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小林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玩電腦遊戲。每天放學,他總是會以最快的速度衝回家,進了房間之後隨手把書包往床上一扔,就開始坐在電腦面前玩遊戲。
這天,媽媽下班回家,看到小林正在玩遊戲,就提醒他趕緊把作業做完。正玩得起勁的小林哪裡捨得停下來,每次也只是應付著答應媽媽,然後頭也不抬地繼續沉迷在遊戲的世界裡。
半個多小時候過去了,媽媽從廚房探出頭來,看見小林還坐在電腦面前。
「你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叫你趕快去寫作業,明天上學交不出來,看你不被老師懲罰才怪。」媽媽生氣的說,然後繼續準備晚飯。
又過了好一會兒,小林完全沒有要停止玩遊戲的意思,媽媽只好放下手中的事,走到小林的房間,伸手按掉了螢幕的電源。
「跟你說過多少遍了?玩遊戲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先把作業做完。你這樣下去,成績一定不會進步,等到考不好的時候又要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了。」儘管媽媽說了這麼多,但小林還是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很不情願的打開書包開始做作業。
果不其然,在後來的期末考試中,小林的成績退步了很多。當他拿著試卷回家讓媽媽簽名時,媽媽說:「每次提醒你都不聽,玩遊戲跟著了魔一樣。你看我沒說錯吧?就知道你會考不好,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天天玩遊戲。」
有一說一
絕對不要認為小林媽媽的這番話,是在用幸災樂禍的態度奚落孩子。面對孩子的失敗,有的父母們總是會表現出一副「先知」的態度,似乎一切都在預料中。其實,這些父母只是在依照自己的人生經驗對孩子的行為做出了判斷而已。既然能夠看到孩子失敗的結果,他們自然也就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幫助,避免孩子受到失敗的打擊。
一般的情況下,父母都會告訴孩子「你該怎麼做」、「不要怎麼樣」,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驗為孩子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就是希望孩子的人生道路能夠順暢一些。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會完全按照父母的指令去做事;即便是遵從了父母的指示、避免了失敗,孩子也不過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依然還是可能失敗。
所以,在孩子遭遇到失敗的時候,既不能表現得太過於強硬,也不能裝作若無其事。太過強硬,有可能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太過冷漠,會讓孩子產生被忽視、被討厭的感覺。為了避免這兩種極端的情緒,父母和孩子都要冷靜面對失敗的結果,把失敗看成是一次新的機會。
當你想要給失敗的孩子安慰時,說話的方式也非常重要。無論如何,都要給孩子傳達這樣的訊息:失敗的僅僅是錯過一次機會而已,每個人都會失敗,而且都會有失落的感覺。讓孩子懂得坦然面對失敗後的失落,跟不服輸的心理並不矛盾。
在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後,再和他一起探討,看看問題究竟是出在哪裡?哪些環節和關鍵點是導致失敗的重點?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些地方出錯。當你用這樣充滿理智性和引導性的方式給予孩子幫助的時候,他才有可能擺脫對自己失敗的恐懼,帶著不服輸的心態戰勝失敗。
小提醒
1、不要用「先知」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樣做會失敗,也不要對孩
子的失敗裝作若無其事。
2、言語的安慰最能平復孩子失敗後的情緒。
3、引導孩子找出解決和避免失敗的辦法,遠遠勝過直接告訴他
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