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剛從金門退伍後的日子可以說是非常精彩,因為想要快速的累積「第一桶金」,不顧家人的關心苦勸,開始一天兼三份工作的日子。早上在豬肉攤送貨,下午在台北縣跑路邊攤賣鞋,晚上在電動玩具店顧大夜班。因為休息的時間被切割成數段,睡眠嚴重不足的同時,我還想要帶女友出去看電影,陪朋友們唱歌跳舞…。半年後一個周末的早上,我依稀記得下午與女友要去忠孝東路逛街,但是在精神恍惚的狀態下,不慎將右手放到正在絞豬皮的絞肉機裡…。很幸運,我的右手掌還在,雖然五根手指頭只剩下一根小指還算完整。
後來回到昆蟲的世界中,初期就是喜歡抓蟲養蟲,尤其對於獨角仙與鍬形蟲特別有興趣。一段時間後認識更多在昆蟲領域的朋友,大家也常分享各種資訊,並且一起到台灣各地的山區探尋昆蟲的芳蹤。在廖智安大哥的介紹下認識一位改變我玩蟲人生的林春吉大哥。還記得當時他送我一本他的著作『幻蝶』,他告訴我,他以前喜愛收集蝴蝶標本,現在轉變成用攝影的方式記錄蝴蝶美麗的身影。我翻看這本書的同時也回味他說的話,雖然當時沒有太深的感觸,卻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即將發芽的種子。
隔年夏季我一如往常在山區活動,來到熟悉的地方找一棵樹幹枝葉間總是爬滿了各種鍬形蟲、金龜子、蝶類的大樹,但是赫然發現它被砍掉了!以前常常想要幫上面的昆蟲拍照作紀錄,卻總是認為沒關係,不急,反正樹還在,先抓再說。當時我的心中充滿了難過與懊悔。因為這個刺激讓我下山後立刻買了相機,希望再也不會有這種遺憾。
開始攝影的我由鏡頭中發現各種昆蟲都有牠獨特的魅力,尤其是使用微距鏡頭時,才發現每一種昆蟲都有豐富的表情與肢體動作,更讓我覺得微距攝影除了充滿挑戰外,還常常有不同的驚喜。所以不自覺的就想帶著相機往山上跑,也因此家中的攝影器材不斷的增加。
在因緣際會之下,由攝影同好、愛好雨林生態的好友黃一峰引薦,接觸大樹總編輯張蕙芬女士,在張總編輯的提攜下決定出版這本『昆蟲臉書』。非常感謝張總編輯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將各種昆蟲豐富的表情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本書能帶領大家以不同的角度欣賞昆蟲之美,並時時關心我們居住的地球。
作者後記與致謝
1998年的7月盛夏,當時我在港資外商公司任職,由於公司所代理的品牌都是世界頂尖的時尚品牌,所以晚上總有許多精彩的餘興節目。有一晚剛從安和路的夜店出來,與好友祖勳在路邊閒聊,他問我要不要去貓空逛逛?我問他那麼晚了,去貓空喝茶嗎?他說我們來去抓獨角仙吧。獨角仙!?好震撼的三個字啊!把我拉進時光機的座艙中,一瞬間回到那位於六張犁「墳墓山」的記憶時空裡。我看到一個熟悉的小孩,穿著背心及短褲,左手拿著鐵桶,右手拿著捕蟲網,在山坡上追逐蝴蝶,水溝中捕撈魚蝦,站在墳墓上抓樹洞中的鍬形蟲。就這樣,與昆蟲早已是平行線的我,在這人生的重要路口意外再度交會。
剛回到內心嚮往的「昆蟲人生」,也是電腦網路開始普及的年代。由網路上的資料找到位於台北的木生昆蟲館,第一次前去拜訪時,余麗霞大姐對於久未接觸昆蟲的我,非常熱情地介紹與分享,讓我的感受相當深刻。從此之後,我每周都會開心地去報到,並且在那裡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蟲友」。這些「蟲友」們在我日後觀察探訪昆蟲的路上,給我許多的資訊與幫助。其中尤其感謝大樹的『台灣昆蟲記』 (天下文化出版)的作者廖智安大哥。他除了在各方面的提攜之外,並且基於他昆蟲本科系的專業,給我分類上的相關建議,還不辭辛勞地與我一起「東奔西跑」,只為了留下昆蟲美麗的身影。
台灣的天牛權威周文一教授,在野外探詢昆蟲時,仍不忘將各種昆蟲資訊傳遞給我,並幫忙鞘翅目昆蟲的鑑定。摯友黃世富先生忙於竹節蟲的分類研究,還特別幫忙鑑定直翅類群與蜚蠊目昆蟲;目前任職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的汪澤宏博士撥空協助鑑定蜻蛉目與水生昆蟲;任職於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課的陳振祥先生熱心幫忙鑑定蟬的種類;蔡經甫博士幫忙鑑定半翅目昆蟲;任職特有生物中心的施禮正先生幫忙鑑定蛾類並且協助連絡楊儉文先生鑑定大蚊的種類;何坤達先生幫忙鑑定螞蟻的種類;鐘玉華小姐在拍攝生態照時的各種協助,還有任職行政院新聞局的林風佑先生,在百忙之中撥空幫忙校稿;國際紙雕大師洪新富大哥時時叮嚀要我努力求進步;惠蓀林場場長邱清安教授及副場長吳佾鴻先生在拍攝期間給予的諸多協助;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邱志郁博士的熱心協助以及為了找尋各種昆蟲曾經一起餐風露宿、睡車上、曬到臉脫皮的好友們:吳政龍、吳家禎、李宜龍、林琨芳、柯心平、施信鋒、張世豪、張書豪、張峻彥、張開運、黃一峰、黃福盛、劉正凱、賴明勳、蔡緯毅、蘇哲民(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及昆蟲論壇、安妮的昆蟲論壇等網站的各位蟲友鼎力協助;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劉旺財與廖碧玉夫婦在精神與各方面的支持;還有母親曾秋玉女士及內人學儀對我的包容,細心照顧不良於行的祖母,讓我可以在野地探訪時,高枕無憂的與生態對話,並留下大自然美麗的樣貌。當然,親愛的兒子于哲無論是驚擾到我正在找尋的昆蟲,還是正在拍照的緊要關頭卻非要纏著我陪他玩耍…,但只要看到他那純真的笑容,就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光,讓我在疲憊之餘,感受到繼續往前衝的那股動力,謝謝您們!
最後,如果有朋友想要與我一起討論拍攝的方法或昆蟲的生態,還是對於本書有任何指教,歡迎您與我聯絡,我的email是shijak0526@yahoo.com.tw ,或者也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昆蟲的臉書」,即可找到專有的網頁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