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企業個案分析」,從字面上的意義而言,就是針對企業實務上所遭遇的實際案例進行管理理論上的分析與因應之道的建議。從企業個案分析的答題內容深淺層度,很容易測驗出該名考生對於管理理論與管理實務上的理解程度。然而,隨者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增加下,企業面對的問題更是多元且複雜。因此,透過企業個案分析來做為錄取考生的方式,更加成為企業管理相關研究所教授們的主要甄選工具。
管理個案通常是根據企業實際在經營上的人事物間所組成的複雜關係所撰寫成的描述性文章,企圖希望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可以想像自己身歷其中。更希望學生們可以藉由該文章所衍伸出的問題加以探討,並推論出一套系統性的解決方式。從老師這10年在管理學與管理個案的教學經驗而言,的確同學容易學習每個理論的理論內涵與基本假設,但是卻很難再實務應用上加以發揮。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區別為三點:
一、缺乏系統觀點:同學常會「見樹不見林」,缺乏管理實務做法上的前後因果關係的影響,導致建議解決方式只解決了單一問題,更有可能造成其他問題的出現。例如,員工沒有高的生產力,只有考量到員工缺乏動機,所以建議以激勵理論的應用來解決。但是忽略了「工作任務屬性」、「主管領導方式」、「員工能力」等前後相關因素的影響。
二、缺乏實務經驗:同學通常會太過於高估理論的影響力,而低估了在理論應用上的權變因素考量。例如,透過目標管理的建議下,讓員工參與管理就可以激勵員工。但是同學忽略了,所謂目標指的是總公司目標、SBU層次目標還是作業層次目標。
三、缺乏進階建議:同學通常會在回答問題上僅根據個案中所提供的資料,提供可以解決短期現況與問題的建議。但是同學卻忽略了「短期治標、長期治本」的建議邏輯。例如薪資調整來激發員工滿足感,卻忽略了短期有效,但長期而言,卻可能造成公司人事成本支出比例過高的問題。
因此,透過管理個案分析的考試,學校希望這些有工作實務經驗的經理人,能夠瞭解企業經營的理念及執行過程中所可能遭遇的問題,藉由理論或實務的經驗來分析影響企業經營的決策選擇及結果的內在及外在因素,進而探討策略執行中所能採取的控制方法,以便對於未來學習上或是實務應用上更熟悉企業經營工作當前之趨勢及未來之走向。
有鑑於此,本書「基礎理論篇」將管理學理論透過精練的文字與表格呈現,以期讓同學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提升對於管理理論的熟悉程度,作為同學在面對企業個案考題上的論述基礎;「解題構面篇」則是歸納出50個經常使用的解題構面,讓同學可以看到題目後迅速且有系統的擬定解題架構;「個案實戰篇」則透過分析歷屆研究所在職專班與高階經理人專班(EMBA)的試卷,歸納出五大題型(情境模擬、管理經驗、經典企業、基本理論、時事新知),作為同學因應各種類型試題的練習。
一般來說,在考題中所呈現的資料其實都是包含有助於個案分析的重要資訊,其主要是以文字或是圖表的方式呈現。建議同學們在看到比較冗長的個案時,可以先採快速閱讀過的方式,目的在於先了解該個案的基本意涵。重點是在讀的過程中,記得趕緊把關鍵字劃上底線,作為之後的分析參考。
再者,個案分析的過程中其實是需要一個比較系統化的分析程序如此才容易較為快速的解決問題。一般來說,常見的個案分析方法有「系統分析法」與「行為分析法」兩種。
在這兩套方式中,「系統分析法」是站在科學理性的觀點出發,主要去探究個案中資訊間的關係連結;而「行為分析法」剛好是站在比較藝術感性的層面出發,探究個案中的人事關係。藉以讓同學們在分析個案時,可以站在雙方面的觀點去運用,這樣才會讓你的解決方案更為整體性。
由於現今產業的競爭態勢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往往所考量的因素相當的多元。加上目前在管理實務與個案的考題上逐漸將現在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搬上考題,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花時間多多接觸商管書籍與雜誌的閱讀。因此,老師建議準備管理個案分析的同學們,可以多多閱讀:
「商業週刊」或「今週刊」:了解產業發展脈動與趨勢
「哈佛商業評論」:利用每期的個案分析來練習自己的思維
所以,提醒應考同學切勿只以自身的工作經驗來作答,一定要搭配學理根據,來強化自己的論點與觀點。畢竟,考試是測驗同學對於理論與實務的理解程度。最後,感謝鼎茂圖書副社長陳煥昌先生、編輯Sophy小姐對於本書編撰期間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