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一拿到日文原著《希望の牧場》和中譯的打樣,編輯希望我能從哲學,尤其是探索生命意義的生命哲學之角度,為這本書做個導讀。當時,我正在研究一部論翻譯的名著,這本書有個很吸引我的主張:「翻譯是一種旅行,首先要離開原著,而旅途中的變化,有些可以預期,有些難以預期,有些無法預期;而無法預期的,正是翻譯之旅最吸引人的「生命哲學」。
細看了森繪都與吉田尚令合作的成果與周姚萍的翻譯之後,我深深受感動,覺得這是一部存在主義哲學的繪本。這部哲學繪本是由一個真實故事營造出來的作品,而且真實的故事目前仍然在進行中,「M牧場浪江農場」的主人吉澤正巳。起先雖然不斷問自己:「為什麼要繼續飼養這些已經無法販賣的牛?這有意義嗎?還是毫無意義?」卻盡一切努力養那些牛,他是在矛盾中不斷檢視自己的生活,到底有沒有意義的人。希臘大哲蘇格拉底表示過:「未經檢視的生活,不值得過。」人生最根本的功課是要開始檢視自己的生活,才可能找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作者森繪都,在《希望牧場》道出吉澤正巳檢視自己生命意義的過程:「小鎮即使沒有了人們的身影、聲音、腳步聲,當春天來到,花兒依舊盛開;當夏天來到,布穀鳥依舊歌唱;當秋天來到,紅葉依舊豔麗得像火;當冬天來到,大地依舊一片雪白。」
吉澤正巳最後說:「我是個養牛人,會負起餵食的責任,這是注定的。我會和你們一起在這裡,不管有意義,或沒意義。」吉澤正巳的自我檢視,到此就結束了,他確知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而真實世界裡的吉澤正巳等人與他們的牛,仍然持續奮戰著。他們的努力啟發人思考,給人希望。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楊茂秀教授
譯者推薦
有意義?沒意義?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發生三一一大地震,地震引發海嘯,海嘯襲擊了許多地方,也襲擊了福島第一核電廠。
第二天,核電廠一號機組廠房發生氫氣爆炸,廠房崩塌,居民撤離區由原本的半徑三公里內,擴大為半徑二十公里內。隨後,核電廠又陸續傳來爆炸事件,混亂中,人們什麼都沒帶,便倉皇逃命,轉眼間,市鎮空無一人。
災害發生時,「M牧場浪江農場」的主人吉澤正巳,正在五金雜貨大賣場購物,他避開擁塞,返回距離核電廠十四公里的農場內。當時,農場一部分設備已損害,牧草地面出現裂縫,電力也完全中斷。他先轉動發電機,提供牛隻飲水,隨後從車內的衛星導航數位電視中,得知核電廠的狀況;從他的牧場,就能見到核電廠的排氣塔。
不過,他沒有一丁點丟下牛隻逃走的念頭。他說:「核電廠內的工作人員有如敢死隊,但這兒就算有影響,卻沒有立即死掉的危險。」
就這樣,在杳無人煙的市鎮,吉澤正巳獨自留下來照顧牛隻。
一個月後,核電廠半徑二十公里內的區域劃為「警戒區」。那裡原本畜養著大約三千五百頭牛、三萬頭豬;當時據說半數已餓死。日本政府下令:區內的所有家畜,在得到飼主同意後都得殺掉。但吉澤正巳不同意,決定繼續守護牛隻,其他飼主因此質問他:「我們都流著淚殺掉牠們了,你為什麼讓牛隻活下來?」吉澤正巳內心亦充滿矛盾,不斷問自己:為什麼要繼續飼養這些已經無法販賣的牛?這有意義嗎?還是毫無意義呢?
《希望牧場》,便是根據這個真實的故事創造而成的。吉澤正巳的堅持,有意義嗎?還是沒意義?
從「肉牛受輻射污染已無法供人食用」的角度看,似乎沒意義。但從養牛人的天職就是要養活牛隻」的角度看,卻可能有意義。吉澤正巳早也想、晚也想,無法確認自己做的事,到底有沒有意義!
作者森繪都,在文中鮮活呈現出這位養牛人的苦惱,卻也藉由養牛人的敘述道出:三百多頭牛,「總是不停的找尋飼料。吃飼料、拉屎、吃飼料、拉屎──」「小鎮即使沒有了人們的身影、聲音、腳步聲,當春天來到,花兒依舊盛開;當夏天來到,布穀鳥依舊歌唱;當秋天來到,紅葉依舊豔麗得像火;當冬天來到,大地依舊一片雪白。」
這就是生命啊!即使四處飄散著看不見的輻射,自然萬物仍拚了命的活下來!
書中,養牛人更在最後說道:「我是個養牛人,會負起餵食的責任。這是注定的,我會和你們一起待在這裡,不管有意義,或沒意義。」
這些對於「認真活下去」的堅持,已意義非凡!希望滿載!
而在真實世界中,吉澤正巳更確知了自己所做的,是有意義的。
由於想打破人們「福島是個輻射污染區」的印象,吉澤正巳每個月都前往東京,站上街頭聲嘶力竭的訴說著福島現狀。一開始,聽眾零零星星的,漸漸地,人們越聚越多,甚至有人聽到流淚。吉澤正巳因此明白了:讓這些堪稱災難中最大受害者的牛隻活下去,好作為呈現福島現狀的證據,深具意義!而有些牛隻出現了前所未見的掉毛和斑點,更可提供研究,留下珍貴資料,並提醒著福島、全日本、全世界的人們,認真去思考能源問題。
而今,「M牧場浪江農場」已改名為「希望牧場‧福島」,吉澤正巳等人與牛隻們,仍持續奮戰著。這奮戰的姿態,也持續啟發人們思考,帶給人們希望!
譯者/周姚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