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諺語有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之說,相當於中文「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攝影之為藝術,卻是神眨了眨眼,給了人一個暗示,事情能不能成,還得看人有沒有動心,繼以動手。如果還是熟手、高手,就能成功了。柯錫杰的豐富成就,得從他最高、最深的傑作來衡量。他不僅是眼到手到的攝影家,更是心到神到的美學家、哲人。-余光中-
跟柯錫杰在一起生活廿多年了,對於他的攝影作品,無論是家裡牆上掛的,或是桌上攤著的幻燈片,還是電腦、IPad裡所存的影像,我可說如數家珍再熟悉不過了!但是當《印象未曾見》這本書正在進行中時,我才驚覺這位「紐約老狐狸」居然還藏有許多壓箱寶,連我都是初次見。─樊潔兮─
本書特色
國寶級攝影大師柯錫杰前所未見的影像回憶錄
打開心靈視窗,看見別人看不見的,
浩瀚的、磅礡的、雄渾的、荒涼的、幽暗的、纖細的、微小的,
不論是聚焦的絕美風景,抑或被遺忘的角落,
在我眼裡,都是同樣蘊含生命與哲理,具有相同的感情溫度;
無國界的旅行,跨越文化藝術的藩籬,
滋育人生的養分,不止於表相的事物和景色,還有我心底最深邃之悸動
作者簡介:
柯錫杰
國際攝影大師柯錫杰先生,1929年生於台灣台南,早期畢業於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受日本攝影大師重森弘淹啟蒙,在60年代,即以風景、人物等專題攝影系列,為台灣早期現代攝影風格開創出新的里程碑。之後,毅然放下盛名與成果,奔赴世界藝術之都——紐約,接受時尚攝影的訓練與洗禮,成為70年代,少數在紐約商業攝影界展露鋒芒的亞裔攝影家之一。80年代,他告別紐約,足跡遍行南歐、北非及中國大陸,以極靜澄明之心,重新擁抱世界。
1993年柯錫杰落葉歸根,返回台灣定居,現雖已年逾八十,仍不斷創作,足跡遍及台灣各地,用相機與獨特的藝術眼光,創造出一幅幅動人的影像,為台灣這塊土地,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紀錄。
Si-Chi Ko, who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photographer, created his own style since the early 60s. Ko's major work focused in landscape and portrait. He set a milestone of the modern style of photography for Taiwan. Later he moved to New York, where he resided and became an active commercial / fashion photographer. Gradually, Ko doesn't only make his own name as a top photographer in New York; but also he was noted as one of the most talented Asian photographer who was based in New York.
Since 1993, Si-Chi Ko has returned and settled down in Taiwan. Today, when people talk about him, they always refer to him as a master of color photography. Nevertheless, he continues contributing his passion and talent to challenge another climax for his career of photographic arts.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二十世紀最具指標性攝影家
柯錫杰可以說是二十世紀,崛起於台灣而放眼世界,最具指標性的攝影家之一。透過他令人驚歎的彩色影像,讓我們能夠了解並欣賞東亞一帶,尤其是華文地區孕育出的現代攝影。
柯錫杰於1960年代後期移居紐約,從事時裝攝影,紐約的活潑文化衍生出瑰麗多彩的時尚藝術圈深深吸引著他。
之後柯錫杰開始探索他個人的視覺觀點,七O年代末他曾到世界各地旅行,以相機作為形塑自我的媒介。
他在這次的旅行期間所拍攝的作品,對於倡導現代攝影的功能上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有助於引導華人從藝術的角度觀賞攝影。
他的攝影作品繼續影響著世界各地新一代的攝影者,並且為跟隨他腳步的年輕人訂立了藝術攝影的標準。
國際知名攝影師
Steve McCurry
名人推薦:二十世紀最具指標性攝影家
柯錫杰可以說是二十世紀,崛起於台灣而放眼世界,最具指標性的攝影家之一。透過他令人驚歎的彩色影像,讓我們能夠了解並欣賞東亞一帶,尤其是華文地區孕育出的現代攝影。
柯錫杰於1960年代後期移居紐約,從事時裝攝影,紐約的活潑文化衍生出瑰麗多彩的時尚藝術圈深深吸引著他。
之後柯錫杰開始探索他個人的視覺觀點,七O年代末他曾到世界各地旅行,以相機作為形塑自我的媒介。
他在這次的旅行期間所拍攝的作品,對於倡導現代攝影的功能上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有助於引導華人從藝術的角度觀賞攝影...
作者序
柯錫杰的「印象」
在我的工作室裡有個大燈箱,上面擺著滿滿的底片,雜亂無序,我時常一個人坐在那兒整理篩選。我的代表作「月世界」系列也在其中,沿著「月世界」看下去,我發現一張讓我勾起早年青春往事的回憶;那就是1964年帶著台灣第一位裸體模特兒林絲緞,在高雄「月世界」拍的黑白裸體作品。
當時的我怎麼想也想不到,這些底片會隨我飄洋過海到美國,多年後又被我帶回台灣。找到這張底片時,我面對著其他成千上萬張未發表過的影像發呆,心中感到惋惜與遺憾,尤其是在1979年浪遊歐洲及北非時所拍的影像。
我今年已邁入83歲,對當年那段行旅往事,腦海中多半是輪廓模糊的「印象」,當然我還記得很清楚拍攝「等待維納斯」的過程,可是在那之前或之後所拍的好多照片我就無法一一述說了。所幸近年拜科技進步所賜,我這些未曾發表過的底片得以透過掃描與電腦幫助我拼湊出當年浪遊的全貌,讓看到這本書的讀者,可以和我一起再度漫遊,在我的攝影生涯中,原本已經泛黃卻是非常重要的回憶。
1967年我赴美發展,在經歷一段不安定的生活後,我在具有風潮指標的紐約定下,成為一名時尚攝影家。穿梭在忙碌的大蘋果街道與競爭激烈的攝影棚之間,拍著當時世界最美的女孩們和最繁華的都市景象。當時的我與紐約甚至全球都充滿著欣欣向榮的氣氛;繽紛耀眼的生活既眩目又誘人,也觸發我不斷按下快門的慾望。「風尚」、「美洲風情」、「蘇珊的假期」都是在這時期拍攝的作品,現在當我透過電腦螢幕再度觀賞這些作品時,我確信我還是那個充滿朝氣的柯錫杰。
2011年我完成了一個全新,卻在腦海裡想了很久的創作計畫,名為「伊甸樂園」。大約是在幾年前,我買到一本澳洲的風景攝影集,焦黑的木林、沼澤、怪石、奇樹、這片粗礦荒野大地,讓我聯想出創世紀時的地球樣貌,我為此好幾天無法入眠。對我來說單拍這類的大自然風景,並無法太滿足我所渴望的創作效果。因此透過友人熱心協助,在當地找了一對情侶、一家人、一位年輕女士、還有一對母女,他(她)們對裸體拍攝毫無經驗,但卻應允為我的創作全力配合,讓我極為感動。這些「素人」跟以前在紐約拍的專業女模,在外表上有著極大的不同,可是兩者對我來說都是「美」。
因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皺紋也好,贅肉也罷,全都是老天爺所賜,「自然發生」的現象,那也是歲月累積的另類美。「伊甸樂園」便是我腦海中的理想國,在這裡不分年齡、性別,人人皆平等自由,勇於追求與挑戰。
在澳洲進行拍攝時,有一天我們一行人到了一座巨大石頭山的山腳下, 當時很想上去看看上面的景色,在幾位壯丁助手的上拉下推之下,終於攻頂成功。剎那間回想起年輕時的自己,頓時所有的激情、快樂、感傷的情緒湧上心頭,於是我朝著這片遼闊的大地大聲喊出:「I'm 82 years old」,好像全世界都聽到了!
這本《印象未曾見》對我而言就像是一本影像回憶錄,滿心期盼大家與我一起回望過去豐實的年代,同時也一起尋找並創造未來美好的時光。
最後,我要感謝大塊出版社,及所有投入這本書努力完成的人,讓我的人生在這個階段減少了遺憾,並慶幸那些埋藏許久的底片,能重見天日與讀者分享我的喜悅。
柯錫杰的「印象」
在我的工作室裡有個大燈箱,上面擺著滿滿的底片,雜亂無序,我時常一個人坐在那兒整理篩選。我的代表作「月世界」系列也在其中,沿著「月世界」看下去,我發現一張讓我勾起早年青春往事的回憶;那就是1964年帶著台灣第一位裸體模特兒林絲緞,在高雄「月世界」拍的黑白裸體作品。
當時的我怎麼想也想不到,這些底片會隨我飄洋過海到美國,多年後又被我帶回台灣。找到這張底片時,我面對著其他成千上萬張未發表過的影像發呆,心中感到惋惜與遺憾,尤其是在1979年浪遊歐洲及北非時所拍的影像。
我今年已邁...
目錄
推薦序
柯錫杰自序
1 Black 黑色的故事
2 America美洲風情
3 Fashion 風尚
4 Sahara 撒哈拉
5 Europe 歐陸掠影
6 Asia 意象 東方
7 Wall 牆
8 Vacation 蘇珊的假期
9 View 心景
10 Eden 伊甸樂園
推薦序
柯錫杰自序
1 Black 黑色的故事
2 America美洲風情
3 Fashion 風尚
4 Sahara 撒哈拉
5 Europe 歐陸掠影
6 Asia 意象 東方
7 Wall 牆
8 Vacation 蘇珊的假期
9 View 心景
10 Eden 伊甸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