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曲】
走入自我
Into My Own
One of my wishes is that those dark trees,
So old and firm they scarcely show the breeze,
Were not, as 'twere, the merest mask of gloom,
But stretched away unto the edge of doom.
I should not be withheld but that some day
Into their vastness I should steal away,
Fearless of ever finding open land,
Or highway where the slow wheel pours the sand.
I do not see why I should e'er turn back,
Or those should not set forth upon my track
To overtake me, who should miss me here
And long to know if still I held them dear.
They would not find me changed from him they knew--
Only more sure of all I thought was true.
---Robert Frost (1874-1963)
我有個心願,是走向眼前幽暗的樹林
如此古老蒼勁,微風似乎也難以吹進
它非如所見,僅由單純的暗影所遮掩
而是無盡展延,直到地老天荒那一天
我不該被拉住腳步,且待時機成熟
我將悄悄溜走,走進那無邊的廣袤
我不畏懼眼前出現的將是無際曠野
或者車輪轆轆掉落沙粒的通衢大道
我看不出任何理由,自己得折返原路
在意為何沒有人循著我的足跡跟上來
那些此刻應該正惦記著我、
也渴望知道我是否惦記著他們的人們
他們將發現,我仍是他們過去熟悉的我
只是我對自己所思,此刻更深信不疑
---羅伯.佛斯特
眼前的未來,是條充滿未知的路。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推陳出新,幾年後的世界,將會全面進入消費社會,很可能所有的一切,都會被商業所主導。
資訊革命,風起雲湧,橫亙我們眼前的,卻是更多的選項,與更大的茫然。享受科技帶來進步與便利的同時,瞬息萬變的環境,卻讓心靈也得時時努力適應變化。虛與實之間,界線逐漸模糊,以往認真追逐理想的單純態度,現在遇到環境的巨大變革,的確也比以前倍感心靈的空虛。
從商業主導的趨勢中,我們也看到商業的獲利來源,不該一昧以物質、感官、與表象營造。永續的商業,必須要藉由心的營造,才有辦法達成。只是感嘆現今社會,最缺乏的,就是人的用心經營。
艾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曾在【有另一個世界】詩中寫道:「有另一個天空,永遠美好晴朗∕在黑暗之中,也有另一種陽光∕不必在意寂靜的曠野…」從她的詩句中,我感受到詩人對世間紛爭的超然心境,領悟在這處處為己的社會中,只要願意用心,就能看見那一道清新的曙光。其實,世界是無限大,也可以無限小,世界可以豁然容於心胸,只要我們願意獻給她一顆最真的心。
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在【愛的哲學】詩篇中,賦予生命給自然界的一切,詩中描寫「河水流入江海,山峰吻著穹蒼,波濤互相偎依,陽光摟抱著大地,月光輕吻著海波…」這一切,是如此美麗而真摯,沒有一絲虛矯媚俗的奉承。詩中雖然沒有提及一個「愛」字,愛的真諦,卻在字裡行間真情中,表露無遺。詩中鏗鏘卻柔情的一句「萬物都融合於一個精神,為何你我獨不然?」詩人們的深遠洞見,讓我不禁低迴思索:為何我們不能邁進這樣一個美麗境地?
美國詩人羅伯.佛斯特(Robert Frost)以一座幽暗的森林,比擬當代人們的道德困境,那作林子,是你,也是我,是社會,也是我們的命運。詩人以「吾道不孤」的期許,「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走進了未知的幽暗,其實也是走入自我的道德勇氣。即使樹林後方,可能是大道,也可能是更多掙扎與荊棘!
在這逐漸走向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中,若每個人都能以一顆真心為出發點,去經營真誠而精彩的人生,將知人知彼用在相互瞭解與包容,而不是成天爾虞我詐,相互懷疑與算計!我始終相信,以自己雙手,開墾情意可以流通的渠道,真心可以萌生的苗圃,以的涓滴之力,讓些許真情能漣漪般擴散影響!當世界上所有衝突對立消失之後,美麗的伊甸園,還是有機會在人間真實地被重建!
《經典女人》這本書是個邀請,邀請大家一同學會深愛自己,兼愛他人,在情意日趨枯竭的這片荒蕪土地,以真心灌溉情意的花朵。謝謝您愛護這本書,期待見到您與菲夢絲所有客戶與同仁,一起進入這充滿歡愉、美麗與希望的人間伊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