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黃春明老師有一次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一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黃春明老師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不小心撞到一個學生。學生很不高興地問他:「你怎麼搞的?」黃春明老師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那個學生看看他,說:「反正你快要死了。」黃春明老師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了,也不用你這樣講。」
李家同教授有一次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時,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教授生氣了,斥責學生說:「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有一次,我去逛師大夜市,在排隊等滷味時,聽見後面一對大學生在對話,從課業報告,聊到生活瑣事。男的問女的說:「你有沒有到Seven買東西找錯錢的經驗?」女的說:「有啊!不過不是在Seven。」男的接著說:「我有一次在Seven,超誇張的,買了47塊的東西,我拿500塊給他,他居然找我953塊。」女的既驚訝又狂喜地說:「真的假的,那你不就賺翻了。」男的沾沾自喜地說:「是啊,真是好運。」我聽了很難過,第一個想到的是那個可憐的找錯錢的工讀生,要去補那找錯的差額,這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棟樑?別人一時的疏忽,他卻當成是自己的好運,有沒有設身處地,角色互換為別人著想,更可悲的是,還拿到大庭廣眾誇耀,這樣的年輕人有沒有一點廉恥心?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是否通識課程還要更優質化?每個任教於通識課程的老師,還要再更不厭其煩地諄諄教誨。
我在大學裡上通識的課程,總是努力要在被壓縮的學分裡,透過文學作品,教化學生對生命、對社會、對人文以及對所生長的環境,有更深刻的關懷。「文學電影」便是相當不錯的切入點。
「文學電影」結合了文學和電影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優點,可以達到雙贏的優勢,故可提供學生雙重的欣賞角度。這是本書撰寫的緣由。
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說「文學電影」。第二章到第四章,則從「人文關懷」、「人生啟示」和「生命教育」三個角度選擇作品。
為了讓讀者認識過去台灣社會的真實寫照,進而熱愛家鄉與土地,關注台灣的未來,於是選了《兒子的大玩偶》;同樣講述這類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的,還有對岸的《活著》,這部作品激勵著人們不管經歷什麼考驗,都應該要樂天知命的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為了「反冷漠」,呼喚人性的真情至性,於是選了《落葉歸根》和《天下無賊》;為了提示讀者能夠迎接挑戰,堅持夢想,等待機會,於是選了《海角七號》;為了讓讀者知道,在揮灑青春也揮霍青春的同時,原以為沒什麼大不了的小事,都有可能因為「蝴蝶效應」,造成人生的遺憾和傷痕,於是選了《九降風》;感慨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管是面對板書或簡報,懶得抄寫,拿起相機或手機,按下快門,輕鬆方便。還有,網際網路的便利,也造成文字表達能力低落與書寫障礙,於是我選了《手機》,提供讀者深刻反省科技文明的正、負面價值。
為了讓讀者理解人生的無常,珍惜生命,也尊重性別差異,於是選了《霸王別姬》和《蝴蝶》;為了讓讀者能夠順利通過「愛情」學分的修習,了解婚戀價值觀,以及兩性對愛情的態度和差異,於是選了《半生緣》和《色,戒》;為了提示兩性平權的重要,於是選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了讓讀者認知到閱讀是一輩子最重要的好朋友,於是選了《巴爾札克與小裁縫》。
本書作品的選擇,基本上以小說改編電影為主,然而,《落葉歸根》、《九降風》和《海角七號》,雖非小說改編,但卻有其文學價值與意義,故也在選錄之列。
以上總共十三篇作品,除了介紹小說的作者及其特色、電影導演、文學改編成電影的過程、電影的特色與其原著的差異,還有旁徵其他相關的外國文學電影加以映證,當然最重要的是文學電影所提供給讀者對人生的觀察、感動與省思。
著書期間,感謝我的教學助理──林欣潔,幫忙核對資料與校對書稿,還有其他同事與先進的參與獻議,一併深致謝忱。唯相信一定還有其他相當優秀的文學電影,然限於篇幅,難免有遺珠之憾;又或個人見解、理念的偏頗,尚請讀者不吝惠頒教言!
陳碧月於台北城,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