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這個許多家庭常備的小藥丸,
為什麼足以稱為現代的萬靈藥?
現代的製藥技術已經有超前的進展,
但是為什麼每年上市的新藥愈來愈少,藥價愈來愈高?
且讓伍焜玉教授為我們揭開阿司匹林的神奇功效以及不可思議的發現過程,
並提出如何化解目前藥物開發面臨到的迫切危機。
大家都知道或服用過阿司匹林,
雖然這顆小藥丸價格平實,看起來毫不起眼,但卻很神奇。
它不只是消炎、止痛、退燒的良藥,後來更成為保心、護腦的靈藥,
最近又發現它還是預防癌症的妙藥,
似乎每過幾十載,便會發現阿司匹林又有意想不到的新效果。
難怪許多現代人每天服用一顆阿司匹林,就像吃維他命一樣。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伍焜玉院長,本身是醫師兼科學家,
曾經主持阿司匹林的醫藥研究。
他將帶領我們追溯阿司匹林的天然起源,
並剖析這種藥物如何變成消炎、保心、護腦、防癌的救星。
他還提醒我們,每一種藥物都有副作用,
即使阿司匹林是萬靈藥,仍有黑暗面,
只要我們有所認知,就可以享受它所帶來的最大好處。
此外,他也分析了藥物發展的歷程,現代面臨的挑戰,
如果不趕快採取行動,未來人類面對疾病只能束手無策。
最後,伍焜玉教授更指出醫藥發展的改革方向。
作者簡介:
出生於高雄,在國內接受完整的教育。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之後,負笈海外,先後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學位,以及英國倫敦大學藥理博士學位。
伍焜玉教授是國際著名的血液學家及血液科醫師,在美國任教多年,曾任德州大學休士頓分校講座教授,及M.D.安德森癌症中心教授。
回國後,曾經擔任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院長、臺灣大學醫學院特聘講座教授、清華大學講座教授。
伍教授的研究專長為血管與幹細胞生物學、血液學,以及腫瘤學。研究成果豐碩,已發表三百多篇有關血液學及血管生物學研究論文。
屢次獲得多項獎項與殊榮。曾經擔任美國內科醫學會(American Board of Internal Medicine)血液學專科主席。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歐洲科學院(European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發展中世界科學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院士,以及美國臨床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和美國醫師學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hysicians)會員。
除了專業學術上的榮譽之外,伍教授在1994年獲美國休士頓市長Bob Lanier頒布12月9日為「伍焜玉醫師日」,別具意義。
公餘之暇,勤於科普寫作,著有《血液的奧祕:你必須知道的血液知識》。
章節試閱
來自大自然的靈藥
樹皮化身為仙丹
阿司匹林這個家喻戶曉的小藥片,有一段相當豐富的歷史。它的根源來自於流傳相當久的民間信念:良藥苦口!
「苦味良藥」這個信念不知道是如何開始?但確定的是,幾百年前居住於南美洲高原的原住民,便有這個觀念。在高山叢林中找到帶苦味的樹皮,用它來治療腳抽筋,以後更發展為治瘧疾的靈藥。
這個「祕魯苦樹皮」的故事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啟發了英國一位牧師以「白柳樹皮」治風濕痛的傳奇事蹟。後來更帶動了阿司匹林的合成,使得我們的地球村產生了一種百年不衰的靈藥。
祕魯原住民的治瘧疾祕方
治療瘧疾的奎寧,就是在這種「良藥苦口」的民間信念下發現的。
位在南美洲高原地帶的祕魯,是個樹木茂盛的國家,在地的原住民經常上山拾取木材做為燃料。數百年前,就有人偶然嘗到一種帶有相當苦味的樹皮。那時當地民間已經流傳著良藥苦口的觀念,因此就收集了樹皮,拿來壓碎、熬湯,試著治療各種病狀,結果發現它對治療肌肉抽筋滿有效的。
但是這種樹皮熬成的湯實在太苦了,很難入口。聰明的原住民便在苦湯中加糖,讓湯汁喝起來比較順口,於是這藥很快的流傳開來,在當地廣用於治療抽筋。這種傳統的湯藥後來還流傳到歐美,普遍用來治療嚴重的抽筋。
治療抽筋算是個小療效,想不到這個苦樹皮後來驚動了全球,成為治療瘧疾的靈藥!
十六世紀,瘧疾橫行全球,祕魯也避不開。瘧疾是經由蚊子叮咬,把瘧疾原蟲帶進人體。感染了瘧疾,會發高燒,燒退後會發冷,發冷過後,高燒又來,就這樣燒、冷交替。瘧疾原蟲還會進入血液循環,侵入紅血球,把紅血球一個一個的破壞,使大量血紅素由尿中排出,把尿搞成黑漆似的,俗稱為「黑水」症。罹病者死亡率很高,因此是個非常可怕的感染病。
祕魯的原住民拿苦樹皮汁給得到「寒熱症」的人喝,發現它可退燒及去寒,而且讓不少人恢復正常,因此常用於當地的居民,解除了不少人的病痛。
這種可治寒熱症及抽筋的苦樹皮,來自一種長得並不高的樹。到了夏天,它開出來的花顏色繽紛,有紅、白、粉紅等顏色,給森林帶來了生氣。這種樹喜歡生長在南美的祕魯及玻利維亞的高原地帶,當地的印地安人有需要時才去採取樹皮使用,不傷害到這種樹的生長,可以說是人樹和諧共存、相輔相成。
金雞納樹皮立大功
西班牙佔領祕魯後,大批西班牙人移居到祕魯。據說駐祕魯的西班牙司令的夫人,金瓊伯爵夫人(Countess of Chinchon)得了寒熱病,病情嚴重。醫生試了多種藥物,都沒法將夫人的發冷及發燒壓下來。在急迫的情況下,醫生從當地的印地安人取得了一些樹皮藥粉給金瓊伯爵夫人服用,結果夫人病情轉佳,逃出了瘧疾的魔掌。
著名的植物學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將這種治好金瓊夫人瘧疾的樹,以金瓊夫人的名字為字根,稱之為金雞納(Cinchona)。金雞納樹就這樣的永遠留名於全球。
十七世紀初,瘧疾在羅馬地區,尤其是羅馬城附近的沼澤地流行,災情相當嚴重,且愈來愈猖狂。羅馬是天主教的首府,是天主教教宗及樞機主教的所在地。陸續有教宗、樞機主教及教士因瘧疾而死,天主教會內鬧得人心惶惶。
教宗與主教們為了避開瘧疾,暫時遷移到羅馬北部的托斯卡尼。這個地區氣候溫和,景色優美,傳播瘧疾的蚊蟲無法在這地區生長。教宗甚至在西恩納的近郊,建造了富麗堂皇的宮殿,做為長期的避難所。
但是一般教士及百姓並無法遷離羅馬,到其他地方避病,因此生活在恐怖之中。
當時被派遣去祕魯的一位耶穌會弟兄,沙崙布尼諾(Agostino Salumbrino)已在祕魯首都利瑪住了一段時間,對於當地印地安人以金雞納樹皮粉治熱病,稍有了解。由於他是藥學出身,對金雞納樹皮粉相當有興趣。
沙崙布尼諾寄了一些藥粉給羅馬的朋友,請他們讓在羅馬得寒熱症的病人試用。幾個病人服了藥粉後,熱果然退了,病也好了。他得到這個好消息,便在利瑪大量搜集樹皮粉運回羅馬,給瘧疾病患使用。
後來,金雞納樹皮粉的需求量遽增,頓時成為珍品。本來金雞納樹安安穩穩的矗立於祕魯高原上,沒想到它的樹皮會成為歐洲治瘧疾的珍品,許多人開始大量採取樹皮、運到羅馬,毀壞了許多樹,也破壞了環境。還好,金雞納樹分布很廣,而且位在深山內,因而沒被完全破壞殆盡,有一些金雞納樹得以存留下來。
到了十八世紀中旬,法國探險家拉孔達明(Charles Marie de La Condamine)對植物有興趣,到祕魯山區採集標本,鑑定樹種。他注意到,金雞納樹不只是一種,他一共發現了三個物種。拉孔達明把這個發現寫了一篇論文,描述這三個不同的樹種。
後來的學者發現了更多金雞納樹的樹種,現在所知的已有三十八個物種。這些樹種的樹皮對瘧疾的療效不一,其中以拉孔達明發現的新種最有效。
金雞納樹皮內到底含何種化學物,可有效的治療瘧疾?早期並不清楚。到了十九世紀初,有效的化學成分才由金雞納樹皮分離出來。在一八二○年,法國的化學家佩雷提耶(Pierre Pelletier)及卡勉圖(Jean Caventou)由樹皮粉分離出小分子化學物,命名為奎寧(quinine),這個名字是取自祕魯原住民稱樹皮為quina而來。
當人類可以由樹皮粉分離出奎寧後,就開始以分離技術大量的製造奎寧,供作瘧疾預防及治療之用。於是所需的樹皮粉原料量愈來愈大,到了十九世紀,祕魯的金雞納樹皮變得很少,已無法供應足夠的樹皮製造奎寧。
植物學家試著人工種植金雞納樹,但並不成功,主要原因是金雞納樹生長於赤道線附近,有特殊的溫度及土壤需求。英國的探險家馬堪(Clemens Markham)由南美帶了金雞納樹的種子,在當時的英協屬地錫蘭(現名為斯里蘭卡)試著種植。他在一個植物園內找一塊地試種,結果成功了。這表示斯里蘭卡的氣候及土壤適合種植金雞納樹。
有一位居住在斯里蘭卡的英國人泰勒(James Taylor),早先在斯里蘭卡發展茶園,非常成功,賺了很多錢,並擁有很大片的土地。當他聽到了金雞納樹在植物園培植成功後,就開始在自己擁有的大片土地上種植金雞納樹,也成功了。從此斯里蘭卡便成為金雞納樹皮的主要來源。
奎寧由金雞納樹皮粉萃取及純化的技術不難,而且可大量生產。很快的,奎寧傳布各地,用來預防瘧疾。十九世紀,歐洲白種人去非洲時,都是服用奎寧才能夠避免瘧疾。有了奎寧,讓白種人可以征服非洲,並建立了不少附屬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金雞納樹皮很難取得,因此萃取出的奎寧產量也大減,美國的化學家開始試著以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奎寧。一九四四年,兩位美國化學家伍德沃得(R.B. Woodward)及德爾寧(W.E. Doering)成功的以化學方法合成出奎寧。此後奎寧便不必由金雞納樹皮萃取,讓祕魯與玻利維亞的亞馬遜河沿岸森林不再受人類蹂躪,得享安寧。
人工合成的奎寧普遍使用之後,使得人類避開了瘧疾的侵襲,因而被稱為靈藥。
但是好景不常,引起瘧疾的原蟲學會了應付手段,來了幾個基因突變,便對奎寧產生了抵抗力。所以到了一九七○年代,奎寧對瘧疾治療已無效,而被其他藥物取代,一代抗瘧靈藥就此消失。
儘管如此,「苦澀的金雞納樹皮是良藥」這件事在醫藥工作者的腦海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還直接的影響了阿司匹林的發展,其淵源來自在十八世紀英國中部小鎮的一位牧師。
柳樹皮蘊藏風濕靈藥
史東(Edward Stone)牧師是英國牛津郡契平諾頓小鎮的教會主牧。契平諾頓是個平靜、景色優美的地方。小鎮旁擁有一條小溪,沿岸種著白柳樹,垂柳成蔭,真如一幅畫。
這個小鎮平常的氣候還算好,但是到了夏天會變得熱又濕,河旁的柳樹蔭便成為鎮民乘涼休閒的地方。這一年夏季特別熱,史東牧師在屋內坐下來,準備下個禮拜天的講題,選了一些書做參考。屋裡熱不可當,無法集中精神閱讀。
幸好外面空氣中帶了一點風,他就到屋外散步,順著溪旁,在一棵相當茂盛的柳樹陰影處坐下,打開書,風迎面而來覺得悠閒而暢意。在白柳樹蔭下閱讀了一段時間後,有點倦意,漫不經心的隨手拿了一片小樹皮咬了一口,沒想到樹皮居然是超級的苦!他的驚訝驅走了倦意。
史東牧師想起了自己曾讀過有關祕魯金雞納樹皮治寒熱病瘧疾的事蹟。祕魯的金雞納樹皮是因為帶有濃重的苦味,才被當地原住民認為含有良藥,而用來治療抽筋及寒熱症,後來發展成克服瘧疾的良藥。這個事蹟常被記載在書籍裡,信息傳播全球。史東牧師曾讀過這類書籍,對苦澀的祕魯樹皮內蘊藏著有效的藥物印象很深。
史東牧師心裡反覆思考,白柳樹皮中是否也蘊藏著良藥。在這個小鎮,不少人一到夏天便會有風濕痛,並且會經常發燒。他很關心教區的信徒,渴望能有藥物可減少教友的痛苦。他腦中開始思索,白柳樹皮是否可醫治風濕病及發燒。
時間已不早了,他把書收好,沿著河畔走路回家,心裡對於柳樹皮的苦味惦念不忘。他愈想愈覺得,柳樹皮應該含有治風濕的有效藥物成分,不然為何柳樹皮喜愛生長在潮濕之地?
思考了幾天,史東牧師決定把自己的想法付之於實行。他拿了籃子,又去河邊,收集了不少的柳樹皮,回家後,把樹皮研磨成粉末,並請附近麵包烘焙坊的主人幫忙把粉末烘乾。他秤了粉末,分成同樣重量的小包,每包含少量的藥粉。
碰到得風濕的教友時,史東牧師便問他們要不要試試自己準備的藥粉。極多數的人都同意試試,因為實在被疼痛、發燒鬧得坐立不安。風濕病人服用了藥粉後,果然疼痛減輕,燒也退了,人覺得很清爽。史東牧師很仔細的觀察,並且謹慎的逐步增加劑量,把藥粉分給了五十位風濕病人服用。
史東牧師對於藥粉的效果相當滿意,因為幾乎每個病人都由疼痛中得到釋放,可以高高興興的做禮拜。牧師當然也很高興,人也輕鬆了。他有更多的時間準備講道,他的講道更加有內容並富有風趣,可以說是喜氣洋洋,充滿活力。
牧師報告成了草藥科學化的開端
史東牧師不只是高興,也覺得很興奮,自己終於發明了可以治風濕及發燒的藥粉。他想應該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好消息,但是在沒有電話及全國性報紙的十八世紀,要把這種消息傳播出去可沒有那麼簡單。他想到,柳樹皮藥粉的探討也是一種學術研究工作,何不寫一封信給在倫敦的英國皇家學會,報告他的成果。
這可是異想天開的想法!但史東牧師很有勇氣,寫了一封密密麻麻的信,於一七六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寄給當時皇家學會的院長喬治伯爵(George, Earl of Macclesfield)。這封信生動的描述史東牧師由柳樹皮的苦味而得到的靈感,並詳細記載他的臨床觀察,是一份既生動又有醫學研究價值的報告。
後來,史東牧師的信獲選刊載在一七六三年皇家學會出版的《哲學會刊》第五十三卷的一九五至二○○頁,全文現在還可以找得到。我取得這篇文章閱讀後,深深欽佩史東牧師的思考能力、臨床醫學觀察及書寫技巧。
史東的報告被認為是草藥科學化的開端,但他並不是首位報告柳樹皮可治病的人。
以柳樹皮及柳樹葉治病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大約在三千五百年前,中國的藥典與埃及的醫學書便提起柳樹葉治病之事。在兩千五百年前,中國的《內經》描述以柳樹皮治病。幾百年後,希臘的醫學大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描述柳樹皮的藥物性質及作用。後來柳樹皮的藥用散布到全球各地。北美洲的印地安人用柳樹皮治各種病痛。這些記載並沒有很明確的描述,它是用來治何種疾病,或對何種症狀有效。
相反的,祕魯金雞納樹皮的效果則有較詳細的描述,它的樹皮粉已被認定可用來治抽筋及寒熱感染病。到了十八世紀,金雞納樹皮粉已廣泛的用於全世界,專治瘧疾。難怪給了史東很重要的啟示,對柳樹皮的發展與治療產生了相當重要的影響。
從柳樹皮萃取出的藥粉用於止痛、退燒,在歐洲及其他地方風行了一段時期。一直到化學知識與技術大幅進步的十八世紀,才被其中的有效成分「水楊酸」藥粉取代。
(摘自本書第一章)
來自大自然的靈藥樹皮化身為仙丹阿司匹林這個家喻戶曉的小藥片,有一段相當豐富的歷史。它的根源來自於流傳相當久的民間信念:良藥苦口!「苦味良藥」這個信念不知道是如何開始?但確定的是,幾百年前居住於南美洲高原的原住民,便有這個觀念。在高山叢林中找到帶苦味的樹皮,用它來治療腳抽筋,以後更發展為治瘧疾的靈藥。這個「祕魯苦樹皮」的故事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啟發了英國一位牧師以「白柳樹皮」治風濕痛的傳奇事蹟。後來更帶動了阿司匹林的合成,使得我們的地球村產生了一種百年不衰的靈藥。祕魯原住民的治瘧疾祕方治療瘧疾的奎...
目錄
神奇的天然靈藥——阿司匹林的故事 目錄
前言 阿司匹林的傳奇
第一章 來自大自然的靈藥
樹皮化身為仙丹
良藥苦口
祕魯原住民的治瘧疾祕方
金雞納樹皮立大功
柳樹皮蘊藏風濕靈藥
牧師報告成了草藥科學化的開端
柳樹,人文與藥物的交集
第二章 阿司匹林的誕生
起源於大自然的恩賜
化學高手揭開柳樹皮的祕密
水楊酸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荷爾蒙
改造水楊酸成為更好的藥物
阿司匹林成了暢銷藥物
政治攪局,對手出現
第三章 保心的英雄
戰勝令人驚懼的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干擾血小板凝集,造成出血副作用
前列腺素是關鍵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成了血栓的幫凶
開創新方法,釐清血栓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心肌梗塞是因為冠狀動脈受栓塞
阿司匹林抗血栓,減少心肌梗塞
第四章 護腦的救星
趕走腦中風、偏頭痛、腦神經退化疾病
預防腦中風的靈藥
醫治偏頭痛的便宜選擇
避免神經退化疾病的希望
第五章 意外的防癌利器
擺脫癌魔的糾纏
外科醫生與流行病學家的發現
南北半球專家因緣際會
從過去的臨床研究挖寶
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哪些癌症
第六章 黑暗面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與避免之道
良藥仍有副作用
雷氏症候群
胃部不適
流血副作用
引發過敏
經改造的阿司匹林
第七章 阿司匹林的消炎對手
非類固醇消炎藥,以及消炎藥如何發揮功效
發炎是什麼?
發炎新救星
前列腺素的研究帶來曙光
赴英國向諾貝爾獎得主取經
阿司匹林如何消炎
消炎藥一定會傷腎嗎?
第八章 「超級阿司匹林」曇花一現
不傷你胃,卻傷你心
設計完美的消炎藥
製藥史上的神話
成為超級暢銷藥
治小病卻得大病
造成發炎的酶,竟然有保護血管的功效
第九章 新藥開發面臨挑戰
化危機為轉機
便宜靈藥成夢想
研發過程日趨複雜,費用日漸昂貴
廣告費用愈來愈高,上市新藥逐年減少
加強標靶式的藥物篩選
加速轉譯醫學研究
加快臨床試驗效率
藥廠經營應回歸醫療使命
第十章 從標靶尋找靈藥
對準目標,精確製藥
不必出門,就可以覓得新藥
從「費城染色體」找到慢性白血病的標靶
醫治白人效果不彰的肺癌藥,卻是東亞病人的靈藥
從血液凝固的機制發展靜脈血栓良藥
免疫學開啟製藥新方向
第十一章 回到自然界
藥物的天然寶庫
植物中有靈藥可尋:青蒿素
土壤內埋有寶藏:抗生素
到海洋深處尋找祕方
第十二章 個人化藥物
為每個人量身訂做的醫療
醫療新趨勢
基因影響藥物的開發與療效
非癌症疾病仍可找到分子標靶
個人化的心血管預防藥物
以藥物預防癌症
提升生活品質的個人化照護醫療
用藥劑量因人而異
期盼更多造福人類的靈藥
神奇的天然靈藥——阿司匹林的故事 目錄
前言 阿司匹林的傳奇
第一章 來自大自然的靈藥
樹皮化身為仙丹
良藥苦口
祕魯原住民的治瘧疾祕方
金雞納樹皮立大功
柳樹皮蘊藏風濕靈藥
牧師報告成了草藥科學化的開端
柳樹,人文與藥物的交集
第二章 阿司匹林的誕生
起源於大自然的恩賜
化學高手揭開柳樹皮的祕密
水楊酸是植物用來保護自己的荷爾蒙
改造水楊酸成為更好的藥物
阿司匹林成了暢銷藥物
政治攪局,對手出現
第三章 保心的英雄
戰勝令人驚懼的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干擾血小板凝集,造成出血副作用
前列腺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