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週六,上萬人從波克夏的網站下載巴菲特的股東信,他們想尋求投資的祕訣,急著找尋珍寶,卻忽略了信中的精華:巴菲特的原則。這實在是他們的損失。巴菲特依循那些原則,買下原本營運困頓的紡織製造商波克夏,把它扭轉成全球推崇的企業。
很多學者專家似乎也沒掌握到信中的精粹,二○○八年巴菲特的股東信中共有12,335個字,他們只從其中引用了以下七字「經濟將陷入混亂」,問題是他們都漏了後面那句:「但是那結論並未告訴我們,股市究竟會漲還是會跌。」
那七字大師語錄,就像瘟疫一樣傳遍了媒體和部落格圈,引發市場暴跌,二○○九年三月二日週一收盤時(亦即巴菲特發表該信的兩天後),S&P 500指數跌至一九九六年來的最低點,我們可以把股市崩盤怪到這些專家學者的頭上嗎?這點我們永遠無法肯定。不過,我們還是要問,明辨是非的成年人怎麼會在市場走跌之際,又選擇性地引用這種令人恐慌的字眼?
投資人從這次事件中學到什麼啟示?很簡單:「別理會引發市場恐慌的言論。」這是我從巴菲特二○○八年的股東信中,擷取的二十五句金玉良言之一。那二十五句話,句句都為動盪的時代帶來啟發。我把這些金玉良言比喻成巴菲特最愛的喜氏巧克力(See’s),它們不僅是一種滋養,也給人愉悅的感受。誰不曾預期巧克力裡包著焦糖,等咬下去以後才發現裡頭包著果仁?巴菲特的智慧也是如此,想完全了解其意義,你必須深入探索。
巴菲特在波克夏創造財富長達四十五年,這項記錄無人能及。巴菲特的金玉良言節錄自他那些經典的股東信,闡述其投資原則的重要。如果這本指南可以幫你更清楚洞悉他的投資與人生原則,這本書就算成功了。
十二多年來,我運用以前任職華爾街的經驗,研讀巴菲特的股東信。我用學到的一切,自創一套方法來衡量執行長言談的坦誠度,成為研究執行長坦誠度的專家。每年,我的公司會針對執行長的坦誠度做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執行長坦誠度高的公司平均績效優於執行長坦誠度低的公司。此外,我的研究也診斷企業文化的健全度,作為洞悉企業財報可信度的線索。
本書是我和巴菲特第二次合作的專案,第一次是在安隆(Enron)崩解與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二○○二年初,巴菲特允許我引用他的股東信內容,撰寫《和值得信賴的人打交道》一書,於二○○二年在奧瑪哈舉行的股東大會上發表。我知道巴菲特向來對自己的文字保護有加。多年後,我問他為什麼允許我引用他的文字,他說:「因為我相信你。」這次撰寫本書,他再次授權我引用他的文字。
或許有一天,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注意到這些不言而喻的道理。波克夏的成功祕訣很簡單:巴菲特落實他的金玉良言。他以自己想要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投資人;他告訴投資人的資訊,是他自己設身處地站在他們的立場時,也想知道的事情。如果一些執行長和董事會以前也仿效他的作法,如今我們都應該會變得更富有才對。
為什麼現在不為執行長的坦誠度設立一個標準?我們可以從要求和尋找這個標準開始做起。大股東負有重要的受託責任,可以為此做出很大的貢獻,他們可以從要求執行長實話實說開始。如果我們期許這些投資專業人士提高對執行長坦誠度的要求,這是有可能達到的。
本書收錄的金玉良言可為大家指點迷津。
前言
巴菲特的祕訣
美國夢有什麼可取之處?它讓我們相信,在這個國家,一個小男孩可以從收集瓶蓋、賣二手的高爾夫球、送報紙(後來還當上那家報社的董事)、看著父親用雜貨店的圍裙交換股票經紀人的領帶,在遠離華爾街的地方,成為當代最成功的投資人。
巴菲特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富豪,他打造的波克夏公司,在他經營的四十五年間,有三十八年的績效打敗大盤,光是這點就足以讓他榮登金氏世界記錄。波克夏早期的股東(包括他的親朋好友)都看到波克夏的股價漲了801,516%,複合年化成長率是22%。相較之下,大盤才漲9.3%而已,許多波克夏的大股東如今都成了億萬富翁。
一九七一年起,執行長巴菲特每年都會寫信給股東,他寫的信是全世界執行長中,內容最長、最充實,也最引人入勝的股東信。他會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斟酌用字,尋找最能貼切闡述其想法的文字。他的目的很簡單:履行承諾,設身處地提供投資人想知道的資訊。
奉行資本主義,但非唯利是圖
二○○九年,有三萬五千多人出席波克夏的股東會,大家都想一睹這位點金術大師的風采,有的人希望能乘機拿到大師的簽名。在長達六小時的馬拉松式問答會上,波克夏的投資人坐在昏暗的禮堂中,看著巴菲特和波克夏的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回應投資人的提問。這些問題包羅萬象,從尋求人生忠告,到預測經濟走向,不一而足。一如既往,這些對話內容總是相當充實,饒負趣味。
從一九九七年起,每年的股東會我都會參加,每次我都會和首度出席的股東聊聊。他們有些人是從巴菲特的股東信中了解他的為人。他們來到奧瑪哈,想知道會場中看到的那個人,是否和他們從文字中認識的人相似。他的信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他是真的身體力行那些原則,還是只是口頭說說?他言出必行嗎?巴菲特之所以讓他們深感興趣,是因為他奉行資本主義,但並非唯利是圖,他依舊住在一九五○年買下的房子裡。
巴菲特的薪酬明列在波克夏的投票委任書中:「過去二十五年,巴菲特先生的年薪一直是十萬美元,他並未預期或希望未來加薪。」他想為投資人賺錢,而不是賺投資人的錢。
他的影響力遠超越商業界,新聞界名人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的外交政策理念,是以他所謂的「巴菲特原則」*為基礎。巴菲特為了幫波克夏的股東創造財富,每天長時間地工作,他的財產淨值大多取決於波克夏的股票價值。即便如此,他還是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一件簡單的事實:他很幸運能生在美國,在父母的養育下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能夠運用美國這塊土地上獨有的機會。巴菲特說他的財富其實是「中了娘胎的樂透」(ovarian lottery)。佛里曼寫道,巴菲特認為「我們這一代的主要義務,是為孩子提供一個類似的美國環境。」
註:《紐約時報》的客座專欄,二○○九年十二月一日。
二○○六年,巴菲特宣布,他要把當時價值三百一十億美元的財富捐給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以支持基金會濟貧的使命,此舉震驚了全球。巴菲特沒要求任何一棟建築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唯一的要求是要確保這些錢有效率地運用,給予最需要幫助的人。
本書是談巴菲特的股東信,他的信可說是所有執行長對外溝通的濫觴。本書的目的,是帶大家一睹領導者在履行承諾中,所透露的真實領導風範;讓大家看到在我們迫切需要有操守又負責的領導人時,所面臨的領導危機。巴菲特的股東信之所以特別,是因為這些信件的內容翔實豐富。他以巧妙的文字,簡化複雜的議題,培養大家的信任。
別忘了,美國是以誠信建國,獨立宣言中就提到「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的權利」等字眼,我們的革命是靠文才武略致勝的。歷史學家仍認為,美國開國元老湯瑪斯.潘恩(Thomas Paine)於一七七六年一月發行的慷慨激昂小冊《常識》(Common Sense),仍是美國史上最廣為傳閱的出版品。潘恩對「這些考驗人性的時代」所做的反思,號召了數千位愛國志士棄農從軍。沒有潘恩那些文字的激勵,可能就沒有當年的獨立戰爭。
如今鮮少企業的領導人運用強而有力的文字,激勵經濟與國家邁向卓越。他們領導不力,不僅無法信守承諾,連承諾都有瑕疵:那些承諾只滿足少數利益。他們沒給大家公平的待遇,而是在私下動手腳。巴菲特的股東信證明,我們應該對領導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儘管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在股東信中透露他的獨到之處,但真正去讀那些信的人並不多。網路上搜尋巴菲特樸實住家的「點擊數」,相對於他股東信的「點擊數」是8:1。
本書教大家如何找出落實巴菲特原則的執行長。比較巴菲特的信和其他執行長的信,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東西。你可以運用這些重要的技巧來分辨,誰在幫你創造真正的財富,而不是在呼弄你,你也可以變成更富有的投資人、更機靈的員工、更精明的求職者、更激勵人心的領導者、更睿智的顧客和公民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