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風景,而在於有新的目光。」
――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放鬆,讓你的手和鉛筆跟隨眼睛所見。你得到的回報將是,一幅看起來、感覺起來如自有其生命、令人驚歎的畫。曾經只是紙上標記的東西剎時鮮活了起來,有著深度、意義、感受,和一個獨特的故事。
讓你的心帶領著你的手。信任你的眼睛。輕鬆一點。
突然間,你看見的東西不一樣了……
每個人生來都有創造力,以及發揮這種創造力的潛力,
但在我們這個物質社會,許多人羞於運用自己的創造力。
於是他們悄然關閉內在生命的這個部分。
即使學習運用自己的創造力的人,也會發現他們被過往的情緒阻撓。
本書以一種輕鬆又充滿樂趣的方式,為我們解釋創造力背後蘊含了哪些潛在的心靈因素,
讓你從事或欣賞藝術創作時,更認識創作者和自己。
畫圖提供一種安全的方式,讓我們開啟我們的內在生命,與周遭世界融為一體。
書中好玩又具深度的練習,邀請讀者探索你的感受、療癒你的意識,
不只教導繪畫必需的技巧,也指出探究內在生命、啟迪靈感的方法。
畫畫愉快!
◎本書帶領你探索三個不同的繪畫途徑:
․鉛筆與知覺:觀察並畫出現實世界所見,從鉛筆畫看出你的悟性
․蠟筆與意識:探索並畫出你內在的記憶、情緒和夢境的世界,從蠟筆畫看出你的內在情感
․墨水與直覺:利用直覺並讓它指引你作畫,從墨水畫看出你的直覺智慧
作者簡介:
瑟‧威廉斯(Heather C. Williams) 任教於聖地牙哥聯合學區(San Diego Unified School District),並在自己的工作室教授星期六的繪畫課程。除了美國各地,她也曾在英國、澳洲、義大利、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地旅行及教學。全球超過十九個國家的數百位教師、諮商師、治療師和保健員,在他們的社群運用威廉斯的繪畫方法。每一年,她舉辦一次關於本書為期七天的密集訓練課程。她的許多畫作是美國私人藏家的標的。 威廉斯是威斯康辛大學藝術人文學士,並被南加州地區普羅斯伯羅斯本體論學校(Prosperos School of Ontology)任命為高級守護導師(High Watch Mentor),研究本體論之餘,也修習藝術和人文。她長年從事教學工作、旅行,與愛滋病患、用藥成癮的青少年和成人、有心理健康問題及學習障礙的人一起工作。 目前威廉斯與她的伙伴辛西雅(Cynthia)、兩隻迷你臘腸狗閃亮腳趾頭(Twinkle Toes)和湯米(Tommy),住在加州維斯塔(Vista)。若想進一步了解威廉斯的繪畫班、工作室和訓練課程,可以造訪她的網站:www.drawingtogether.com。
譯者簡介:
陳品秀
台北市人,台大哲學系畢業,先後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州立大學和亞歷桑納大學藝術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主要關注為視覺藝術和大眾文化。現為英文教師,並從事藝術創作和翻譯,譯作包括《設計小史》、《時尚小史》、《設計的表裡》、《觀看的實踐》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威廉斯寫就一本全面性的指引,指出邁向藝術創作的三個途徑:看、感受、直覺行之。她帶來一種深刻的精神感受力,以及多年來作為一位藝術治療教師集結的作品。本書呈現的活動引導讀者一窺藝術的奧祕:純屬個人、靠雙手完成的經驗。加入海瑟的旅程,進入你的創意自我。」
――卡帕席恩博士(Lucia Capacchione, Ph.D.),藝術治療師、《與感受同在》(Living with Feeling)作者
「綜觀史上的神祕主義者和藝術家,都領略到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如何交融,並透過繪畫活動彼此形塑――當物質世界被一個人的知覺和親密姿態同時激勵之際,精神被賦予了明確而特殊的形貌。讓你的雙手帶領你,透過當你全心投入繪畫實作時湧現的心像和感受來揭開神聖國度,用這本充滿智慧、精心製作的書作為精神和藝術的指引。」
――麥克尼夫(Shaun McNiff),《藝術治療》(Art as Medicine)作者
「威廉斯帶領她的讀者進入線條和明暗、內在和外在風景的世界,以及自然世界和人心的每一個角落,為任何渴望畫圖的人,更甚者,任何亟欲感受和去看的人,提供有用的練習和樂於幫助的雙手。」
――梅西爾博士(Eric Maisel, Ph.D.),《無懼創作》(Fearless Creating》作者
名人推薦:「威廉斯寫就一本全面性的指引,指出邁向藝術創作的三個途徑:看、感受、直覺行之。她帶來一種深刻的精神感受力,以及多年來作為一位藝術治療教師集結的作品。本書呈現的活動引導讀者一窺藝術的奧祕:純屬個人、靠雙手完成的經驗。加入海瑟的旅程,進入你的創意自我。」
――卡帕席恩博士(Lucia Capacchione, Ph.D.),藝術治療師、《與感受同在》(Living with Feeling)作者
「綜觀史上的神祕主義者和藝術家,都領略到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如何交融,並透過繪畫活動彼此形塑――當物質世界被一個人的知覺和親密姿態同時激勵之際...
章節試閱
前言
我一直很喜愛畫畫,也一直熱愛教學和學習。利用繪畫來了解周遭世界和自己多年後,出版一本關於繪畫的書似乎再自然不過了。然而,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繪畫的書。它是關於繪畫這個神聖活動的書。幾乎每個人都同意繪畫具有一種神聖的本質。而幾乎每個人也都同意藝術(無論是繪畫、油畫、雕刻、舞蹈、寫作、歌唱或演奏)是一種轉化的過程。
我在路德教會的環境中長大,就讀公立學校和教會學校。當我還是路德會聖馬可學校(St. Mark’s Lutheran School)六年級生時,在復活節那天畫了一張圖,描繪從空蕩蕩的墓穴內部看出去,望著一個讓人非常驚異的抹大拉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即使年紀還小,當時我已經是那種沉思默想的人了。我想體驗生命的深度和靈性。
到了二十歲,我展開追尋之旅。離開威斯康辛來到舊金山時,我想找一間葛吉夫學校(Gurdjieff school),卻遇到了沃克(Thane Walker)。雖然他主持的學校並不是葛吉夫學校,但他曾跟隨葛吉夫學習,而這樣甚至更好。我最重要的成形階段(二十歲到三十二歲)就在沃克的學校普羅斯帕羅斯本體論學校(Prosperos School of Ontology)度過,修習課程。我是當時眾多正在追尋的年輕人之一。我們敞開胸懷,讓沃克的學說來塑造我們(如果「塑造」這個說法還算貼切的話),沃克觸及每位學生的困惑點,並從那裡出發,引領學生趨向他在展露心智、在意識裡的真正認同(true identity)。
在意識裡,我們可以做出正面的改變。在我的繪畫課和這本書裡,我都採用了這種作法。屆時你將被要求專注於當下,然後從那裡,你會被引導去用一種新的理解來畫出你自己。
三十二歲時,我回歸藝術,並結識了薩瑟(Jan Valentin Saether),一位住在加州威尼斯(Venice),像維京人一樣的挪威繪畫大師。當時我就住在附近,於是開始上繪畫課。不久,他問我(和兩個男孩)要不要作他的弟子。當時情況迫使薩瑟先生、他的妻子麗芙(Liv)、小孩和兩個弟子(一位是我),搬到馬里布一間老舊的大房子。我們自己做媒材,碾磨顏料。油畫課是在每週六上午十點到下午五點。繪畫課是每週二晚上,而星期五晚上,我們有一個對外開放的人體素描工作室。我在馬里布住了十年。因為弟子是不支薪的,白天我為馬里布臨時工介紹所(Malibu Temporary Agency)工作,利用晚上和週末作畫。在本書的第一部,可以看到薩瑟先生對我的生命的巨大影響。
露易絲•賀(Louise Hay)進入我的生活後,生命又有了轉折。我突然發現自己同時在賀氏基金會(Hay Foundation)和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的好萊塢生命中心(Hollywood Center for Living)教導愛滋病患美術課程。在那裡,我認識了卡帕席恩(Lucia Capacchione),她寫了很多關於繪畫的書。卡帕席恩運用非慣用手(nondominant hand)的觀點,大大影響了我的創作。當克蘭(Patricia Crane)在露易絲•賀的祝福下創辦露易絲•賀教師培訓所(Louise Hay Teacher Training)時,我受邀成為助理教師,在所有訓練課程中介紹我的繪畫練習。在六年多的時間裡,我們培訓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八百多名露易絲•賀教師。這些教師樂於利用這種新的繪畫方式,親近自己的內在智慧。他們激勵我寫出本書的第二部。
四十三歲時,我搬回威斯康辛,住了七年。在這段重新與家人建立聯繫期間,我在幾所大學教授繪畫,也教密爾瓦基郡立監獄的受刑人畫畫。透過密爾瓦基一個非營利組織「藝展」(ArtReach),我應聘教授繪畫,對象包括有躁鬱症、暴食症、有發展障礙和有精神創傷的人;進行毒品和酗酒康復療程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阿茲海默症、愛滋病和癌症患者;以及一個稱為「開放門」(Open Gate)的中途之家安置的一群遊民。這些人有些已經被貼上重殘標籤,透過繪畫練習──就像其他所有人一樣──體驗了深刻的洞察!他們激勵我寫了這本書。
本書的附圖有一百五十多幅我自己的畫,反映近五十年的觀看經驗,以及超過一萬兩千個小時的人體素描課程。對於將自己的畫帶出工作室來與大家分享,我當然非常興奮激動。此外,我的一些學生同意我收錄他們的作品。我誠摯地希望你們,我親愛的讀者,會仔細審視我們的畫,並覺得受到啟發,探索把繪畫當作自己的一種神聖活動。
如果你才剛開始畫畫,或者如果經過數年後重拾畫筆,請溫柔地對待自己。不要拿自己的作品去和別人比較,而是把精力放在傾聽,並跟隨你在自然中所見的方向。你的觀點就是你最神聖的資產之一。除了你,沒有人擁有你那獨特的眼界。當你展開你的繪畫之旅,將會遭逢顛簸和坑洞,有時路程可能很崎嶇。當你覺得需要運用本書的練習,特別是如果身處痛苦或困惑之際,給自己一點體驗、探索、犯錯和自覺愚蠢的空間。讓你的引領你的手,邁向大覺醒(great awakening)──隨著展露心智找到你的真正認同。
繪畫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活動──只要看看任何與紙張和蠟筆獨處的孩子就知道了。我們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需求,想用一種有意義的方式來連結自己的內在與外在世界──而繪畫就是一種讓人滿意又強而有力的方式。這也是一種以新的眼光,去看待習以為常的熟悉事物的安全方式。你多常靜靜地坐一會兒,平靜下來,放鬆心情,並再次與自我較深層的面向溝通?眾所周知,繪畫是發展手眼協調的利器,強化你觀察眼前事物的能力,並提升視覺思考力(對發展創意發想助益良多)。
因為希望協助他人體驗繪畫的諸多好處,我寫下現在你手中這本書。我將本書分為三個不同的篇章,每個篇章都以一節引言討論作為開端,接著逐步進行到一組繪畫練習。在第一部「鉛筆與知覺」中,你會把焦點向外放在人、地、物的物質世界。通常長大成人後,你會習於相信人、地、物和自己是分離的。你可以說出看見的每一個東西的名稱:那是一棵樹、一張桌子、一盞燈、一個人。說出所見與畫出所見是不同的。繪畫運用到大腦的不同區域。然而,說出某個東西的名稱讓你和所見的東西分隔開來,繪畫則讓你和看見的東西連結在一起。當你覺得和某個東西有聯繫,更可能去關注它──甚至對它富同情心。第一部的每個練習都有一個你必須達成的特定重點。我也加入暖身練習,幫助你畫出所見的周遭世界。即使你喜歡的是富想像力的圖畫、幻想式創作或抽象作品,我確信你仍將發現這些暖身練習很有幫助。
第二部「蠟筆與意識」會幫助你,把焦點向內放在記憶、情緒、夢境、潛意識模式和你的內心智慧這類內在風景。潛意識心智是浩瀚的嶄新領域,等待你去探索。心理學是一門相當新的科學,只有百年歷史。而就算治療師和諮商人員可以協助你理出頭緒,卻無法和你一起進入你的記憶。他們無法感知你的感受。他們無法拋棄舊態度,換上一種新理解。你才是唯一能做這些事的人。要探索你的內在世界,繪畫是一種安全、有效、適當又好玩的方式。第二部的練習為你提供明確的遵循方向,讓你探索自己的情緒感受並把它們畫出來。如果做這些練習時,你覺得需要專業人員協助處理出現的某些情緒,隨時聯絡你的諮商人員、牧師或治療師。別忘了帶著畫一起去!
在第三部,你會把焦點放在內在,只是這時會關注潛意識心智一個較精微的面向──你的直覺感受。直覺的另一種說法是,你內心的沉靜、細微的聲音。每個人都有這種聲音;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傾聽這個聲音。這個單元的兩項練習是用來幫助你跨越意識的門檻,讓你傾聽並感受到內在的直覺智慧。
前言 我一直很喜愛畫畫,也一直熱愛教學和學習。利用繪畫來了解周遭世界和自己多年後,出版一本關於繪畫的書似乎再自然不過了。然而,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繪畫的書。它是關於繪畫這個神聖活動的書。幾乎每個人都同意繪畫具有一種神聖的本質。而幾乎每個人也都同意藝術(無論是繪畫、油畫、雕刻、舞蹈、寫作、歌唱或演奏)是一種轉化的過程。 我在路德教會的環境中長大,就讀公立學校和教會學校。當我還是路德會聖馬可學校(St. Mark’s Lutheran School)六年級生時,在復活節那天畫了一張圖,描繪從空蕩蕩的墓穴內部看出去,望著一個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