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各地區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文化產業與觀光休閒產業的推展時,原住民部落土地亦難幸免地被政府與民間、或政商勾結的搶奪,他們都是「上山找希望」的有力人士,族人卻手無寸鐵的無力阻擋、族人卻守株待兔地看著他們進駐,亦眼睜睜地看著部落族人的生活空間愈來愈狹窄,族人建構文化及倫理的行動也遭到被排擠,太陽雖然照常昇起,部落族人們深深覺得部落之天空似乎愈來愈小、太陽似乎也愈來愈昏暗,於是我們不禁要問:原住民的部落「開發者」,他們為部落真正帶來什麼呢?部落族人又期待什麼樣的希望呢?原住民不再「上山找希望」嗎?
作者簡介:
萊撒‧阿給佑(Laysa Akyo)
出生於台灣苗栗縣泰雅爾族部落,未曾離開部落,直到唸國中及高中時才淺嘗離鄉背井,也方知除了泰雅爾族以外,還有其他族群,如河洛人、客家人及外省人等;就讀神學院之後才認識原住民其他各族群及台灣豐富多元之文化。
章節試閱
台中縣和平鄉八個行政村內,有大甲溪與大安溪之分,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族群的分佈也會有所不同。位居大甲溪﹝以賽考利克語系﹞的地區的居民長久以來,除了較早接觸漢人及生意人之外,都和久居大安溪﹝澤敖利語系﹞的居民一樣殷勤工作、民風較為淳樸及愛部落愛家的族群。不過,不論是大甲溪或大安溪地區各部落則以原住民泰雅爾族為主,其他族群也包括客家、閩南及外省等族群在此居住。
筆者及工作坊研究小組以為事不宜遲,關心族人及部落的事必須從現在做起,達觀村其實與台灣各原住民部落相同,刻正面對工商及休閒產業發達之影響,傳統文化歷史及古蹟文物的存在價值,常常在不經意的情形之下被我們所猛然忽略,但法國第五大學民族誌暨人類學教授Jean-Pierre Warnier﹝尚─皮耶‧瓦尼耶﹞在其著作Lamondialisation de la culture「文化全球化」裡闡述:我們必須緊扣著文化概念,其特色是傳承的模式,如同「傳統」的意涵。「傳統」的定義為:「指過去仍持續至現在的事物,它傳遞到接收者身上,且繼續發揮作用,並為接收者所接受,又將其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他解釋說所謂「愛斯基摩人的文化」,指的便是每個愛斯基摩人身上所擁有的知識、藝術、才能及其他習慣等等,因為他隸屬於這樣一個社會之故。因此瓦尼耶教授說:沒有一個傳統文化牢附著在歷史上及地理上十分確立的社會。沒有哪一個文化能夠獨立於孕育其文化上的社會而存在,並不斷予以傳承 。們都瞭解,長久以來部落因著整體的大環境陷入絕境,文化社會價值的混淆,造成部落族人不懂得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美好「東西」,建基於現在的傳統文化歷史與古蹟文物絕不可忘懷。因為時代不論如何變遷,它依然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所謂風華再現。只要你我願意起而行,就可以開始做、就不會嫌晚。每一個原住民部落都有其獨特而不可被取代之特色,因此我們深信達觀村各部落絕對是一處極具文化特色的泰雅爾族部落先人們將士用命把我們帶到這裡,並且長住於此,達觀村每一個部落的人們,何其有幸地,可以擁有這麼多、這麼豐富珍貴的資源,怎能不加以維持與珍惜呢?
但居住在達觀村各部落裡的族群,除了泰雅爾族﹝北勢群﹞之外,還包括了客家、閩南及少部份的外省籍等,顯見其在文化與倫理表現上是多元性的,雖然僅是一個小小的偏遠部落,也是世界民族的一個地方,在這個地方的多元性民族承襲著世界倫理的一環。所以,今天要談世界倫理,我們的傳統的確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可是我們當有所瞭解,單純的復古絕對行不通的,因為我們今天絕不可能再像乾隆皇帝那樣以文明中心自居,把我們的道德倫理輸送給四夷。然而今天流行多文化主義的觀點,視世界諸文化各自為一中心,互相尊重,卻要努力加強彼此間的交流互濟,謀求共識。另一方面,在部落中因為看到彼此的努力,我們有必要分別從各自不同的古老傳統中深入到自己的泉源去吸取營養,更新自己的生命,面對現代的問題,以求會通於未來。由此觀之,我們團結一致、攜手同心共同建立一個既融合又獨立的文化特色。
台中縣和平鄉八個行政村內,有大甲溪與大安溪之分,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族群的分佈也會有所不同。位居大甲溪﹝以賽考利克語系﹞的地區的居民長久以來,除了較早接觸漢人及生意人之外,都和久居大安溪﹝澤敖利語系﹞的居民一樣殷勤工作、民風較為淳樸及愛部落愛家的族群。不過,不論是大甲溪或大安溪地區各部落則以原住民泰雅爾族為主,其他族群也包括客家、閩南及外省等族群在此居住。
筆者及工作坊研究小組以為事不宜遲,關心族人及部落的事必須從現在做起,達觀村其實與台灣各原住民部落相同,刻正面對工商及休閒產業發達之影響,傳統...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起源
第二節 研究理念
第三節 研究目標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流程
第二章 和平鄉達觀村現況介紹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環境與地理位置
二、部落主要河川概況
三、氣候變化概況
第二節 人文環境
一、和平鄉達觀村部落沿革、遷徙及形成
二、達觀村面積、人口數及戶數調查
三、達觀村各部落開拓史及地名淵源
四、達觀村各部落族群分佈概況簡述
五、達觀村各部落先賢事蹟 23
六、達觀村各部落居民之宗教或民間信仰
七、達觀村各部落歲時習俗簡介
八、達觀村各部落文化活動簡述
第三節 觀光資源
一、達觀村各部落建議旅遊路線
二、達觀村各部落特色食品概述
第四節 部落產業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達觀村各部落人民團體概況
第一節 社區發展協會基本資料
第二節 部落自主性團體或民間社團基本資料
第三節 結語
第四章 部落發展過程中的議題思辯
第一節 確認土地與自然資源
第二節 部落的觀光衝擊﹝impacts﹞
第三節 土地是不能給人的
第四節 環境教育的建立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部落與政府的反求諸己
第二節 重新建構部落發展的意義與目的
附 錄
台中縣和平鄉的行政
一、行政劃分
二、和平鄉公所行政組織職掌簡介
參考書目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起源
第二節 研究理念
第三節 研究目標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流程
第二章 和平鄉達觀村現況介紹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環境與地理位置
二、部落主要河川概況
三、氣候變化概況
第二節 人文環境
一、和平鄉達觀村部落沿革、遷徙及形成
二、達觀村面積、人口數及戶數調查
三、達觀村各部落開拓史及地名淵源
四、達觀村各部落族群分佈概況簡述
五、達觀村各部落先賢事蹟 23
六、達觀村各部落居民之宗教或民間信仰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