
「那為什麼最後他沒有成為機器書寶寶呢?」因為他不再擔心害怕了。
他不再擔心是因為看到「圖鑑」、「字典」即使不常被拿出來看,仍然很看重自己的價值;「兒童繪本」雖會被孩子啃咬,卻自豪於被孩子喜歡;「經典文學」雖然已老舊被棄置一旁,但想到自己曾被祖孫三代捧讀過而欣慰微笑;「大部頭套書」期待到二手書店遇見新讀者,對未來充滿希望;最後是一本二手書的經歷引發書架上的對話,讓他知道「只要去讀、去聽,文字就會變成聲音」、「當一本書最棒的地方,就是能交到朋友」。
「書寶寶」最後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至於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就由讀者自己去詮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