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友情與關懷—《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
這是本非分享不可的繪本!這本書榮獲全世界三大圖畫書獎項之一的美國凱迪克金牌獎,哇,金牌獎耶!2011年得獎,今年2012年台灣就有中譯本,這真是台灣讀者的一大福音,所以怎能錯過呢!
淡黃色的基調,柔和溫暖,就像故事裡的麥基先生和動物朋友間的情感,陪大象下棋(大象總是想很久)、跟烏龜賽跑(總是烏龜贏)、安靜地陪伴企鵝(企鵝很害羞)、幫犀牛擦鼻涕、唸故事給貓頭鷹聽,麥基先生總是用貼近需求的關懷,淡淡地陪伴這些朋友;可是,朋友間的關懷情誼是流動性的,當麥基先生生病請假時,所有的動物朋友都很想念他,決定一起走出動物園,搭上五號公車,探訪麥基先生去!
這次,下棋時,換大象耐心地等待麥基先生思考;烏龜陪麥基先生玩躲貓貓;企鵝在麥基先生想睡覺時,溫柔地幫他搓搓腳;哈啾、哈啾地打噴涕時,有犀牛幫忙擦鼻涕;貓頭鷹也不忘在睡前,唸個故事給他聽。這是交流的關懷,不是單方面,其中也沒有要求、沒有期待,但就是這麼自然,想要為朋友做些什麼事,即使只是淺淺的貼心,卻有意味深長的韻味,而簡單的用色,更能襯托箇中情感。
而且,繪本運用鉛筆的媒材,本來就能突顯那種淡淡的、淺淺的、溫暖的、細緻的感覺;加上木版拓印的方式來呈現大面積的色塊,自然的木版紋路也使色塊不單調,慢慢欣賞質樸的美麗。作繪者並巧思地在近半本的內頁裡,安排「紅色氣球」的出現,本來是在屋子裡,不知為何跑到城市街道上的公車裡(是誰要去送這個氣球嗎?),飄到了動物園,出現在企鵝館中,有三隻企鵝抬頭望著氣球,為之後企鵝拿到氣球舖陳了線索;動物們走出動物園時,氣球也跑著飄出來囉!企鵝抬起手想抓氣球,抓到了嗎?抓到了!而且一起上了公車(呼應了最早氣球出現在公車裡的畫面,引發讀者聯想到,第一次的出現,是不是有「誰」拿著它呢?)終於,企鵝及動物們帶著氣球來探望麥基先生了,過程中,氣球從企鵝手中鬆脫了,在床沿處被一隻小鳥繫著,這裡也是將最末頁,氣球飛出窗外,留下很好的暗示,氣球又飛往另一處,往下一次需要被關懷的地方飛去!而當大伙都睡了,唯獨企鵝沒有睡,凝望著氣球,眼神與氣球位置成一條線,是一條希望的線。
全程,作繪者選擇讓「企鵝」與氣球有所聯結,這樣的安排很有趣,因為企鵝是全書最「安靜」的角色,用它來與氣球象徵的溫暖,當牠將之遞給麥基先生時,企鵝的角色便鮮活了起來,不再是那麼安靜,而是有一股力量,牽引出心底的深切關懷,我真的覺得很棒!
小魯文化在出版這本繪本時也是費盡其事。為了呈現與原書同樣的質感,但台灣又找不到同國外的米黃色紙張,別無他法,最後居然將整本書都均勻地印刷上淺米色,為了看似簡單的「均勻」,出版社的美編及印刷廠可是檢查再檢查,確保「看起來」就像是米黃色的紙張,才放心出版(那是一種想做到與原書一模一樣的用心,及對讀者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我給小魯文化,用力按一個讚哦!也很開心,能有這樣的福氣,看到這麼棒的一本書。
這次我在中壢市圖,分享這本書。在帶領說故事活動時,我會先讓孩子們仔細地看看封面:
◎猜一猜誰是麥基先生,並端詳有哪些動物,還有他們在做些什麼事呢?(大部份的孩子,在此時不會注意到紅氣球,我也不會特地提點,把氣球留到故事講完,再來欣賞它的箇中意味)
◎再來,進入故事的開頭,讓孩子討論,每天早上起床後會做些什麼事呢?以連結到麥基先生起床後的活動,就能更容易進入情境。
◎麥基先生會穿上綠色制服,猜猜他的職業?
◎麥基先生怎麼去上班呢?我會故意講錯的答案,讓孩子看圖來說出故事裡的交通工具。並請孩子們分享他們上學的交通方式。
◎動物們準備去找麥基先生囉!怎麼去呢?讓孩子們自動連結一開始的故事內容。(大部份孩子都知道牠們正準備搭五號公車去找麥基先生)
◎這時也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下,企鵝拿著什麼去找麥基先生呢?把氣球的梗帶出來。強調動物們去找麥基先生後,所進行活動的「互換」(抽象的關懷互換,換大象等麥基先生、換烏龜陪麥基先生玩躲貓貓、換貓頭鷹說故事……)。由烏龜負責端茶、由貓頭鷹倒茶……為故事裡的雙方情誼形塑平等高度的融合。
活動的最後,和孩子們一起玩「找找看」的遊戲!一起找尋那顆象徵著「希望與愛」的紅氣球!也許孩子們不見得能理解那顆氣球的意義,我倒覺得也不一定需要說破,只要透過故事的說演,再投入「找找看」的遊戲,聰明的孩子們一定可以將內容的溫暖,與氣球做連結,淺淺地、淡淡地,將這份「希望與愛」種在孩子們的心裡。
文∕陳櫻慧
導讀
一個愛的故事
這是艾琳.史戴創作的第一本圖畫書,簡約卻細膩準確,沉靜又靈活,散發童趣的幽默和誠摯的感情。看似單純的畫面有精巧的細節,構圖、色彩、鉛筆線條和木版印刷的效果都恰到好處。「好書經得起時間考驗,因為它觸及人心深處某個最真實的部分。」艾琳說。
艾琳的個性害羞安靜,怯於人際交談,擅與動物相處。她就讀藝術學校時,美術老師認為她的作品是插畫,插畫老師認為她屬於純藝術,使她陷入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是的困境,沒有歸屬與方向。她在喪失自信的憂傷與恐懼中,有三年的時間完全不敢畫圖。但創作的渴望一直在她心裡。終於,她忍不住開始在餐桌上畫些隨筆。「餐桌不那麼正式,比較不令人害怕。」她畫了一個老人和一隻大象。她的作家丈夫菲立普偷偷把畫交給他的編輯,編輯立刻認定艾琳的才華。
「在你的生命中,有人比你更清楚你該做什麼才是對的,是很大的福氣。」艾琳說。
她在編輯和丈夫不斷鼓勵下,開始創作圖畫書。菲立普和艾琳自高中一起上藝術課時,便成為知心好友。他寫麥基先生的故事,靈感來自艾琳多年前畫過一幅描繪馬戲團的圖,也基於他對妻子深刻的了解;動物是艾琳親密的朋友、療癒的同伴。艾琳覺得這些故事角色彷彿是老朋友,甚至是她的化身(尤其是企鵝),能畫真正屬於自己的故事,幫助她畫出真實的情感。
艾琳曾鼓起勇氣去書店圖畫書部門工作,認識討論圖畫書的朋友。她認為圖畫書讓小孩輕鬆「擁有藝術」;創作卻很複雜和艱難,「用文字和圖畫創造一個小宇宙,每個細節都要緊緊相扣。」她堅持在畫面上呈現「誠實的自己」,但這個信念伴隨極大的心理挑戰,「誠實使人失去防護、變得脆弱、容易受傷;不過,也使人完整而自由。」經過反覆修改和漫長等待,她終於完成理想的作品。
動物的造型、質感和神韻,跳脫刻板的「可愛」窠臼,形成奇幻又寫實的真實感,增添說服力。麥基先生簡單規律的生活,蘊含撫慰心靈的力量。他有小熊抱偶和兔子拖鞋,向糖罐子道謝,他的被子有很多好玩的用途。他很忙,卻總「找時間」溫柔體貼的對待好朋友。病假使情節轉折,誠摯的感情在無聲無息中以令人驚喜的幽默方式延續了故事。文字和圖畫的情感與節奏配合得天衣無縫。
最後,搭公車而來的氣球,飄向不知名的所在。大家睡著了,只有企鵝望著月亮。有光,有盼望。明天一切都會好起來了吧。麥基先生生病的這一天,無論現實或虛構,都是有信、有望、有愛的故事。
文∕兒童文學工作者 柯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