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1
陳明豐
作者為台大醫院院長
菅飛芒舞的季節
童年時,住在鎮上的小孩都去過大里天公廟,那裡看得到龜山島,是草嶺古道的出口,也是我與欽勇的祖先,篳路藍縷,兩百年前來到宜蘭的必經之路。
每年冬季,台灣東北角的海岸線上,是個菅飛芒舞的季節,滿山的菅芒花,在跨海而來的東北季風吹拂下,搖曳著最原始的舞步,如翻風的稻浪,低過頭後,又仰起臉,它們從來不曾消失在古道上。古道上「雄鎮蠻煙」的巨大石刻,暗示著祖先開墾蘭陽平原時的胼手胝足。同治六年,清朝總兵劉明燈進軍宜蘭(舊稱「噶瑪蘭」),路過草嶺時,寫下了「雄鎮蠻煙」四個大字。同治六年,那該是個什麼樣的年頭呢?
2008年的冬季,是台灣不曾經歷過的凜冽寒冬,經濟衰退的幅度,讓所有的人震驚,經濟似乎回到又該胼手胝足的時代了。欽勇兄在行腳天下的同時,記錄了每一個國家面對經濟轉型時的痛苦與戰略,而這些歷史進程的軌跡,正是台灣面對經濟寒冬時最具參考價值的對照。
《出擊——數位台灣的國際思維》這本書,雖然是以電子業為主軸,探討主要國家在新世紀的改變。但欽勇兄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的文字,如流動的音符,讓我這個非電子業的讀者讀來毫無窒礙。我們看到土耳其人因為欠缺基礎科技而欲振乏力,但以色列人卻在強敵環伺的地中海邊,不斷研發出震撼國際市場的新科技,在我熟悉的醫療電子領域,我們不難看到猶太人的身影;印度官僚體系作祟,讓新世代半導體計畫一再延宕,但少部分堅苦卓絕的印度人,卻在軟體外包事業上獨步全球,成為印度年輕一代落實夢想的希望。在歐洲,愛爾蘭一度是歐洲的邊陲小國,但卻掌握歐盟興起的契機,在過去十年享受了高成長的果實。而近鄰的韓國,在1997年金融風暴後浴火重生的故事,讓留學韓國的欽勇兄寫來,更如實境親臨。
以創新戰略再出發
新的金融危機,可能是海嘯,但也可能是滅絕物種的「冰河期」。欽勇有點「危言聳聽」的示警,也讓我們重新思考過度仰賴中國大陸的台灣淺碟式經濟,以及如何以創新的戰略,在萎縮的市場上找到新的商機。2009年的困境,再艱困也抵不過同治六年先民在菅飛芒舞的草嶺古道披荊斬棘,祖先們用赤手空拳走過了蠻荒的世代,而今天的台灣卻擁有全球頂尖的電子業。冬去春來,凜冽的寒冬終將過去,台灣也必然可以重新迎來春天。
童年時,我們很多人從美援麵粉袋做的短褲、麵粉中認識世界,經歷過埋首教育、全速發展經濟的半個世紀,豐衣足食的台灣,讓年輕的一代能夠從跨國的旅程中,親眼見證台灣與世界的落差,並提出發人深省的警訊。他們是台灣充滿希望與銳氣的一代,讓我們以原鄉的思維,在新的世界大局中,思考台灣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創新戰略。
推薦序 2
許勝雄
作者為金仁寶集團董事長
不平凡的年代,深刻的註腳
從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迄今,經歷了整整一甲子,這六十年來,台灣脫離了早期移民的困頓,也從殖民、貧困、戒嚴的黑暗期脫身,開始了一段安居樂業、百業興盛的輝煌時期。特別是從1980年代起,台灣更開始享受經濟全面起飛的果實,而過去二、三十年電子業的貢獻,更是世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世紀交替之際,台灣的電子公司,基於成本、市場等多方面的考量,將一般資訊產品的量產體系,搬遷到長三角地區,加上1990年代開始在珠三角建立的來料加工廠,台商在大陸的生產體系已經大致布局完成,而台灣也從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轉而成為上游零件、研發、總部經濟的主要基地。「西進」成為事實,但台灣如何超越「兩兆雙星」的產業層次,在大規模西進的同時,脫胎出一個完整的觀念,建立嶄新的經濟結構呢?
欽勇從1980年代起,參與台灣科技產業的規劃工作,所帶領的團隊更是台灣產業分析領域的翹楚,個人曾多次聆聽其產業分析報告,無論是韓國浴火重生的戰略,或是越南、印度,以及歐美先進市場的趨勢,欽勇總是能信手拈來,堪稱台灣電子業最重要的見證者之一。
本書是欽勇遊走各國,見證、對比產業發展進程,從台灣產業的未來出發,在金融海嘯吹襲的今日,觀點更具前瞻性,也更具時代意義。本書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選擇更艱難的獨門技術,並在烽火煙硝的區域建立生產基地;從土耳其電子工業的實例,提醒台灣人,地球經濟的板塊也不斷的在衝撞、改變,東歐、蘇聯解體幾乎為土耳其的電子工業敲響喪鐘;而韓國又如何在上一次金融風暴之後浴火重生……。這些鮮活的例子,從台灣視角所做的判斷與分析,不僅對金仁寶集團深具參考價值,更是社會大眾瞭解全球科技產業變遷的少見佳作。
以知性再造奇蹟
基於歷史的因素,絕大部分台灣廠商選擇以量產取勝,讓地狹人稠的台灣,能在短期內聚積足夠的資源,快速建立生產體系,並進而發展上游的關鍵性零件產業。儘管金融海嘯吹襲全球,但我們相信體質健全的台商,必可度過難關,成為景氣復甦最早的受益者。
一個成熟的社會,可以期待的是漸進式的改革,而不是徹底的革命,但透過知識性的對話,可以讓台灣在多元的道路上,找出最佳的選擇方案。台灣無可避免的必須面對「價值衝撞」的過程。告別了浮華的年代,讓我們更真切的看到世界的改變。
面對金融危機,中國投入了4兆人民幣的資金,其中關鍵性的交通建設包括歐亞大鐵路、印度洋大通道,都將改變世界的重心;而3,700億人民幣的自主創新技術投資,更讓台灣的國家戰略必須有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思維。基本上,台灣很難在經濟規模上與大陸抗衡,可以憑藉的便是台灣本土豐富的人文素養,全球性的企業管理能力。在這個新的世代,讓我們一起留下新的註腳,希望二十一世紀的台灣,留下更多的傳奇。
推薦序 3
李鍾熙
作者為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由於此次金融海嘯的衝擊,全球經濟受創嚴重。而風暴過後,產業將會重新洗牌,未來將又是一番新局勢,我們要如何才能勝出?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其他國家的做法,我們可以學習到成功和失敗的教訓。
《出擊——數位台灣的國際思維》是電子時報黃社長欽勇兄考察各國時,所觀察到的各國產業及財經策略,欽勇兄長年投入產業發展研究,經驗豐富,觀察入微,足跡遍及歐亞美各洲,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故事,足供我們做為參考學習的標竿。
書中提到以色列的高強度科技研發、韓國長期投入品牌的經營、香港的金融旅遊服務掛帥、新加坡吸引外資以強化經濟活力。而越南的通膨危機、印度的基礎建設不足、愛爾蘭因缺乏生根的本土企業,在金融海嘯中遭逢撤資、失業,以致險象環生等等,都是十分引人深思、值得借鏡的真實教材。
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其名著《雙城記》之引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語道盡變動社會中的危機與轉機。值此經濟急遽變動之時刻,細讀欽勇兄的大作,可以對掌握變局得到不少啟發。
自序
黃欽勇
盲人瞎馬的路上
從以色列耶路撒冷開始的一段坎坷路,讓我看到烽火中的國家,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中找出生路,如何在多元的種族、宗教衝突中,站在致勝的一邊,也看到在科技與文化邊陲的土地上,矛盾與衝突的兩方明顯對立,但卻也保留了足以和平共存的空間。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感受到東西冷戰之後,世界的變遷與商機。那是東西方文化,也是基督教與回教文明對抗的第一線。親眼目睹的感動,我把每一個感受的細節化為文字,希望同樣身處矛盾、對立的台灣,能夠找出安身立命之道。
十一億人口的印度,不甘在中國崛起後蟄伏,我們如何在繁榮與混亂交錯的多元變化中,找到屬於台灣人的商機呢?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前半,亞洲大部分的國家都面對殖民文化的衝擊與洗禮,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卻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產業機制,企圖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尋找一席之地。新加坡人以小博大、胸懷世界,馬來西亞人又為何在曇花一現的產業成就之後啞然失聲。越南會是下一個金磚國嗎?金融海嘯來襲之前,越南已經搖搖欲墜,但糧食不缺、政治穩定的越南,有機會重回競爭主流的行列嗎?
在所有的亞洲新興國家中,只有台灣、南韓憑藉著相對完整的教育體系,成為全球電子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在亦步亦趨的競爭中,相互成為對方的假想敵,但台灣的「兩兆雙星」與這個競爭對手相較之下,似乎黯然失色,是台灣的戰略失焦,還是文化特質使然呢?我在旅行韓國的路上,看到韓國的改變,也深深為這個半世紀前還民不聊生的國家讚嘆不已。
兩岸的關係,從開放初期的謹慎試探,到1990年代中期飛彈事件、兩國論出現的同時,台商大舉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內地,成為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從2008年奧運之後的毒奶粉事件、租稅改革、勞動合同法出現之後,台商開始面對緊縮的利潤,也開始思考在中國投資的長期利益;不僅僅是台商,許多的跨國企業也出現動搖的跡象,中國本土企業撐得起中國期待的新經濟嗎?中國的城鄉差距、環保壓力、能源短缺、貧富差距,都成為全球關切中國未來的重要議題。身為台灣人,對於大陸的種種改變,我們不可能視而不見,而是應該以更誠實的態度,面對新的中國。
省思、改變,再升級
三十年過去了,當年台灣創造電子業奇蹟的第一代創業家已經兩鬢飛霜,但我們這一代似乎還在盲人瞎馬的路上,找不著出路。之所以「盲」,是因為「心盲」,太多人相信只有量產、廉價勞動力、社會成本才能帶來經營的利益;而「眼盲」則是因為企業經營者在事業成功的過程中,開始相信自己的自信、直覺,而不是經過縝密思考、分析而得到的結論。這是一個不相信方法、缺乏自我省思能力的社會,長期累積的思維模式,成了台灣不斷複製舊有事業觀念的關鍵。
2009年的中國,注定會是個不平凡的中國。2009年是中共建政六十週年、西藏事件五十週年、天安門事件二十週年,也是法輪功事件十週年的年度,剛剛上任不久的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定會對這些事件表態,而馬英九的態度,也將是兩岸關係的指標之一。也許我們對於中國的人權問題仍有疑慮,但不可否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給了中國人更豐富的物質生活,對中國以外的人而言,這也是個商機無限的處女地。
台灣跳脫不出舊有的窠臼,在傳統的思維中,試著找尋走出金融海嘯的生路。但是,我們的經濟格局,無法夸夸其談的論述金融操作、美元公債的處理方式,而是應該回歸到基本面,從改善台灣消費、管理品質的角度著手,進而將出口產品與服務推進到新的境界。
樹影再長,總是連著根
泰戈爾說:「不管樹影有多長,總是連著樹幹,連著根。」1958年,我出生在宜蘭頭城這個開蘭小鎮,那是嬰兒潮的一年;那一年,台灣新生兒的數量達到巔峰,也蓄積了台灣最近二十年的發展能量。那一年,德州儀器發明了半導體,開啟了數位新時代;而那一年也是中國大陸成立中央電視台,正式開啟個人影像的新時代。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數位革命,讓我與許多台灣的四年級生,享受了豐饒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但在我們這個豐裕的世代,社群的落差更為顯著,政治環境並沒有因為政權和平轉移而更加廉能。
想起篳路藍縷的祖先,深覺應該以自己的能力,成為改變社會的一點點正面力量。也因此,這本書不僅僅是旅遊隨興之作。感謝「天下文化」給我這個與社會大眾分享世界改變的機會,更感謝「天下文化」兩位資深的編輯翠蓉與宜諄,她們在編輯的過程中,指出書中許多值得斟酌的觀點,讓這本書更貼近國內外環境的現實。
五十年,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在物資缺乏時代成長的孩子們,都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而世界已經不再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時代了。在科技界強調奈米技術、雲端運算的今日,我們卻仍看到幼無所養的憾事。感謝上蒼的厚愛,讓我參與了台灣科技界的盛世,見證了世界的改變。謹以本書獻給八十大壽的父親,並將稿費所得,全數回饋曾經養育我的故鄉,希望父親看顧得到的小孩,都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也有能力面對無國界時代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