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靜流——追憶民國生活 傅國湧
敘一:生不逢辰
敘二:傷逝之痛
敘三:中學前後
敘四:避難上海
敘五:投奔內地
敘六:抗戰勝利
敘七:另一時代
後記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此生此家──大時代中的小敘事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240 |
![]() |
中文書 |
$ 282 |
![]() |
歷史人物 |
$ 288 |
![]() |
社會人物 |
$ 288 |
![]() |
社會人文 |
$ 288 |
![]() |
歷史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這是一位九旬老人撰寫的回憶錄。
作者是一介平民,又是一位文學素養很高、社會記憶力很強的知識女性。她以獨特的視角,講述家世和生平,展示了一幅中國百姓喜怒哀樂的世紀長卷,其中有關家庭倫理、婚姻、教育和銀行業的細節,尤為珍貴。 ——歷史學者 丁東 平民的生活中最能見出時代風雲,但平民的生活很難進入記憶。本書打破這個常例,將平民生活恢復到歷史記憶中來,讓人們感受到在真實的時代變遷中,平民生活的艱難和辛酸。平民生活和平凡人生是時代風雲的主流,平凡生活中最能映現時代的豐富內容。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謝泳
讀過這樣的小敘事,人們可以得知,人民的歷史,原來是由這些人生和這些家庭的顛沛流離和悲歡離合構成的。因為普通,所以親切;因為樸實,所以可信。人民這個概念,因此變得清晰起來。這可能就是《此生此家》的意義所在。 ——旅美學者 李劼
草民百姓生生不息的記憶其實也是一種權力,沒有這種權力的制約,「帝王將相」們「一家一姓」的歷史,就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亞先先生以耄耋之年書寫此書,文筆溫潤,寫時代之變,哀而不傷。「此生」經歷改天換地,「此家」堪稱中國百姓在時代變遷之際的縮影。 ——青年歷史學者 陳遠
作者簡介:
陳亞先,1916年生於杭州。老家浙江諸暨店口鎮。現居南京。父親曾任國民政府中央銀行南昌分行經理。1932年考入杭州省立女子中學;1938年就讀於上海大同大學商學院。抗戰期間,先後在農民銀行衡陽分行、總行、南昌分行工作。1949年後,在華東軍事政治大學任臨時教員,不久即進入南京市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工作。1965年因病提前退休。讀書寫作,經年不輟。在《老照片》、《溫故》、《江南》、《西湖》等刊物發表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