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照片的要素
如果我能列出一張清單,告訴你好照片的構成要素,你就可以根據清單組裝出一張好照片,就像拿零件組裝產品一樣。如果拍照也能套用公式,那些偶爾拍出好照片的聰明人,應該把每張照片都拍得很好。但事實上,他們的作品當中有的很成功,有的算得上傑出,但只有少數是絕妙的作品。
了解這些限制之後,或許我們可以想想看,有哪些要素是很多好照片共有的。
好的構圖 好照片的構圖能傳達強烈的訊息,這點幾乎沒有例外。由各項元素組合而成的畫面,用來加強照片所要傳達的訊息。即使是好的新聞照片,通常也有很好的構圖。因為好的構圖能讓畫面更具衝擊性──主題通常突出於背景之上,以強調主題,使觀看者的視線集中在畫面重要的部分。韋斯頓曾說:「在所有觀看事物的方式中,透過好的構圖,能帶給人最強烈的視覺感受。」當你思考這句話時,怎麼會不想實現它呢?
出乎意料 幾乎所有的好照片都令人驚訝。可能是它讓我們在一般人認為醜陋的事物中看到美,可能是它展現出我們意想不到的人物特質,例如:乞討者的尊嚴、老者的美。如果是一張拍攝運動競技的照片,可能是它捕捉到了觀眾席上看不到的精彩畫面。
畫面簡單 絕大多數的好照片都很簡單。一般來說,構圖錯綜複雜的照片只有創作者本身才會讚許,其他人很少給予好評。因為只有創作者才握有那把「鑰匙」,能解讀看似雜亂無章的圖像。
觸發情感 好照片通常能觸發人的情感。可能是像普洛登的作品,使人對一九五○年代的小鎮產生懷舊之情;可能是水壩所產生的力量令人感到驚歎;可能是暗巷中兇惡的不良少年令人心生恐懼;或是像巴邦拍攝的教堂,令人驚奇於它的美。
訴說故事 很多好照片都會說故事,即使它只是讓你看到數千年的歲月在岸邊的岩石上刻畫下的痕跡。
抓住瞬間的美好 好照片常常只是剛好抓住拍攝物體的美好部分。我的意思不是指這些物體單單只是好看而已,而是它們散發出一種動人的色澤,無論是美麗的軀體上皮膚微妙變化的光澤,或是老舊機器上鐵鏽的質感。
主體與場景搭配得宜 好照片通常能呈現物體(甚至是人物)與場景之間的關係,從而創造出趣味。看看布列松(Henri Cartier Bresson)的作品,他總是能透過仔細的觀察,並且靜待最佳時機,將畫面中的人物擺放在最恰到好處的位置。一根原木伸入水中的姿態、物體與陰影的相對位置,或是通常不會被「配對」的兩個物體,都能製造出有趣的關係。
本身的價值 好照片的價值來自本身。它不僅僅是回憶的記錄器,將特殊或重要的事件、場合、地點記錄下來。好照片所做的遠多於記錄,它帶給觀看者的經驗,即使是當時身在現場的人未必也感受過。
呈現趣味 好照片呈現出趣味。這一點似乎無須證明,但我認為值得進一步探討。我們是否同意,有些好照片拍的是那些再平凡不過的(甚至可說是無趣的)主題?或許你每天都騎腳踏車經過,卻從來沒有注意過的髒兮兮的鐵路橋底,竟然也能成為有趣的主題。那麼像是青椒、死掉的鳥、岩石、雜草、草地、裂開的路面等等呢?無趣的主題似乎還是有可能拍出有趣的照片,這是怎麼辦到的?
再看看人像。俊男美女的照片雖然值得一看,但大多數的成人不會看很久,不會把照片從雜誌上撕下來,也不會放到相框裡。然而有些照片會讓我們做出這些事。蘭吉(Dorothea Lange)的作品「流浪的母親」(Migrant Mother)是一幅很美的人物照。我們可以說,照片中的女性散發出一種很特別的美。但其實那只是位疲憊不堪、失去希望,卻仍然有力量堅持下去的女性。它給人如此深刻的印象,因此即使被拍攝的人物可能不美,照片本身卻很美。卡許(Yousuf Karsh)拍攝的那幅有名的邱吉爾肖像,雖然很難稱得上美,但是捕捉到了邱吉爾展現的力量與決心,讓我們看到他如何帶領一個國家走過戰爭。
新聞照片可能一點也不讓人覺得美,但是好的新聞照片絕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因為畫面隱含了某個訊息,或是如實反映了當前的議題,並且說出了我們對於某個事件的感覺,例如戰爭、天然災害、政治事件等等。
天賦 最後我要說,好照片的魅力很可能無法解釋,它來自創作者的天賦。這種天賦或許連他自己也不能理解,也並非他呼之即來的,而是在他準備好的時候偶爾出現。攝影者歷經多年的練習與觀摩,隨時留意各種可能性,使自己有充分的準備,就等著捕捉影像出現的那一瞬間。
哪些東西拍起來好看?
有些物體、材質或表面拍起來特別好看,這是由其質地以及反射光線的方式所造成的。在拍照時,你或許可以善用這方面的知識。
你曾經想過,深色的物體拍起來比淺色的好看,或是剛好相反嗎?層次的變化必須是漸進式的,或是可以有很大的落差?有圖案的物體拍起來好看嗎?物體的表面必須多亮,才能拍出有趣的色調?非常亮可以嗎?
我可以滔滔不絕說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與其如此,我認為分析優秀的攝影作品,看看是否能找出它們的共通點,會對各位有更多啟發。因此,我將與各位分享過去觀察許多優秀作品的心得。
以下就是根據我的觀察,歸納出「什麼東西(條件)拍起來好看」的清單。我強烈建議你也做一份自己的清單。
1. 淺色的物體遠比深色的重要。看看「耶南迪斯的月出」(Moonrise over Hernandez)這幅作品,是那些淺色的建築物、墓碑和雲構成了這幅畫面。再看看「青椒第三十號」,構成畫面的是那些有銀色光澤的亮部,而不是深色部分。有非常多的好照片都是以淺色調的部分做為視覺焦點。當然也有例外,如果你想打賭的話。記住,純黑或純白的景物,依測光表數值拍攝出來的效果是差不多的(都是灰的)。要拍出「白」(亮部)的感覺,必然要有「黑」(暗部)的景物的環繞,因為反差的效果,有時候在視覺上會讓人覺得那個「白」比原本未曝光的相紙更白。
2. 在色調的變化上,漸進的變化拍起來比突然的變化好看,除非是為了界定圖案的輪廓。想想看水拍出來的樣子,或是漂流木、青椒、皮膚、圓形的物體等等。當然,你必須在柔和的光線下拍攝圓形的物體,才能保持圓形的外觀。
3. 三角形拍起來比方形好看。但別忘了,從某個角度看方形的時候,愈遠的地方顯得愈窄,因此看起來可能會像三角形。你該注意的是照片上顯現出來的形狀。
4. 皮膚是很上鏡頭的題材──無論是西方人或東方人。年輕人皮膚的光澤,或是老年人臉上的皺紋,都能拍出很好的效果。有些人懷疑,如果我們是長著羽毛的鳥類,我們還會覺得皮膚很美嗎?我們還會拍攝裸體照嗎?撇開我們對人類(包括我們自己)皮膚的喜好不談,它的確是個上鏡頭的題材。此外,就和其他濕的表面一樣,塗有油的皮膚呈現出特別動人的色調。無論是很少曬太陽的蒼白皮膚、紅頭髮的人長有雀斑的皮膚,或是呈現極佳明暗對比的深色皮膚,似乎都能拍出很好的效果。
5. 斜線通常比橫線好看,而且比較能使你的視線停留在畫面上。斜線使畫面充滿活力。斜線彼此之間可能是平行的、垂直的,或是從一點放射出去。若是幾條斜線的角度各不相同,效果通常不好。相反地,同樣角度的斜線一再重複,一直延伸到照片的邊,那種一致性能使畫面更有力。
6. 濕的物體拍起來比乾的好看。這讓人想不通,為何一下雨,大家就急著跑進屋內。像是板岩或其他深色的岩石、道路這類物體的表面,在濕的時候拍起來更生動逼真。
7. 長而柔和的陰影通常比短的、清晰的、厚重的陰影好看。清晨或傍晚的太陽角度較低,此時會有較長且有光亮的陰影。但如果你拍攝的是垂直的表面,在中午時也會有長的陰影。
8. 陽光不強好過大太陽。拍快照的人在好天氣出門,但真正的攝影師在壞天氣出門。
9. 雲層分布不均勻好過均勻。天空完全被雲層遮蔽時,光線平均,很難拍出變化豐富的色調,除非有突出的物體投影在其他物體上。
10. 陽光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下(例如正午時候的樹林裡)很難拍攝。
11. 淺色的岩石拍起來比深色的岩石好看。北美洲東岸的花崗岩好看、光滑;西岸的岩石則是灰暗的,幾近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紋(不全是鳥大便)。猜猜看,哪一種比較上鏡頭?西岸的岩石在濕的時候顏色變得更深,但是並沒有反射更多光線,因為它的表面很粗糙。所以東岸的花崗岩勝出!
12. 舊的東西拍起來比新的好看(人除外,但如果你不用取悅被拍照的人,有時候老人也未必不好拍)。老舊物體的表面因年久而形成的古色,拍起來通常很好看,雖然有些新的物體也能拍出很好的效果──這讓我想到塞斯頓拍的發電廠,那些亮面鋁在照片中看起來閃閃發光。此外,西班牙畢爾包的古根漢博物館(Guggenheim Bilbao Museum)以及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嶄新、閃閃發亮的外觀,也十分上鏡頭。
13. 井然有序的畫面比雜亂無章的畫面好,除非是亂中有序。
14. 圓形是很好的題材。當你從側邊望過去時,圓形就變成了橢圓形,更加好看。
15. S形曲線是完美題材!無論是道路的曲線、稻田或麥田的圖案、蜿蜒的小溪,在鏡頭底下都是那麼美。
16. 伸向遠方的平行線也會變成好看的三角形,例如道路、鐵路、橋樑等等。
17. 春天拍葉子比夏天拍好看。夏天的葉子顏色沒有變化,亮度也都一樣,不像春天的葉子那麼吸引人。有風的時候,葉子會翻轉,色調就更富變化。
18. 因為移動而導致模糊的物體,通常拍起來效果不錯。這不禁讓我有點納悶,為何非要等風停了才拍照,而且有時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但我也要提醒你,些微的移動效果不如大幅度的移動;只有一小部分移動,其餘部分都靜止,看起來也不對勁。
19. 單純的背景適合大多數的物體。最糟糕的背景就是樹葉和明亮天空交錯的樹林。
20. 輕微失焦的照片不好看,但是嚴重失焦的照片有可能反而好看。
這份清單只是個起步,說明哪些東西拍起來好看,但並不是要你出門拍照時帶著。如果你希望有更多收穫,應該留意物體的表面以及它們與光線的關係,那麼無論你拍攝的主題是食物、運動器材、機械或是風景,都能運用這方面的知識。
(摘自本書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