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一本孕育卅年的椅書
真的從未想過教職退休後,還將出書。從1980年初識韋格納到2010年受邀編寫這本「椅書」,前後閱時卅稔,自然累積不少資料。惟近年撰寫文字,多以網誌發表,圖文並茂,部落格文章少受拘束,想到就寫,非常隨意,故而保持每週一篇上線記錄,堪稱多產。然而一旦要以紙本排印,則受限內容章節及版面格式,為此文字重整,曠費時日,要非三采緊盯不放,問到何時付梓,怕是無期可期。
本書計分五章:1.重新認識一張椅子,2.丹麥工藝精神,3.椅匠大師韋格納,4.丹麥家具經典設計,5.丹麥家具體驗行旅以及後記等。
開門見山重新認識一張椅子。因為家具本來就是人類最親密的器用,每天和它長相左右,但多數國人對於家具的認知,恰常相反,可說「祇見森林 不見樹木」,形相似而意不通。家具之美,往往表現在它的細部,對此人們常視而不見,「祇見輿薪 未察秋毫」殊為可惜。
再說,台灣每以「3C 產業」發展為榮。但先進國家可能更在意「產業 3C」--文化(Culture)、創意(Creativity)與工藝(Craftsmanship)的落實,像丹麥家具產業即以在此3C方面的投入為傲。斯堪地那維亞的工藝水準早為世人所肯定,不過很多人祇知其一,未識其二,他們重視創意,卻少有人去深入瞭解他們如何耕耘,丹麥家具設計了不起的表現,原有所本,我的發現,乃以丹麥工藝精神為題,旨在拋磚引玉,期盼大家繼續反思。何況現在丹麥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已經又進一步推展 From HANDCRAFT to MINDCRAFT 的運動,未來發展或不可限量,值得觀察。
家具大師韋格納,傳統家具的創新者、丹麥現代的先行者。書中大幅著墨,極盡可能旁徵博引,亦經嚴謹求證,以便提供讀者完整正確訊息。在此過程網路資訊雖然取得方便,但以訛傳訛往往離譜。又現在可以找到的韋格納早期文獻,多是丹麥文,可以參考的英文資料不足,確實困擾,為此數易其稿,難以拍板,就如韋格納說:「The chair does not exist. The good chair is a task one is never completely done with.」好椅子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看來要寫好韋格納,也是有相同的困難度,所幸年初 PP Mobler 提供他們的一本藏書--1965年出版 Wegner : en dansk mobelkunstner,詳盡敘述韋格納早期與木工匠師約翰內斯.韓森(Johannes Hansen,JH)二十五年的合作,這是一本專論韋格納的書--稱得是人類的文件(human document),內容關於一位年輕設計師的辛勤努力和耐心,關於不妥協的藝術家與同樣用心工匠之間的合作,以及有關他們共同合作打拼的成果。這段歷史適時填補韋格納與丹麥家具工房傳奇故事的空白。總計韋格納與 JH 合作半世紀,直到工房關門(1940~1990),此外他也與 CH(1949~)及 PP(1953~)分別合作,即使韋格納在2007年辭世,他們的關係依舊。算算韋格納與三家工房的合作竟長達170多年,真是世間少見!
丹麥家具經典設計,此一章節以47篇圖文佐以七字標題,各別介紹丹麥廿世紀六位大師和當代設計新秀的經典作品。這些家具絕大多是本人近十年來的收藏。因為自己擁有,曾經體驗,所以才敢大聲點名推薦。日本北海道東海大學織田憲嗣(Noritsugu Oda)教授,因為收藏上千張丹麥椅子,才完成《Danish Chairs》這本巨著,本人自不量力勉強為之,敢在退休之後,將書出版。
為何丹麥家具體驗行?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淵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曹植與楊德祖書】,家具知識如果祇是來自書本或網路,總覺不夠扎實。為了說話壯膽有所本,去年懷德居起航丹麥,展開這趟集朝聖、研修、學習和體驗之旅,眼觀心想話丹麥。本書乃從數千張照片中,細挑慢選,圖文並陳,提供讀者另類旅遊心得分享。
後記:大師椅子懷德居看得見。經過十年耕耘,韋格納的設計懷德居收藏不少,幾近完備!我們的努力,PP Mobler 看到了,自然懷德居從推廣者角色躍為代理者身分。體驗館陳列好家具,好家具不祇是在書本上「看」得到、更當親手「摸」得到,尤其椅子,還要讓大家「坐」得到,懷德居更將努力讓大家輕鬆「買」得到。
一本椅書孕育卅年才出世,大雞慢啼!名字如何取?衣服如何穿?當然要用心。《名椅好坐一輩子》,書名取得好--SITTING PRETTY;而以懷德居家具圖書館為背景的孔雀椅,深孚眾望被選為封面故事的主角,尤其巧合,名椅和作者同年誕生,孔雀「東南」飛,就在她出生64年後,從丹麥飛到作者的出生地,給這本椅書的封面平添了些許故事。
林東陽
推薦序1
丹麥現代名椅的啟示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對柯比意的廊香教堂著迷,朝聖般參訪好多次,每次都有新的感動、新的讚賞,說它是神祕的建築、是光的建築,光穿透了他的靈魂;是聲音的建築,有聖歌在空間迴盪;是雕塑建築,讓他五官共鳴,是純粹美的饗宴。
作者林東陽教授,鍾情北歐經典家具,也一樣去丹麥朝聖,他在台北科大工設系家具組專業教學近三十年,不僅飽覽重要家具專書名著,同時典藏經典名椅多年,朝夕使用玩賞。林教授的丹麥體驗旅遊,參訪了丹麥設計中心,韋格納大師的家、工房、美術館等,將細密的觀察體驗與豐富的學識,透過激盪的心靈,寫出這本專精且有創意的《名椅好坐一輩子》,讓人讀起來充滿美的陶醉與愉悅的充實感。
翻開目錄令人驚喜,內容豐富,標題有創意!章節有如粒粒珍珠,串聯出丹麥現代家具設計的發展,散發智慧的光采。
重新認識一張椅子,以詩和音樂來比喻椅子,「詩是由文字構成,正如家具是由細部構成一樣,」「上帝存在於細節中,細節決定品質」,點出了丹麥家具設計的精髓,並引導讀者欣賞家具之美。體會家具的和諧、舒適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丹麥工藝精神,他們在文化Culture、創意Creativity與工藝Craftsmanship「產業3C」方面的落實,足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借鏡,作者語重心長地期望丹麥能、台灣也能。
獨闢章節談家具大師漢斯.韋格納,傳記題材的敘述,並兼顧家具藝術的欣賞,強調「手」與「工藝」兩者結合才是優秀的家具設計師,這點其實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反省,是否該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的「手」再找回來。此章並藉由韋格納與家具工房的合作關係,認識家具大師的設計觀、設計藝術源流、創作理念、設計的程序與方法,以及與產業團隊的合作等。是設計科系學生的好教材,也是台灣發展文化產業值得參考的一本椅子專書。
導賞經典家具,傳達每款椅子的故事或典故,每件作品的型號、製造、年代、材質、尺寸都很詳盡,其中亦有創作發想或根源,有趣、啟示多,彷彿欣賞名畫作品般,木工技術、創新工法、專有名詞等,皆經作者嚴謹考證。而書是圖文並茂的普普風,很親切,讀起來令人快樂。
前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 趙國宗
推薦序2
名椅好坐一輩子,好人一輩子,奇特一輩子
1981年進入台北工專任教30多年來,認識不少人,但夠得上「奇特」的人不多,東陽兄是其中一位,因為在同一教學單位(工業設計科分產品組、家具組、建築組,我在建築組,他在家具組),對他的了解因此深刻。
「奇特」的定義若不咬文嚼字,大概可說是長期對某些自我理想的堅持與實踐,在當時的年代這種人已經很稀有了,現在眼睛可能開始老花了,所以更少看到,很懷念。本來他有意將家具知識館設於台北科大,但此理念並未受到系上認同,因而轉而設置於林口老家,幾年前參加懷德居開幕式,感觸相當深,倒也不是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想法,而是理念與夢想的堅持,就像他在自序中提及韋格納所說的:「好椅子永遠沒有完成的一天」,這與建築的專業中所常掛嘴邊的話:「設計永遠做不完」異曲同工,都是追求完美的心理素質在作怪。
形容某個人有「木頭」的特性,應是指對那種自然、溫暖、紋路獨一、永遠是活的、擁有生命的神祕感的「木」情有獨鍾的人。每當他說起木頭家具已漸不被教學重視時,就面露複雜的表情,記憶猶新,尤其在退休之前的那段日子,或許這其中所夾雜的失望正是成立懷德居的部分原動力。
丹麥已從HANDCRAFT推向MINDCRAFT,真令人羨慕,台灣技職教育多年來迷思於SCI的追求,浪費了多少年輕學者的熱誠與能量,產業的精緻化嚴重倒退,學術界與社會脫節,與產業界形成嚴重斷層,執教三十餘年,越覺得有他這相同理念及同好的好朋友是幸運的。
出書是一大工程,出好書更是要有毅力,對木頭情有獨鍾,從東陽兄每次向我介紹木家具時的眼神看來,相信這本書只是試金石。
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蔡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