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近代台灣布農族音樂研究之概況
一、荷西滿清時期(1624-1895 年)
二、日治時代(1895-1945 年)
三、國民政府時期(1946-1979 年)
四、八十年代以後(1980 年代迄今)
第二節 「符號學」對布農族音樂語言和文化研究之重要性
第三節 本書內容架構
第二章 「符號學」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第一節 「符號學」的意涵和研究面向
一、「符號學」的意涵
二、「符號學」的研究面向
第二節 「符號學」思想的發展
一、古希臘時期到中世紀的「符號學」
二、近代「符號學」的發展趨勢
第三節 現代「符號學」的學派論點
一、各學派的論點
二、音樂符號學的代表
第三章 布農族歷史的沿革與文化特色
第一節 布農族的歷史沿革
一、第一階段:早期族群共處時期(1621 年以前)
二、第二階段:荷西明鄭時期(1621-1685 年)
三、第三階段:清朝治台時期(1685-1895 年)
四、第四階段:日本治理時期(1895-1945 年)
五、第五階段:國民政府時期(1945 年後)
第二節 布農族的部落與社群分布
一、布農族的部落組織
二、布農族的自我擴展與遷徙
三、日本政策下的集體遷移
四、布農族的社群分布
第三節 布農族的文化變遷
一、文化體系內自身的改變
二、外來族群間的涵化
三、外在社會因素的影響
四、西方宗教的影響
第四節 布農族的生活文化
一、布農族的主要作物
二、布農族居住建築特色
三、布農族的兩性分工
四、布農族傳統的服飾和器具
第五節 布農族的社會組織和傳統信仰
一、布農族父系氏族組織的特色
二、布農族「家」的象徵機制
三、布農族的政治特質
四、布農族的婚姻和土地制度
五、布農族的傳統信仰與祭儀
第四章 符號指涉和布農族傳統祭儀之相關性
第一節 符號意義的產生和組成
一、符號意義產生的模式
二、符號的組成──「意符」和「意指」
三、符號約定俗成的系統──「任意性」和「促因性」
第二節 布農族文化的符號類型和概念
一、肖像性符號的表現
二、指示性符號的類型
三、象徵性符號的特質
第三節 布農族生命儀禮的符號指涉和象徵
一、布農族生命儀禮的符號表現
二、布農生命儀禮的符號指涉和象徵意涵
第四節 布農族傳統歲時祭儀的符號和指涉
一、布農族的傳統歲時祭儀和祭事曆板
二、布農族傳統歲時祭儀的符號和指涉分析
第五章 布農族音樂語言的符號表現與解析
第一節 語言和音樂的符號關係
一、語言和音樂符號表現之相關性
二、語言和音樂符號表現之差異性
第二節 布農族音樂的形式和特色
一、布農族音樂的歌唱形式分類
二、布農族歌謠音樂的表現方式
三、布農族複音歌謠的特色
第三節 布農族音樂和符號表現
一、符號的外延和內涵作用
二、布農族樂器的聲音符號表現
三、布農族音樂的內涵作用和特色
第四節 布農族音樂的符碼解析
一、聲音的符碼化
二、音樂語言的「系譜軸」和「毗鄰軸」
三、布農族傳統歌謠和童謠的符碼分析
第六章 布農族音樂語言的傳達模式與功能
第一節 傳達語言和布農族音樂文化
一、傳達的意涵
二、聲音語言的傳達
三、姿態語言的傳達
第二節 R.Jakobson 的傳達模式和功能
一、R. Jakobson 的理論
二、R. Jakobson 的傳達模式
三、R. Jakobson 的傳達功能
第三節 布農族音樂的傳達功能分析
一、傳統祭儀歌謠的傳達
二、工作類歌謠的傳達
三、生活性歌謠的傳達
四、布農族童謠的傳達
第七章 結語
第一節 「符號學」對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具有其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符號學」對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可提供另一思考方式
二、「符號學」有助於族群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三、布農族社會的符號指涉,符合「符號學」的二元方法論
第二節 布農族傳統祭儀和音樂的指涉,具有特殊文化意涵
一、布農族傳統祭儀的指涉作用是社會文化與秩序的重要樞紐
二、布農族音樂具有反映社會文化意涵之功能
三、布農族音樂的符號指涉是建立族群自我辨識的重要行為
第三節 布農族音樂語言的符號表現,具有符碼結構之特質
一、F.deSaussure「表義二軸」論點能有效分析布農族音樂符碼結構
二、運用「符碼」系統能了解「系譜軸」和「毗鄰軸」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布農族音樂語言具有多重性的傳達功能
一、運用R. Jakobson 的傳達模式能了解布農族音樂的功能性
二、布農族傳統歌謠符合R. Jakobson 多重功能的傳達模式
三、布農族童謠的傳達具有其功能性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