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行也歡喜,停也快樂
一個習慣性的、總想要出外走一走的旅行者,到底想要從旅行中得到些什麼呢?
在廣播節目裡,我曾訪問一位行經二十多個國家的年輕背包客。他的經歷給我很好的啟示。
當背包客很辛苦,但「一切靠自己」的旅行方式,就算是「歷劫歸來」,也有豐厚的成就感。雖然,他有很好的工作,收入也不薄,但他一直執著於「背著家當去旅行」的快樂。
「因為喜歡旅行,所以不管在任何狀況下,我總是活得興致勃勃。」他說。
在金融風暴襲捲全球後,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波及。「無薪假」休得上班族惶恐不已。當公司宣布正式員工也得輪著放無薪假時,同事們心情惶恐不已,他倒是挺開心的。心想,正好!正好可以奔赴嚮往中的國度。
他背著背包到了紐西蘭,兩個月間,從北到南,靠搭便車的方式旅行。一路搭順風車一路玩。
景氣衰退得很猛,但回升的力道也不弱。兩個月過後,無薪假結束了,他又回到工作崗位。
「我慶幸自己喜歡旅行,所以,我對任何形式的假期無比歡迎。」他不會因為忽然失去工作、等待著景氣復甦而焦慮不已。反而覺得自己賺到了一小段愉快的人生經歷。
背包客的經驗也使他在「省儉」中發現生活的美感,明白擁有太多,反而會變成肩上的負擔。
他懂得和各種風俗文化的人打交道,用他的誠懇結交朋友,並且隨遇而安的適應環境,並應付突如其來的各種狀況。
一個旅行者會學會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享受孤獨也享受朋友。不害怕未知。善用時間。彈性的轉換人生態度。理性的解決天上掉下來的問題……
這就是旅行的現實意義。
我一直相信,不曾獨自離家生活過的人,不容易長大。
大部分的人總是從一個集體生活投身到另一個,比如住校、結婚、從軍……總要服從許多規律,傾聽許多聲音。
只有在一個人旅行時,才聽得到自己的聲音。
某種聲音會在你離開所謂正常軌道後才出現,讓你在奇特的一瞬間發現,啊,原來這才是我的真正聲音。
它會告訴你,這世界比你想像中寬闊,你的人生不會有出口。
你會發現自己有一雙翅膀,不必經過任何人的同意就能
集體生活再怎麼舒適,你也無法忘懷曾經單飛時的暢快。
在年輕時候就不敢單飛的人,一輩子都會缺乏獨自振翼的勇氣。
據我的觀察,不少成功的創業者都曾有過單飛的孤寂時光。
不少目前事業有成的朋友,回憶起昔日年輕時,提著一只公事包,開著一輛破車,拜訪陌生人、參展、被拒絕、被冷落、被放鴿子……從美東開到美西餐風露宿的經過,眼神裡都煥發著光彩。或許不是愉快的旅行,心裡也有許多的不得已,但那樣的冒險為他們的人生深植沃土,成為他日後突破萬難的能量。
我大半是個俗人,我相信,而且喜歡強調旅行的正面功能。
當然,因為旅行,我也有因為久入紅塵而失去那一小半的浪漫基因。
我喜歡漂泊也喜歡異鄉的風景,對每一個去過的國家或島嶼都心存幻想。
即使在身上吊著點滴、發著燒,無法克服肉體痛苦的時候,過去種種的旅行經驗就會像小叮噹的一扇時空門。
朦朧間,我到了巴黎塞納河畔,春光大好,一邊啃著小甜點,一邊向河上搭蒼蠅船的遊客揮手打招呼。
恍惚間,又到了安地斯山脈,搭火車,頭倚著窗,沿著紅赭色濁浪滔滔的安斯地斯河前進……
那些千年古剎,那些寂寞城樓,紙醉金迷的喧嘩世界與下著冷雨的陰暗街頭,都是使生命發熱的光和火……
旅行的記憶有時如醇酒,使我得以暫時脫離痛苦現實。
人生的責任總是日益沉重,不是想要走開就能走開。但無論如何,每一次「說走就走」的瀟灑仍然使我難忘,夢想的火未熄,仍在我心。
旅行中每一個驚喜,都是我平凡人生中的奇蹟。
一個不怕單獨旅行,並且經常想要旅行的人,都是因為聽到了某種召喚。
那個聲音,不時挑逗心中的渴望,說:走吧走吧,在遠方,有一種寶物在等候你擷取,將它放進記憶的盒子裡。
即使這樣的寶物總是虛擬的,但它千變萬化的身形十分誘人。好像傳說中的萊茵河河中的女妖,發出讓水手們如痴如醉的聲音,除非你努力的摀住耳朵,才能夠抵擋那不時飄過來的魅惑。
一個旅行者,一旦第一次主動踏出他的腳步,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當他的臉龐不由自主的綻放出第一朵微笑開始,他已經迷上了旅行。
他會一直追求著想像中的美麗新世界。
即使旅行的經驗是用疲憊與積蓄換來的,他也不曾遺憾。即使想像中的美麗新世界落後貧窮、讓他充滿驚恐,與他的想像大相逕庭,他也明白,不愉快的考驗也是另一種寶石,在往後回憶中,它仍然美得出奇。
多想無益,就──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