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學、做中思――蛋形九巧板突破你的慣性思考
文•蛋形板創意 林士真 圖 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蛋形九巧板的故事
「蛋形九巧板」已經流傳逾百年了,剛問世時被稱作「哥倫布的蛋」,這牽涉到一個傳說故事:據說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回到西班牙後,有人認為他只是運氣好罷了。於是,哥倫布就以「如何使蛋立於桌面?」的題目來考驗在場的人,當大家都認為不可能而放棄後,哥倫布就壓碎蛋的一頭,將蛋直立於桌面。哥倫布的用意在點出發現新大陸並不能光靠運氣,還需要突破慣例思考的智慧和付諸行動的勇氣!
這本書以蛋形九巧板來創作故事,即是要突破慣性思考――考考孩子可以多快解出答案,改以故事、插畫、遊戲三元素,讓蛋形九巧板帶孩子盡情想像,透過「玩中學、做中思」增加多元的學習經驗。提醒家長讓孩子能有「錯中學」的經驗空間,因為錯誤也是重要的好老師。
蛋形九巧板可以這樣玩
規則:
1.所有的組件都要用上。
2.各組件間可以角邊相接或邊邊相接,但不能重疊。
玩法:
1. 依「組件配置圖」(答案)排出圖形。這種玩法最簡單,對幼兒或入門者,此玩法最易引發興趣,一窺堂奧。
2. 就已知或特定的圖形(剪影圖)找出一種或多種不同的排法。這種玩法最普遍,最常被用來考人或比賽。
3. 自行創作新的圖形。這種玩法兼具藝術性與創造力的考驗,不論對新手或是老手,都是頗能引人入勝的自我挑戰。
延伸活動
1. 創作新故事
由於「蛋形九巧板」兼具直線與弧線的柔合之美,每片拼板有其獨特韻味,可以排出許多圖形的變化。請鼓勵孩子自由嘗試,沒有固定答案的限制;如果能親子共同創作圖形和故事,將是無與倫比的生命經驗!
2. 認識鳥類特徵
親子可就每一頁的蛋形鳥一起討論有那些明顯的特徵,例如「細長的嘴巴、長長的尾巴」,再去找鳥類圖鑑上有特定特徵的鳥類有哪些,進而引起孩子對鳥類的興趣。這個活動目的不在於記住鳥類的名稱,而是培養孩子找特徵歸類的能力,透過這樣的遊戲,當孩子到大自然中,能因為先備的經驗,進一步觀察真實的鳥類,欣賞他們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