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國勢漸衰,
往往都是年幼的皇帝即位,而外戚掌握實權。
等到皇帝長大了,便聯合身邊最信任的宦官,
奪回自己的權力,也讓宦官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後漢書》記錄了東漢衰敗的過程。
漢桓帝不相信身邊大臣的諫言,
卻事事聽從擅長甜言蜜語的宦官。
造成了嚴重的「黨錮之禍」,
讓許多無辜的士人被捕、下獄,
也讓東漢逐漸走向滅亡。
作者簡介:
王蕙瑄
中山中文系畢,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兒童文學博士班攻讀中。曾任稻田出版編輯、小魯文化編輯、空中大學兒童讀物課講師、台東大學華語系講師。改寫《穿越時空,向古人學口才》(稻田出版),創作《男生真討厭》(狗狗圖書)、《認養一個小妹妹》(狗狗圖書)、《小鹿阿班的心事》(狗狗圖書),合著《數字成語故事》(小魯文化)、《實用中英文寫作》(台東大學)。
繪者
李莎莎
放棄了朝九晚五穩定的上班族生活,
是因為想走創作的路。
什麼原因使我產生這樣的念頭,
是因為懂得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在想做的時候去做喜歡的事,這就是現在的我的「樂」。
插畫,玩偶,設計,音樂,電影,雜誌,旅行,美食……
想放肆地玩樂,放肆地揮灑青春和熱情,
給我不再蒼白的人生添上絢麗的色彩。
一個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跨界於各個領域還在「探索」中的80後,
一個立志於創作自己風格的玩偶,翻滾在插畫界努力向上的「蹩腳新人」。
上市的作品不多,但確是我通往未來的一個個足跡……
章節試閱
走進原典的世界
漢桓帝
梁太后徵帝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會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
──《後漢書.孝桓帝紀》
東漢末年,皇帝在位的時間都不長。於是,皇后母家的外戚擁立年幼皇帝,並由外公、舅舅等把持朝政,等到皇帝成年後,為了不想當魁儡,就倚靠宦官的力量來剷除外戚,使得宦官坐大掌權,這樣惡性循環的局勢不斷上演。
梁太后原本是東漢第八任順帝的皇后,順帝三十歲崩逝後,梁家人接連迎立了兩歲的漢沖帝和八歲的漢質帝,梁太后雖然不是他們的母親,卻穩坐太后位置,和國舅梁冀掌握天下權力。
東漢桓帝劉志原本是蠡吾侯,梁太后正打算把妹妹嫁給他。當他抵達京城迎親的時候,卻傳來年僅八歲的漢質帝駕崩的消息。國舅梁冀為了把持朝政,決定選擇年輕好控制的蠡吾侯劉志接位。他登基時只有十五歲,身邊除了梁太后的妹妹梁皇后,只有太監陪伴。
這樣的情勢為後來桓帝與太監發難殲滅梁氏一族埋下了種子。桓帝再次步上前幾位皇帝的後塵,倚靠太監的力量壓倒外戚,奪回大權。但撲滅梁氏外戚後,他首次將太監封官爵,提昇宦官的地位,導致宦官權傾天下。而桓帝則變本加厲的開始享受奢華生活,後宮的人數幾乎達到歷代之冠!
雖然桓帝曾經接受幾個大臣的建議,放一些宮女出宮,但是比起他龐大的後宮,還是小巫見大巫。桓帝總共有三個皇后,元配梁皇后在梁氏垮台之前已過世,梁氏一垮,立刻封新寵的鄧猛為后。沒過幾年,厭倦了逐漸年紀大的鄧皇后,但是他所寵愛的幾個女子出身太低,只好先立貴族之女竇妙為后,藉以同時提昇其他美女的地位。
由於幾個皇后都善於嫉妒,偷偷毒害懷孕的妃嬪,擁有無數的妻妾的桓帝,一個兒子也沒有。他長年浸在酒色中,才三十幾歲,就因為身體太過孱弱而駕崩了。皇帝無子,朝政的權力掌握在外戚竇氏身上,就這樣,東漢外戚與太監無休止的鬥爭又再展開。
走進原典的世界
漢桓帝
梁太后徵帝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會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
──《後漢書.孝桓帝紀》
東漢末年,皇帝在位的時間都不長。於是,皇后母家的外戚擁立年幼皇帝,並由外公、舅舅等把持朝政,等到皇帝成年後,為了不想當魁儡,就倚靠宦官的力量來剷除外戚,使得宦官坐大掌權,這樣惡性循環的局勢不斷上演。
梁太后原本是東漢第八任順帝的皇后,順帝三十歲崩逝後,梁家人接連迎立了兩歲的漢沖帝和八歲的漢質帝,梁太后雖然不是他們的母親,卻穩坐太后位...
目錄
與後漢書相關的⋯⋯
44 人物 46 時間 48 事物 50 地方
走進原典的世界
52 漢桓帝 56 李膺 60 范滂 64 張讓
編後語
68 當後漢書的朋友 69 我是大導演
相關的人物
被稱為「良史」、編撰《後漢書》的范曄,有哪些人與他有關呢?
范曄
南朝宋的史學家(398~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浙淅川縣)人。他剪裁前人各種版本,重新寫成《後漢書》。後人給這本書很高的評價,把它和《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四史」。但范曄因為牽涉謀反罪而下令被殺,生前只寫完「本紀」和「列傳」的部分。現在《後漢書》中的「志」,是採用司馬彪《續漢書》的內容。
班固
東漢著名的史學家,出身史學世家。他在父親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開始編寫《漢書》。後來獲得皇帝的支持,在他死後甚至要他妹妹班昭繼續完成。《漢書》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也為後代建立了良好的寫作體例。范曄《後漢書》也是依循著《漢書》的體例規範來寫的。
范泰
范曄的父親。他在東晉擔任東陽太守的時候,正好碰上盧循作亂反抗朝廷。之後他幫助劉裕順利打敗盧循,因此受到劉裕的信任。在劉裕開創建立南朝宋後,獲得重用。一生博覽群書,著有《古今善言》文集。
范寧
范曄的祖父,東晉經學家,當過豫章太守。他推崇儒家的學問和思想,反對當時流行的玄學。寫下《春秋榖梁傳集解》,共十二卷,是現存最早的《穀梁傳》注解,學問精深,相當受到肯定,後來被清朝的阮元收入《十三經註疏》中。
謝儼
是范曄的朋友,和他一起撰寫《後漢書》,主要負責「志」的部分。但是當范曄被殺時,他害怕自己被波及,為了避免惹禍上身,於是毀掉原本寫好的草稿。因此《後漢書》只留下「本紀」和「列傳」的部分。
司馬彪
西晉人,是晉朝的貴族,也是出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從小好學,博學多聞,曾經寫過一本《續漢書》。因為范曄在前人版本中,比較欣賞司馬彪的版本,所以當南朝梁的劉昭替《後漢書》作了第一次的注釋版本時,「志」的部分就用司馬彪《續漢書》的八卷補上。
李賢
唐朝的章懷太子李賢,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兒子,但後來不幸早死。他曾召集了一批學者一起為范曄的《後漢書》作注解,解釋得相當清楚。現今的《後漢書》,就是採用他注解的版本。
與後漢書相關的⋯⋯
44 人物 46 時間 48 事物 50 地方
走進原典的世界
52 漢桓帝 56 李膺 60 范滂 64 張讓
編後語
68 當後漢書的朋友 69 我是大導演
相關的人物
被稱為「良史」、編撰《後漢書》的范曄,有哪些人與他有關呢?
范曄
南朝宋的史學家(398~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浙淅川縣)人。他剪裁前人各種版本,重新寫成《後漢書》。後人給這本書很高的評價,把它和《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四史」。但范曄因為牽涉謀反罪而下令被殺,生前只寫完「本紀」和「列傳」的部分。現在《後漢書》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