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用身體來感覺舞蹈吧!
李立亨
什麼是舞蹈?
舞蹈是一門讓身體跟著感覺走的藝術。 英文「舞蹈」(Dance)的原意是「延伸」和「張力」—— 當人們有感覺要抒發的時候,他會延伸舒展他的身體動作;這個動作要比生活裡的動作來得大,而且還會顯現出不同的意義來。
人類會因為有好感覺而手舞足蹈,因為感覺不好而指天頓地;為了強調談話內容,人們會比手畫腳。遠在語言或文字出現之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透過身體的動作來和別人溝通、或表達自己的情緒。
二千多年前,中國人就曾對舞蹈出現的時機,做出這樣的形容:「言之不足,則歌之舞之。」關於人和語言、歌唱與舞蹈之間的關係,將芭蕾舞鞋脫掉,首先以赤足跳出現代舞的「現代舞之母」鄧肯,也有著類似於古代中國人的說法:「人先是會說話,然後唱歌,然後舞蹈。說話要靠腦袋,代表這個人在思考;唱歌則是情緒的表達。至於舞蹈,那可已經包含了這一切而進入狂喜了。」
中國和西方都是在「特別有感覺的時候」會想要跳舞,但是跳舞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講故事和不講故事的舞
關於舞蹈的定義,《大英百科全書》解釋為:「舞蹈是身體有節奏的動作,通常會出現在一個特殊的空間並伴隨著音樂;這些動作的目的是為了表達一種想法、情緒、釋放能量,或者就只是從動作獲得樂趣。」
舞蹈中的身體動作可以延展出不同的排列組合。如果說,不同的動作像是或圓或方或多角形的積木的話;那麼將它們堆積與重組之後,自然可以變化出無窮無盡的形象來。 這些用動作堆積出來的形象,可能是具象的飛機或房屋,也有可能是抽象的色塊或引人想像的亂集團。前者可能是講述故事或描寫心境;後者可能是創造出一種氛圍或僅僅是提供觀眾一塊想像力的跳板,讓看舞的人可以隨著舞台上的動作和畫面去恣意飛翔。
舞評家說:「舞蹈是一門經常在反叛過去的表演藝術。」「反叛過去」的意思就是,舞蹈是因著針對舊有形式(以及表現的內容)的不斷改變而創造出更多、更豐富的舞蹈類型來。
事實上,翻開任何一本舞蹈發展史,我們都會發現舞蹈形式的「變」就是它發展歷程當中的「不變」──史前的部落樂舞→帝國建立之後的宮廷舞→不同民族各自衍生的民族舞(詳見第一章)→歐洲貴族發展出來的古典芭蕾(詳見第二章)→音樂可能古典卻也開始加入現代觀念的現代芭蕾(詳見第三章)→脫掉芭蕾硬鞋而赤腳跳出的現代舞(詳見第四章)→將日常生活入舞的後現代舞蹈(詳見第五章)→以芭蕾為「體」,以劇場性為「用」的歐洲現代舞(詳見第六章)→把舞蹈戲劇化的舞蹈劇場(詳見第七章)……。
這樣一個簡化之後的舞蹈發展階段變革,尚且還不包括形式相似卻因內容殊異而衍生出的相關舞蹈類型(如第八章介紹的日本「舞踏」、第九章介紹的舞蹈中的「東方身體風潮」等)。不過,我們倒是可以由此確定:「形式」與「內容」的更迭,正是舞蹈發展的基礎。
用身體來感覺舞蹈吧!
第一次正襟危坐的在劇院裡面看舞蹈的人,除非是歡樂的民族舞蹈或展現技巧的芭蕾舞演出,否則有許多人經常會在開演五分鐘之後開始問自己:「我看不懂這些舞,怎麼辦?」
看著展現技巧的芭蕾,你是因為「形式」的精采而受到吸引;看著呈現歡樂氣息的民族舞蹈,你可能是因為對「內容」的熟悉而明白如何欣賞。雖然,所有的舞蹈都是以動作去組合而成的,但是,不同舞蹈類型卻各有各的思考邏輯和表現手法。換句話說,部分你不熟悉的舞蹈類型可能得在多看幾次之後,才會慢慢看出門道。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舞蹈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形式和內容被不斷地翻新和開創出來,這本書可能就是你走進這些舞蹈藝術家內心世界的一把鑰匙。同時,我們也會介紹和書中舞蹈類型相呼應的台灣優秀舞蹈團體。
跳舞是一門注意身體感覺的藝術,或許下次你在看舞的時候,也可以開始用身體來感覺Danc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