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兒童審美先從趣味性導入
●圖畫書閱讀是一種觀察與探索的學習
孩子天生好奇,對於身邊的事物會不斷的產生觀察、觸摸與探索的遊戲行為,所以兒童心理學家才會將3~9歲的孩子視為「小小原始人」。爸爸的辦公桌下會變成孩子的防空洞,媽媽的化妝檯會被孩子翻箱倒櫃,粉餅與口紅變成扮鬼臉的塗料。
基於兒童探索的好奇心,優質的圖畫書需要掌握趣味的圖像、生動的故事和熟悉的語言三大要素,其中以「圖像的趣味性」最能決定學齡前幼兒觀看圖畫書的選擇關鍵。
●成人與兒童的審美觀點不相等
根據兒童審美心理學家的研究,9歲以前的兒童屬於主觀的審美時期。專家建議兒童的美術鑑賞教材,應重視其視覺思考的好奇心,有計畫的提供可連結兒童生活經驗的趣味性藝術品,並透過圖像觀看與思考,引領兒童逐步發展圖像文化的探索與學習。
基於上述理念,兒童的審美教材除了選擇世界美術名作,更應重視作品中是否具有吸引兒童視覺的趣味性。例如:作品中的人物與動物表情生動嗎?光線與色彩吸引人嗎?造型與情境具有故事性嗎?
●《藝術讓你嚇一跳》的作者及作品選件
《藝術讓你笑哈哈》與《藝術讓你嚇一跳》同是英國作家伊莉莎白.紐伯瑞的美術圖畫書作品。作者累積長年考察美術館與藝廊的經驗,認為成人喜歡逛美術館,多半結合美術史教育素養;但是兒童的美術館學習不是建築在美術史的基礎,而是依循兒童對藝術品圖像的趣味性和直觀性的視覺判斷。
基於兒童審美的趣味性探索,伊莉莎白.紐伯瑞在《藝術讓你嚇一跳》書中精選下列八件藝術品,其中包含的藝術與文化內涵如下:(一)從畢卡索的鬥牛,到民俗雕塑的老虎與軍人,延伸到漁夫與鯊魚的生死對峙,作者關注著兒童對「人與動物」這個藝術探索永不厭倦的題材。(二)透過日本浮世繪與印地安的神靈面具,引領兒童探索藝術與神怪的奧妙。(三)探索藝術情境的營造與擬真效果,其中引介一張戰爭畫,讓觀者對戰爭有所省思。(四)舊聖經插圖隱含警世意味,宗教藝術也耐人尋味。
●《藝術讓你嚇一跳》的八件作品賞析
筆者依據長年從事美術館教育的經驗,針對本書中八件藝術品,提出下列相關的導賞問題,以供師生或親子閱讀本書對話的參考:
1.熱血與勇氣!《鬥牛場面》:畢卡索為什麼那麼喜歡畫鬥牛?殺死牛的人為何被稱為英雄?
2.提普的可怕老虎《提普的老虎》:軍人以及老虎的戰爭,誰勝利了?從老虎的尾巴和腳爪來看,你覺得老虎是想跟軍人玩?或者想吃掉他?
3.海上驚魂《墨西哥灣流》:受難船夫最大的敵人是鯊魚或是龍捲風?你覺得這幅畫與李安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主題有何關聯性?
4.多恐怖啊!《圓山畫鬼》:你相信畫筆下的鬼會出來嚇人嗎?看完此畫,請跟老師請教有關「畫龍點睛」的成語故事。
5.骨頭和牙齒《特斯卡特利波卡》:古代部落社會的神祇為什麼面目嚇人?這件面具,用了三種以上珍貴又奇特的材料製作,你能列舉嗎?
6.進攻!《永遠的蘇格蘭》:用耳朵欣賞這幅畫,你會聽到哪幾種聲音?為何這幅戰爭畫,會讓英國男人看了不敢上戰場?
7.詭異的咒語《弄蛇人》:吹笛子對弄蛇人有何意義?上網查一查有關「樸素畫家」亨利.盧梭的介紹。
8.一隻非常可疑的魚《兩個漁夫在一隻海洋生物上》:古老聖經的警世故事,跟「誤判」和「誤信」有何關聯?臺灣西部沿海沙洲又被稱為「鯤鯓」,請與師長請教相關的故事。
蘇振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教授.本書監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