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現代的傳說,現代的本格∕寵物先生
即使身為推理小說嗜讀者,面對近幾年的出版熱潮,還是會感到招架不住,於是在面對書櫃時做出選擇,乃至開始以作者為閱讀優先順序的指標,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然而仍會遇到一些情況,使自己有機會去接觸新作者,撰寫推薦序便是一例。
甫收到稿約時,我對「詠(土反)雄二」這個名字的印象是相當稀薄的,僅知道他寫的是本格推理(以解開謎團為主軸的推理小說)。這和詠(土反)屬於新興作家(處女作發表於二○○七年)自然不無關聯,但比起翌年以《告白》出道,同樣是新作家的湊佳苗,他受到的矚目顯然是黯淡不少,這也顯示出在日本走本格路線的作家一般會面臨的困境──市場不大。
不過也因為如此,許多作家為了吸引讀者,紛紛傾全力跳脫本格的既有框架,發展自己獨特的創作路線。我身為本格推理的愛好者,也逐漸從過去單純驚嘆於謎團、手法的奇巧,轉為看看這些作家「如何用舊手法玩出新把戲」的心態。
讀畢本作《放電人之謎》,深覺詠(土反)雄二沒有讓我失望,我認為他是在「現代」的創作領域中,勇於探索的優秀作家。
先來談談作者本人。詠(土反)在二○○七年透過光文社企劃「KAPPA-ONE」以作品《□□.□□.□□□□the little glass sister》出道。這企劃並非經由一般評審程序的文學獎,而是像講談社的梅菲斯特獎那樣,經由出版社編輯群審核一定量的來稿,以發掘新人為目的的一種出版方式,入選的每部作品都會經由現役作家的推薦,該作也附有綾□行人的讚辭。
出道作是青春校園推理,第二作《遠海事件》風格卻急轉直下,變成一部採用非小說(Non-fiction)體裁的作品。內容記述一位犯下八十六件殺人案的凶手佐藤誠,他在其中一樁「遠海事件」的詳細犯行與警方的調查過程,是擬似犯罪實錄(連書籍編排都很像)的「小說」,並探討諸如「為何凶手要砍下死者的頭」這類本格推理常見的動機問題。
「小說」模擬「非小說」的結構與裝禎,此種作品並不多見(具代表性的便是折原一《遭難者》,該書採用對山難罹難者的追悼回憶錄形式)。不論是犯罪實錄或報導文學,呈現的都是一種「與現實連結」的趣味,但小說本質是「虛構」的,因此這種作法僅是一種徒具形式的模仿,要如何套用非小說體裁以「延伸」額外的樂趣,便成了主要課題,《遠海事件》在這點是成功的,理由稍後詳述。
第三長篇即本書《放電人之謎》。延續前作的模仿作風,詠(土反)這次採用以往流行的實話怪談體裁來撰寫「小說」,開頭便揭示遠海市的一則地方傳聞:「『放電人』只要一被談論就會出現,不僅能讀取人類的心思,還可以自由穿透導電物體,放電後俐落地殺人致死,據說是由舊日本軍隊製造。」
這五項特質貫串全書,前半內容以當地發生的三件離奇死亡案件,凸顯「放電人」的可怖,是模仿實話怪談的撰寫手法,後半則藉由雜誌記者行動探索三人的真正死因。順帶一提,遠海市是兩作共同的虛構舞台,「遠海事件」也會不時在本書被提及。
書中的放電人怪談與著名的「偷腎者」、「裂嘴女」一樣,屬於現代「都市傳說」的一環。有別於工業化前的傳統民間故事,這類傳說經常透過新聞、網際網路等媒體流傳,散播速度飛快,並往往經由口述者的加油添醋擴張傳說規模,但與以往的神話、民間故事相同的是,都市傳說也必然蘊含散佈地區本身的文化,因此也成為民俗學者的研究領域。
神話、民間故事經常與推理小說(特別是本格)結合,成為謎團的素材,此類「現代」的傳說自然也不例外。這其中最常見的模式,便是內容的比擬──某人死於和傳說一模一樣的情形,或是發生了如傳聞所言不可思議的事──除了增添詭譎氣氛外,更常於比擬的過程中暗藏詭計。看似不明事物作祟,實則另有玄機,探究事件真相的過程,也等同於本格推理的解謎過程。台灣過去的《推理》雜誌曾刊載法月綸太郎〈都市傳說之謎〉,即是一則融合本格與都市傳說的優秀短篇。
無論是採用非小說形式,或是與現代傳說相結合,都具有相當的特殊性,但作者真正有所突破的,是在與這兩者融合的過程中,展現「現代本格」的特質。
凡是本格推理,大多有案件,儘管規模可大可小,都是作者用來呈現「謎」的工具。發現一具屍體,凶手是誰?怎麼殺的?為何而殺?這幾類圍繞案件的疑問從故事初期,作者便會一一向讀者揭示,讀者也大致能明瞭角色查案的目的,便是解開這些謎團的「真相」,而此目的在結尾也一定會被實現。
這類作者和讀者之間形成的「契約」一向是本格推理的呈現主體。然而發展至近代,許多作者開始另闢蹊徑,不是在結尾將真相束之高閣,就是在表象的案件之外,還暗地裡藏了一個謎團,這類「隱藏的謎團」和以往作品一樣,作者也會在文中埋藏線索、伏筆使讀者心服,且揭曉時其震撼性往往較「表象的謎團」來得大。
如此寫法已被年輕一輩的作家大量使用,成為現代本格推理的特色,但呈現方式因人而異,真正寫出新意的創作者畢竟有限。詠(土反)雄二能在《遠海事件》使用非小說體裁,在《放電人》結合都市傳說以呈現上述效果,此類創意足以令人激賞。
或許會有不少人覺得以上的話太抽象,只要知道一點──本作的世界觀很特殊,但要看到最後才能體會。讀畢後,可以再回頭看看作者對於「放電人」的諸多設計與文章寫法,就能理解作者的用心了。原文書名為《放電人的憂慮》(電氣人閒的虞),放電人究竟是憂慮什麼?這項標題的疑惑在結尾也會一併解開。
那麼就請各位翻開書頁,欣賞這部結合現代傳說的現代本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