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輕敲透亮悲懷的生活風景──讀《愛,就這樣發生了》散想∕張默
近年間,在台灣新詩壇發現一個清新陌生的名字,她就是女詩人方秀雲(筆名墨紅),包括《掌門詩學》、《台灣現代詩》、《乾坤》、《創世紀》等詩誌,都不時先後發表她諸多充滿生活風景的詩篇。
首先,請大家不妨靜下心來細讀她收入本書卷前的詩作〈轉角〉:
過一條馬路
走到轉角
往後走
顯得愚蠢
再行一步
就不見身影
在恰好的點上
用暗語
訴說千古的愛情
再見,即使不再相見
真的
都無關緊要
只因
在那醉心的點上
你轉頭
做了回矇。
看她如此清清淺淺的筆觸,把作為一個人每天日常生活中必得要走很多路轉很多彎的小事,一點一滴,敘說得這樣令人迷濛好奇,而有另一些透亮的感覺。她的語言十分簡潔素樸而又親切可讀,使人一看就懂,確確然可以達至「清明有味,雅俗共賞」的境地。
其次,再列舉她別具一格的小詩〈天堂〉:
愛,讓我沒有野心
所有都變得瑣碎
我不明白
上帝創造的天堂到底怎麼一回事
但我知道
就在咫尺
這短短的六行小品,作者一開始就直指愛是無私的,展示它的博大,不設限,沒有顏色及其他,接著以反問句,天堂究竟是怎麼回事。最後作者則豁達宣稱,它就在你身邊,你一伸手就可以摸觸到它,這靈巧的一筆,讓全詩燦然開花,令人會心一笑。
其三,本書第五輯所收入的〈酒精與墨汁〉,也有不俗的表現。
柏拉圖訴說一則神發明寫作的故事
全為了遺忘
於是
酒杯裡的汁液
攪拌後
筆墨在舌尖上四濺
本詩一開端作者就創發了一個小小的疑問,緣自柏拉圖的一則神話說起,他是真正為了美麗的遺忘嗎?答案似乎是NO,於是她的筆鋒一轉,讓酒精與墨汁化合攪拌在一起,從而靈思霍霍,在她的舌尖上四射,而一首滿溢香味的小詩大功告成,這或許是她創作一剎那最動人的抒情。
最後,再試讀她的峰迴路轉的〈時間〉:
你說生命的前半段流的急速
奔的有多快,所以
剩餘的,不該磋跎
我聽了,質問:
那我呢?
你回說:
溜走的理性
不再計數的範圍內
永恆如此,我願為你駐留。
歷來中外各代詩人對「時間」的詠嘆之作,可說前仆後繼,難以計算。譬如王維的〈鹿柴〉絕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柳宗元的〈江雪〉:「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些千古傳誦的名句,還用得著我再來詮釋嗎?而德國詩人里爾克書寫「時間之書」的名句,更是令我們的五、六○年代崛起的資深詩人,幾乎都可脫口而出。特節錄三行如下:
怎樣時間俯身向我啊
將我觸及
以清澈的,金屬性的拍擊
──里爾克〈時間之書〉,方思譯
或許,我列舉以上三首名詩,似乎與方秀雲的詩作〈時間〉無關,但熱愛藝術與詩的心靈是相通,她不可能未讀過上述三家的詩。
方秀雲這首九行的〈時間〉,雖非本書的壓卷之作,但筆者認為它蘊含作者對時間的讚嘆、捕捉、與探索的諸多情愫,隱約在字裡行間,不斷的浮現與湧動,撞及愛詩人的心扉。
全詩分三段,第一段暗喻個人生命的前半段,似乎走得特別快,所以自己必須要反省警惕,要執著的把握當下的每一刻,不能再任它偷偷的溜走。
第二段,可能是作者向時間回答以及不可說破的原由,而往者逝去的種種,已不復返,但來者可追。而人的理性、抱負,會悄悄的與時俱增,沛然向上,是故所謂理性,不應列在逝去的時間的範疇裡。
第三段,雖只一句,它卻是全詩的焦點,〈永恆如此,我願為你駐留〉,請問誰能讓時間停佇,走進永恆,惟有精湛不朽的藝術品和詩作,可以為時間立碑,永垂史冊。
除簡約點評上述四首外,本書所收入的六輯詩作,諸如〈一煞那心掉了〉、〈愛,就這樣發生了〉、〈一刻〉、〈抱過的身體〉、〈殞落前,會先落淚〉、〈廢墟〉、〈世界末日〉、〈憶叢林〉、〈連嘆都無聲〉、〈疤〉、〈乳房〉、〈印度紅裡的三點黑〉、〈一枝逃亡的筆〉、〈一隻飛走的小鳥〉、〈浪漫的三十六小時〉、〈漸出〉…….等詩作,也都各自在暗中綻放其特有的奧秘與華采。
總體而言,方秀雲詩作的語言簡潔生動,意象的湧現濃淡有序,節奏的推移徐急自如,結構的佈建層次分明。她絕絕可以自信,揮灑在她自己繽紛獨特的藝術肌理裡,滄浪俯仰,向詩的未知的新景開拔。
信然,《愛,就這樣發生了》,是她二○一一年刊印的詩集,收入五十多首各種風格的詩作,讓它們傲岸地航向詩的大海吧!而「愛」,似乎是方秀雲詩作永遠的主調,那麼何妨你就深情地看著它,讀著它,摟著它,讓詩永遠激發你的真情,朗誦狂飲它散發的昂大藝術的魅力。
二○一一年三月十三日 深夜內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