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台灣目前已分類的78種陸生哺乳動物,完整蒐羅各種動物的腳印、頭骨等珍貴資料,並繪製生態圖,以還原哺乳動物的生活真貌,是台灣首見最完整的哺乳動物圖鑑。
長久以來,台灣哺乳動物面臨了遠較其他動物更為嚴苛的生存考驗,一個個物種在我們渾然不覺的情況下消失了,大家大多非常安於現狀,反而會懷疑:台灣真的有哺乳動物嗎?不是只有非洲,澳洲才有野生動物嗎?
我們不禁為台灣的哺乳動物叫屈,也為那些消失的生命悲傷。「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我們也期待為這塊土地上的生命留下精采的紀錄,於是兩年餘來,兩位作者不斷地與少得可憐的資料奮鬥,在蛛絲馬跡中尋覓哺乳動物的原始生活面貌,而且還要持續不斷地與得來不易的珍貴動物屍首奮戰,以獲取最寶貴而且正確的第一手資料。
這一切的努力將在11月20日出版的『台灣哺乳動物-野外探險實用大圖鑑』中呈現給大家,且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一群久被漠視的同伴動物吧。
本書作者以多年與野生動物相處的經驗,將台灣所有之陸棲野生哺乳動物,以大家所熟悉易懂的動物為序幕,打破傳統上分類的編排,以引導讀者進入了解並欣賞台灣野生動物的領域,萁對各動物習性及形態之描述相當詳實。
由於台灣野生哺乳動物大多生性隱密,又多屬夜行性,平常直接觀察不易,如何藉由其所留之痕來鑑定或判別其存在,本書亦有相當詳細的介紹,更是具有啟發與實用的價值。
作者簡介:
祁偉廉 著
1960年生於台北,現就讀於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研究所博士班,是國內著名的動物醫生,擅長動物追蹤、標本製作等,除了積極參與國內動物保育工作之外,近年來更投入心力訓練工作犬,十分活躍。著有『鳥羽』﹝商周出版﹞、『台灣哺乳動物』﹝天下文化出版﹞等。
徐偉 繪
1961年生於桃園中壢,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鍾愛生態繪畫,畫風著重氣氛之營造,對生態環境的描繪細膩動人。著有『台灣哺乳動物』﹝天下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導讀
台大動物系 李玲玲
近年來,民眾在接觸大自然,享受戶外生活時,除了欣賞風景外,賞鳥、賞蝶、賞螢火蟲的風氣也越來越盛。透過觀賞這些動物的過程,不但能增進大家對這些生物的認識,也讓大家逐漸了解正確對待這些動物的態度與愛護自然環境的重要。
但是除了新興的賞鯨豚活動,以及在某些特定的地點觀賞台灣瀰猴之外,一般性的以哺乳動物為觀賞對象的活動卻極為罕見。這種情形並不是因為民眾沒有興趣觀賞哺乳動物,只要到各個動物園看看,就可以看出,最常展示、最吸引參觀者的動物,往往是哺乳動物。野生哺乳動物難以觀賞的真正原因,在於牠們行動隱密,常常在晨昏或夜間活動,而且一般極為怕人,不易直接觀察;有些種類更因為數量稀少,更增加直接觀察的困難度。
或許是因為很少接觸,民眾對於本土的野生哺乳動物似乎相當陌生。例如問起小朋友台灣有哪些野生哺乳動物時,常常會得到獅子、老虎、大象、貓熊等等答案。或許是因為不了解,不少人對待野生哺乳動物的方式也十分不恰當,例如見到動物時,還是有人會向牠們扔擲石塊或大聲喊叫,有些人則是想盡辦法要餵食動物;看到蝙蝠洞時,不管當時是不是傍晚蝙蝠正常出洞的時間,就用各種方法驚擾蝙蝠,想看牠們群飛出洞的景象。種種不當舉動,不僅干擾到動物的正常行為,往往嚇得動物四處逃竄,甚至整群搬遷。若是動物因躲避不及而反擊,甚至會造成傷人的情形。
有些地方則發展用餵食的方式吸引動物前來,以便觀賞。這種方式在國外某些地方也曾經或仍在使用,但是必須注意到這種方式如果有效,除了吸引動物前來之外,也可能有其他的副作用。首先是餵食可能改變動物的活動與分佈,比較容易集中在餵食的時間與地點出現。隨著所餵食物的質與量的差異,提供給動物額外的營養與能量狀況也不同,有可能影響到動物的生長與生殖,進而影響族群數量的變化。通常餵食量大的地區,動物可能有過肥、生殖率提高、族群數量增加較快等現象。動物分佈較集中,族群數量增加較快,有可能影響到附近的環境,如果鄰近地區有住家或種植作物,亦可能造成擾人或破壞作物的問題。餵食也可能改變動物的行為,使動物較易接近人,同時也可能造成人畜相互感染疾病的機會增加,或是動物傷人的機會增加。所以此種吸引動物靠近的做法,並不值得鼓勵。
還有一些人乾脆就把野生動物養在家裡當寵物,就近觀賞。然而圈養下動物的行為與活動,極可能與自然狀況下的情形,有很大的出入。如果飼養的行為沒有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飼主也能妥善照顧動物終身,倒還可以接受。如果飼養涉及保育類野生動物,或是養不了多久就棄養放生了,不僅會造成動物無謂死傷,也可能造成棄養放生的動物傷人、破壞器物及農作物等等問題。
事實上,要觀察認識野生哺乳動物並不是那麼困難,重點在於事先的準備工作,多閱讀一些相關的書籍資料,先去了解所要觀察對象的特徵、習性、棲息場所等等;野外觀察時,要尊重動物自然的休息時間與方式,耐心的等待、細心觀察。也就是在適當的環境,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觀察,假以時日,自然會達到目標。
有些哺乳動物如台灣獼猴、赤腹松鼠、條紋松鼠等是白天活動的,人們可以像賞鳥一般直接(或用望遠鏡)觀察牠們,但是要注意和牠們保持一段適當的距離,並且保持安靜。如果牠們不感覺到受威脅時,就會在原地逗留,並且比較自在的活動,表現牠們自然的行為。夜間活動的飛鼠,也可以類似的方式,用手電筒輔肋照明直接觀察。
對於蝙蝠之類,如果知道牠們棲息的洞穴或屋宅所在時,可以耐心地在牠們的棲所外等候。蝙蝠通常在傍晚天黑前後外出,不同種類出巢時間的早晚不一,在天亮雨後回巢,許多種類在夜間覓食時會在街燈下飛舞,有時也會在涼亭內、大樹上、房屋中暫棲,消化食物,在這些時間和地點,通常很容易就可以觀察到蝙蝠,無需干擾牠,就可以看得過癮。
對於那些不易直接目擊的種類,大家就必須發揮偵探查案的精神,從環境中動物活動所留下的蛛絲馬跡,如足跡、排遺、食痕、掘痕、窩穴等等,去研判追蹤是何種動物曾經來做過什麼事。要進行這樣的工作,當然必須先對各種動物到底會留下何種蹤跡,不同種動物蹤跡的差異,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或是必須有好的圖鑑來幫助這方面的判斷。這類介紹哺乳動物痕跡判識的圖鑑,在一些自然觀察風氣十分普及的國家如歐、美、澳、非各國,甚至日本,都是相當容易找到的工具書,可惜在國內,除了特定單位印製過的一些非賣品的圖鑑中略有涵蓋外,市面上還是缺乏一本夠通俗、夠完整,介紹本土哺乳動物,尤其是介紹牠們蹤跡的書籍。
本書的作者——祁偉廉醫師,雖然所受的專業訓練是獸醫,而非生物學或動物學,但是一向對野生動物有高度的興趣。他從學生時代起,即廣泛收集包括哺乳動物在內的各類野生動物的相關資訊,盡可能到各地進行野外勘察,獲取觀察研究動物的經驗。他同時參與多個民間保育團體擔任義工,一方面貢獻他獸醫的專業知識,協助各類野生動物的救傷工作,一方面也與保育同好交換野生動物的資訊,因此累積了相當多有關本土哺乳動物的知識與經驗。
有鑑於民眾對本土哺乳動物極端陌生所產生的諸多問題,以及有心認識本土哺乳動物的民眾,往往因為缺乏適當的參考工具書而裹足不前,祁醫師一直希望整理個人過去收集的資料及經驗,介紹大眾許多有關本土哺乳動物的基本資料,如何辨識哺乳動物各種蹤跡的方法,以及野外觀察哺乳動物應該注意的事項。相信這本書的出版,對於有意進一步認識本土哺乳動物,卻苦無參考與諮詢的讀者而言,絕對是一大福音。在此謹對祁醫師為這本書所投入的心血,與多年來對保育工作的付出,表達最高的敬意。也希望讀者能善用本書所提供的資訊,多多認識、關懷本土的哺乳動物。
導讀
台大動物系 李玲玲
近年來,民眾在接觸大自然,享受戶外生活時,除了欣賞風景外,賞鳥、賞蝶、賞螢火蟲的風氣也越來越盛。透過觀賞這些動物的過程,不但能增進大家對這些生物的認識,也讓大家逐漸了解正確對待這些動物的態度與愛護自然環境的重要。
但是除了新興的賞鯨豚活動,以及在某些特定的地點觀賞台灣瀰猴之外,一般性的以哺乳動物為觀賞對象的活動卻極為罕見。這種情形並不是因為民眾沒有興趣觀賞哺乳動物,只要到各個動物園看看,就可以看出,最常展示、最吸引參觀者的動物,往往是哺乳動物。野生哺乳動物難以觀賞的真...
目錄
序導讀第一章 認識哺乳動物第二章 野外觀察與記錄第三章 台灣的陸生哺乳動物偶蹄目動物鱗甲目動物靈長目動物食肉目動物兔形目動物嚙齒目動物食蟲目動物翼手目動物附錄(1)台灣哺乳動物野外觀察概況(2)頭骨檢索表(3)台灣陸生哺乳動物齒式簡表(4)動物標本製作要領(5)分類索引.學名索引作者後記動物畫手記
序導讀第一章 認識哺乳動物第二章 野外觀察與記錄第三章 台灣的陸生哺乳動物偶蹄目動物鱗甲目動物靈長目動物食肉目動物兔形目動物嚙齒目動物食蟲目動物翼手目動物附錄(1)台灣哺乳動物野外觀察概況(2)頭骨檢索表(3)台灣陸生哺乳動物齒式簡表(4)動物標本製作要領(5)分類索引.學名索引作者後記動物畫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