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本精簡親切的繪畫故事 宋珮
由於二十世紀初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我們才知道人類大約從三萬年前就開始畫畫了,至於文字,則一直到五千三百多年前才開始出現,因此,遠古繪畫毫無紀錄可循,即便有了文字,對於古埃及和中東藝術的理解,也要等到二十世紀才逐漸分明。不過,誰也不知道,古代的藝術到底有多少已經消失,又有多少還淹沒在時間的長流裡。
西方文明起源於希臘羅馬文化,這個時期保存了較多的文獻資料,而最早的畫家傳記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後,藝術的理論越見豐富。十九世紀,歐洲發展出藝術史這門學問,吸引學者投入研究,到了二十世紀初,考古學上的幾次重大發現,幫助藝術史家進一步的規畫整理,依據年代、文化背景、風格遞變,建構出西方繪畫、雕刻和建築的歷史。繪畫史牽涉的範圍極廣,從宗教信仰、政治、社會、經濟,到文學、科技都有其影響,而畫家本身的成長背景、生命經驗也決定了畫的內容,因此,敘述繪畫的歷史不能只談圖畫本身,必定要研究相關的人物及事件。
正因為牽涉的人、事、物相當龐雜,所以如果專門為小學生撰寫繪畫史,必定要簡化內容,還要兼顧文字和圖像的趣味,以利閱讀。而這本《我愛讀繪畫的故事》的內容確實做到了精練簡要,作者把西方繪畫史分成六個時期介紹,清楚的掌握各時期的特徵,以及圖畫主題的變革。舉例印證的圖畫也以質勝量,切中要點。例如,作者以「革命」做為西元1800年到1900年這段時間的大標題,「革命」不只涵蓋了政治上的革新,也包含了工業革命,以及藝術上的開創新局,做為例證的圖畫是英國畫家泰納的〈戰艦勇猛號於1838年被拖往最後的停泊處等待拆毀的情景〉,藉著這幅畫,作者說明了機械文明帶來的改變,也剖析了畫家面對新舊交替所生發的感受。
除了主題外,作者為了讓讀者了解圖畫與顏料的關係,細心整理出不同時代的繪圖工具、顏料的來源和特性。此外,她還蒐集了畫家的小故事和生活的細節,為生硬的歷史添入了人情,這樣的文字自然容易親近。舉例來說,作者描述中古時期的修士要花數個月到數年的時間抄寫一本書,還要在文字旁邊裝飾精緻的插圖,他們需要足夠的光線進行工作,但是,當時的窗子上卻沒有裝玻璃,冷風颼颼的季節,可以想見修士們一面凍得發抖,一面還要繼續抄寫的情景。這般生動的文字拉近了讀者和歷史,以及畫家間的距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書上除了有印製精美的歷代名畫外,漫畫式的插圖也為整本書增色不少,這些插圖有時候用來作為說明的圖示,有時候補充文字內容的不足,而漫畫的手法更加添了幽默效果。因此,在文圖相得益彰之下,這本深入淺出的繪畫故事不只吸引小讀者,成人讀者一定也會覺得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