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先縱論台灣的地形、氣候,以及生物的來源,接著依各類環境分章介紹森林、平原、淡水水域、海岸、海洋和離島等各種生態系,搭配精采的插畫與照片,是認識台灣生態的入門百科。
作者簡介:
吳立萍 著
曾任職地誌類及兒童類雜誌、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工作者,著有深度旅遊相關書籍,並從事兒童書籍及期刊編撰。作品載於自由時報、世界地理雜誌等。著有《未來公民7──世界地理》、《未來公民9──台灣地理》(2006年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入圍)等。
方力行 審訂
美國加州大學海洋研究院海洋生物化學博士,是國際知名的海洋生態保護及溪魚生態研究學者。曾擔任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系主任、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所長,籌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並任首任館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王書曼 繪
1979年生,作品《回到那個地方》入選2006年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書展。 出生於台灣西海岸的清水小鎮,有個甜蜜的童年。覺得能「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是畫插畫最大的成就;只是,滿意的心通常不會停留太久,又開始期待下一次的挑戰。創作特色是保有孩子的天真與大地的溫柔,賦予畫筆下的主題溫煦的生命力,在不同的角落暗藏了美麗的風景。作品有:《回到那個地方》、《小孩的宇宙》插畫(天下雜誌出版)等。
張振松 繪
1965年嘉義出生,卻在北部城市長大。小時候搬過無數次家,現在落腳板橋。每天的工作室畫圖趕稿,目前還是在趕稿中。
黃麗珍 繪
自由插畫家,個性樂觀開朗,喜歡繪畫,愛嘗試不同的畫風,作品有《我的動物園麻吉!》、《象什麼……》等。
章節試閱
到墾丁國家公園的香蕉灣,會看到和山區不一樣的海岸森林,這裡樹木很多都是從千里之外的地方漂洋過海來繁殖的,它們和印度洋、太平洋沿海地區的許多森林樹種類似,有蓮葉桐、棋盤腳、水黃皮、海檬果……,這種現象真令人好奇。
這些生長在海邊的樹木,當果實成熟後落在海裡,不會沉下去,也不會被泡爛,而是像一個個漂浮的小氣球,隨著海浪到處漂流,在被沖到環境適合的海岸之後,便可生根繁殖。
但海岸和內陸地區的環境不同,土壤很鹹,連吹來的海風都含有鹽分,植物在這裡就像是媽媽在做的泡菜一樣,水分很容易被排出,變得皺皺的,所以能在這裡生存下來的植物,一定都很有本事,例如它們大都有比較大而厚的葉片,表面好像上了一層蠟,看起來很光亮,摸起來滑滑的,這可以抵抗鹽霧的侵襲;有時葉片上還會有白白的鹽粒,則是葉片利用「鹽腺」將鹽分排出的現象。
各種陸蟹是這裡最容易看見的動物,其中還包括白天躲在樹洞裡,晚上才出來在樹上活動的樹蟹呢!可惜的是,現在台灣許多地方的海岸林被開墾成聚落,只剩香蕉灣和蘭嶼還能看見這麼特殊的森林了。
到墾丁國家公園的香蕉灣,會看到和山區不一樣的海岸森林,這裡樹木很多都是從千里之外的地方漂洋過海來繁殖的,它們和印度洋、太平洋沿海地區的許多森林樹種類似,有蓮葉桐、棋盤腳、水黃皮、海檬果……,這種現象真令人好奇。這些生長在海邊的樹木,當果實成熟後落在海裡,不會沉下去,也不會被泡爛,而是像一個個漂浮的小氣球,隨著海浪到處漂流,在被沖到環境適合的海岸之後,便可生根繁殖。但海岸和內陸地區的環境不同,土壤很鹹,連吹來的海風都含有鹽分,植物在這裡就像是媽媽在做的泡菜一樣,水分很容易被排出,變得皺皺的,所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