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舞台走進專業劇場也可以這麼輕鬆不費力
吳靜吉
昨天(十二日)晚上,我到台北「新舞台」觀賞「屏風表演班」演出的《莎姆雷特──狂笑版》,夾在滿座的觀眾席中,我並沒有隨著劇情和觀眾一起狂笑,而是很認真地一邊觀賞一邊思考這一年來的劇場票房問題。
其實,這是很不正確的看戲方式,我也很少這麼不正確的欣賞劇場演出。但是,就在看到劇場票房回升而高興的同時,我也在想著該如何來看待李立亨所寫的這本書。
生活是表演,政治是表演
「九二一震災」之後,劇場的觀賞人口下降;現在終於有許多人在地震陰影之下,可以開始笑開懷。然而,就在地震發生後的一段時間裡,不管是不是災區的人都處於一個悲劇性的處境。許多人在電視機前面,都持續地看到悲劇事件一幕幕的出現。
任何災害的發生,一定和政治有扯不清的關係,台灣的狀況尤其是如此。今年年初的總統選舉活動中,我們每天都看到政治人物在各種「舞台」上面,進行一場又一場的政治劇場表演。即便現在新政府已經成立,每天還是有新的戲劇化演出不斷地出現在平面媒體、電視和網路上面。
政治是表演,教學是表演,管理也是一種表演、連家人的互動都是表演。這些事情當中都有喜、有悲、有衝突、有想像、有故事、有溝通和表達,但是,我們並不會稱他們為劇場的表演。那麼,劇場的基本元素是什麼呢?或者,什麼是表演呢?
劇場是一門專門的藝術
李立亨在書中提到他在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的第一堂課裡,系主任問大家「什麼是表演?」他使用逆向思考的方式來答覆老師的問題:「我們應該問,有什麼不是表演?」並且獲得了猶太老師的認同。
的確的,我們幾乎說不出生活裡面有什麼不是表演。莎士比亞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座大舞台」。美國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也說:「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呈現自己的方式,就是一種表演」。但是,戲劇當然是一門學問,劇場的工作當然是一門專業的工作。
戲劇既然是學問,自然有不同的理論被提出來;學者們會進行專門的研究,學校裡會培養專業的人才。雖然不同的學者、戲劇工作者,都有其偏愛或推崇的理論。
但是,他們絕大多數都會承認: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所提出的演員訓練的導演體系(見九七頁)、亞陶開創的「殘酷劇場」(一三二頁)、布萊希特倡議的「史詩劇場」(一五三頁)、和葛羅托夫斯基身體力行的「貧窮劇場」(一三八頁),是真正的劇場表演。他們也會同意莎士比亞是好的劇作家(五八頁)、彼得.布魯克是好導演(九、一八九頁),梅蘭芳是好演員(一五五頁),這些人對於劇場的發展都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傳統劇場的演出,不管是生手或專家都能看出他好在哪裡,因為大家都能從表演者的演出判斷他的好壞。但是走進現代劇場,有些作品雖然引起爭議卻也能引起部分人的共鳴,我們對於這些人是否符合專業的標準並不是那麼有把握。
現在,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從劇場知識的增加和了解,輕鬆地走進劇場去體驗劇場的魅力。
一本深入淺出的劇場入門書
李立亨以劇場史的發展為主軸,透過他本身的參與和觀察,深入淺出寫出一本既可以單獨欣賞,也可以在看完演出之後拿來參照對比的劇場入門書。
許多美國人欣賞劇場是從「音樂劇」(一六九頁)入手,我相信不會有太多人一開始就會喜歡上「殘酷劇場」或「政治劇場」(一三一或一五一頁)。但是這本書從劇場的元素談起,逐步介紹起各種劇場的類型,他確實能讓我們從不同角度來認識劇場,而不會偏食性的只著重於受歡迎的幾種特定劇場演出。
因為負責劇評專欄的撰寫,因為擔任優劇場的戲劇顧問、書寫過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的傳記,李立亨對於台灣劇場的發展有著近距離的接觸。他常在書中以台灣和中國的劇場演出為例,來輔助說明他所介紹的劇場類型。這些目前還活躍於舞台演出的團體或個人,他們和觀眾對書中的意見容或還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相信李立亨以「目擊者」的角度來切入,倒是為大眾提出了非常誠實的個人經驗。
讀者透過這本書裡面許多像是「小百科全書」式的人物、團體、理論介紹,還可以去找來專業書籍進行更進一步的認識。另外,書末的「劇場團隊」、「國際重要藝術節」和「重要戲劇相關網站」等附錄,則提供了讀者可以和他們直接接觸的資訊。
慢慢走,走進劇場
讀完這本書之後,劇場愛好者可以開始去建構自己認識劇場的策略和方法;想要從事戲劇工作的年輕人在獲得這些資訊之後,他們可以深度地了解到傳統和現代劇場的特色在哪裡。
我想李立亨寫這本書的最終目的,正像他在「導讀」裡面引用朱光潛所說的「慢慢走,欣賞」一樣,希望讀者可以慢慢走進劇場去看表演。我相信,您在閱讀時會發現,從生活劇場走進專業劇場也可以這麼輕鬆不費力。
二○○○年八月十三日
導讀
慢慢走,欣賞
李立亨
你最近一次走進劇場是什麼時候?你印象最深刻的表演是什麼?如果可以選擇,你最想扮演的角色會是誰?或者,你還不曾走進劇場看表演;還是,看完一齣「奇怪」的戲之後,卻不知道該說「我看不懂」或「這齣戲不好看」才好?
奇怪的戲太多,讓人看不懂或不好看的戲也很不少。但是,就像中文電腦輸入法有許多種,有人會最難學卻最準確的「倉頡」、有人擅長「自然輸入法」,更有人習慣「一指神功」慢慢敲打法;只要你慢慢熟悉其中的一種,你就可以在螢幕上面打出文字。看完任何一場表演之後,你當然會有感覺、有感動,或者是無覺無感,你所需要的是──找到適合你的說法(輸入法)來表達你的感想。
進劇場看戲可以理性分析或心有戚戚焉的感性融入劇情,當然也可以憑直覺來欣賞。不過,如果你多了解一些劇場形式和特質,多知道世界劇壇的各種主義流派和創作者的「別有用心」到底用在哪裡,你的觀戲經驗自然會變得更豐富,你的「看戲輸入法」當然會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厚逾一千多頁的《劍橋劇場指南》對於再經典的劇作也只能帶上一筆兩筆,按時代或主義分類的劇場專書則又每每讓一般讀者難以輕易跨入。我的做法是以現代戲劇發展時間先後為經,以重要的劇場類型和創作思潮為緯;嘗試將距離我們最近的二十世紀劇場,作最大可能的聚焦來凸顯。世界劇場大師和作品將會圖文並茂地被呈現出來,台灣所受到的影響和自己的創作也會被提及。
這本書想先讓你看到劇場的「熱鬧」,然後讓你自然地創造出自己的看戲「門道」!
什麼是劇場?
我們現在所談的「現代劇場」、「話劇」或「舞台劇」,其實指的都是西方的現代劇場。西方戲劇的起源可以溯自西元前二千五百年以前的希臘,絕大多數的劇場專書也都會從「希臘悲劇」談起。但是,這本書卻要先從「什麼是劇場?」和「什麼是表演?」入手,因為今天的世界處處是劇場,生活裡的種種也都是表演。
劇場既不可怕,也沒偉大或深奧到讓人一輩子看不懂。劇場就是取材自生命,而表演呈現於生活之中,這是我們從西方入手再轉至東方劇場所獲致的結論。接著,我們要談的是「悲劇」和「喜劇」這兩個最重要的劇場類型,以及世界劇場空前絕後的大人物「莎士比亞」。
已知的中國傳統劇場已經有三百多種以上,一天看一個劇種也得花上一年的功夫。我們會歸納出「戲曲」的特質,同時也要看看為什麼它可以「存活」一千多年。然後,我們就要進入西方十九世紀開始盛行的現代劇場和「導演劇場」。
在第六章到第八章,我們將從什麼是「前衛劇場」、什麼是「殘酷劇場」、什麼是「荒謬劇場」、什麼是「儀式」和「神聖劇場」,……到什麼是「政治劇場」,分別介紹西方現代劇場各種主義流派形成的原因和特質。同時,最重要的幾個創作者和經典之作,我們一個也不會放過。
給我一個愉快的夜晚,其餘免談——迷人的「音樂劇」為什麼會成為最受歡迎的劇場形式?它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台灣劇場界又做過哪些音樂劇?最後,我們要談「文化交流劇場」為什麼會在近十餘年來飽受矚目,劇場大師們創造了些什麼,我們可從中學習到什麼。
劇場是一個看的地方
看完這本書之後,你將會開始對你所看過的作品侃侃而談,你的腦袋裡會多了許多劇場創作的緣由,因為你將會知道「劇場是一個看的地方」,當你走進劇場去和表演者及觀眾共享的那段稍縱即逝的時光,那個「經驗」本身就已經非常珍貴——要享受而不用急著去理會「看得懂看不懂」的問題。
然後,你如果「真的」對於這個作品到底在講什麼「霧煞煞」的話,你也會勇敢地說出:這個作品有問題——以後要不要再來看這個劇團的作品得三思而行;或者是其中的幾個「點」很有趣(比如說劇情、人物關係或燈光舞台等技術),但是,我現在還不能完全明白——以後,我會慢慢將這些經驗連結起來,而更上一層樓的。
世界劇壇的發展日新月異,你在這本書所看到的創作者或各種劇場的類型也在不斷的變化。所以,你不需要每次看完表演就為它們貼上標籤,非得要將它們分成「前衛劇場」或「傳統劇場」;因為,劇場的類型可以混合,而且也一直在混合當中。
最後,看過了那麼多有關劇場台前幕後的種種之後,你一定要走進劇場去看表演。因為再多的文字或圖片的說明,都比不上實際走進劇場之後所產生的經驗來得清楚深刻。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的結尾說,他要用阿爾卑斯山入山口的牌子寫著「慢慢走,欣賞」的一句話來送給他的讀者。現在,我也要將它送給大家。
慢慢走,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