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起追尋生命的美好吧!
文|李明足 兒童文學研究者
「吃」是生物維繫生命的本能,餓了,就會找食物,這也是本能。而找食物,常常是一場冒險的旅程。
故事發生在一條清澈蜿蜒的河流裡,小粉紅是鱒魚群中的一條小小魚,每天跟著大魚、小魚們努力地覓食,常常覺得肚子餓。餓極了的小粉紅會把樹葉看成蟲子,無法分辨是真是假;好餓喔!好餓喔!瞄準水面上一隻蜉蝣,當牠跳出水面,蜉蝣卻已進到紅點鮭魚口中。說時遲,那時快,一隻山翠鳥瞬間咬住紅點鮭魚。讓人聯想到一句古老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呈現的就是生物間魚吃蟲,鳥吃魚的食物鏈實況。讓人不禁要反思,到底小粉紅沒吃到小蟲,是幸?還是不幸?
此繪本是由村上康成自寫自畫完成。在圖文配置方面,他將文字放置於圖框外,圖像儼然擔起故事代言人。沒有文字,讀者依然可以「看」懂故事,文字則是提升畫龍點睛的妙趣。像是紅點鮭魚吃掉小蟲的那一刻,山翠鳥咬住紅點鮭魚的時候,重複用「開動囉!」的飲食常用語,緩和弱者被掠食者吃掉的緊張情節,關照小讀者的閱讀情緒。繪本裡的各種視角構圖以圓弧形為主,村上康成似有獨到的用意:俯視的山景是圓弧形堆疊,小粉紅仰視的河面做全跨頁半圓形構圖,還有故事裡的重要圖像:山勢、雲朵、魚身、彈起的水花、釣客的身軀、手⋯⋯多變的視角,簡約的構圖,圖像符碼蘊含祥和、溫暖,形構了適合幼兒看圖說故事的繪本。
在用色方面,同樣的場景,以不同色彩示意光在移動,清晨的綠色山丘及白色河流,到了夜晚轉換為墨綠山色和橘色河流;白天的藍色河水,到了傍晚夕陽西下,河水和鱒魚都變成橘紅色。翻閱間,彷彿陽光在書頁外隨著時間移動,從清晨到霞光漫紅河水。
本書描寫小粉紅一天的生活,也是小粉紅生命歷程的縮影。為了吃飽,牠不只要和其他魚類搶奪食物,還要避免鳥類獵食、人類捕撈,危險從沒有停歇過。
故事中到底經過多少危機?飢腸轆轆的小粉紅如何有驚無險地通過每一個關卡?不妨打開書頁,和小粉紅一起追尋生命的美好吧!
鱒魚介紹
文|邱承宗 繪本作家
本書中提到的鱒魚,其日文原文為「ヤマメ」。中文譯為「真鱒」(學名:Oncorhynchus masou,日文漢字:山女魚或山女),屬於鮭魚目鮭魚科的「櫻鱒」的一種,不是一般所謂的洄游型魚,而是長年生活在河流的陸封型魚類,與臺灣的櫻花鉤吻鮭也有些許不同。
特徵:身體兩側,布滿類似樹葉狀的斑紋;不過隨著體型的增長,斑紋會逐漸變得稀淡。
分布:從日本的北海道到九州的河流上游,水溫比較冷冽的區域,都有牠的蹤影。
來去村上康成美術館走走
村上康成美術館,位於日本靜岡縣伊豆半島的伊豆高原上。搭乘電車到伊豆高原站下車,可搭巴士在南初島台下車後再步行到美術館(巴士的班次與時間不多,欲搭巴士前往的人記得要估算好來回的時間)。伊豆高原是伊豆的避暑勝地,氣候涼爽,有很多別緻的別莊與小型美術館,是個適合帶小朋友去度假休閒的好地方。
我們到訪那天,是當日第一組客人。因為位於郊區,會來美術館的人大多是慕名而來的繪本愛好者或是不小心經過的旅客。一進入館內,館長就很親切的與我們打招呼,並跟我們介紹館內資訊。美術館的一樓是商品販賣區,地下樓層則是村上康成的原畫展,展覽內容會不定期做更換,大多是搭配村上老師的新書來規畫展覽。
除了原畫展外,館內也館藏村上老師所有的作品,可以純粹閱讀也可以購買。另外,最值得細細品味的就是館內獨家的蒐藏品與村上老師每次到訪後特別留下來的「足跡」。村上老師很喜歡親近大自然,尤其喜歡釣魚,牆上貼滿了他釣魚時的照片。看完這些照片後,不難理解為何老師會創作出一系列的「小粉紅」作品。而在眾多蒐藏品當中,小魯姊姊最喜歡一張張的可愛小粉紅刺繡,可惜都是僅有一個的非賣品。
結束館內的參訪後,在失心瘋購買周邊產品之餘,小魯姊姊也不忘探一下關於村上老師的小祕辛。原來這間美術館不是村上老師成立的,而是館長在一次意外的情況下看到村上老師的作品,深受其作品中生命力所感動,於是自告奮勇的寫信給村上老師,希望老師能讓他開設一間村上康成的專屬美術館。一開始老師不以為意,也覺得自己還不到可以開設美術館的大師等級。但在館長持續努力不懈的聯絡之下,最後村上老師也深受他的熱情所感動,答應成立美術館,而且後來也跟館長成為好朋友,不定期就會去美術館舉辦活動或是在附近的小溪釣魚。
雖然很可惜的,我們跟老師擦身而過(據說老師前一禮拜才來美術館),但能聽到關於老師的第一手消息,仍是非常感動。更棒的是,館長還介紹我們去吃一家老師每次來必吃的義大利麵餐廳,一邊吃著義大利麵,一邊想著老師是如何創作出一本本的作品,這趟旅行也是值得了!
繪本的力量真的很不可思議,館長本來在東京當著一般的上班族,卻在因緣際會下開設了村上康成美術館,每天一個人默默的跟每一位到訪的旅客介紹村上老師的點點滴滴。在這其中,繪本就是拉近人與人「心」的距離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下次去伊豆半島泡溫泉時,別忘了來伊豆高原參觀這充滿生命力與熱情的「村上康成美術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