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的話
本書出版的一些波折
——從「摘註」到「解讀」蔣介石日記
編輯策畫小組
當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於二○○六年開放《蔣介石日記》後,立刻引起全球重視,尤其華人世界的學者與讀者,都設法要先睹為快。當「天下文化」知道可能有機會出版《蔣介石日記》時,立即成立了編輯策畫小組—包括高希均、王力行與吳佩穎。
在長達五十七年(一九一五一九七二)的蔣介石總統日記中,台灣讀者最關心的,當然是那生死存亡的關鍵五年(一九四五一九四九)。經此五年,對岸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視中華民國已經消失,但中華民國在台灣經歷了風雨飄搖,又繼續存在發展,且創造了世人稱讚的「台灣奇蹟」。因此對這五年的探究,誠如胡佛教授所言:「當然是歷史上的重中之重,而能夠開啟這一歷史之門的鑰匙則是《蔣介石日記》。」日記是逐日所記,最能反映蔣總統對各種人物、事件、政策及情勢變化的評估與決斷。
極為難得的是,郝柏村先生以四年有餘的時間,逐日摘記有關軍事與外交的部分,並加以註釋,寫成《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共五冊,一年一冊),計六十餘萬字,析論蔣總統「從巔峰到谷底的五年」,這實在是中華民國從大陸到台灣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歷史。
郝先生不僅是大轉折的親歷者,並且擔任過蔣總統侍衛長六年(一九六五一九七一),後更出任參謀總長、國防部長及行政院長,為陳誠先生之後,第二位「出將入相」者。這些經歷使他的摘註,增添了廣度、深度及歷史現場感。
郝先生摘註的《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其日記原文摘錄,是經過蔣方智怡女士同意的。萬萬沒有想到,當這套書將於二○一○年十二月上旬出版時,突然在報上讀到蔣友梅女士委託律師指出:蔣公日記的「著作財產權」,為蔣家「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未經所有繼承人同意下,切勿出版或發行侵害著作權。稍後我們也收到律師轉來的信件,提出同樣的說法。
面對出版前夕的這一意外,郝先生有一段沉重的表述:
我少年從軍,十九歲自陸軍官校畢業,便投入對日抗戰。這一生經歷的戰役事蹟,在歲月流轉裡,戰場的血淚與呼嘯聲已成歷史,凍結於史學研究者的文字之間。然而,在我腦海裡,這一切絕不僅是研究文字,而是鮮明的昨日記憶,我的親歷,讓我看見了現代人回顧這段歷史的謬誤與問題,這也是我為何以四年有餘的日子,每日四小時以上,親手筆錄《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五冊共六十餘萬言的初衷。這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大事,也是全中華民族所關心的事,卻因家屬之一對著作權的爭議,使這套摘註本也難以發表,我深感遺憾。
在蔣氏家屬對《蔣公日記》著作財產權的爭議尚未解決前,郝先生與「天下文化」共同決定:本書暫時不包括日記的原文,但郝先生所撰述的其他文字,則一次予以發表。同時要說明的是:這本書的出版,未有、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資助,我們也從未有此念頭。
一旦著作權爭議解決,「天下文化」將立刻出版包括蔣總統日記的原文,來彌補本書的缺憾,以及郝先生內心深處的失望。
自辛亥革命以來,中華民國歷經的苦難已過,然而歷史殷鑑不遠,我們在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的台灣,縱使出版《蔣公日記:一九四五一九四九》面臨諸多困難,但是身為出版人的使命感,將盡一切努力,促其早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