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專述晚近學人的生平,它特意從若干「文化遺民」帶有謎樣的往事說起,如龔自珍兒子的龔橙與圓明園之毀滅、王國維以及其子王仲聞之死、陳寅恪與魯迅的關係、「卿本佳人」的劉師培的悲劇結局、黃遠生和夏瑞芳的被害、徐高阮與丁則良徘徊於「革命」和史家之間,以及翦伯贊、老舍、季羨林等大陸學人和作家的悲情,最後述及張其昀、衛聚賢等流落臺灣的學人之一生,作者於悲涼意緒之餘,發掘幽深的文化地礦,並彰顯士子儕輩在百年中國思想和學術的試驗場和政治舞臺上的身段,其或勇健,或頑拙,或瘋癡,然多苦苦掙紮於潮流與學問之間,讀之頗有滄桑之感。
作者簡介:
散木,本名郭汾陽,中國山西人,浙江大學教師,著有《魯迅與山西》、《書局舊蹤》、《報館舊蹤》、《女界舊蹤》、《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與文網》、《亂世飄萍--邵飄萍和他的時代》、《舊日子,舊人物》、《燈火闌珊處--時代夾縫中的學人》等書。
章節試閱
龔橙火燒圓明園?──對一個歷史傳聞的考證與思考
1.關於龔橙
龔橙(1817-?),字昌匏,後更名公襄、刷刺、太息、小定,號孝拱、半倫,他是龔自珍的長子。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孽海花》,前幾回就曾出現龔橙的身影,不過他在書中的名字是叫「龔孝琪」了。
故事是從龔氏的小妾褚愛林(真名傅珍珠)從杭州(仁和)馬坡巷跑到上海和蘇州的三茅閣巷開局(即「書寓」,對嫖客來說就是「叫局」了)開始,說她屋內有箏、琵、簫、笛等各種樂器以及碑、帖、書、畫等文玩,最奇特的是一方玉印,是漢代一個妃子之物,傳說是趙飛燕的玉印,這些東西原先都是龔自珍的收藏,被他的不肖之子龔橙分香賣履散盡了。小說第二回還有一對嫖客說到這位公子,也是很不屑的:「快別提這人,他是已經投降了。」那麼,「他為什麼好端端的要投降呢?總是外國人許了他重利,所以肯替他做嚮導」麼?「倒也不是,他是脾氣古怪,議論更荒唐。他說這個天下,與其給本朝,寧可贈給西洋人。你想這是什麼話?」這話不是由西太后的嘴裏說出來的麼?或者是龔自珍(定庵)的報應?即「這也是定公立論太奇,所謂其父報仇,其子殺人」。
龔橙火燒圓明園?──對一個歷史傳聞的考證與思考
1.關於龔橙
龔橙(1817-?),字昌匏,後更名公襄、刷刺、太息、小定,號孝拱、半倫,他是龔自珍的長子。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孽海花》,前幾回就曾出現龔橙的身影,不過他在書中的名字是叫「龔孝琪」了。
故事是從龔氏的小妾褚愛林(真名傅珍珠)從杭州(仁和)馬坡巷跑到上海和蘇州的三茅閣巷開局(即「書寓」,對嫖客來說就是「叫局」了)開始,說她屋內有箏、琵、簫、笛等各種樂器以及碑、帖、書、畫等文玩,最奇特的是一方玉印,是漢代一個妃子之物,傳說是趙飛燕的玉印...
目錄
龔橙火燒圓明園?──對一個歷史傳聞的考證與思考
王國維自沉昆明湖之謎
王國維的兒子王仲聞為何也死於非命?
陳寅恪與魯迅有過「密切交往」嗎?
記彗星般殞落的劉師培
令人扼腕的兩名遭暗殺的中國文化棟樑:黃遠生與夏瑞芳
徐高阮何以「告別革命」?
記歷史學家丁則良先生的生生死死
歷史學家翦伯贊的前世今生
何兆武先生的「口述史」
老舍與胡風──大水是如何沖了龍王廟的
季羨林與胡適──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史地學家張其昀的前前後後
「衛大法師」──史壇怪才衛聚賢
跋
龔橙火燒圓明園?──對一個歷史傳聞的考證與思考
王國維自沉昆明湖之謎
王國維的兒子王仲聞為何也死於非命?
陳寅恪與魯迅有過「密切交往」嗎?
記彗星般殞落的劉師培
令人扼腕的兩名遭暗殺的中國文化棟樑:黃遠生與夏瑞芳
徐高阮何以「告別革命」?
記歷史學家丁則良先生的生生死死
歷史學家翦伯贊的前世今生
何兆武先生的「口述史」
老舍與胡風──大水是如何沖了龍王廟的
季羨林與胡適──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史地學家張其昀的前前後後
「衛大法師」──史壇怪才衛聚賢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