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加護病房裡的選擇題:一個30年資深醫師的真實告白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1 則評論
 這不只是一本收集真實病例用以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2/06/15
這不只是一本收集真實病例用以賺取讀者眼淚\的故事書。 差不多在黑白電影進展成為彩色電影之際,醫療的形式也由\"快去找醫師\"演變成\"快叫救護車\"。原來拎著一只皮箱的大夫差不多可以代表醫院所能提供的檢驗和設備,有錢人請醫師到家裡來治病,病人在住處臨終是一件再也平凡不過...
加護病房裡的選擇題:一個30年資深醫師的真實告白 加護病房裡的選擇題:一個30年資深醫師的真實告白

作者:肯.修曼 / 譯者:陳志民 
出版社: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4-22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加護病房裡的選擇題:一個30年資深醫師的真實告白

到底誰有權決定不要救了?
是醫生?家屬?還是病人本身?
醫院過失殺人是很有可能的事?為什麼?


非洲的大象臨終了,會自己走到偏僻的樹林裡,度過最後一段時光。許多人生了重病或遇重大意外,他們的最後一段時光,是在加護病房。加護病房,它原本的使命是延長人們的生命,卻不斷在做結束人們生命的事,這些來自加護病房的故事,逼我們正視,誰才是有權決定生死的人?

肯.修曼從事加護病房專業已逾30年,他是澳洲第一個被授與加護病房專科醫師專業資格的人。他終其一生面對的都是人命關天的緊迫時刻,他喜歡這個專業,不過有時他卻不為這個工作感到驕傲,因為體制與人性當中,還有太多瑕疵,讓人的生死決定、最後的尊嚴,沒有得到妥善的對待,而許多決定,至今仍是兩難……


三十多年來,肯.修曼的心中還是有許多遺憾與疑惑……在這本書中,他以醫界大老的身分,誠實地分享了他的經歷,以及對體制的懷疑,除了讓我們知道醫師也是人,醫師不是萬能的,也帶領我們思考,嚴肅的生死課題…

◎課題一:要盡全力搶救,拼0.001%的機會?還是保有最後一段美好的相聚?
最常見到的情況是,已經用盡各種辦法了,看來回天乏術。病人家屬總是會問醫生,如果繼續治療,存活的機率還有多少?許多醫師通常很避諱去宣布壞消息,或者總是往正面看,當醫生回答說:「救不回來的機率,大概是百分之99.99了。」(沒有人願意說,100%沒救了!) 這時病人家屬會說:「那麼,請繼續努力,盡任何可能救活他!」然而,大部分時候,只是讓病人臨終前都受治療之苦。

是不是可以這樣,在最終階段,醫生跟病人家屬,都知道時日不多,決定停止治療,把病人送回家中,跟家人一起度過最後一段時光。在肯.修曼的醫療生涯中,的確有勸許多病人這麼做的例子,他們最後都回來感謝他。

◎課題二:最後一段時間,是為病人還是為家人存在?
醫療上來說,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最後會讓病人昏睡,維持生命。但是對家人來說,他們總是希望病人能醒著,跟他們說話。看待這件事,我們究竟應該站在病人的立場,還是家人的立場?怎樣才是人道?

◎課題三:誰決定什麼時候是死亡的時候?
在加護病房中,病人急救到最後,只剩下機器維持生命,這時候決定拔除呼吸器的人,等於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死,就像判一個人死刑一樣。誰可以扮演上帝?是醫生嗎?是家人嗎?病人本身有沒有資格說話?

◎課題四:醫院很有可能會過失殺了病人,或讓病人受不必要的苦?
醫院也是人為的組織,有體制上的漏洞,以及人為作業不盡完美之處,這是可以理解的事,但是當這是個人命關天的行業呢,這一切情何以堪?再者,我們看到醫師用心肺復甦術(CPR)急救病人時,都對醫護人員寄予無限感佩?肯.修曼卻認為,當必需用到CPR,表示這個醫院的體制已經百病叢生!這又是為什麼?

這個30年經驗的醫界大老,懇切說出別人不敢說的真實告白,猶如醫療版的《老師的十個對不起》,這裡有自省,有檢討,沒有答案……

作者簡介:

肯.修曼Ken Hillman

肯.修曼醫師現於澳洲雪梨市新南威爾斯大學擔任教授。他是澳洲第一位正式獲得加護醫學專業資格的醫師,咸認在此領域擁有國際級的領導地位。他也是各校普遍採用之《臨床加護醫學》(Clinical Intensive Care)教科書的共同作者,以及辛普森健康服務研究中心的主任,該機構隸屬新南威爾斯大學的澳洲健康改革研究所。他最有名的就是發展出「緊急醫療小組」(Medical Emergency Team;MET)的概念,影響了全球的醫療制度。

譯者簡介:

陳志民

台大牙醫系畢業。執業十五年後,決定棄醫專心從事翻譯及藝術工作。現任自由譯者及特約編輯,譯作包括:《就是要玩》、《半馴之馬》(以上樂果出版)《哥本哈根與丹麥》(太雅出版),以及NGC國家地理頻道影片數十部;另擔任迷火佛拉明哥舞坊歌手,參與台港各地藝術季等大小演出逾三百場。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國內推薦】

陳秀丹醫師 專文推薦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 & 《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作者)

【國際推薦】

「修曼開啟了一扇不假修飾的真摯大門,讓讀者得以窺見醫院帷幔背後的生與死。」──穆罕默德.哈卓(Mohamed Khadra)教授,《病人》(The Patient)與《手術刀下》(Making the Cut: A surgeon’s stories of life on the edge)二書之作者

「這些出色而發人深省的人性故事,將我們帶入獨特的加護醫學世界;那裡是人類最原始、最深沉的情感,與最高層次科技相互碰撞的所在。」──里納多.貝洛摩(R...
»看全部

章節試閱
第一章垂死者之天使

我在羅絲瑪麗罹病末期時,才接手負責照顧她。她在二個月前動手術,將十二指腸上的癌症病灶切除─這是一種罕見的腫瘤,長在小腸最上端;這段小腸接在胃的正下方,膽汁和胰液都在此注入腸道,與剛從胃部流出來的食物相混合,增進食物的消化作用,並促進養分吸收。切除此類腫瘤的手術稱為威普氏手術(Whipples procedure),以第一位施行此種手術的醫師命名。我一直沒有真正搞懂過這種手術的細節程序,但是因為手術後常引起多種嚴重併發症,讓照護這類術後患者的負責人員,一聽到這名稱就心生恐懼。許多患者術後數日...
»看全部

作者序
前言

我們當中會有不少人,生命的最後幾天可能是在加護病房(或稱ICU)裡度過。然而對許多人而言,這也許是一段痛苦且無濟於事的體驗,無論對病人或他們所愛的親友,都造成不必要的苦難。三十年前左右,死亡原本被認為是相當正常、無可避免的人生經歷,然而現在卻成了高度醫學化的儀式。目前的情況是,如果一個人年紀大了,接近人生的尾聲,身體狀況突然或逐漸惡化,救護車就會因應召喚儘速前來。車上的急救人員並沒有自做主張的權利,就算是違背患者本人的期望,他們還是得執行應盡的職責。而急診處扮演的角色,則是施行復甦治療,拯...
»看全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垂死者之天使
第二章 一個殖民地居民在巴茲
第三章 年華老去的醫師
第四章 大象墳場
第五章 心肺復甦術的迷思
第六章 有趣的藍腳病例
第七章 血液流啊流
第八章 精心安排死亡
第九章 年度模範父親
第十章 當事情出了差錯
第十一章 了不起的腸子
第十二章 包裝上的標籤
第十三章 最後一張照片
第十四章 蜜雪兒和維生機器
第十五章 一些道德議題
第十六章 當肌肉決定罷工
第十七章 悲憫
第十八章 委婉說辭
第十九章 輝煌的成功
第二十章 法蒂瑪與約翰:死不了的困境
第二十一章 最糟...
»看全部

商品資料
  • 作者: 肯.修曼 譯者: 陳志民
  • 出版社: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4-22 ISBN/ISSN:9789862294420
  •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88頁
  • 類別: 中文書> 醫學保健> 身心靈養生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不只是一本收集真實病例用以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2/06/15
這不只是一本收集真實病例用以賺取讀者眼淚\的故事書。



差不多在黑白電影進展成為彩色電影之際,醫療的形式也由\"快去找醫師\"演變成\"快叫救護車\"。原來拎著一只皮箱的大夫差不多可以代表醫院所能提供的檢驗和設備,有錢人請醫師到家裡來治病,病人在住處臨終是一件再也平凡不過的事。而今,分工詳細的專科取代了全科,儀器設備更加精密無所不能,人體被視為成各種器官的總和而不再注重整體。從坐上救護車開始到進入加護病房,有些病人再也無法脫離這條輸送帶,看似一氣呵成的流程,我們卻沒有太在意病人真正的需求。



加護病房設置的原意是在醫師的治療發揮效果之前,盡量維持病人的生命用以爭取時間,讓藥物產生作用,或是調整病患的狀態,以便施行麻醉和手術。但如今加護病房越來越常作為\"延長生命\"的手段,不免耗費大量的醫療資源,實質上也讓\"生命延續\"的重要性勝過於\"生命品質\"。由於醫學可以提供的服務日益增加,我們的要求慢慢變成\"可以\"得到什麼治療,而不是\"應該\"得到什麼治療。為了避免官司纏身,醫師選擇一股腦兒把可以做的治療都塞給病人,我們有呼吸器可以維持呼吸,有急救藥物可以加強血液循環,有靜脈導管可以點滴輸液,有導尿管可以排除過多的液體。為數1/3的美國人生命裡最末的幾天是在加護病房裡度過,加護病房像是人類的\"大象墳場\",而每床病人每天所需的醫療花費是二千至三千美元。



作者Ken Hillman是一位資深的醫師,累積了三十年的醫療經驗,在加護病房裡看過形形色色的病例,因為了解整個醫療體制運作的缺失,而發展出\"急救小組\"的概念,打破醫院的層層階級,以病人為中心,提供最接近實際需要的醫療服務。這本\"加護病房裡的選擇題\",內容從近代醫療簡史、簡單的個人自傳混合說明住院醫師制度、英國醫療體制國有化的利與弊、相關法律和道德議題的討論,到各種常見與不常見的案例,均多作著墨。當然,也少不了病人本身以及病患家屬的側寫,在情感上催化淚\腺的故事散佈在各章節。



書中豐富的病例讓人讀得津津有味,簡單的疾病敘述和人體生理學,很適合一般讀者當作常識補充。無論是特殊病例(嗜鉻細胞瘤造成的藍腳病)、肌肉閉鎖症候群、血液性疾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腦死認定...等等,作者用病例說故事,並一再丟出議題討論,不會單單流於感情抒發或冰冷說理。兩種看似對立的元素相互支持輔助,不需要誇飾的譬喻或修辭,即鋪陳了一篇篇有畫面的章節,或長或短,俯拾即有收穫。



生活中我們有電費單、水費單等,可以細目列出已使用的資源以及所應繳的費用,甚至還有統計圖表用以比較這個月和上個月,甚至今年與去年耗用量的增減,但是醫療行為缺乏一套衡量效果和表現的方法,即使可以粗略算出每位急診室的病人需要等候的時間,或者數出名單上還有多少人等候進行選擇性手術,但這些數字和醫療品質只是間接的關係。書中另一個讓我感興趣的部份,就是提到了一些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所發展出來的指數,譬如Bill Knaus發展出的一套客觀評估系統,稱為急性生理異常現象(acute 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APA)和慢性健康評估(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CHE)(p115),兩者所合成的APACHE計分,成為初入加護病房時,用來評估病患狀況嚴重程度的黃金標準。如果你的得分是零,表示不應該出現在加護病房;如果得分是三十五以上,那麼你活著離開的機會幾乎等於零。而標準化死亡比(standardised mortality ratio, SMR)可以用來衡量加護病房的醫療品質,QOL(quality of life)可以評估病人出院後的生活品質,QALY(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則是計算病人用QOL的分數存活多少年,用來評估投入的醫療資源多寡所得到的效益。



本書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引用的統計數據或調查,並沒有特別加註來源(不曉得原文本有沒有),否則像第十五章裡提到台灣是擁有加護病床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就很希望能有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查詢。



傳聞總是充斥病人奇蹟復原的故事,但毫無機會康復、在病房裡枯\朽等死,其實才是一種常態。\"活的死人\"與\"死的活人\"究竟有什麼差別? 救或不救? 維持或不維持? 積極還是消極? 這些比問答題更難作答的選擇題,恐怕是你我遲早要面對的。躺在加護病房裡的可能是家人也可能自己,而你/妳的心中,已經準備好那個答案了嗎?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小學生必備英語圖解字典
作者:希伯崙編輯團隊
出版社:希伯崙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10-17
66折: $ 329 
博客來 - 今日66折
修煉(全套5冊)
作者:陳郁如
出版社:小兵
出版日期:2019-03-14
66折: $ 1188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解密「你」的大腦設計圖:你的大腦為何與眾不同?神經科學家帶你深入你的腦袋,解開它的設計與運作之謎
作者:香蒂爾.帕特(Chantel Prat)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4-01-04
66折: $ 31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放學後的芭蕾戀習曲(3)
作者:晝寢シアン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23
$ 11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沒有門檻的幸福
作者:楊士毅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2-23
$ 458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性癖全開童貞吞噬者
$ 33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家事育兒全放棄還要人服侍?!來自絕望妻子們的深層怒吼
作者:小林美希
出版社:台灣東販
出版日期:2022-12-28
$ 27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勿說是推理(13)
$ 8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沒有最好的季節,轉個念一切都是剛剛好
作者:林永勝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16
$ 294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作者: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09
$ 31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記得你:一位語言學學者與她失智、失語的摯愛丈夫
作者:鄭秋豫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4-05-06
$ 30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