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文能力的高低取決於閱讀與作文能力的優劣。好的作文教學應該引導兒童學會創造,發揮想像力。透過創意概念,以從句到段到篇到書的編織式架構,結合記敘文寫作教學,建構一套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理論,才能讓作文變得好好玩!
作者簡介:
瞿吟禎,臺北人,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畢業。認真生活、熱愛美好事物,希望為世界帶來一些些美好的小學老師。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語文可說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而在語文教學領域中,作文是最複雜的心理運思過程,它結合了情感的表達、思想的傳遞,是較高層次的語文能力表現。(吳錦釵,1990)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中,自2001學年度開始逐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國語課程的綱要分為六大部分:一是注音符號的學習與應用能力;二是聆聽國語文的能力;三是說國語文的能力;四是認識國字、寫國字的能力;五是閱讀國語文的能力;六是用國語文寫作的能力。也就是從聽、說、讀、寫四方面著手,加強國語文能力的培養。與舊有的國語文課程相比,九年一貫的語文領域包含了本國語文、母語和英語三個部分,課堂數也大為減少。教育學者專家早已指出,教育部沒有經過研究評估,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小的國語文節數由一週十節課遽減為五節,與中國大陸的十二節及香港的十三節比較,時數明顯不足,嚴重影響學習品質,而這個問題是出在國小課程綱要;國語、英語及鄉土語言三科都是語文領域,由於課程互相排擠,根本無法有效的進行教學,當然也就無法落實聽、說、讀、寫的教學目標,結果導致國小學童不但英語沒學好,國語文能力也不如大陸,未來甚至將不及香港。《國語日報》在2006年10月22日頭版焦點新聞報導千代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教育總體檢──語文領域」會議中,更用明顯標題打出:如果我們再不重視及謀求補救之道,「臺灣恐從華文世界退場」,更不用提國際競爭力了。照理說,任何失誤一旦造成,解決之道應當是釜底抽薪,從根本治療;可是我們的教育政策卻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考作文」作為藥方,因為考試最有效果,考試代表了分數,分數代表了成績,成績高下又代表了學生未來的前途。考試是人見人怕的緊箍咒,現在這個由上往下壓的指令一下,又立刻突顯了課程、教學和師資配套措施的嚴重不足。(桂文亞,2007:4)2006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恢復寫作測驗,2007學年度起加考寫作測驗並納入基測成績計算後,作文又慢慢被重視,但是學生的作文程度的進步卻不是一蹴可幾,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 2007年3月中,媒體曾經報導:根據民間團體舉辦的民間基測,在應考的9,200多位考生的成績分析中顯示,國文科成績最弱,反映國中生的國語文能力需要加強。國文老師表示,在基測加考作文後,學生語文能力有提升,幾乎看不到火星文,但文章中仍會出現令老師傻眼的字眼。作文題目〈愛就在身邊〉,應該是很好發揮的題目,結果有人整篇作文寫了575個「愛」字,還有人乾脆直接畫愛心圖案,讓閱卷老師啞然失笑,當場批了大鴨蛋!九年級學業成就測驗作文考題〈愛就在身邊〉,考生卻寫出這樣的內容,讓老師不得不給零分;讓人驚訝的是文章文不對題已經夠慘,考生還畫了愛心圖案當作在考術科,甚至有人爆粗口;而最誇張的應該是,有考生在文章最後竟然寫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人立場,純屬虛構」。(楊淑芃、陳一松,2009)雖然這只是民間舉辦的基測,但也算是全國的小型模擬考。這樣的結論與發現,實在令人憂心,也不得不正視作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3年後的2010年,第一次基測寫作題目是〈可貴的合作經驗〉,測驗閱卷結果,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昭旭分析,題目容易發揮但不容易寫得好。整體來看,拿到6級分的考生跟去年差不多,有7千多人,4級分比去年減少,但今年5級分比去年增加6千多人,顯示考生的寫作能力有提升。但滿分及零分考生比例都增加不少,6級分滿分考生有7,172人,零級分人數則有4545人,創下寫作測驗成績計分4年來零分人數最多的紀錄。(薛荷玉,2010)以國中基測的作文作比較,雖然考生的寫作能力有提升的趨勢,但並不代表一般的作文也是這樣。那麼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曾昭旭表示,只要平鋪直敘寫出合作經驗及感想,4級分沒問題;如果學生文章想寫得好,在課本以外應該有更多閱讀及經驗,並且要有生動精采的敘事手法。(薛荷玉,2010)現代學子的國語文程度低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網路科技顛覆了年輕世代的閱讀、寫作和談話的溝通方式,教育方式的淺薄化、活動化,強勢語言的全球化,使語文教育面對更多的衝擊和挑戰。一個人國語文能力的高低,不在於測驗題得幾分,而決定於閱讀及作文能力的優劣。以我自身在教學現場的觀察,國小學童對於作文的態度常常懷著畏懼感,不是面對題目久久無法下筆,就是記流水賬似的不知所云。而作文題目變化多端,沒有固定的公式可代入,也不能死記死背,只能憑實力各自發揮,於是我們可以發現,在學童作文中充斥了漫畫式的對話,有時還會出現MSN裡的表情符號,現今國小學童的作文能力實在令人擔憂。 Albert Einstein曾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引自李錫津,1987:15)作文寫不好的原因雖然很多,不外文字表達的能力不足,缺乏生活經驗的累積,還有就是缺乏創意。E. Smith認為,練習寫作是發展兒童思考技巧的最好策略。(引自林建平,1989:29)以國語課本內容來說,所佔篇幅最多的是記敘文。在所有文體中,記敘文是應用最廣的一種文體,記敘文可以寫人、寫事、寫景、寫物,一個人想把所聞所見寫下來都要用到記敘文,而且記敘文還可以跟其他文體互相搭配,可說是一切文章的基礎。而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像是身邊事物的描寫、各種節慶活動的舉行、或是事件的紀錄,無一不用到記敘文。因此,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從學習記敘文開始。 J. L. Finn認為寫作是一種藝術創造,既需熱情,又需訓練。(引自林建平,1989:29)譚達士(1975)認為,作文是用文字將思想表達出來的過程,每人的思想不盡相同,所以文字表達內容也不一致。作文本身就是一種創造,但是兒童缺乏生活經驗的累積,如果只是把事件平鋪直敘的寫下來,容易陷入陳腔濫調的窠臼。因此,正確的作文教學,應該從引導兒童的思路著手,儘量輔導他們發揮潛存的想像力。(林亨泰、彭震球,1978:12)而這在我個人的想望中,無妨透過一種從句到段到篇到書的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的教學理論的建構,來作為教師指導學童寫作的參考資源。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T. N. Turner認為:只要一提到創造力,大家都立刻想到創造力寫作(creative writing),我們常常把創造力和一些故事寫作經驗連在一起,很自然的把寫作當成自我表達的一種創造的形式。(引自林建平,1989:29)根據《天下雜誌》針對全國中小學校長的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校長認為,九年一貫以後的學生整體語文能力「越來越差」。除了教學時數不足,更多的問題在於老師的專業並沒有隨著九年一貫而更新。臺灣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指出:我們只研究「語文」,而沒有好好研究「教學」。(何琦瑜、吳毓珍主編,2007:59)教改之後,缺乏針對「新的理念、教材和教法」有系統的研究,這種情形在寫作教學現場更為明顯。獲得許多文學獎項的新銳作家許榮哲認為:想像力是寫作最可貴的要件,結構可以慢慢體悟,但隨著年紀增長,想像力會變得愈來愈難培養。(何琦瑜、吳毓珍主編,2007:145)在寫作教學上,引發學生寫出有創意的作品成為一種趨勢,也有很多專家學者提出許多進行創意寫作教學的方法及課程。但是運用了這些方法及策略所寫出來的作品就是所謂的創意嗎?創意的本質究竟為何?如何才能寫出有創意的作品?身為教師,在教學場域中如何進行有創意的寫作教學?文學的體系非常龐大,基於訴求的對象和自身能力的限制,要進行有意義的創意寫作教學勢必有所選擇。實際參與國中作文基測研發工作的清大中文系教授蔡英俊認為,從寫作的立意取材來說,寫作有四個關鍵能力:第一是「敘述」的能力;第二是「描寫」;第三是「說明」;第四是「議論」。一般而言,這四種能力,從敘述、描寫、說明到議論,牽涉到學生組織生活和知識材料的關鍵能力。其中,敘述自己親身經歷或是講述別人經歷的敘述能力是最基礎的,也是孩子最早需要訓練與培養的能力。從「敘述」到「描寫」的能力,大概在九年級以前就要努力養成。(何琦瑜、吳毓珍主編,2007:72)在中小學生的國語文課本中,記敘文所佔的比例最高、篇幅最多,是寫作時常用的表達方式,可說是用途最廣的文體。熟悉記敘文的寫作,不但可以提高學童的寫作能力,也能奠定其他文體的寫作基礎。因此,本研究以記敘文寫作教學為研究對象,為了解決改善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成效問題,而建構一套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理論,這是研究本身的目的。至於我作為研究者的目的,則是要藉上述研究本身目的的達成,來發揮下列的三項作用:(一) 可以自我回饋,提升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成效。(二) 可以提供其他教學者改善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方法。(三) 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政策擬訂的參考。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研究以理論建構的方式先架構出理論基礎,然後再輔以相關的成果說明,使本研究的脈絡更清楚而可以被依循。在此所提及的理論建構,周慶華(2004a:329)《語文研究法》一書中有簡要論述:理論建構,講究創新;大致上從概念的設定開始,經由命題的建立到命題的演繹及其相關條件的配置等程序而完成一套具體系且有創意的論說。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語文可說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而在語文教學領域中,作文是最複雜的心理運思過程,它結合了情感的表達、思想的傳遞,是較高層次的語文能力表現。(吳錦釵,1990)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中,自2001學年度開始逐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國語課程的綱要分為六大部分:一是注音符號的學習與應用能力;二是聆聽國語文的能力;三是說國語文的能力;四是認識國字、寫國字的能力;五是閱讀國語文的能力;六是用國語文寫作的能力。也就是從聽、說、讀、寫四方面著手,加強國語文能力的培養。與舊有的國語文課程相比,九年一...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寫作教學
第二節 記敘文寫作教學
第三節 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
第三章 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向度
第一節 編織式的界定
第二節 創意記敘文寫作的樣態
第三節 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的開展方向
第四章 創意敘述句寫作教學的模式
第一節 敘述句的界定及其型態
第二節 創意敘述句的樣態與開展方向
第三節 創意敘述句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
第五章 創意敘述段寫作教學的模式
第一節 敘述段的構成依據
第二節 創意敘述段的累積效果
第三節 創意敘述段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
第六章 創意敘述篇寫作教學的模式
第一節 敘述篇的結構
第二節 創意敘述篇的趨時展演
第三節 創意敘述篇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
第七章 創意敘述書寫作教學的模式
第一節 敘述書的形態
第二節 創意敘述書的收攝情況
第三節 創意敘述書的指標與突破途徑
第四節 創意敘述書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要點的回顧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寫作教學
第二節 記敘文寫作教學
第三節 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
第三章 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向度
第一節 編織式的界定
第二節 創意記敘文寫作的樣態
第三節 編織式創意記敘文寫作教學的開展方向
第四章 創意敘述句寫作教學的模式
第一節 敘述句的界定及其型態
第二節 創意敘述句的樣態與開展方向
第三節 創意敘述句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
第五章 創意敘述段寫作教學的模式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