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看待歷史,務實開創未來
本書記錄自一九九一年海基會、海協會成立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與重要事件。作者李建榮以第一現場的親身經歷以及直接參與其事的觀察,導引讀者回到歷史現場,重溫那段政策上搖擺不定、過程中危機四伏的兩岸關係。全書分為〈聽見溶冰的聲音〉、〈重返冰河期〉、〈半世紀後首度破冰〉、〈兩岸春回〉等四部,書末附錄〈兩岸互動大事紀〉。從兩岸兩會成立內幕、九二共識、辜汪會,到二○○五年連胡會的破冰,以至現在進行式的江陳會,李建榮或以資深記者的旁觀身分,或以黨務主管的參與者身分,娓娓重現兩岸之間交往及角力情形。
作者簡介:
李建榮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畢業。1984年任「正聲電台」播音員、新聞編輯、記者。1988年起擔任《中時晚報》記者、撰述委員、政治組副主任。1995年轉調《中國時報》,歷任撰述委員、政治組副主任、主筆、總編輯特別助理、主任記者、編輯部專題策畫組主任。2000年6月任「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特別助理、節目部經理、副總經理、董事、代理總經理。歷任:行政院記者聯誼會第一任、第二任會長、廣播事業協會理事長、廣電基金董事、台北市記者公會常務理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辦公室顧問、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辦公室主任、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兼發言人
現任:亞洲物流公司董事長、海基會顧問、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著作:《連戰風雲》、《轉變》、《關鍵決策──319之後的國民黨決策內幕》等書。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李建榮以第一現場的親身經歷以及直接參與其事的觀察,導引讀者回到歷史現場,重溫那段政策上搖擺不定、過程中危機四伏的兩岸關係,我們真要慶幸雙方終於選擇了「務實的活路」。
面對「存異求同,兩岸雙贏」的大方向,台灣有了再出發的新旅程。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高希均
李建榮在書的前半部,以資深記者的旁觀身分,向讀者娓娓解說兩岸如何從敵對走到對話,從陌生走到握手;在書的後半部,他以參與者的身分,透過幾個重大事件,重現當時兩岸之間的交往及角力情形。明眼人應可看出,其中「見人所未見」之處,當然就是他本人發揮重大影響力之處。
──總統府資政、前陸委會主委 蘇起
李建榮累積在中國大陸採訪的經驗,體認兩岸和平交往的重要性,也參加不少有關兩岸接觸、溝通、交流的重大事項。本書在行雲流水般深具可讀性的暢述中,流露對兩岸未來發展的期待。我深感此書不是政治人物的回憶錄,而是李建榮「主任記者」的又一佳作。
──世新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前《中國時報》總編輯、社長 黃肇松
媒體推薦:李建榮以第一現場的親身經歷以及直接參與其事的觀察,導引讀者回到歷史現場,重溫那段政策上搖擺不定、過程中危機四伏的兩岸關係,我們真要慶幸雙方終於選擇了「務實的活路」。
面對「存異求同,兩岸雙贏」的大方向,台灣有了再出發的新旅程。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高希均
李建榮在書的前半部,以資深記者的旁觀身分,向讀者娓娓解說兩岸如何從敵對走到對話,從陌生走到握手;在書的後半部,他以參與者的身分,透過幾個重大事件,重現當時兩岸之間的交往及角力情形...
章節試閱
第九章 連戰和平之旅 兩岸走向雙贏
二○○五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之邀約,率領中國國民黨三位副主席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等六十五人,組成「和平之旅」訪問團,赴中國大陸的南京、北京、西安及上海四個城市,進行八天七夜訪問。此行不僅翻開國共兩黨互動的新頁,也為僵持對立已久的兩岸關係開啟了「機會之窗」,並打開了「希望之門」,深受中外媒體及國際政要的肯定。
等待了五十九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終於將自己的腳印重新印在他的出生地西安。這一刻的等待超過了半世紀,連戰終於邁出的這一步,歷史意義深遠無比。他的這一步,代表一個對立的時代應該結束,一個和解的時代應該開展。他與中共中央領導人胡錦濤握手、晤面、會談,不僅是國共兩黨之間的歷史性重大事件,更為兩岸交流樹立新的里程碑。
行前報備內幕
連戰出發赴大陸的前一天,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向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報備。此事的由來,是總統府祕書長游錫堃和國民黨祕書長林豐正通電話,表達連戰此行到大陸,事關重大,應該要尊重陳總統。
即使連戰當時已經定調訪問大陸不需陳水扁政府授權或事先核准,但這畢竟是兩岸間的大事,陳水扁傳話要連戰尊重他起碼是個總統。連戰與徐立德、林豐正、蔡勳雄等人商議後,傾向接受向陳報備。
隨後,林豐正帶著他的辦公室主任黃福田在台北賓館與游錫堃會談,會談的重點包括連戰與陳水扁如何互動、連戰出發前在中正機場的安全維護。連戰具有卸任副總統身分,仍屬特勤中心保護對象,其隨扈能否同行(帶槍)至大陸等,皆有待討論。
但連戰並不認同陳水扁,甚至不承認他總統的正當性。三一九槍擊案,凶手、槍枝迄今未明。總統大選後的抗爭僵持很久,政局動盪,民心不安。綠營中有人要連戰的大學老師彭明敏透過關係調停,連戰怒氣未消,私下與我說「我就是瞧不起陳水扁」。
當林豐正與游錫堃保持熱線電話時,林豐正最後關頭轉達了連戰的意見,行前婉拒見面,但可以和陳水扁通電話,但是連戰不可能稱呼他為總統,可能的稱呼是「陳先生」或「水扁兄」。游錫堃說陳水扁不會介意。林豐正與游錫堃最後的商談有了結論,連戰同意在出發前一天下午和陳水扁總統通電話,報備要到大陸訪問,以示對他的尊重。
《兩岸關係條例》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所制定的,他行前與陳水扁通電話,清楚地「報他一備」時,就要陳水扁放心,他大陸行的言行,正如同國民黨過去的大陸政策主張,不增也不減。行前陳水扁政權不斷以司法恐嚇,甚至想法辦替連戰投石問路的江丙坤副主席,但最後陳水扁審時度勢,也不敢對抗民意,態度作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改稱祝福,聲稱連戰、宋楚瑜的大陸行可以定位為「投石問路」,甚至在馬紹爾群島訪問途中,肯定連戰信守承諾。
六十年後重回南京
二○○五年,連戰拋除戴紅帽的顧忌,看到的是歷史的潮流與民意的驅動。他若參選黨主席,連任機會很大,但是他決定不再參選,不考慮連任,堅持走世代交替的路線,交棒新血。所謂「無欲則剛」,他選擇大陸破冰之旅,掛念的是兩岸的發展,顧慮的是民族的未來,期盼的是子孫的幸福,「和平之旅」因此得到舉世的讚揚。連戰順勢而為,為自己的政治生涯譜下了最難忘的篇章,也給這一代政治人物上了一課寶貴的正面教材。
由於民進黨與台聯刻意發動抗議人潮,到中正機場「送行」,訪問團團員特地分兩團出發,並避開抗議人群。
四月二十六日一早,連戰從家門出發,眾多媒體已經守候在家門前。連戰以杜甫的詩句「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來形容自己出發前的心情。
登機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特別趕到機艙門前送行,相互為先後的大陸行祝福與勉勵。
四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時四十分,東方航空公司M U五○○二客機,載著連戰所率領的中國國民黨訪問團一行六十五人,抵達南京祿口機場。當飛機降落緩緩滑向停機坪,連戰透過機艙上的小窗口,凝視歡迎的人群與眾多攝影機。連戰夫婦挽手一起下機時,中共中央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任彥申和江蘇各地台商協會代表群集,熱情歡迎。
「台北與南京的距離可以說不算很遠,但距離上次到南京來,整整間隔了有六十年」,「實在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這是連戰抵達南京所說的第一句內心感觸。即使再晚,畢竟還是邁開了步伐!從機場到南京市區,連戰不時隔著車窗往外瞧南京的街景,目睹、體會到南京市民夾道歡迎的熱情。
南京曾經是國民政府首都所在地,也是國民黨創黨總理孫中山靈寢所在地,有很多國民黨的舊屬。連戰首航來到大陸的南京,該說些什麼話最為得體?連戰想到「對中國國民黨而言,南京是具有歷史聯結與感情聯結的地方」,他代表國民黨,對廣大的南京市民同胞說幾句話,「國民黨很想念大家,也很關心大家」。就這麼兩句話,道盡了國民黨對大陸同胞分隔半世紀的思念與關懷!
有南京的中共官員坦然說,南京的街道規劃、路旁的法國梧桐樹⋯⋯,這些當然與國民黨有歷史的情感淵源!連戰簡短的問候辭,拉近了南京市民的情感。
連戰「和平之旅」第一站選擇南京,考慮的就是拜謁中山先生陵寢。國民黨退居台灣之後,二次再野,喪失執政權,心頭之沉重、屈辱無與倫比。這是不可少的政治儀式,也是國民黨員發自內心,對一位無私無我的革命先行者、政治家的崇敬。身為現任的國民黨領導人,能親臨中山陵,向孫總理虔誠致敬,這是連戰本人,以及此行全團團員莫大的心願。致敬後,連戰還應邀題下「中山美陵」四字,以為紀念。
在博愛廣場上,連戰特別發表演說,這一年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年,不只是國民黨創黨總理孫中山逝世八十週年,也是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紀念日。國民黨「和平之旅」訪問團抵達南京,具有無比的歷史意義。
連戰知道孫中山也是中國大陸所推崇的革命先行者,紀念孫中山,共同實現孫中山的革命理想,是兩岸人民能夠共同接受的語言,連戰在中山陵的講話,便著墨於此。
此時此刻,連戰念茲在茲是孫中山彌留前夕所提的「和平、奮鬥、救中國」。和平奮鬥是中山先生的理想,連戰寄語兩岸的執政當局,應當以中山先生為師,共同打造兩岸和平穩定、互助合作雙贏的理想。他一方面期待台灣繼續努力,再造經濟奇蹟,向均富社會前進,也期許大陸方面快速成長,早日達成小康社會。這是充滿善意,各方都能接受的政治談話。
連戰呼籲兩岸共同追隨中山先生革命先行者的腳步,發憤圖強,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這是百年以來中國人期望民族昌盛的共同心聲,連戰毫不保留地說出炎黃子孫心中的夢想。
身為國民黨的現任領導人,親眼目睹中山陵的林園管理單位這麼費心地整理、維護孫中山的紀念墓園,連戰有感而發地表示感謝。畢竟共產黨維護的是國民黨的創黨總理,即使出於統戰需要,他還是發自至誠地感謝。
連戰推崇孫中山的肺腑之言,讓日後會晤胡錦濤時,有了共同、共通的話題。
北京憶往,共期未來
連戰抵達北京,北京市委書記劉琪特別在連戰下榻的北京飯店頂樓會見並宴請訪問團一行。連戰語重心長說了一段中國國民黨、孫中山與北京的一段「民國軼事」。
他說,「民國肇建初年,由於中國內部局勢混亂,南北衝突不斷,民國元年八月,孫中山聯合四個政黨在北京湖廣會館成立國民黨」。飲水思源,國民黨和北京有擺脫不了的深厚淵源。中山先生因為奔走革命勞累,從一九一二年後到一九一四年間只到過北京一次,這也是他的最後一次。他從天津趕來的時候,身體已經不行了。他對北京各界公開講演,說「中華民國諸君,這次來不是為『爭地位』『爭權勢』、而是為共同救國家」。
連戰接著說,「不敢講國民黨這次訪問有多大貢獻,但中山精神卻是導引永遠不能忘的價值基礎」! 這段話也可作為連戰此行對自己及對國民黨的期許。他的大陸行並非圖個人及黨的權位,即使台灣的政治活躍者,如李登輝之流,在連戰出發前,斷言連戰的大陸行是為連任黨主席作暖身。最後證明這一批人看走了眼,也低估了連戰的智慧與格局。
人民大會堂會晤賈慶林
四月二十八日下午五時三十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賈慶林在人民大會堂與連戰一行晤面。賈慶林首先指出,跨越了六十年的歷史時空,國共兩黨領導人為謀求和推動台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發展的晤面,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他說不久前與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見面時,曾引用魯迅的詩句「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比喻連戰主席的來訪,他期待這樣的境界,能以胡錦濤總書記和連戰主席隔日的握手為標誌,成為國共兩黨關係的真實寫照。他認為,只要真誠擁護兩岸人民的利益,謀求兩岸人民的福祉,就代表了歷史的正確選擇,就一定能夠得到兩岸人民的肯定和認同。
連戰則說,從南京開始,一路看到大陸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他的到訪是看到歷史趨勢,從民意調查與立法委員的選舉結果看來,也是得到台灣民意的支持。希望海峽兩岸雙方能夠透過彼此努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為兩岸關係帶來安定和有希望的未來。
連戰特別回顧一九九○年代初期的九二、 九三年期間,國民黨執政時期,當時他在行政院服務,透過大家的努力,曾在新加坡好不容易舉行了辜汪會談,打破了四十年的僵局,之後幾年,雙方關係成長快速,感到有很好的開始,大大小小的會議,有二十七次之多,對若干事項有具體的結論,開啟了兩岸關係很好的契機。但是過去十年,兩岸卻越走越遠,背道而馳。大家都很憂心,他這次到北京來,就是代表許多台灣人民對此情勢的關心。對於人民的期盼,彼此都有擺脫不了的責任。而他借用以色列特拉維夫博物館前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全世界的猶太人對彼此都有責任」。
連戰特別簡介了國民黨推動春節包機與台灣農產品銷往大陸的種種努力,這都是為了台灣人民的利益著想,而且是衷心希望兩岸互助雙贏。
連戰告訴賈慶林,四月二十五日下午他與陳水扁通電話時,對於江丙坤大陸行所達成的重大成果,希望政府能夠重視。他並特別引用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名言「假如我們一直為了過去與現在糾纏不清,那麼我們很可能就會失去未來」。歷史的進程可能坎坷不確定,但也因為不確定,才讓我們有機會來創造未來,引導未來。對於台海的和平穩定,兩岸的共同繁榮,凡是炎黃子孫,都有責任。
賈慶林則以春節包機為例,「在大陸這邊是胡總書記親自操作推動」,以展示大陸的誠意與重視程度。
晚間,連戰一行應邀到老舍茶館品茗聽戲。連戰夫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段川戲的「變臉」絕活。沒想到日後胡錦濤會晤親民黨宋主席時,特別拿川戲的變臉來形容陳水扁說話不算話!
隔日的北大講演及與胡錦濤的會晤是重頭戲,原本擔心聽戲是否讓連戰太過疲憊,但他看得興致盎然,回到北京飯店都已經快十點鐘了!
北大演講中外矚目
連戰在北京大學所發表的「堅持和平 走向雙贏」講演,獲得高度好評。四月二十八日,台北的《聯合報》社論〈明天連胡會:不可錯失這個一時千載的關鍵時機〉一文中,特別評論「連戰在機場及中山陵二度向『南京市民』問安問好,還說『國民黨非常想念大家,也非常關心大家。』其實,中華民國的政治領袖,已經很久未見訴諸『大陸同胞』的談話;兩岸高層的尖銳對抗,在兩岸人民之間亦形成了仇怨。連戰的一聲問好,令人突然發覺;其實,台灣的政治領袖,仍然具有訴諸大陸民眾的置高點,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必與十三億人為敵。」這是一段擲地有聲的評論文章!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時三十分,連戰抵達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校方事先在各院系採索票制,入場券供不應求,校方後來不得不在公眾大食堂擺了電視實況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在校園多處架設擴音器材,供現場向隅的同學收看、收聽。
大陸的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都同步轉播實況,收視率與收聽率都創紀錄。事後北京的朋友告訴我,胡總書記收看了連戰的講演,頗有好評。在中央電視台服務的媒體朋友則告訴我,以前柯林頓到北大講演,電視轉播要遲上好幾秒才播出,以防萬一。但是連戰的講演,則是同步播出,可見大陸當局對連戰講演採取了不同的作法,這是信任。
北京大學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學府,也是中國新思潮的發源地。包括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內的大國領袖,都曾在此發表重要講演。連戰對這場講演特別重視,行前準備再三,親自改稿。
連戰為準備這篇講稿,前後經過近兩個月,總共修正八次才定稿,他自己在現場又臨場發揮了若干名句,例如「兩岸共同攜手,賺世界的錢有何不可?」講稿最早定的題目是「為萬世開太平,為民族立生命」,行前一個禮拜,他又改為「堅持和平 走向雙贏」。
在四月下旬出發前,連戰對於當年國共內戰,胡適、傅斯年教授等來台的歷史,想查證得更清楚,他本人特地打電話向前台大校長錢思亮的公子錢復(前監察院長、國大議長、外交部長)詢問,一九四九年來台的北大知名教授還有哪些人?為了強化鄧小平改革開放之路的正確,連戰幕僚還特別用心找到鄧小平於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到二月二十一日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的重要講話,供連戰發揮。當時鄧小平提到「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四月二十五日,下午,與陳水扁通過電話後,連戰表示想試講一遍,我就在他辦公桌對面坐下,說「主席你好好講,我順便跟你計時」。整個講完大約四十分鐘左右,他說「會不會太長,原先和對方商量的時間是三十分鐘」。我說「你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這場講演你就是主角,多個幾分鐘沒有關係,演講過後還要給點時間讓同學發問」。
連戰把講稿鋪在桌上,一口氣不看稿把講稿講完,我當場佩服。我說「主席我對你的記憶力很有信心。記得十六全大會在林口體育館召開,你也是沒看稿一氣呵成講完」。他要我再表示意見,我說「你講到鄧小平那一段『改革開放的路線要堅持一百年,動搖不得』,這『動搖不得』四字如果模仿鄧小平的四川口音講出來,一定效果很好,我可以預判屆時掌聲如雷」。
他說這個建議好。當天現場講演,這段談話果然引起現場一片熱烈的掌聲。他還幽自己一默,說「當然有人會問我,你的勇氣(此時到大陸訪問)不小,你的基礎在哪裡?我要在這裡跟各位『坦白』從寬,我認為這個基礎在於歷史的潮流,在於民意的驅動」。「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是大陸文革時的負面用語,大陸聽者想不到連戰會借用「坦白從寬」一語。事後我檢視大陸官方的出版品,對於「從寬」二字還加上引號,避免被錯用誤會。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連戰到北大講堂正式講演。進場時,北大師生就給予不斷的掌聲。當大家都坐定後,我才把連戰的講稿複印本,交給國民黨文傳會傳播部朱孝慈主任,他負有事後對媒體發稿的責任,必須以這篇講稿對照連戰的現場講演。我要孝慈坐我身旁。連戰講完,朱孝慈當場對我說,「連主席太厲害了,三、四十分鐘的稿子,幾乎一字不漏」。
連戰這場講演充分發揮他個人的魅力,長達四十分鐘的講演都未看稿,而且引經據典,發抒歷史情感,大陸專家評論他的講演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嚴肅中不乏幽默詼諧」。而現場的聽講北大師生,有多人落淚,不斷擦拭眼角。
而連戰很巧妙地把北大與台大的淵源聯結了起來,畢竟中國的內戰,國共的軍事鬥爭,導致國民黨撤退來台時,北大一些知名教授飄洋過海,到台大任教。連戰一一細數除了胡適之到中研院外,其他如蔣夢麟、傅斯年、錢思亮、洪炎秋(台籍、前《國語日報》創辦人)、毛子水、臺靜農、沈剛伯、陳雪屏都曾經是受歡迎的教授。尤其胡適之與傅斯年當年都是五四運動的健將,在五四運動時為北大學生運動領袖的傅斯年,曾經擔任過北大代理校長,來台灣後也擔任過台大校長,台大校園還豎立有「傅鐘」與「傅園」追念傅校長,連戰說自由思想,北大與台大是系出同門,一脈相傳,這一席話拉近兩岸第一學府的距離。雖然連戰此語,有一些持特別政治立場的台大學生不以為然,甚至特別強調台大在日據時代統治期間的歷史,但即使如此舉證,也無法取代變更台大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與北大師生的淵源,畢竟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能抹煞得掉嗎?要到北大講演,連戰當然要講淵源!
但連戰講演真正的重點在於,他要交代自己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敢於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以前怕被戴紅帽子,為何現在不怕呢?他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有何前瞻的看法呢?
連戰自己歸納,大步邁出「和平之旅」,是基於「歷史的潮流」與「民意的驅動」。歷史的潮流告訴人類,當權的主政者,在關鍵時刻作的關鍵決策,影響將是深遠的。連戰不提蔣介石、毛澤東上上代的國共恩怨,他刻意舉蔣經國與鄧小平兩位對海峽兩岸現代化有極大貢獻的主政者,都在年過七十的關鍵時刻作了影響後世深遠的關鍵決策,給目前兩岸的當權者期許。希望他們也能當機立斷,有魄力的排除干擾,對兩岸人民作出關鍵的決策。
兩岸的政權及主政者,當然有執政錯誤的時候,但對人民來說,最重要的是希望看到未來。連戰此行到大陸所推銷的觀點,就是不要再糾纏於過去,而應務實展望未來,開創未來。
當然連戰也注意到,大陸除了經濟的成長外,也開始在鄉村地區有試點的民主選舉制度,憲法中也強調財產權是最基本的人權,他認為這都是正確的歷史方向,值得鼓勵的歷史步伐。
貼近聽眾的心,以善意的出發點,來談大陸政治改革還有期待的空間,兩岸如果將來要走上統合之路,差異與距離的縮小是最重要的觸媒,連戰對中國大陸的改革範圍與步伐的期許,是盡在不言中,這是連戰的分寸拿捏。
促成連戰決定到中國大陸的訪問動力,更重要的是民意的力量。二○○四年底立法委員的選舉,中國國民黨與泛藍的立委總席次占了絕對多數,這些投票支持藍軍的選民,都是支持兩岸應該走上和平雙贏,不要再對立,而且支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談判。更新的民意測驗,多數支持連戰的「和平之旅」。所以連戰認為,他的大陸之行,是得到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國民黨雖然暫時離開執政之路,但是作為在野的一份子,願意為兩岸的合作互助,做搭橋鋪路的工作。
但連戰最為遺憾的是,反對他到中國大陸訪問的台獨份子,以「聯共制台」來扭曲、醜化他,甚至認為此行是第三次國共和談。但他故意說,這些人真正想說的是「聯共制台獨」。
連戰心想,有這種錯誤觀念的人,思想還僵化停留在上一個世紀,還處於冷戰、對抗、內戰的思維。殊不知,現代已經是地球村的時代,對立、對峙乃至於對抗,已經不是人民的選項。所以連戰提出的兩岸雙贏理念,是植基於以人民為主、幸福優先的考慮。包括大陸十三億人民,以及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哪一個不願意看到兩岸對話和解,共同發展經濟,讓人民富起來?所以連戰有一句很傳神通俗的話,「兩岸合作一起賺世界的錢,有何不可呢」?
檢討當前的兩岸關係,連戰認為台灣應該繼續走發展經濟的道路,而中國大陸已經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中華民族追求現代化,追求富強康樂的心願,已經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美夢了!
寄語北大的師生,連戰強調,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多元與包容」、「互助與雙贏」、「和平與穩定」。雙贏是他所堅持的唯一格局,和平是他所堅持的唯一理念。在這樣的出發點下,現狀的維持有其必要性。但連戰特別解析,維持穩定的現狀,並非靜態、退縮、消極,而是一方面避免爭議,另一方面存異求同,凝聚善意,累積動力,開創亮麗的未來。
連戰這一番精采的講演,媒體統計至少響起了十九次的掌聲。主持演講會的北大副校長郝平博士(現為大陸教育部副部長)說,「北大的師生聽講一向給掌聲很吝嗇的,但連戰這次講演博得滿堂彩,實在是他講的太精采了」!
事後,中外媒體都廣泛正面評價了連戰的北大講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競報,竟然以一整版的篇幅報導全文,甚至對其講演中的關鍵詞或人物加上注釋,例如蔡元培、蔣經國、十大建設、鄧小平九二年一月十八至二月二十一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的南巡講話、德國總理柯爾提出德國統一「我們相互需要」、蔡元培校長時代的包容理念、以色列特拉維夫猶太人博物館、江山代有人才出、長江後浪推前浪等等,這種認真的編輯作風,實屬罕見,台灣及各地的華文媒體都沒有如此找出演講注釋的出處。
連胡會提出三個體認、五點促進
連戰大陸行的重頭戲都擺在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在北大講演,下午三時與胡錦濤總書記舉行晤談。國共兩黨所發表的新聞公報,簡稱「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
四月二十九日下午三時,連胡會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舉行,二時五十九分,胡錦濤在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王剛的陪同下,出現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寬廣的紅地毯走道上,等候連戰夫婦與國民黨三位副主席的到來。
連胡兩位特別細心挑了各自政黨屬性的領帶,連戰結的是藍領帶,胡錦濤打的是紅領帶。胡錦濤就定位等候迎接連戰,當連戰大步向前握出右手時,胡錦濤也立即伸出右手,當胡錦濤與連戰彼此伸手一握,整個歷史的鏡頭凝住了!這一握手,代表的是兩岸五十六年來,國共僵局的和解,國共交流歷史新頁的締造!更代表的是兩岸人民願意良性互動發展的決心與誠意!這雙「世紀握手」的鏡頭立即透過各種媒體管道發送到全世界各個角落!
連胡歷史性的會晤,國共兩黨基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承諾和對人民利益的關切,連戰主席與胡錦濤總書記決定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以新聞公報的方式對外發表。全文如下:
五十六年來,兩岸在不同的道路上,發展出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十多年前,雙方本著善意,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開啟協商、對話與民間交流,讓兩岸關係充滿和平的希望與合作的生機。但近年來,兩岸互信基礎迭遭破壞,兩岸關係形勢持續惡化。目前兩岸關係正處在歷史發展的關鍵點上,兩岸不應陷入對抗的惡性循環,而應步入合作的良性循環,共同謀求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機會,互信互助,再創和平雙贏的新局面,為中華民族實現光明燦爛的遠景。
兩黨共同體認到:
一、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共同主張。
二、促進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往來,共同發揚中華文化,有助於消弭隔閡,增進互信,累積共識。
三、和平與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潮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利益。
兩黨基於上述體認,共同促進以下工作:
(一)促進儘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促進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速恢復平等協商,就雙方共同關心和各自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推進兩岸關係良性健康發展。
(二)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
(三)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促進兩岸開展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進行農漁業合作,解決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改善交流秩序,共同打擊犯罪,進而建立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並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優先討論兩岸共同市場的問題。
(四)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促進恢復兩岸協商後,討論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包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雙方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逐步尋求最終解決辦法。
(五)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台,包括開展不同層級的黨務人員互訪,進行有關改善兩岸關係議題的討論,舉行有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議題的磋商,邀請各界人士參加,組織商討密切兩岸交流的措施等。
兩黨希望,這次訪問級會談的成果,有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並闢開兩岸關係新的前景,開創中華民族的未來。
這項新聞公報的成果,第一部分就是建立兩黨黨際交流的平台,國民黨與共產黨決定成立「和平發展論壇」和「經貿與文化論壇」兩項溝通平台,討論關心促進兩岸人民所關心的議題。第二部分屬於和平協議與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建立的議題,過去台灣朝野的總統候選人都強調,要推動兩岸簽訂停戰協議與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但這都是台灣單方面的主張,這次中共中央領導人同意公開正面作出回應,意義不凡。第三部分,在兩岸經貿的合作部分,時不我與,連戰認為應該抓住機遇。第四部分是台灣人民所關心的參與國際組織問題,中共方面也有若干回應。另外包括開放大陸人民赴台灣觀光、開放台灣農產品零關稅輸往大陸以及贈送貓熊等,都算是善意的表現。
經過近六年,加以檢驗,有部分已經取得進展。例如第一點,「促進儘速恢復兩岸談判,共謀兩岸人民福祉」,兩岸兩會已經在二○○八年六月恢復會談。第三點,「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兩會已經共同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簡稱E C F A』」。第四點,「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包括優先討論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問題」,二○○九年五月,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當年的世界衛生大會。第五點,「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包括各層級互訪、論壇,都已經陸續開展中。
惟獨第二點較為艱困,「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這屬於政治談判的部分,台灣內部現階段很難達成共識,國共兩黨與兩會之間建立「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共識,台灣的國際空間雖亦屬政治問題,但在台灣內部較為複雜的政治環境下,和平協議與軍事互信機制的腳步跟不上來。所能期待的,應該是先由非官方或是學術界展開對話,為將來時機成熟日儲備動能。
辜汪會談舊地探望汪會長
連戰的最後一個行程,來到有十里洋場之稱的上海。
上海的繁華與榮景,是大陸改革開放、引進國外資金建設的重要櫥窗。連戰的上海行有兩個重點,一是探望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同時與大陸的台商有一場專題講演。
歷史性的辜汪會談,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召開時,連戰時任行政院長。所以當時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談判前後都曾到行政院拜訪連戰,接受政府授權,並報告談判結果。
連戰這次的大陸行,原本邀請辜振甫的遺孀辜嚴倬雲女士同行,但辜嚴女士因為夫喪未久,身體不適,接受醫生的意見,未能同行。但辜嚴女士特別委託連戰轉交一封問候信,並致贈辜振甫生前的一幅油畫給汪道涵留念。
汪道涵首先祝賀,連戰「和平之旅」的成功,他很欣賞連戰所提的掌握時代潮流與民意驅動的兩句話,並以此來惕勵自己。連戰則闡述一九九三年辜汪二老在新加坡的會談受到肯定,一九九八年辜振甫到上海與汪道涵二度會面,兩岸不需經過第三地就可以交換意見,對兩岸關係是一大鼓舞。
但兩人難免觸及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的辭世,而感到惋惜。畢竟辜汪會談開啟了兩岸的對談大門,但十幾年的耽擱,好景不長,辜汪會已成絕響,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損失。
連戰表示對這幾年的兩岸關係發展,「感到憂心」,不過他認為當前是一個歷史契機,兩岸應當秉持辜汪二老當初建立的一個總的方向繼續努力。
汪道涵則認為,辜汪兩次會談的基礎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只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談起來,台灣方面關心的問題都可以找到妥善解決的辦法。
和平之旅圓滿達成
五月二日中午,連戰在東方濱江大酒店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與從各地趕來的台商代表餐敘,並以「經濟雙贏、互惠互利」為題,發表講演。
連戰認為兩岸之間應該共同把大餅做大,台灣應該加強運用大陸作為工廠與市場,以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連戰分析,國際上重要的國家,幾乎都已經瞄準大陸,進軍大陸,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和市場。如果此時台灣還以封閉的心態面對,可能會發生許多負面的影響。
他認為,兩岸的經貿關係,由台灣的角度來看,已經不是一個像早期那種「輸血」和「救護」那種關係。而是一種搶市場、搶商機、搶出路的一個重要當口。
對於大陸的經濟快速發展,連戰告訴台商們,大家參與也「與有功焉」、「與有榮焉」,大家正是代表兩岸雙贏政策的先鋒部隊,台商就是雙贏代表。
連戰還特別引述他在出發前不久,曾在台北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晤談過,柯林頓說「兩岸經濟活動非常密切,假如不是政客把事情搞糟的話,兩岸的工商企業者絕對有能力來解決相關的問題,相互依存就是整個情勢的一個基礎」。
連戰在北京與上海再三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過去沒有辦法改變,未來可以改變」,「面對當前,面對現在,共同開創未來,這是最值得我們努力的方向」。「兩岸可以共創和平,兩岸可以共謀發展,兩岸當然可以共享繁榮」。
五月二日晚間,中共中央台辦、中共上海市委舉行聯合晚宴歡送連戰一行,中共市委副書記、上海市長韓正致詞時,對連戰主席和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此行取得圓滿成功表示最誠摯的祝賀。他說連戰此行對兩岸之間交流與對話有重大發展。
中共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說,八天來,連主席的「和平之旅」,兩黨領導人的歷史性會談牽動海內外中華兒女炙熱的感情。短短的八天,跨越了六十年的歷史時空共同揭開了兩黨歷史的新的篇章。兩岸同胞凝聚在這場重大事件的目光,集聚了對兩岸關係光明前景的期待,表達了對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憧憬,生發於兩岸同胞的美好願景必將化作連接兩岸的彩虹!
連戰致答辭時則說,這次在四個城市是一次成功愉快的重要訪問,取得了多面向的成就。這次訪問雖然短暫,但是能夠邁出歷史第一步,我們與有榮焉。萬事起頭難,有了一個開始,就會有發展。相信兩岸關係在我們共同努力下,不但會開花結果,同時會邁向一個更亮麗燦爛的未來。
五月三日晚間,連戰及國民黨訪問團順利返回台灣,機場不再有綠營人士的挑釁抗議,因為連戰在北大的不凡講演,不僅令人刮目相看,也讓台灣人與有榮焉。他與胡錦濤總書記的晤談與簽署的新聞公報,也是站在善意尊重與前瞻的出發點,不僅未侵犯政府的公權力,同時連戰所展現的不卑不亢,更獲得各媒體民意調查五、 六成以上民意的支持度。因此,隨後的親民黨與新黨的大陸訪問,不再有流血的抗爭,這何嘗不是民意展現的力量,以及受到連戰大陸行成功的影響。台灣要與大陸競爭,要的是更民主、更多元、更包容。
第九章 連戰和平之旅 兩岸走向雙贏
二○○五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之邀約,率領中國國民黨三位副主席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等六十五人,組成「和平之旅」訪問團,赴中國大陸的南京、北京、西安及上海四個城市,進行八天七夜訪問。此行不僅翻開國共兩黨互動的新頁,也為僵持對立已久的兩岸關係開啟了「機會之窗」,並打開了「希望之門」,深受中外媒體及國際政要的肯定。
等待了五十九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終於將自己的腳印重新印在他的出生地西安。這一刻的等待超過了半世紀,連戰終於邁出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