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近年來,大學入學的管道趨向多元化的途徑,上大學不再是「一試定終身」的窄門。為了讓學生在大學中能適才適性的發展,大學甄試入學的比例也逐年攀升。根據大考中心公布的數據資料顯示,經由「個人申請」甄試進入大學的人數,從民國99年的31,310名到100年已增加為40,402名,足足成長了30%。此外,根據筆者訪談的經驗,平均每個高中班級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同學會選擇參加甄試。
大學甄試的意義在於讓每個學系可以收到最適合的學生,而非最優秀的學生。因此,欲參加大學甄試的同學必須瞭解自己的特長與興趣,愈早確認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系,愈早開始準備,就離成功更近一步。然而,對於大多數高中生來說,確認自己的志趣與未來想讀的科系並非容易的事,因此,鼎茂陸續出版了一系列「甄戰大學」的書籍,以學群分冊,有管理學群、大眾傳播學群、財經學群、化學學群、資訊學群等等,將大學中五花八門的科系,以學群分門別類,讓同學得以快速找到自己所喜愛的領域,並能有系統地獲得此學群領域的相關資訊與知識。本書「文史哲學群」也就此應運而生,希望能幫助對文史哲領域有興趣的學子,確認自己的志向,並提供進入大學文史哲相關學系的捷徑。
相信對「文史哲」領域有興趣的同學,相較於其他同學更瞭解自己的喜好與志向。但在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卻是較難「擇己所愛,愛己所擇」的族群。其實,只要不畫地自限,文史哲學群出身的學生,出路五花八門、海闊天空。身為中文人,筆者深感在中文系課程陶冶下,在藝文鑑賞力、語文邏輯分析力、時事議題思考力、批判力上的提升,這些內化的能力不只在職場上具有競爭力,更是一生珍貴的寶藏。因此,本書希望藉由對文史哲科系的專業科目、未來出路的介紹,以及專家經驗談,讓喜愛文史哲領域的同學,在選擇這條路時,具有加倍的勇氣與自信。
本書包含六章,第一章為「文史哲學群的認識」,介紹文史哲學群的範圍、歷史沿革與核心科目;第二章為「文史哲學群科系介紹」,針對文史哲學群中主要學系的發展方向、專業科目與未來出路,進行更深入的介紹。在「未來出路」方面,也特別訪談了幾位在中文領域出身的老師、學者,提供寶貴的經驗分享,除了幫助同學更有方向地準備大學甄試,也是同學進行未來生涯規劃的指引。第三章「書面審查觀念養成」與第四章「書面審查資料實作」,主要就文史哲學群的書面審查資料進行說明,並列舉相關範例供同學參考,以幫助同學有效率、有技巧地準備甄試。第五章「口試觀念建立與模擬」與第六章「模擬練習」,內容除了提醒同學文史哲學群的口試注意事項外,也精選了各校具代表性的歷屆口試題目及答題範例,並將題型歸納為「基本題」、「專業題」、「應用題」、「創意題」等,以便同學參考及練習。
最後,深深感謝所有協助本書完成的長官、友人、家人們,沒有你們的支持,就沒有這本書的誕生。特別藉此機會感謝台灣知識庫丘昌其董事長、羅凱揚總經理、張靖峰經理、吳郁雯主任;鼎茂圖書陳銘桐社長、陳煥昌副社長、Frida、Spring;以及慷慨分享寶貴經驗的戴俊芬教授、張安莛老師以及其他不願具名的好友們,因為你們的分享,讓本書的內容更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