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三言社出版《設計小史》新版書!
◆第一本內容精要、資訊完備的設計史隨身書
◆德國權威出版社Du Mont經典系列叢書!
◆一次博覽當代經典設計和設計名家的故事
◆從基礎概念、風格沿革、設計大師到材質發展,全面解答設計關鍵問題
◆內附好用資訊――設計大師簡介、專有名詞解釋、設計大事記、博物館一覽及中英、英中索引
設計界關鍵人、事、物,一次完整介紹,最完備的精華版世界設計史!
一本完美的設計史隨身書,輕鬆讀、隨時看!
設計是什麼?設計一詞出自何處?設計史源於何時?好設計訴求哪三大功能?誰是史上第一位設計師?哪一家公司是量產市場的鼻祖?哪些設計師是當今設計界的超級巨星?未來的明日設計走向為何?
在設計成為顯學的今天,認識設計史與當代設計大師已成為多數人必備的常識。對於有心涉獵的讀者,往往會發現設計史相關書籍相當缺乏,且多是大部頭的精裝書。為了讓知識的吸收更貼近讀者的需要,德國權威出版社DuMont以精美的圖文編排,將大量專業知識去蕪存菁,濃縮在方便攜帶的開本中。
相較於市面上其他書籍,本書的出版相當難能可貴,針對多數人的需要,提供了一部易讀且有組織的設計史,並引介這個日益複雜的主題。本書圖文並茂,讓讀者輕鬆認識設計史,並建議讀者充分利用本書提供的完整資訊,時時增進個人的設計知識功力,品味設計的美學生活。
書中內容涵蓋當代所有經典的設計風格和代表設計師的介紹,書末更檢附好用的查閱資訊,是設計愛好者最方便的隨身小百科,更是濃縮精華版的世界設計史。
作者簡介:
湯馬士•豪菲(Thomas Hauffe)
畢業於波鴻大學(University of Bochum),論文主題是關於1980年代的新德國設計運動(New German Design movement),現為藝術和藝術史書籍編輯。
譯者簡介:
陳品秀
台北市人,台大哲學系畢業,先後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州立大學和亞歷桑納大學藝術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主要關注為視覺藝術和大眾文化。現為英文教師,並從事藝術創作和翻譯,譯作包括《時尚小史》、《設計的表裡》、《觀看的實踐》等書。
章節試閱
設計是什麼?
今天,對多數人來說,隨著「設計」這個詞彙使用得愈加頻繁,它的意義反而變得不甚清楚了。媒體、廣告業和行銷界都基於不同的目的而使用這個詞彙,並經常將其不斷衍生的意義指向完全不同的面向。那麼,在這團混亂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呢?
設計和計畫
就詞源學而言,「設計」(design)一詞來自拉丁文disegno,這個字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便用來指稱作品的草圖或素描,大體來說,就是一件作品最根本的理念。據此,在16世紀的英國,「設計」一詞意指「製造完成某件東西的計畫……一件藝術作品的草稿」,不過根據本哈德.比爾德克(Bernhard Bürdek)的說法,它已具備「應用藝術物件」的意思了。
工業革命
今天,我們通常使用「設計」一詞來泛指工業產品的草圖和計畫。所以,至少我們可以將這個詞彙局限在工業革命後的時期,工業革命始於英國,然後擴散到其他國家。而隨著工業化的到臨,設計史也跟著展開了—約在19世紀中葉。
詞彙定義
人們通常怎麼去定義一個詞彙呢?一般來說,我們會介紹它的主要含意和重要特性,並且把它和相關詞彙做個區分。在「設計」這個例子中,一方面人們總是企圖將它和藝術做分野,而另一方面則想把設計和手工或工藝區分開來。
沒錯,在設計史的課程中,對於設計是什麼、它應該完成的任務為何,以及什麼是該強調的重點等,大家的看法相當分歧。於是,可以想見的矛盾牴觸便跟著出現,針對「設計」的意涵為何也不斷爆發嚴重爭論。在德國,1945年以前的時尚工業產品甚至不稱為「設計」,而叫做「產品造形」(Produktgestaltung)或「工業塑形」(industrielle Formgebung)。
假設
設計的定義和內涵都已經改變了。稍早,定義「設計」的單一取決因素為一件產品的工業生產,因為在工業化過程中分工情況愈來愈明顯,從第一份草圖到實際產品的出現,這整個過程不再掌握在同一個人手中。於是,工業化造就了設計師這個職業的基本需求,而這些人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工業設計師。
和工業生產方式密切相關的是系列生產以及大量製造:許多日常用品,像是各種家具等,並不只生產一件,而是採大量製造的方式。新的配送方法(型錄和銷售代表等)以及漸增的廣告運用也創造了極高的營業額。19世紀中葉,在排除了諸多貿易和關稅障礙之後,買賣更加國際化了。
改革運動
從工業化的早期開始,社會上就不斷興起各種運動,尤其是在英國和德國兩地,這些運動想要透過精巧的工藝、社會參與以及大眾品味的培養等改革,去對抗工業革命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改革運動的方向之一就是堅決回歸過去,以品質較好的手工製品取代廉價、質差的工業產品。第二個方向則是在配合工業製程的情況下,力求產品造形和款式的改善,以便能夠生產出時髦、價廉、耐用和美觀的工業產品。
「形隨機能」
系列生產的道德和社會面向也促成了設計的美學定義,其中又以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理論影響最深。首先,現代主義和機能主義的支持者會假設物件的造形只須合於它的功能,而不必加上任何表面裝飾,其次,工業生產條件會要求一種標準化、簡單、幾何的造形語言,以便能夠廉價地製造出優質、耐用的產品,而這些也是社會改革所必備的。直到不久之前,機能主義的理論幾乎就等同於工業設計的美學定義。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設計成為造形簡單化的同義詞—簡單的造形加上更佳的實用性、較高的品質和合理的價錢。
設計師這個職業
當然,「設計師」一詞並沒有版權;原則上,任何人只要計畫並製造出某件東西就可以稱他或她自己是一位設計師。事實上,許多偉大的設計師沒有接受過專門教育,而是被訓練成建築師或出自廣告業。不過今天,人們通常會到大學或專科學院修習工業設計或平面設計。
工業設計課程涵蓋了設計工作中的所有重要主題:美學、符號學、色彩理論等等。物件的分析和呈現須透過幾何、透視和比例的研究來陳述。而技術物理學、材料科學、構造、品質標準和系列化也佔據了設計過程中的各個技術層面。人體工學是工業設計研究的一個獨立領域,它把焦點放在人類和環境的關係上。再者就是,公平健全的工作條件和安全這類問題也屬於設計教育的一部分。
設計教育課程裡有一個領域是把重點完全集中在產品計畫上,也就是說,集中在與發展、行銷一件產品有關的組織、經濟、法律以及市場問題上。而實際的情形是,當專利和廣告成為產業努力建立競爭優勢的絕大因素之後,這個領域,也就是所謂的「設計管理」,也變得愈來愈重要。
而設計史和設計理論也擴展了設計師的教育視野。
設計師的作品具有下述幾個焦點:藝術/美學、技術性/功能性、行銷方針、理論性/科學性,以及組織/行政。實際上,這些領域都有重疊的傾向,因為技術因素和經濟因素有關,而美學議題也會對行銷造成衝擊。
設計的實際應用和這個職業本身一樣多變。我們通常會將設計區分成商業設計和工業設計,雖然在今天看來,「工業」一詞似乎很難說得通,因為產品造形和組織之間的界線往往是模糊不清的。
工業設計的焦點從日常用品,像是家具、居家設施、居家產品和衣物等,擴展到機械製造、汽車,甚至到飛機產業。所以,設計師這個職業不僅止於那個可見度極高、充滿消費商品的「美麗」世界,他們同時也設計坦克車、火箭、外科手術工具、震動器和保險套。近年來,設計師更將觸角伸進醫藥科技和復健領域。如此一來,在經過多年的忽視之後(打破了無意願去面對或接受人類也有其他需求的心態),輪椅、殘障病床和殘障人士的行走輔具也在造形和功能上做了大幅的改善,使得這類裝備更實用,更易於操作、更個人化,並且不再揹負臨床設備的印記—就心理學觀點而言毋寧是一大喜訊。
平面設計
平面或商業設計涵蓋了所有的傳播場域,這也是它為什麼常常與「傳播設計」一詞交換使用的原因了。曾經,平面設計師的職責只是製作海報、標語牌和廣告,或是打點一家公司的公共形象—也就是說,他們的主要工作都屬於紙上作業。今天,既然傳播也發生在電腦螢幕和其他視聽媒體上,設計師便同時得關切電腦程式的發明,還有就是企業內部的傳播規則以及資訊交換。
設計的功能
設計—一項產品或服務的草圖和計畫—是產品造形伴隨功能而至的一個過程。這裡的「功能」並不只局限於技術或人體工學上的效果,它是一個兼具美學、符號學或象徵傳播效應的整體功能網絡。早在1937年,捷克哲學家穆卡羅夫斯基(Jan Mukarovsky)就為建築制訂了五種功能說:「即時的、歷史的、個人的、社會的和美學的。」自此,雷同的理論模式便相繼出現,因為造形和功能的關聯一直都是設計史中一個主要且極富爭議的探討議題。總之,就設計而言,你可以說一個物件必須具備三種基本功能:
1. 它的實用、技術功能,
2. 它的美學功能,
3. 它的象徵功能。
設計是一門科學
設計是集各種方法之大全的一種科學,這些方法來自技術、經濟、社會科學和藝術等不同的領域。在設計史的課程裡,這些領域必須經過理論和設計上的多方評估。自從機能主義在20世紀初興起,並堂堂邁入1970年代之後,工業量產品在功能和技術上的追求被認為是衡量一件工業產品造形好壞的標準。不過,另一方面,美國工業設計中極為普遍的「流行款式」,則把市場的行銷面向擺在第一位:在這裡,一件產品的動人外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對地,德國在1950和1960年代的設計則具有高度技術導向,例如,他們會強調工作場所的人體工學以及一件產品的實際便利性。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尤其是在我們論及「後現代」之後,藝術也日漸成為詮釋設計功能的一員。人們體認到設計不光只是實現技術和材料功能,它也是一種傳達媒體,於是心理學、符號學和其他傳播學的各種方法就被應用於設計上,以便調查、描繪該設計品的象徵意涵。一張椅子不再只是一張椅子:沒錯,它的功能絕對不僅是供人坐下的一種工具而已,它同時也訴說著一種清楚的宇宙性語言。例如,老闆的椅子記錄著社經地位;若做為藝術物件的話,它則反映了主人的個性。
跨越界線
到了1980年代,衝突日趨頻繁,首先在義大利,然後遍及全歐,而德國尤顯激烈,衝突發生在傳統機能主義和反對設計舊模式—簡約,削減到只剩下純粹功能—的新設計原則之間,以及對工業量產品的定義上。忽然之間,展示在畫廊和美術館裡、由手工完成的原型和物件被說成是設計品,它們不再只凸顯技術,而是旨在喚起情感;它們不僅實用,也很美觀,是一種事實上棄絕了公眾標準和品味模式的設計作品。這種設計新形態來勢洶洶,並且侵犯了藝術、手工和設計之間的舊有界線。在此同時,不同的設計取向也因電腦化機器的出現而更加便利和提升,並可藉由縮短生產流程而獲取利潤。
設計現況
設計的應用範圍也改變了。昔日只有實際的物件造形才是重點,而今天,從電腦程式到造形、服務、企業設計以及公眾形象,每一件事無不經過設計。最新的設計領域就是我們所說的「服務設計」,它在持續成長的休閒部門中找到了自己的新任務。而除了設計本身,所謂的「設計管理」也贏得前所未有的關注。
新領域也在設計的古典區塊中展開。如今新的工業設計因素也值得注意,例如,電子產品材料的環境耐受性、圖片清晰度,以及其使用者友善度等,在這個領域裡,科技功能不再明確,反而愈來愈不具體。
設計史
當人們說到設計史的時候,他通常指的不只是設計的技術、經濟、美學和社會發展,同時也涉及它的心理學、文化和生態面向。設計史不只是由物件及其造形所構成的年表,這段歷史也記錄了生活的形態,因為人類和其所製造並使用的物件之間的關係,反映了文化史的一大切面,尤其是在20世紀。
設計是什麼?
今天,對多數人來說,隨著「設計」這個詞彙使用得愈加頻繁,它的意義反而變得不甚清楚了。媒體、廣告業和行銷界都基於不同的目的而使用這個詞彙,並經常將其不斷衍生的意義指向完全不同的面向。那麼,在這團混亂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呢?
設計和計畫
就詞源學而言,「設計」(design)一詞來自拉丁文disegno,這個字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便用來指稱作品的草圖或素描,大體來說,就是一件作品最根本的理念。據此,在16世紀的英國,「設計」一詞意指「製造完成某件東西的計畫……一件藝術作品的草稿」,不過根據本哈德.比爾德克(...
推薦序
導論
設計:在藝術……
設計無所不在。這句話在空氣中迴響著,我們可以這麼說—你幾乎可以說,我們在每一次呼吸中都嗅到了它的氣息。
如同藝術和文學、戲劇和音樂那樣,設計也成為主流報紙生活版以及流行報章雜誌文化版面上的固定主題。在從前,商品設計師的大名—著名服裝設計師除外—並不會引起多大的共鳴,但今天,設計界的明星幾乎就和音樂、演藝界的明星一樣有名。像是索薩斯(Ettore Sottsass)、史塔克(Philippe Starck)、查爾斯和蕾.艾姆斯夫婦(Charles and Ray Eames)、瑟恩(Matteo Thun)等人的名字就和他們的設計齊名,而著名設計師本身也具備藝術人格的光環。公司甚至在產品上印了設計師的姓名,如同藝術家的簽名一般。為了增加產品的價值感和商業吸引力,公司會推出「限量和簽名」版的椅子、音響和玻璃製品。而被譽為另一種特殊設計師的建築師也總能贏得公眾的掌聲,尤其是那些勇於突破現狀的建築師:蘇利文(Louis Sullivan)、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以及蓋瑞(Frank O. Gehry)等。
今天,設計已是文化史中被認可的一個區塊。同時,有關現代設計經典作品的知識幾乎已成為一般性的文化資產,設計產品也以展示藝術品的方式呈現出來。設計在經過近年來的蓬勃發展之後,「狂野八○年代」新設計派(New Design)那種具有挑釁意味的家具已安放在美術館內,就擺在索涅特椅(Thonet chair)、鉻鐵家具以及包浩斯燈具的旁邊。設計是文化事件,而大型的設計展覽也像大型的藝術展覽一樣,吸引了無數的參觀人潮。
……和工業之間
設計—產品造形的決定要素—不再只是工程師的特殊考量,而是一項極重要的行銷因素,有愈來愈多公司認為它的重要性足以左右其商業策略。在各項產品技術已臻成熟的這個年代裡,市場上不再有懸殊的品質分野,而決定產品價格的工資和材料費也趨於相同且咸少變動。於是,設計成為致勝的關鍵所在。人們不僅設計個別產品的外形,也設計、營造整個公司的形象,小至公司的信紙字頭,大到公司建築,從袋子乃至於廣告,幾乎無一遺漏—此即所謂的企業識別(corporate identity)。整體的「企業哲學」從裡到外都需要溝通。
企業顧問、設計中心和公共機構,還有經濟部以及商社,全都支持這類透過發表、展覽和競賽所激發出來的設計效應。
總之,設計的整體表現也導致該詞彙的自我膨脹,它就像認可標章一樣,廣泛應用在各種事物上,以增進這些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突然之間,我們有所謂的設計師牛仔褲、設計師玻璃、設計師家具,甚至匪夷所思的設計師藥品。而其中沒有一項和這個詞彙的原始意涵扯得上任何關係。
緊跟著淋漓盡致的詞彙胡謅之後,到了1980年代,在科技發展和新美學思維打破了藝術、工藝、工業和設計的界線之際,針對「設計」一詞的意涵,終於有了頗具分量且嚴肅的討論出現。
今天,「設計是什麼?」這個問題幾乎就和「藝術是什麼?」一樣難以回答。設計因為受到理論和實際面的各種因素影響,不再只具有一種定義。儘管如此,也或許正因如此,嘗試為設計標出其領域範圍,毋寧是極為重要的事。
導論
設計:在藝術……
設計無所不在。這句話在空氣中迴響著,我們可以這麼說—你幾乎可以說,我們在每一次呼吸中都嗅到了它的氣息。
如同藝術和文學、戲劇和音樂那樣,設計也成為主流報紙生活版以及流行報章雜誌文化版面上的固定主題。在從前,商品設計師的大名—著名服裝設計師除外—並不會引起多大的共鳴,但今天,設計界的明星幾乎就和音樂、演藝界的明星一樣有名。像是索薩斯(Ettore Sottsass)、史塔克(Philippe Starck)、查爾斯和蕾.艾姆斯夫婦(Charles and Ray Eames)、瑟恩(Matteo Thun)等人的名字就和他們的設計齊名...
作者序
前言
設計無所不在。近年來,設計成為大家所關切的一個主題––––很難被定義為「嚴肅」題材的「設計」普遍出現在報章雜誌,甚至出現在電視上,這些媒體定期報導精彩的展覽、新設計和「設計界」。而特殊主題的專書、生活時尚雜誌上的耀眼文章、展覽目錄以及本身就是設計產品的書籍也淹沒了整個市場。有幾個個別時期,諸如「裝飾藝術」(Art Deco)、「搖擺的五○年代」(swinging fifties)和「狂野的八○年代」(wild eighties),在這個通俗性的設計面向中尤其突出。
設計史就像藝術史一樣,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術領域。這個領域在英國尤其先進,「設計史學會」(Design History Society)從1977年便存在於世;而當今主要的設計史學家也都是英國人。還有就是設計史和藝術史之間的界線並不十分清楚,設計學者、評論家和設計科系的學生往往來自藝術史這個學術領域。除此之外,他們的作品也見諸報章雜誌或設計界。不過儘管有了這些林林總總的出版和發表,我們依舊很難找到有關這個主題的一般性介紹,抑或是簡單的總覽概要。沒錯,與浩瀚的藝術史場域相較,設計史毋寧是稀少的,感興趣的你最好事先有心理準備,知道設計是個狹隘的領域,並到藝術史部門的書架上繼續探賾索隱一番。另一方面,高度專業性的學術文章和那些賞心悅目但所言不多的大開本圖文書之間,也存在著一道不容易跨越的巨大鴻溝。
這本「設計速成課程」提供了一部易讀且有組織的設計史,並為這個日益複雜的主題做了引介,希望此舉有助於弭平鴻溝。有著豐富插圖的這本書將著重於國際政治和文化關聯的比較與解說。這裡,我們不企圖羅列出所有設計師和公司的名號;相反地,這個速成課程是「被設計」來呈現設計的主要發展路線和產生影響的因素。此外,用以檢視設計史上重要設計師、公司和決定性轉捩點的「小專欄」,也為理解某一時期或傑出設計本身提供了必要的相關例證。
為了提供讀者更便捷的參考資訊,書中同時檢附了名詞解釋、雜誌和文獻參考書目,以及一份全球各地設計博物館和展覽的指引名單。
湯馬士.豪菲(Thomas Hauffe)
前言
設計無所不在。近年來,設計成為大家所關切的一個主題––––很難被定義為「嚴肅」題材的「設計」普遍出現在報章雜誌,甚至出現在電視上,這些媒體定期報導精彩的展覽、新設計和「設計界」。而特殊主題的專書、生活時尚雜誌上的耀眼文章、展覽目錄以及本身就是設計產品的書籍也淹沒了整個市場。有幾個個別時期,諸如「裝飾藝術」(Art Deco)、「搖擺的五○年代」(swinging fifties)和「狂野的八○年代」(wild eighties),在這個通俗性的設計面向中尤其突出。
設計史就像藝術史一樣,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術領域。這個領域在...
目錄
目次
2 前言
8 導論
設計:在藝術……/……和工業之間
10 設計是什麼?
設計是什麼?/設計和計畫/工業革命/詞彙定義/假設/改革運動/「形隨機能」/設計師這個職業/平面設計/設計的功能/設計是一門科學/跨越界線/設計現況/設計史
20 早期歷史 1750-1850
早期歷史/工業和科技/政治和經濟/倫理學和美學/震顫教徒的生活風格和工藝/比德邁時期/中產階級的家居文化
30 工業革命 1830-1880
蒸汽機改變了世界/從工坊到工廠/科技和機械化/普爾門車廂/專用家具/工業擴張和歷史主義/威望和展示/維多利亞時代/世界博覽會和國際競賽
⊙索涅特兄弟
42 改革運動 1850-1914
改革運動/莫里斯與藝術和工藝運動/藝術和工藝運動/「新藝術」:一種國際性運動/「新藝術」在比利時/「新藝術」在法國/南錫/巴黎/德國:年輕風格/慕尼黑/達姆施塔特/威瑪/「新藝術」:擺盪在藝術和工業之間
62 現代之路 1890-1914
現代之路/麥金塔和格拉斯哥藝術學院/世紀轉換時的維也納/「形隨機能」/萊特/德國工藝聯盟/
⊙德國通用電氣公司和貝倫斯
74 革命和前衛 1915-1933
藝術融入生活/塔特林:「藝術家是生活風格的規劃者」/利西斯基/陶瓷設計/織品設計/創意國際/荷蘭:風格派1917-1931/風格派家具設計/風格派建築/包浩斯1919-1933/包浩斯裡的風格派/需求vs.奢華/包浩斯建築/德國的國民住宅/「國際樣式」
98 奢華和權力 1925-1945
對比的年代/裝飾藝術/奢侈的手工藝品/裝飾元素/閃閃發亮/高級時尚/裝飾藝術國際化/工業化量產/美國的裝飾藝術/現代工業設計/設計和科技/大蕭條/流線形/第三帝國的設計/納粹對「現代」抱持的態度/「勞動之美」辦公室/福斯汽車/為人民打造的收音機
110 經濟奇蹟 1945-1960
1950年代/家具的有機設計/美式生活/消費和進步/義大利經濟奇蹟/藝術和設計/德國:從復原到經濟奇蹟/腎形桌和美耐板/「好造形」/烏爾姆設計學院/斯堪地那維亞的居家設計/柚木獨領風騷/丹麥式現代
⊙雷蒙.羅威
144 好造形和好設計 1954-1968
消費和科技/德國/義大利/設計烏托邦/「好造形」和新機能主義/義大利:好設計/塑膠和聚酯/卡泰爾/形象問題
⊙百靈公司
158 實驗和反設計 1965-1976
實驗、烏托邦和反設計/消費社會遭受打擊/機能主義的危機/德國對機能主義的批判/另類設計/流行文化和烏托邦/義大利的反文化運動
166 後現代主義 1968-1994
從現代到後現代/後現代理論/後現代建築/後現代設計/「阿基米亞工作室」/「孟斐斯」/狂野的八○年代/新設計/德國「新設計」/英國:新簡約/西班牙的「新設計」/法國:設計場域的巨星/「新設計」之後/進入1990年代:設計和科技/高科技/微型化/例如:新力/隨身聽/東西消失了/電腦和設計/設計和行銷/例如:帥奇錶/設計管理和服務設計/設計和文化/例如:維特拉/設計和環境/設計和判斷/接下來呢?
195 名詞解釋
197 設計大事記
202 博物館和設計收藏
204 參考書目
208 中英索引:主題
213 中英索引:人名
219 英中索引:主題
224 英中索引:人名
230 圖片出處
目次
2 前言
8 導論
設計:在藝術……/……和工業之間
10 設計是什麼?
設計是什麼?/設計和計畫/工業革命/詞彙定義/假設/改革運動/「形隨機能」/設計師這個職業/平面設計/設計的功能/設計是一門科學/跨越界線/設計現況/設計史
20 早期歷史 1750-1850
早期歷史/工業和科技/政治和經濟/倫理學和美學/震顫教徒的生活風格和工藝/比德邁時期/中產階級的家居文化
30 工業革命 1830-1880
蒸汽機改變了世界/從工坊到工廠/科技和機械化/普爾門車廂/專用家具/工業擴張和歷史主義/威望和展示/維多利亞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