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有辦法住豪宅?
為了得到最直接、最真實的答案,作者親赴美國各大豪宅區挨家挨戶叩門造訪,探詢成功致富之道。
和數十個豪宅主人深談後,作者歸納出五項「成功啟示」:
一、張大眼睛:具有商機的創新構想足以致富。只要保持敏銳的觀察力,你也能想出絕妙點子。
二、沒有運氣這回事:「好運」並非從天而降,而是「以充足的準備掌握偶然的機運」。
三、熱情經濟學:對工作抱持熱情,才會找到強大的動力和樂趣,也更有機會獲得滿意的報酬。
四、風險迷思:「風險」意味著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審慎評估、善加判斷,才是「精明的冒險」。
五、謙遜,低調,謹慎:「謙遜」才能常保學習的心態和和求進步的衝勁;這是追求財富和維持財富的一大祕訣。
原本從事農產品批發,後來投資房地產獲利致富的某豪宅主人說:「我只是普通人,如果我做得到,表示這套方法行得通。」不論是精準的投資眼光,或是創業法則,以及各行各業的專經之道,都可以經由學習而日益精通熟練;而這些充足的準備功夫,正是豪宅主人成功致富的本錢。
豪宅主人到底和一般人有何不同?
他們和你我一樣,希望能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並且獲得豐厚的報酬。差別在於,他們勇於嘗試「不好走的路」。當然,那需要膽識和智慧,以及過人的耐力和抗壓性。事實上,他們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得到了超越金錢的價值――那便是幸福、夢想與自我實現的富足。
作者簡介:
瑞恩‧達戈斯蒂諾(Ryan D’agostino)
文章散見於《君子》(Esquire,他也是該雜誌的編輯)、《錢》(Money)、《紐約客》(The New Yorker)、《生活》(Life)、《紐約》(New York)等刊物,現與家人定居紐約市。
章節試閱
前言富豪直擊
GOODPEOPLETOKNOW
敲開豪宅大門
那女士凝視著我,一臉狐疑地等候著,而我這個叩門而入的陌生人,就站在她濱海住家的寬敞客廳。外頭的私家車道上停著一台奧迪A6轎車,廚房安裝著金橡木的櫥櫃,天花板上是白色梁木,腳下是黃褐色硬木地板。戶外的冷冽晨光掃過私家海灘的水面、穿過落地窗,被廚房的陳設吸收,彷彿這室內是陽光所屬的地方。
這裡是威斯波特,是康乃狄克州濱臨長島海灣的富裕郊區;這裡富豪雲集、景致優美,有「黃金海岸」之稱。事實上,若按居民收入、土地淨值、房價等指標來衡量,這一帶是全美排名第四十三的郵遞區號。已故影星保羅•紐曼(PaulNewman)、電視節目主持人瑪莎•史都華(MarthaStewart)、影星邁克•道格拉斯(MichaelDouglas)、電影大亨哈維•溫斯坦(HarveyWeinstein)、流行歌手麥可•波頓(MichaelBolton)等人,都曾住過這裡或仍居此地。總統候選人來這裡掃街募款,當地居民擁有尊榮獨享的潔淨海灘、碼頭、高爾夫球場。每片濱海土地都坐落著一棟豪宅,房價高得讓人咋舌不解。很棒的地方,這就是威斯波特。
她上下打量著我。年約五十的她身材窈窕,一頭金髮,還有一雙湛藍的明眸大眼,身穿白色粗織毛衣。客廳一角的大型平面電視播放著幾乎聽不見聲音的CNN晨間新聞。她雙手捧著咖啡杯,倚著廚房的平台。
「唔,」她說:「你想知道什麼?」
這問題問得好。我這個剛從天寒地凍的室外登門而入的記者,這會兒正站在這位好心女士的客廳。從窗台看出去,一座類似步道的平台,從她家海灘往外延伸,平台的尾端就是薩加塔灣的半鹹水域;海水在冬風中翻湧著,打出朵朵浪花。海面折射著陽光,打亮了整個景致。
一分鐘前,我站在門口的車道癡望著她家。這棟高聳的A形住宅,有著狀似船上舷窗的圓形窗戶,坐落在沿岸主要房產的突出地帶。我身穿不太能禦寒的藍色輕便西裝,胸前口袋塞著沒開封的速記本和一支新筆。我故意沒穿大衣|心想我看起來越是冷得打哆嗦,陌生人越有可能邀我入內。我挨家挨戶地叩門,只要能受邀入內,我就可以問他們我渴望知道的問題:他們是怎麼有錢到住進那麼棒的豪宅?更確切地說,我很想知道,他們是如何累積財富,如何做人生、事業、財務上的重大決定?他們怎麼克服失敗?又怎麼存錢、花錢、享受生活和投資理財?他們有何能耐來到這個好地方?
我太太和我很喜歡散步,尤其是為了參加婚禮或度假而來到某個陌生之地的時候。每次我們晃到占地遼闊的豪宅美寓區,我倆之中總有人自言自語、半開玩笑地問:「我們為什麼沒辦法住在這裡?是誰住在這地方呢?」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登,我們行經介於戰前豪宅與港灣之間的砲台。在佛蒙特州的格拉夫頓,我們盯著那些後院直通原始山林的莊園。在西雅圖,我們搭水上飛機,用手肘輕推彼此注意普吉灣島嶼上散布的寬廣宅院。我們盡量不去明指或流露出豔羨的癡態。我們並不嫉妒隱身在這些優雅宅院裡的富豪。我們只是暗自夢想,那應該滿有意思的吧?我們真的很好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同時也納悶著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不夠精明。我們開玩笑說要去敲他們的門,看屋主會不會招待我們喝一杯,給我們一些建議。
所以我就決定這麼做了|到全國各個富裕區域登門造訪。我到威斯波特的一日遊就是對以下假設的第一個測試,我希望這個假設能讓我得知致富的祕訣:只要我在豪宅區敲的門夠多,就能蒐集到足夠的見解與建議,幫助我|也幫助你,以及讀這本書的任何人|了解如何致富,像他們一樣富有,就那麼簡單。
………………………
當然,要取得這類資訊有其他方法,不必到處奔波,不用親自去按豪宅的門鈴。例如,你可以訪問深諳投資之道的人士、財經專家,或研讀比爾•蓋茲等人的傳記。其實這想法也不壞,但是沒有人用過我這種方法,所以我拿到的資料保證是財經界最新的,這感覺很酷。更棒的是,我的採訪方式相當特別,願意接受訪問的人,應該都值得你花時間讀他的專訪內容。為什麼?因為思想保守、不愛嘗新、無趣沈悶的人不會邀陌生人進家裡,還跟他分享個人的生活經歷。
我得坦白說,當我駐足在豪宅門前時,的確招來一些狐疑的眼光,畢竟我侵犯了人家的地盤|雖然是客氣的侵犯,依舊是侵犯。基本上我等於是敲門對屋主說:「告訴我你是誰。這是你家,應該是你賺錢買下來的,告訴我你怎麼辦到的。不要想太多,直接說出你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想法。告訴我你經歷過哪些成敗、做過哪些好的和壞的決策。你最感到驕傲的是什麼?最沒把握的又是什麼?談談你的子女、良師益友、第一份工作、你的信念和價值觀。為什麼要談這些?因為你的故事可以激勵許多人,我就是第一個。」
顯然,從你手中拿的這本書可以看出,他們和我分享了很多,至少有些人的確如此。我所得到的回應遠超乎我的預期。第一天我在康乃狄克州敲了三十二扇門,其中二十戶沒人應門,有六戶是管家出來應門。每個人都面帶微笑,對我的出現感到為難,這不能怪他們。有位男士假裝有點興趣,答應稍候會打電話給我,但後來並沒有打。有五個人邀我進門|三十二戶中有五戶,成功率接近十六%;這比率雖然比後來算出的整體成功率要高,但沒有高出太多。
總計,我走訪了全美十一個州十九個城市,走了九十幾公里路,敲了約五百扇門;其中有一半沒人在家或無人應門,剩下的兩百五十家,我估計有五十戶是管家出來應門,有一百五十人謝絕採訪,有五十人邀我入內並侃侃而談,成功率是十%。這五十個人的故事大都已收錄於本書。
我受邀入內後,有時他們會請我喝咖啡、飲料或開水;有時我一邊寫筆記,一邊逗弄緊黏著我不放的狗兒。我曾和一位亞利桑那州的女富豪一起喝平均每杯價值二十美元的夏多內白葡萄酒,還曾搭乘法拉利跑車馳騁在矽谷的富裕街區,並享用了執行長私人廚師做的牛肉三明治。我跟在優比速(UPS)快遞員的後頭跑遍比佛利山,從他身後溜進私家車道的大門。我在西雅圖陪一位女士在雨中遛狗;克利夫蘭有一位退休的執行長帶我參觀他收藏的十九世紀英國畫作。在紐約的查帕奎,我試著和守衛前總統柯林頓宅院的特務人員攀談,當時的情勢還滿緊張的:某個晴天,在一條死巷裡,一台黑色休旅車停在私家車道的前端,車頭朝外,一副虎視眈眈的樣子。人行道邊的草坪上伸出對講機,就像免下車車道上的音箱一樣。我正要按下按鈕時,草坪上驀地出現一個人。我想,他應該是從樹木後方出現的,但是太突然了,我不是很確定。
「需要我幫忙嗎?」
我面帶微笑地問,有沒有人在家,結結巴巴地說出我慣用的那套開場白。
「沒人在家。」
我說,真可惜,因為他們可以給我一些我從其他人身上得不到的觀點。
那傢伙看著我,狠狠地瞪著,好像隨時都想把我宰了一樣,很可能一隻手就能收拾我。這時灌木叢傳來沙沙聲,或許是我的幻覺。
「沒人在家。」他再度重申,聲音像石頭一樣死沈。
我大概停頓了五秒鐘,對他來說似乎太久了。我謝謝他的答覆,跨步離開,他一下子就不見了。
進行這項計畫時,我有一套方法,一些策略。我應該先解釋一下我的基本做法。
我的開場白是靠臨場反應,不過後來越講越溜。我說我是記者,正在製作一個專題,想要採訪該城鎮的居民。我說我到處造訪富裕的地區,就像這裡一樣,然後挨家挨戶地尋找願意接受訪問的人。為了證明我是如假包換的記者,或至少目前仍在工作,我會提到我的正職。我在知名刊物的工作似乎都能讓人放心一些。
進行這個計畫不得不飛來飛去,我又有時間和預算的限制,在每個地方都不能待太久,所以我選擇夜班飛機,租最小的車,在旅館喝免費咖啡。我一開始就認定,鎖定富豪密集的郵遞區號是最有效率的方法,我可以鎖定目標,非常肯定我看到的每間房子都是有錢人在住。為什麼?因為郵遞區號涵蓋範圍通常很大,不會管你賺多少,那是一九六三年為了方便郵件遞送而啟用的制度,可以容納任何背景的人。如果某個郵遞區號可以擠進百大財富排行榜,表示那個區域有人(可能是很多人)應該事業做得不錯才對。
我的大前提是這樣,住豪宅的人一定對賺錢祕訣有些了解。這當然是一種籠統的想法。偶爾我會碰到門開了,某個有錢人跟我聊了幾分鐘,卻沒什麼致富之道可以分享。不是每個年收入一百六十萬美金的人都有一套哲理。在這過程中,我當然是吃盡了苦頭。郊區綿長的柏油路邊,盡是一堆沒人應門的豪宅,令人洩氣。好不容易終於有人開門了,卻只是隨口講一些乏味的格言。更糟的是,有人一聽到我的問題,馬上翻臉關門,毫不客氣,讓我自討無趣地退回路上。他們肯定正從窗邊窺視著我,彷彿我是來傳教的一樣。
在那種情況下,我也不能說是人家誤會我了,畢竟我所做的事|在週五或週六突然出現在別人家門口|並不怎麼義正辭嚴。但是當我一再遭到拒絕,開始感到心灰意冷,汗水濕透的皮鞋裡腳掌水泡都快磨破的時候,我總是告訴自己:接下來一定會聽到一些智慧箴言。果然,每當我最沮喪、最絕望的時候,再敲個五到七扇門,就會碰到一位和善、睿智的主人,很樂意和我暢談整個下午,讓我覺得一切又好轉了(除了那些水泡還在以外)。
我相信,若是訪問住在財富排名前兩百大、甚至前三百大郵遞區號裡的人,也會得到許多成功的啟示。但為了資料一致起見,我訪問的對象只限於擠進百大財富排行的地區。為了尋找最富有的地方,我洽詢了加州紅陸市一家地理資訊系統界的頂尖公司ESRI。這是一家人口統計研究公司,他們接受我的要求,依據家戶收入的平均值與中位數①、平均房價、個人平均所得、可支配所得②、財富淨值等標準,幫我整理出一份按財富排名的郵遞區號清單。在這份清單中,加州的亞瑟頓名列第一,馬里蘭州的卡賓約翰名列一百。名單上的地區遍及全美十六州,我刻意分散目標,盡可能跑遍全國許多地方(那份清單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我剛開始進行這個計畫時,是採用最新的二○○五年資料,但本書收錄的所有統計數據都是取自二○○七年的資料。唯一有異動的是德州奧斯汀市,二○○七年以些微差距跌出百大名單)。
我的確有幾次是去造訪非百大名單上的地區,第一次是去加州的蘇沙利多。某個下午我掃過亞瑟頓後,順道去了那裡,見到一位經營藝廊的優雅女士。她對於經營頗有企圖心,有不少智慧可和我分享。
我也特地走了一趟拉斯維加斯。為什麼是拉斯維加斯?因為這地方令我難以抗拒|並不是因為賭博、脫衣舞秀,或是吃到飽的自助餐。我去拉斯維加斯是因為這個城市過去十年歷經空前的成長,新富豪、舊富豪和假富豪都聚集到這裡。新居民、新事業、新建築、新開發案,還有賭城大道上的新賭場、新點子,我相信不難在那裡找到成功人士。
我去的第三個非百大富裕地區是俄亥俄州的榭柯高地。該區雖然沒有入榜,但每次我跟人家說我要到克利夫蘭一帶,他們都以為我是去榭柯高地。其實我是去蓋茲米爾斯,離克利夫蘭幾個市鎮遠,但是當天的訪談結束以前,我到榭柯高地待了一個鐘頭,我很高興跑了這一趟。同樣的,在華盛頓州,我除了去百大名單上的美迪納外,也造訪了西雅圖的鄰近地區。
最後一個例外是我住的紐約市。就像前面說的,郵遞區號不會區別居民的來歷。在曼哈頓最富裕的10021區,有中央公園附近一戶價值三千萬美元的房子,也有約克維一帶無電梯公寓裡的便宜套房,所以平均收入被拉低了,但我還是想去敲一戶三千萬的毫宅大門。
總之,按所屬城市的字母順序排列,我造訪了以下郵遞區號:
加州,亞瑟頓(Atherton)94027
德州,奧斯汀(Austin)78730
紐約州,貝德福(Bedford)10506
加州,比佛利山(BeverlyHills)90210
紐約州,布萊克利夫園(BriarcliffManor)10510
紐約州,查帕奎(Chappaqua)10514
俄亥俄州,蓋茲米爾斯(GatesMills)44040
伊利諾州,湖林(LakeForest)60045
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LasVegas)89109
華盛頓州,美迪納(Medina)98039
紐約州,紐約市(NewYork)10128
加州,太平洋帕利薩德(PacificPalisades)90272
佛羅里達州,棕櫚灘(PalmBeach)33480
亞利桑那州,天堂谷(ParadiseValley)85253
喬治亞州,沙泉市(SandySprings)30327
加州,蘇沙利多(Sausalito)94965
華盛頓州,西雅圖(Seattle)98122
俄亥俄州,榭柯高地(ShakerHeights)44120
康乃狄克州,威斯波特(Westport)06880
平常的日子裡,挑個地方走個幾公里路,可以知悉這城市的韻律、事物運作的節奏、當地的價值觀,甚至是發展史。敲陌生人的家門,可以看出這個城市的本質、盛衰榮枯,和靜謐的所在。我遇過彼此互不相識的隔壁鄰居,也見過同一城市裡相隔好幾公里的好友。自始至終,我一直不想根據那些接受訪問的少數人,而對任何城市做出武斷的結論,那樣是不精確的。
有幾次,我把握機會訪問某些成功人士,即使沒有碰巧按到他們的門鈴。有時候,結束一天訪談時,我會到當地有吧台的餐廳,點一杯蘇格蘭威士忌享用晚餐,一直待到鄰座的高腳椅上來了有趣的人物。我用這種方式做了一些訪問。還有幾次訪談也不是在那些人的家裡;有四次是和他們在工作的地方閒談|分別是書店、蘇沙利多的藝廊,以及兩棟辦公大樓。我只透過電話訪問過一位男士。
我沒帶錄音機,而是帶著記者用的速記本,那個小本子剛好可以服貼地塞進西裝外套的胸口口袋(我當記者的長久資歷也練就了一套個人速記法|如梵文般的鬼畫符,只有我自己看得懂)。我不想在訪談時錄音,因為那可能會減少願意受訪的人數,畢竟要讓人對我開口已經夠不容易了。如果我還把錄音機放在他們眼前,或是悄悄放在茶几上,我想很多人會謝絕訪問,或講得沒那麼自在。所以,通常現場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先聊個幾句,接著我會客氣地說:「你剛剛說的真有意思,我可以記下來嗎?」我一拿出速記本,通常緊張或尷尬的感覺就煙消雲散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或許是因為,這樣一來我們的角色就很清楚:受訪者和訪問者、說話者和記錄者、老師和學生。
那麼,在遊歷各地的訪問中,我學到了什麼?
答案就收錄在這本書裡。整個看來,我發現並沒有「保證有效」的成功祕訣,但是這點我早就知道了,我相信你也是。我從訪談中學會了如何做精明的決策、如何和人合作或單打獨鬥。我獲悉經營事業、買賣房產、儲蓄理財與規畫開支的祕訣。最主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思考。這些人帶給我很大的啟發,我相信他們的故事也會激勵你。
另外,我從這些夢幻豪宅屋主的身上還得到以下的啟示:能住夢幻豪宅的人就只是普通人,跟你我一樣。其中有出身藍領階級的、家境優渥的,也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他們自豪、謙遜、健談、謹慎、懷疑、受人吹捧、充滿耐心,可能就像你一樣。他們烹煮晚餐,看電視,忙著接送小孩,在後院乘涼曬太陽,工作,做大家週五和週六會做的事(我都是在這兩天做訪問),做你我都會做的事。
他們有些人整個職場生涯都是在企業裡工作,也有很多人創業有成(有些是因為他們過去在企業界工作時,感到無法伸展)。他們都很努力工作,很多人一直持續這麼做。即使是少數繼承遺產的人,也很努力讓財富呈倍數成長,用心證明他們也有抱負,而不是坐吃山空。
我應該說明一下這本書不是在講什麼,以及不會告訴你什麼。這並不是一本理財指南書|說得更明確一點,它跟一般理財書籍不一樣。這本書讓你從富豪身上學習,但是裡面並沒有選股、炒作房地產,或是買賣基金的祕訣。上述主題雖然都值得探討,但我鎖定的是有錢人的人生經驗,我想告訴大家他們的生命故事。有些故事可能會激勵你改寫你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你會在本書中看到的一些成功致富的類型,他們證明了只要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就有可能達到看來似乎遙不可及的成果。
夢想家。
一般人不會把「旅遊業」和「創新」畫上等號,但現年七十幾歲的亞瑟•陶克(ArthurTauck)在幾十年前卻因為一個創新的構想,徹底革新了他的家族在康乃狄克州威斯波特市經營的小旅行社(關於點子的內容,請參閱第一章)。如今,「陶克世界探索旅行社」是旅遊業的頂尖品牌。我見到陶克那天,他坐在遠眺長島灣的客廳,哪兒也不去,看來對生活非常滿意。透過他的故事和書中許多其他的故事,你會學到如何自己想出創新的點子。
自己製造幸運的「幸運兒」。
現年六十幾歲的鮑伯•葛羅斯納夫(BobGrosnoff),在六○年代末期至七○年代初期是一位年輕的股票經紀商,他幾乎賭上自己的前途,以打破傳統的方法拉攏大客戶。有好幾年,他天天加班,同事都覺得他瘋了。直到那些有錢的客戶開始大量下單,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葛羅斯納夫竟然那麼「好運」;這好運讓他在亞利桑那的斯科次達買下一棟美輪美奐的別墅,可以遠眺駝背山的美景。
實幹家。
藝術界少有知名人士出身貧瘠的田納西州紐波特小城,但這對蕾娜•霍嫚(RenaHolman)來說,一點都無所謂。她很早就知道即使嫁入豪門,財務方面也無法就此高枕無憂,所以她下定決心,永遠都要靠自己的力量追求經濟自主。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她比身邊所有人都還要勤奮工作,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我見到她時,她正忙著享受她的棕櫚灘豪宅生活。
人脈通。
不久前在「創投界之都」矽谷,現年五十五歲的海蒂•羅森(HeidiRoizen)可說是握有大權的創投家。每當有年輕積極的MBA學生懷抱夢想,捧著企畫書,鼓起勇氣問她有沒有空一起喝杯咖啡、聽聽他們的想法時,她通常都會欣然同意,為什麼?因為商業界最重要的四字箴言就是:世事難料。羅森多年來指導、建議、資助了許多創業家,最近她離開創投界,自己創業,因為,嘿,世事難料!
獨行俠。
現年四十幾歲的里奇•密勒堤(RichMiletic)在芝加哥成長,小時候,他在父親負責監督維修工作的公寓大樓洗窗戶、換燈泡。他很喜歡獨自一人巡視整棟大樓,修理東西。後來踏入職場,他也在尋找那樣的自主權。為了追求獨當一面的機會,他隻身到香港創業,後來又到矽谷開公司,住在全美最富裕的郵遞區號。那天我出現在他家門前時,他正打包行李,準備去滑雪。不過他還是停下來,跟我分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看到了值得把握的風險。
書中這些和我分享經驗的有錢人,似乎都努力在人生中衝刺,他們認為未知的事物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我想這也是他們特地騰出時間和我閒聊的原因。有個陌生人出現在你家門口,跟你說他在寫一本有關致富之道的書,想向你討教一番。為什麼你會同意分享你的故事?為什麼你會答應提供任何建議?對你這樣想好好享受週六午後的人來說,這麼做並沒有實質、明顯的效益,何必這麼做?為什麼你要和他分享自己打算傳承給子女的經驗、信念,以及有關致富之道與辛勤打拼的金玉良言?
為什麼?原因有二:第一,或許你對自己的成就有點自豪,你很樂意聊這個話題。第二,你告訴這位作家,誰也不知道這會衍生出什麼結果。有時候我會想,你現在拿的這本書有沒有可能促成一門新事業的誕生與蓬勃發展。或許這本書會幫兩種人牽線:有人因為大受鼓舞,而鼓起勇氣打了那通遲遲未撥的電話,或是寄出遲遲未寫的電子郵件(如果真有這樣的事,請讓我知道。如果你真的鴻圖大展,想給我點什麼,我不會拒絕的|好吧,我只是說說而已)。
在敘述這些有錢人的故事時,我盡可能道出他們發跡的來龍去脈,整理出值得借鏡的啟示,但我也讓你從中擷取你自己領略到的智慧,獲得你想要的啟發。他們每一位都讓我深受鼓舞,都是值得聆聽的對象。我知道,因為我看過他們的豪宅。
①家戶年收入由高至低排序,最中間的數值。
②扣掉必要支出後,可隨意使用的所得。
再怎麼有錢,都要看緊每一分錢。
|「為了花一塊錢,你必須賺兩三塊錢。」
那天稍早,在市區的另一端,我遇到一位女士,很多人也會覺得她家不可思議,但是和執行長的豪宅相比,那地方便遜色幾分。不過,威斯波特的濱海豪宅畢竟名不虛傳。那房子是以灰色木瓦砌成,前廊掛著老式兩人座的白色木製鞦韆,坐在上面,可以眺望細長沙灘和防波堤外的海灣。我按門鈴,沒人應門,於是我開始往隔壁走,才走到一半,就有一輛BMW疾駛進我剛剛停留觀望的私家車道。一位穿著緊身短褲與T恤的女子迅速下車,我跑回去自我介紹,她邀我進屋內喝杯飲料。
「這裡的人有郵遞區號症。」咪咪•強森(MimiJohnson)啜了一口健怡可樂,「住這裡對他們來說是地位的象徵。我是在這裡出生長大的,我不在意那些。」
強森說她女兒念紐約大學。我們聊了一會,就感覺到她是那種可以跟年輕人混在一起的酷媽咪。我也感覺到強森走出了離婚的陰霾,不過她並不像有錢人那樣輕鬆自在。
「在這裡錢特別薄,不過你可以自我調適,不再上包達斯。」她指的是曼哈頓一家最近來威斯波特開分店的頂級超市。「我離婚以後,有限的收入受到很多考驗,很多是我從來沒想過的,不過日子還過得去,你總是會想辦法。」
然而,她也說,住在這個人人都很有錢的城市,自己卻比不上別人,並不好受。但如此一來,可以讓你對收入與支出的安排更不敢輕忽。
「你今天花一塊錢,就表示明天少一塊錢。你買的東西是需要的,還是想要的?這裡有很多富豪,我女兒從紐約打電話給我,那裡有的孩子什麼都不缺。我女兒直嚷嚷『我快餓死了』,但每個月要花好幾千塊錢。我爸奉行的金科玉律是:『為了花一元,你必須賺兩三元。』我小時候買東西時,他都會說:『你知不知道我得賺兩百元,才能讓你花那一百元?』」
強森從事室內設計(她曾在薩克斯第五大道百貨公司工作,也自己開過店),她的工作讓她有機會貼近觀察搬來威斯波特的有錢人是什麼樣子。「客人問我:『我給你一萬美元,你可以做成什麼樣子?』我看著他們說:『你只能買電視和沙發,或許你不該蓋那麼大的房子。』
強森認真看待一分一毫,在威斯波特存活了下來。她有自己的房子、車子,離婚後有點時間重新振作,思考她該走哪一行。她父親的建議很實在,但是十幾歲的少女很容易就會忘了那道理,不過她現在是徹底實踐。「有時我會買個小禮物犒賞自己,接著卻突然發生一件事,剛好需要花掉的那筆錢,所以我後來就學乖了。」她說,「我有很多朋友都差點因為財務決策的錯誤而破產。無論你擁有什麼,都要看緊一點。」
表面上看來強森滿幸運的。我不會想到像她這樣有個上大學的女兒、職業生涯又剛換跑道的單親媽媽,有辦法開歐洲跑車,住在海灘邊的富裕社區。但她看起來並沒有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她有警覺心,從生活經驗累積智慧。我聽得出來她話語背後的擔憂,也聽得出來她談到女兒時的關愛之情。訪談進行時,她女兒正在樓上弄得砰砰作響,是女兒讓她謹記老爸的金科玉律。
如果你的動機不是只有錢,你會賺到更多錢。
德威爾的經歷和我採訪的其他有錢人很像,他一開始是在企業界工作,後來辭職自己創業,把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他從事媒體規畫,專做廣告的採購與銷售。他是在一九七二年進通訊趨勢公司任職,到了八○年代,他們夫妻買下這家媒體採買與規畫公司,現在德威爾是公司的總裁兼營運長。
「更早之前,我剛進職場時,是在一家大型企業工作。我大可在那裡工作四十年,等著領隻金錶?之類的。」他說,為了在某一行爬到高點,至少要讓自己有機會獨當一面。他不願透露那家大企業的名號,但他暗示那家企業大到他可能永遠沒機會、也不會想要當上執行長(雖然當時他已經爬到夠高的位置,可以經常和最後能當上執行長的人一起打高爾夫球)。
「重點是找到你真正熱愛又擅長的東西。如果你期待自己在職場有所成就,你應該投入自己能在這家公司獨當一面的領域。如果你是會計師,卻在醫院或廣告公司工作,很可能永遠也沒機會掌管那家醫院或廣告公司。你應該投入不會只侷限於單一任務的工作環境。」他說。
德威爾擁有新聞學士與企管碩士學位,由此便可看出他喜歡結合藝術家的好奇與創意,以及企業家勇往直前的衝勁。畢業後,他決定踏入企業界,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後,他知道他想要(或許是需要)和富有藝術家性格的人共事。「我剛踏入企業界時,遇到一位精力充沛的愛爾蘭人,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時當過飛行員。」德威爾說,「他問我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接著他告訴我,更重要的是找出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德威爾不想做的事情很單純:他不想為別人開的公司效勞,不想待在他無法掌控的地方,和那些毫無共鳴的人一起做他毫無興趣的工作。他知道自己創業可以賺得更多,更有安全保障;做自己擅長的工作,挑合適的員工。
他過去在通訊趨勢公司上班時,認識一些人,他於公於私都很喜歡且尊重那些人。而他現在可以直接和HBO、透納廣播公司、環影電視公司等知名娛樂公司合作。他樂於和這些人共事,這也讓他更喜愛自己的工作。
我們都希望能像德威爾一樣:從事真心熱愛的工作,周遭則是能夠啟發我們、共事愉快的同事。差別在於,德威爾和其他那些打開豪宅大門和我暢談的人一樣,他跨出這一步;不僅如此,他勇敢跨出了財星百大企業。當然,那需要膽識和智慧。
可以發揮創意的廣告業深深吸引他們,因為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促使他們努力培養人脈與迎合客戶的需求。由於他們的遠大抱負是在喬治亞的郊區蓋別墅,所以他們努力讓事業成長到原本可能達不到的規模。我告訴他們,很多人進廣告業,也有很多人熱愛這一行,努力工作,甚至開了公司,但少有人像他們那樣,住進全美富裕排名第七十七名的郵遞區號,還蓋了這麼一棟豪宅。
德威爾說:「要達到這目標的方法有兩種。第一,讓自己成為業界專家,所有人都想買你的東西。」他特別提到,你不一定要天性就很擅長某件事,因為那是可以後天學習的。「第二,拼命為自己宣傳,讓大家都知道你是最出色的。有才華卻不懂得自我行銷的人,比較難讓人找上門。當然,回到第一點,當你在某個領域闖出名號,想買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人就會自動上門。」
浸淫其中,發掘熱情。
|「成功基本上和熱愛工作是分不開的。
夏查特夫婦非常和善客氣,他們為這棟豪宅注入了其他屋主可能沒辦法營造的溫馨感。安迪是眼科醫師,他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念醫學院後,夫婦倆就住在巴爾的摩,後來安迪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了二十二年。安迪兩側的頭髮略微向外揚起,灰色的鬍子讓稜線分明的俊俏臉龐柔和了一些。他的眼神熱情深邃;我問他有關買賣房子的問題,還有他們夫婦倆是不是天生就擅長規畫,以及他會給年輕人什麼建議時,他都耐心地微笑聆聽。
最後他說:「我想你真正想問的是,你是怎麼賺大錢的。如果那有公式可循的話,我想每個人都會照著做。」
他停了下來。我點頭,覺得有點洩氣。我心想:你難道看不出來嗎?我跟很多人談過,我正在記錄這個公式,或是說我想辦法這麼做。
安迪是在曼哈頓長大的,仍保有曼哈頓人直率的特質,但少了不友善的態度。他在椅子上挪動了一下身子,正視著我,那樣子彷彿是說:「好,你想知道我的想法嗎?」
「我爸是眼科醫師(ophthalmologist)。」他說,「小時候我連那個字都不會拼,不過我家有個習慣,每晚在餐桌邊,每個人會輪流分享:『我今天做了什麼,我覺得開心嗎?』每次輪到我爸講時,他總是讓人覺得他真的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所以我跟著他走上同一條路,因為我知道那不會錯。他那麼熱愛那份工作,把它講得那麼棒,走那一行對我來說再自然不過了。我知道有人喜歡別的,但我親耳聽到眼科很棒,就像證據一樣。」
安迪無法證明自己未來也會熱愛研究人類的眼睛,但是就某種意義來說,從他進醫學院的第一天起,他不僅是在追求治癒眼疾的知識,也是在追求每天晚餐時從父親身上看到的快樂模樣。他追求的是滿足,他知道可以去哪裡找,或至少他知道父親是從哪裡找到的。結果他發現他也很喜歡眼科,就像他原先想的那樣。接著,奇特的事情發生了:安迪發現他不僅努力複製父親的快樂,還進一步突破,利用閒暇時間寫文章、參加研討會。即使他已經熟悉那個領域,仍致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把這一行變成一項志業。安迪不僅花很多時間充實工作上的必備知識,也以求學時代的衝勁投入業餘活動。他獨自撰寫或與人合寫了五本書,寫了兩百多篇眼科相關文章,並擔任美國眼科協會期刊《眼科學》的總編輯,兼任該協會的董事。他的專長是以雷射與藥物取代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視網膜病變,他任職的克利夫蘭醫療中心網站稱他是「治療視網膜病變的全球知名專家」。
我啜飲了一口已經冷掉的薑餅口味咖啡,揮手指著四周寬敞的陳設|就某種程度來說,這些正是證明;當你追求會讓你感到快樂的事物時,就會得到這樣的結果。我說:「這房子令人嘆為觀止,看起來你說你很喜歡令尊做的事是真的。」安迪眨了眨眼,微笑地告訴我最近他參加了一場研討會。在冗長難耐的會議上,鄰座的同行轉過身,苦笑著說:「聽起來還真有意思。」安迪沒有回應,但他心想:是啊,很有意思。
有時候,你不需要有原創的想法才能出人頭地,你不需要發明下一代的氣泡包裝紙、MP3隨身聽,或是便利貼。安迪並沒有發明眼科醫學,但他很喜歡這門學問,進而沈迷其中,彷彿自身的一部分,使自己成為卓越的眼科專家。這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或許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遵循,但需要更深刻的體認:如果你找到喜歡的工作,請務必好好珍惜,覺得自己很幸運,用心挖掘工作的價值;包括創意面和實質報酬。試著探索別人不會想到的工作面向,為期刊撰文,加入你感興趣的專業協會,當自由作家,寫部落格,嘗試任何東西。到頭來,你會發現你的工作開始有了回饋,變得越來越充實,讓人感到滿足,也越來越有實際利益。我心想,如果當初安迪踏進眼科時,對這一行一無所知(假設他父親是超市老闆或是建築師),他的職業生涯會不會有所不同?不過這並不重要。
「幫助他人讓我獲得很大的滿足。」他說,「成功基本上和熱愛你的工作分不開。我的工作時間比很多人都長,因為我樂在其中。晚上我回家不看電視,繼續研究眼科相關的東西。如果你加倍努力,就會有加倍的成果。」
FOUR
風險迷思
THEMYTHOFRISK
冒安全的險,下有把握的注
風險,冒險,冒險者。
無論是在家門口、客廳、飯廳,或是在私家車道上,那些和我聊天的有錢人都一再提及冒險。很多時候他們是不經意地提到:「我猜我冒了一點險,就這樣賺到了錢。」又或者,他們聳聳肩笑道:「怎麼說呢?我這個人比較愛冒險。」
但這些缺乏明確指引的說法,常讓我聽了有些洩氣。他們說的「風險」究竟是什麼?他們輕描淡寫的語氣,聽起來就像他們一年去幾趟賭城,把所有財產都賭在一場賭局上,就這樣贏了,然後就去買更大的汽艇之類的。我需要知道詳情,知道風險對他們的意義,所以我開始追問兩個比較直接的問題:你冒的風險有多危險?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進行你所謂的「冒險」行動?
聽到這些問題時,他們的回應就比較慢了,會經過比較審慎的思考。有人皺起眉頭,有人先說了幾句話後,聲音就變小,甚至停了下來,努力摸索他們從來沒認真思考過的問題該怎麼回答。我通常會把筆放下來,示意他們慢慢地想一想。我不想聽那種平淡無奇的答案。畢竟,那難道不是個大問題嗎?你怎麼知道何時該辭職去追尋那個讓你每晚魂牽夢縈、為之振奮的瘋狂點子?
有時,如果我運氣好,會看到他們恍然大悟的表情。他們會發現,冒的風險其實並沒有那麼危險。原因在於,他們已經為各種可能的結果做好了萬全準備。就像地產大亨唐納•川普說的:「想辦法讓賭注不是賭注。」當我聽到他們這麼說,感到很安慰,那表示這些人不單是把賭注壓在適合的數字上,他們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品質而賣力工作,自己創造機會;審慎行事,從來不會非理性地孤注一擲。這樣看來,他們這套「成功法則」是可以複製和學習的。
此外,受訪者對風險的定義和我們其他人不大一樣。對他們來說,買樂透彩券不是風險,高空跳傘、輪盤賭注、直升機滑雪、租車時決定不買額外的保險也不是。這類情況牽涉到機率,但機率是已知的,變數不大。當然,從事這些活動要考慮到危險性,但這並不算是「風險」。
那些受訪的有錢人對風險的定義是:風險是經過評估和計算的賭注。
勇於嘗新,也要善於判斷。
|「我冒的風險很刺激,但是很安全。」密勒堤外型健美帥氣,笑容可掬,在芝加哥的勞工家庭長大。雙親在二次大戰後移民美國;父親來自南斯拉夫,母親來自德國。母親在全美最大電信業者AT&T公司工作,擔任查號台的接線生,父親在芝加哥市各地的公寓擔任公寓維修經理。後來,密勒堤幫忙父親,負責倒垃圾、清地毯、洗窗戶等等。父親會指派工作給他,但密勒堤每天大都獨自工作。「我從小就習慣﹃沒有老闆﹄的工作模式。」他說。
後來密勒堤到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念工程系,用暑假打工賺來的錢付學費,接著去大學夜間部念研究所。畢業後,他先後到漢威聯合公司及摩托羅拉任職。在這些公司工作時,他上頭有老闆,也需要和同事共處,雖然這些對他來說不成問題(他看來很親切隨和),但企業文化的限制總是讓他不太自在,他不喜歡那種為老闆賣命的感覺。
每個人都討厭為老闆賣命不是嗎?即使老闆是個備受推崇的人,多數人不都是希望自己開公司,或是在家穿著睡衣工作,自己當老闆?或許吧,但簡單的算術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無法當老闆,也永遠不會變成老闆(誰想為他們賣命?)。但是密勒堤想要獨立自主,不是因為他太自我,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獨立工作時的效果最好。後來他離開摩托羅拉,加入專門測試與改善無線網路的薩夫科公司,遇到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薩夫科想到香港成立業務分公司。密勒堤從來沒去過香港或亞洲其他國家,但他會是分公司的唯一員工。聽起來不錯,所以他就自告奮勇說他想派駐當地。
「我帶著老婆和筆記型電腦就上了飛機。」他笑著說,「我在香港找了個辦公室,請了一位祕書。我一直都有自己創業的想法,所以這等於是背後有一家大公司相挺。」雖然有風險,卻是比較安全的風險。
即使密勒堤擁有公司贊助的資源,他還是覺得自己像是出口商,獨自在陌生的國度,做著和美國總公司完全不一樣的事。他認為這任務並不輕鬆,後來也的確如此,不過他很喜歡這個工作。「那裡沒有百思買(BestBuy)?,沒辦法跑一趟就買到所有想要的電腦設備,你得自己去很多小店找。我們在當地甚至沒有營業執照,所以一開始沒辦法到銀行開戶。我花了幾個月,才把一切都打點好。」他說。
密勒堤到香港兩年內,就為分公司帶進四、五百萬美元的業務,做得非常成功。他已經是海外分公司的老闆,但他還不是自己的老闆。
「我渴望自立門戶。」一九九六年,密勒堤透過通訊業的人脈,得知矽谷的ZK手機測試公司要出售。他想辦法把它收購下來,以未來的營收抵付一開始需要支付的收購金。密勒堤終於當上老闆,那有點像是他過去打工賺學費,以及後來獨自一人在香港經營分公司的感覺,但這是他第一次不需要聽命於任何人。
密勒堤告訴我,他很喜歡達到那目標的過程,因為他冒的風險只有若干不確定性;那些風險足以提供刺激感,但還不至於讓他或家人的未來陷入險境。他一直都很清楚任何決策的可能結果;如果他能接受最糟的結果,就會放手去做。
密勒堤買下ZK手機測試公司時,原本打算經營五年就出售。「到現在已經滿十年了。」他說,「你得冒點險,但必須是經過仔細評估後的風險。如果我從不肯冒險,我可能到現在還是在芝加哥的摩托羅拉上班。很多時候,我冒險或嘗試新事物是為了樂趣。重點是,萬一失敗了會怎麼樣?公司垮了,你不過就是出去找份工作而已,所以何不試試?金錢是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這裡的關鍵字是樂趣。對密勒堤來說,獨當一面是一種樂趣;他想獨立的渴望很強,追求獨立的過程帶給他無窮的樂趣,所以他願意考慮有機會獨立的任何路徑,即使那條路徑需要遠赴香港才能達到。
如果你看一下密勒堤的履歷,在沒有進一步說明他做的各項工作的情況下,你會覺得他的職業生涯頗為順利;其中充滿大膽的行動,以及越來越大的轉變。你可能會覺得他交上了好運,他下的賭注都回收了不錯的成果,或者你至少會覺得他很有勇氣。的確,密勒堤在職業生涯中是冒了一些風險,而那些風險可能導致幾種不同的結果,並不是每個結果都能讓他住進全美百大富裕郵遞區號。但是密勒堤對毫無把握的工作,絕不貿然接手。他具有兩項確保自己成功的特質:樂於嘗新的心態和判斷風險優劣的能力。如果你樂於嘗新,但缺乏判斷力,你大概會喝西北風,而不是住在亞瑟頓那樣頂級的城市。
前言富豪直擊GOODPEOPLETOKNOW敲開豪宅大門那女士凝視著我,一臉狐疑地等候著,而我這個叩門而入的陌生人,就站在她濱海住家的寬敞客廳。外頭的私家車道上停著一台奧迪A6轎車,廚房安裝著金橡木的櫥櫃,天花板上是白色梁木,腳下是黃褐色硬木地板。戶外的冷冽晨光掃過私家海灘的水面、穿過落地窗,被廚房的陳設吸收,彷彿這室內是陽光所屬的地方。這裡是威斯波特,是康乃狄克州濱臨長島海灣的富裕郊區;這裡富豪雲集、景致優美,有「黃金海岸」之稱。事實上,若按居民收入、土地淨值、房價等指標來衡量,這一帶是全美排名第四十三的郵遞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