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是一切的開始――――
權威藝術書籍出版社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
當代著名攝影評論家最具啟發性的嶄新攝影書寫
在拍攝影像、欣賞作品、閱讀攝影之前,回到攝影的原點,詳述推進攝影發展的各種攝影法,還原經典攝影作品的原貌:
․認識100個觀念,就掌握100則攝影簡明史
․100個攝影關鍵詞,了解攝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00個攝影人事物,盡覽200多幅珍貴的攝影作品和風格大展
一百多年來的攝影發展史,現今最普及的視覺藝術最精要的記述――――
1839年,攝影問世。
今日,智慧型手機和數位相機讓我們四處看隨處拍,人人都是攝影師。
奔跑的影像,機器中的幽靈;帶著感情觀察,大膽出走……
不只是攝影,也關於有趣的人與故事,昔日時光、今日面貌和未來發展。
布列松、慕卡西、曼雷、安瑟‧亞當斯、威斯頓、伊文斯、薩爾加多、森山大道、野村仁、史蒂格利茲、麥諾•懷特、史泰欽、杜瓦諾、庫德森、札考斯基……跨世紀、跨領域攝影大師提出哪些改變攝影的觀念,他們創造的攝影觀念又如何影響了今日我們所見的攝影風貌?
沒有人預言過攝影的問世,但其實古代人早已實際體驗過攝影,「暗箱」的出現讓室內也有了藍天!「焦距」讓我們可以從此處到無限,當輔助精確對焦的技術越來越可靠,脫焦反而成為一個美學選項?!有人大力反對「裁切」和各種修片手法,有些人則認為攝影作品不是拍攝過程的結束,影像編修政治學的論戰何者取勝?
大多數情況下,超脫對攝影實踐至關重要,攝影師如何成為活在邊緣的「局外人」?「自拍照」是最古老的攝影類別之一,把自己放在照片裡,如何演變成自我表現和身分探索?「決定性瞬間」這種風格如何大幅提升攝影與攝影師的地位,又如何因平凡無奇的過度使用而逐漸減損?當代攝影如何去除「敘事」,又同時在一個鏡頭裡說故事?
要製作「蛋白相紙」一定得打上幾個蛋?!「銀版攝影術」是蘊藏回憶的鏡子,「氰版攝影術」帶我們走進藍色世界,成為黑白攝影同義詞的「銀鹽印相法」主導攝影界大半個20世紀,歷時一個世紀才讓可靠又平價的「彩色攝影」得以實現……攝影的發展史也是人類想像的飛躍!
「針孔相機」沒有鏡頭又不容易對焦,這種不好的相機卻是好的自然相機?「拍立得」讓人立即獲得滿足感,觀看和等待照片在眼前出現成了神奇的經驗!「照相手機」使照片由有形的實體變成短暫的影像,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印出照片!「空中攝影」讓我們一起飛上天,延續並擴大人類的追尋!
◎關於攝影的時間旅行
在相機和鏡頭真正成形之前,攝影只是一種概念。由物件本身出發,呈現出某種特定樣貌的渴望,從人類出現在地球上時就已存在。
攝影的歷史是為了因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狀況、哲學、藝術運動和美學,在科學與科技觀念形塑下持續不斷的發明過程。有些觀念在整個攝影發展史中時隱時現,有些觀念則已經消失或完全改觀而看不出原貌。
攝影的歷史向來不是單線的延續過程,從第一架木製相機就演變到了今日複雜的數位影像製作,而是超越、同化和想像不斷發展而成的結果。
◎10,000個攝影觀念的縮影
在改變攝影的觀念中,書中收錄的觀念是不是最重要的100個?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概念很多,全部列出篇幅極大,大概得在100後面多加一、兩個0。我們不妨將這些觀念視為提要或樣本,展示著形塑且持續影響攝影實踐的觀念範圍。
與其他視覺藝術相較,攝影這種媒材還相當年輕,願意嘗試新的事物。我們已經看到攝影與新聞、旅遊、科學、醫學和藝術結合。
◎人•攝影•創造
數位相機、照相手機、電腦、照片分享網站和照片編修軟體互相結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攝影師大軍。照片去實體化的發展方向已經相當明顯。現在,大多數照片放在硬碟和記憶體晶片裡,而不是家庭相簿或報紙上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會被印成實體照片的數位影像不到五十分之一。影像終於變得和文字一樣,可以儲存及傳輸。
有人認為,攝影不久後將不再是充滿創意的藝術。然而,除了近期的發展之外,要預測攝影的前景仍然相當冒險。雖然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拍照技術誕生,攝影仍是由人類創造,而不是攝影創造了人類。
【100 Ideas that Changed ...書系簡介】
世界權威藝術書籍出版社Laurence King Publishing最具啟發性的嶄新書系
一書介紹100個形塑我們的視覺藝術的關鍵觀念
◆ 深入剖析千百年來改變藝術形式的重要觀念
◆ 以迷人的視覺設計彙整呈現精練記述與數百張精采圖片
◆ 包羅廣泛、啟發靈感的最佳資訊來源
◆ 寫給所有對建築、時尚、設計、電影、藝術、攝影感興趣的讀者的最佳讀物
本書系每一本書都由該領域專家執筆,深入探討該書主題,既可作為深入認識相關領域的知識書,也是可據以實際運用的參考書。
各書篇章大致依年代順序排列,介紹100個關鍵觀念,含括事件、發明、技術、運動等為該領域帶來重要改變的人、事、物。每一個觀念都以簡明的文字搭配絕佳的圖像呈現,探究觀念的發端、後續的發展及帶來的影響。
沒有這些觀念,視覺藝術不會是今日的面貌。
全書系書目(陸續出版):
《改變建築的100個觀念》(100 Ideas that Changed Architecture)
《改變時尚的100個觀念》(100 Ideas that Changed Fashion)
《改變平面設計的100個觀念》(100 Ideas that Changed Graphic Design)
《改變電影的100個觀念》(100 Ideas that Changed Film)
《改變藝術的100個觀念》(100 Ideas that Changed Art)
《改變攝影的100個觀念》(100 Ideas that Changed Photography)
作者簡介:
瑪麗•沃納•瑪利亞Mary Warner Marien
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美術系榮譽教授。持續於美國和歐洲授課,2008年安迪沃荷基金會藝術寫作獎(Andy Warhol Foundation Arts Writer)得主。
著有《攝影:一部文化史》(Photography: A Cultural History),並曾發表許多攝影史相關文章。
譯者簡介:
甘錫安
學業結束後由科學界踏入「譯文界」,現為專職譯者。曾擔任Discovery頻道與資訊雜誌編譯,現仍定期為《科學人》及《BBC知識》等雜誌翻譯。書籍譯作包括《愛因斯坦1905》、《攝影師之心》、《圖解達文西機器人》、《樂觀是一種選擇》等。
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熱愛吸收各類知識,正努力朝「全方位譯人」的目標邁進。最大的心願是知識普及、人人快樂。
章節試閱
室內也有藍天
IDEA No. 1
暗箱 THE CAMERA OBSCURA
攝影不同於飛機和電視,沒有人預言過它的問世,但其實古代人早已實際體驗過攝影。偶爾,當光線通過室內牆上的小孔時,會在小孔對面的牆面投射出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室外景物影像。
上下顛倒的影像投射在室內牆面上的奇特現象,使古代歐洲和亞洲的思想家十分好奇,並在作品中描述這種現象。中世紀時,學者推測光具有某些特性,讓它能通過各種形狀的小孔,使室外場景在室內牆面形成圓形影像。有人運用這種現象觀察日蝕等太陽現象,避免以肉眼觀察所可能造成的傷害。他們讓光通過小開口,投射在黑暗房間裡的平坦表面上。後來,這種技法以拉丁文camera obscura為名,即「暗箱」之意。
10世紀時,阿拉伯學者阿爾哈真(Ibn Haytham,西方名為Alhazen)似乎不只曾經用暗箱進行實驗,還將人類的視覺比擬成它的光學構造。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思想家達文西使用暗箱時,暗箱並非特殊的房間或裝置,而是在黑暗的普通房間加裝透鏡,使室外影像進入室內後更加清晰。對達文西而言,暗箱就像電影院一樣,有走動的人物和生氣蓬勃的天空,充滿活力。他認為暗箱可以成為一種再現方法,提到可以用筆將影像描摹下來。
16世紀和17世紀,許多人想到可以用暗箱記錄我們所見的世界。荷蘭藝術家惠更斯(Constantin Huygens)曾說,跟栩栩如生的暗箱影像相較,繪畫顯得十足死板。大眾對暗箱的興趣越來越高,促使這種器材從黑暗的房間演變成與櫥櫃大小相仿的不透光隔間,可讓人在其中站著或坐著作畫。透鏡成為必要元素,還有其他新裝置協助強化影像和對焦。鏡子則用以將影像倒轉為正立。
但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描繪相同的場景。大眾使用暗箱的次數越多,越渴望在戶外使用。由轎子和單人帳篷構成的所謂「小房子」滿足了部分需求,但真正的突破是暗箱不再是房間,而變成可攜帶的箱子,通常為木製,可供許多行業使用,包括博物學家、科學家、地形學家、藝術家,以及各領域的業餘愛好者。不過,跟房間一樣大的暗箱並未完全消失。的確,今日在世界各地,暗箱仍是熱門觀光景點。
每位攝影發明者都擁有攜帶式暗箱,而暗箱似乎也為構思如何自動產生永久性影像提供很大的助力。
走進藍色世界
IDEA No. 12
氰版攝影術 THE CYANOTYPE
氰版攝影術的特徵是鮮豔的普魯士藍,這種色彩的成因是氰版攝影術不用銀來製作感光材料,而是使用鐵。我們最熟悉的氰版照片是藍圖和藍線圖,統稱為「藍圖」,常用於營造業和建築業。
1842年,約翰•赫歇爾(John Herschel)發明氰版攝影術,當時攝影剛問世不久。氰版攝影術和塔伯特(W.H.F. Talbot)的實物投影一樣,通常不需使用相機。這是將物件或圖畫放在一張感光紙上,加以曝光。曝光後用水洗感光紙,藍色紙面上就會出現白色的物件輪廓線條。
1870年代,氰版紙是由馬里恩公司(Marion & Company)製造,該公司是英國數家供貨給零售業的攝影公司之一。在此之前,使用者可依照簡單的說明自製感光紙,但必須承受雙手可能在過程中染成藍色的風險。
塔伯特和赫歇爾兩人的朋友阿特金斯(Anna Atkins)從小在父親薰陶下成為科學家。她和許多對攝影這項發明感到好奇的人一樣,擁有一部相機。但她對科學和攝影最大的貢獻並非出自這部相機,而是無機身實物投影。由於纖細的藻類標本十分細緻,以阿特金斯的技巧而言難以呈現,因此她直接將樣本放置在氰版紙上。直接由樣本製作影像,似乎創造出一種新的複製品――一種「facsimile」(摹真),這個字源自拉丁文表示「使相似」的字彙。依據這個方式思考,攝影影像不僅是一種再現:它保有被攝物的要素。阿特金斯的限量版著作《不列顛藻類圖集》(Photographs of British Algae)於1843年初版,已知至今僅存不到二十本。
氰版紙能記錄直接在其上書寫或轉印上去的筆記,又能輕鬆製作科學標本的照片,從19世紀到20世紀初一直有為數不多的使用者。攝影師也在正式印相前以這種成本低廉的攝影法製作印樣,用以檢查負片狀況。這種攝影技術問世後,有些攝影師探索氰版攝影術意味深長的特質,但有些攝影師則抱怨它揮之不去的藍色。對他們而言,氰版這種攝影方法掩蓋了主題。
儘管如此,自從具實際用途的藍圖被數位方案廣泛取代後,這種技法似乎找到了忠實追隨者。氰版攝影術已經成為在主流市場中失去主導地位或用途,但在視覺呈現或技術挑戰方面別有一番趣味的另類攝影法。對於兒童和只知道數位攝影(digital photography)的攝影師而言,氰版攝影術快速又便宜,與史上最初的照片同樣讓人驚奇。它可以在戶外、在太陽下製作,也能印在會吸收或留住化學藥劑的任何承載物上,例如布料、木頭或皮革。
不只是襯托
IDEA No. 37
背景 BACKGROUNDS
不論是攝影棚中手繪的背景幕,或是主體後方的場景,背景都是圖片中的重要元素。它可以溫和地強化影像,或甚至以更具吸引力的主題來取代觀看者通常認為圖片主體所在的前景。攝影師可藉由在前景與背景之間建立視覺關係,使圖片更加豐富。
從一開始,攝影師就會為棚內攝影製作簡單的或風景的背景,提供數種背景讓被攝者選擇。有些背景不著痕跡地透過象徵物凸顯影中人的相似點,有些則為創造其他身分預做準備。相機技術隨著時間精進,鏡頭改良也提升了稱為「景深」(depth of field)的背景清晰程度,並且讓背景成為攝影師創意空間的一部分。攝影師可藉由調整景深來減少背景中無關又可能分散注意力的物件,或是強調近處與遠處物件之間的關係。
喀麥隆當代攝影家福索(Samuel Fosso)的作品《高爾夫球員》(The Golfplayer),兼具以上兩項特色。這張照片讓人回想到從前,拍攝全身照一定會使用手繪背景和影棚道具(參見名片照﹝carte de visite﹞),說明被攝者的興趣和熱望。福索同時身為影像的主體和攝影者,滑稽地操弄攝影的寫實主義。他身上穿的是高爾夫球裝,但腳下的草地卻是皺巴巴的藍綠色布料,跟20世紀初大多為黑白的肖像照片一樣。由於長期使用和接觸強烈攝影棚燈光而褪色的風景背景,象徵在相機前扮演某種身分的悠久傳統。
攝影師經常運用戶外場景的現場背景,以註解和塑造影像的意義。背景往往用於強調主體,但不是一定如此。在里斯(Jacob Riis)的作品《盜匪的巢穴》(Bandits’ Roost, 1888)中,前景是男男女女在簡陋陳舊的啤酒店外休息,背景則是曬衣繩懸掛在建築物之間。與世俗的小巷相反,晾曬在繩子上的衣服雖然看來破爛,但在光線穿透下又顯得飄逸。連結圖片中各部分的元素,有時可能隱藏在背景中的角落。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參見決定性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精通於整合前景與背景。在他的作品《聖拉扎爾車站後方》(Behind the Gare Saint-Lazare)中,前景跳躍的人物吸引觀看者的注意。這個人的動作雖然優美,但他的腳快要踩入積水。即將來臨的厄運抓住了觀看者的目光。經過一段時間,當觀看者的眼睛在影像的其餘部分游移時,會看見一張跳躍的舞者或特技演員的海報,姿勢正好是跳躍的主角的鏡像。發現這點之後,這張圖片的意義從低俗的鬧劇變成愉悅地欣賞巧合,以及在火車站附近一處不顯眼的地方的日常生活所構成的視覺詩歌,這座火車站得名自曾經死後復活的聖徒。
不是僅曇花一現
IDEA No. 47
人造光 ARTIFICIAL LIGHT
攝影的字面義是「以光書寫」。沒有光,就無法書寫。但攝影很快就超越自然光的限制,開始運用人造光,不僅用以照亮標準主題,也用來創造自然光無法達成的表現效果。
想像一下攝影發展初期的景況:一位有志於攝影的男士在女士起居間搜刮鏡子,又到廚房拿了平底金屬托盤,把這些東西拿給等在門外的助手,準備用擦亮的表面反射陽光,以便為缺乏耐心的被攝者提供更多光線。相較之下,在有玻璃天窗又悶熱的屋頂攝影棚拍照可能還比較愉快。
攝影發明之後不久,許多人認為必須增加光線,以便拓展攝影實踐的範疇,人造光的構想隨之出現。攝影師四處尋找好點子,偶爾使用劇場聚光燈的強力照明,尤其是在地下的礦坑和洞穴拍攝照片時。納達爾(Nadar)於1860年代初拍攝巴黎新建下水道系列作品時,率先嘗試使用以電池供電的電燈。雨果(Victor Hugo)的著名小說《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中曾將下水道比擬為城市的良心;納達爾把人工製造的光帶進下水道,將下水道重新比擬為偉大的工程成就。
由於軟片速度加快,攝影作品開始採用閃光粉,也就是煙火和魔術表演用於發光的物質。這種物質能發出強烈的白色閃光,但使用時往往危險又造成侵擾。19世紀末,里斯(Jacob Riis)等人拍攝紐約市貧民窟內部狀況時,會用煎鍋點燃閃光粉,或把信號彈打到空中,驚醒廉價旅店住客,拍攝他們驚詫的表情(參見頁80)。無論如何,人造光都有助於捕捉人們不知道有相機存在的表情,創造出一種原真性的靈光(aura of authenticity)。
為了消除早期閃光技術的多數有害蒸汽和煙霧,有人將鎂絲密封在真空玻璃管中,管內僅保留足供短暫燃燒的氧氣,閃光燈泡由此誕生。閃光燈泡和相機快門同步,主導了20世紀。以參與發明閃光燈攝影系統的著名攝影師沙夏(Sasha ﹝Alexander Stewart﹞)命名的沙氏(Sashalite)閃光燈泡,燃燒的物質不是鎂,而是鋁箔。它的底部裝入閃光燈的燈座,使用者按下按鈕後,閃光燈電池提供的電力就能立即產生閃光。艾格頓(Harold Edgerton)發明可產生間歇強光的閃光燈原本是為了科學探索,但於二次大戰中發現重要軍事用途,其後也出現許多商業應用(參見頁104)。數位攝影讓使用者可以使相機在閃光燈發光時同步曝光。
近乎即時的滿足感
IDEA No. 84
拍立得 THE POLAROID
拍立得相機不僅能拍攝圖片,還能藉由相機內的藥包使照片顯影。觀看和等待圖片在眼前出現――形成所謂「拍立得揮動」――是代代業餘快照攝影師鍾愛的神奇經驗。
這個故事聽來宛如企業家的幻想。藍德(Edwin Land)度假時,女兒抱怨必須等好幾個星期才能看到他們度假時的快照。為了回應女兒的抱怨,思路敏捷又活力充沛的藍德設計出曝光不久便能自己立即洗出照片的相機。1948年,他的發明以聖誕節新奇玩意兒的面貌上市,大獲成功。這款相機風行十五年後,彩色版拍立得於1963年取代其獨特的深褐色調黑白影像。
拍立得相機是古老的直接正像(direct positive image)概念的現代化身。使用這款相機的大眾市場版本時,使用者拍照,然後機身吐出照片。當相紙被推出,化學藥包裂開,布滿已感光的相紙,開始顯影。雖然它稱為「即時成像」相機,使用者仍需等待數分鐘,讓顯影過程完成。觀看及等待拍立得影像逐漸浮現,成為家人朋友間珍視的活動。揭去照片上的藥包時,相紙和乳劑還是濕的。此時在旁觀者的要求下,使用者會開始做出熟悉的「拍立得揮動」,搧動那張影像使其乾燥,以便安心拿著照片。後來的SX-70型相機去除了撕除式顯影紙,但照片仍然微濕,需要揮乾。
多數人很肯定這種影像的立即性和隱私性,現在數位相機也具有這些特質。拍立得相機的新穎風味從未減損。社交媒體問世之前,拍立得經常是派對和婚禮的座上賓,趁人不備拍下的獨一無二影像在賓客間傳閱、貼在布告欄上,或是讓賓客帶回家。為了打進青少年市場,在搖擺的1960年代期間,推出了輕量化的平價拍立得機種「搖擺客」(The Swinger)。
藝術家薩馬拉斯(Lucas Samaras)介入自動顯影過程,撥弄並拉伸柔軟黏著的表面,改變逐漸浮現的圖像。一些非專業的拍立得使用者也喜歡偶爾用牙籤在柔軟的影像上亂畫,看看會有什麼結果。寶麗來公司(Polaroid Corporation)了解其主要市場永遠是一般消費者,但也鼓勵知名攝影師使用其產品及提供使用經驗。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曾擔任該公司顧問,而伊文斯(Walker Evans)曾經拍攝照片來探討其獨特的色域。該公司曾邀請藝術家使用超大型的20 × 24英寸相機,甚至設計出可拍攝實物尺寸照片的40 × 80英寸相機。然而,最讓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藝術家著迷的,還是素人快照的多樣性。他和許多一般使用者一樣,經常將拍立得照片排列成拼貼作品。
雖然寶麗來公司於2008年宣告破產,但2010年又推出新版本產品。儘管數位攝影十分普及,但能在機器內多少即時製作出照片的能力,仍是拍立得無可比擬的優勢。
室內也有藍天
IDEA No. 1
暗箱 THE CAMERA OBSCURA
攝影不同於飛機和電視,沒有人預言過它的問世,但其實古代人早已實際體驗過攝影。偶爾,當光線通過室內牆上的小孔時,會在小孔對面的牆面投射出上下顛倒、左右相反的室外景物影像。
上下顛倒的影像投射在室內牆面上的奇特現象,使古代歐洲和亞洲的思想家十分好奇,並在作品中描述這種現象。中世紀時,學者推測光具有某些特性,讓它能通過各種形狀的小孔,使室外場景在室內牆面形成圓形影像。有人運用這種現象觀察日蝕等太陽現象,避免以肉眼觀察所可能造成的傷害。他們讓光通過小開口...
目錄
緒論
改變攝影的100個觀念
名詞解釋
延伸閱讀
英中索引
圖片出處
致謝
No. 1 暗箱 The Camera Obscura
No. 2 潛影 The Latent Image
No. 3 直接正像 Direct Positive Images
No. 4 負片╱正片 Negative/Positive
No. 5 銀版攝影術 The Daguerreotype
No. 6 探索 Exploration
No. 7 卡羅攝影術 The Calotype
No. 8 裸體 The Nude
No. 9 鏡頭 The Lens
No. 10 快門 The Shutter
No. 11 美學 Aesthetics
No. 12 氰版攝影術 The Cyanotype
No. 13 火棉膠 Collodion
No. 14 裁切 Cropping
No. 15 暗房 The Darkroom
No. 16 圖片上色 Painting the Picture
No. 17 立體鏡 The Stereoscope
No. 18 景 The View
No. 19 戰爭 War
No. 20 活動圖片 Moving Pictures
No. 21 放大 Enlargement
No. 22 承載物 Supports
No. 23 色彩 Colour
No. 24 攝影雕塑 Photo-Sculpture
No. 25 教化 Moralizing
No. 26 學院裸照 The Académie
No. 27 名片照 Cartes de Visite
No. 28 重鉻酸鹽膠質顯影法 The Gum Bichromate Process
No. 29 白金印相法 Platinum Prints
No. 30 針孔相機 Pinhole Cameras
No. 31 相似性 Likeness
No. 32 錫版攝影術 The Tintype
No. 33 證據 Evidence
No. 34 演化 Evolution
No. 35 蛋白相紙 Albumen Paper
No. 36 敘事 Narrative
No. 37 背景 Backgrounds
No. 38 休閒旅遊 Leisure Travel
No. 39 攝影學會 Photographic Societies
No. 40 照片分享 Photo-Sharing
No. 41 銀鹽印相法 Gelatin Silver Prints
No. 42 小型相機 Small Cameras
No. 43 小報 Tabloids
No. 44 彩色片 The Autochrome
No. 45 明信片 Postcards
No. 46 投影 Projection
No. 47 人造光 Artificial Light
No. 48 焦距 Focus
No. 49 凍結時間 Stopping Time
No. 50 半色調 Halftone
No. 51 捲筒軟片 Roll Film
No. 52 序列 Sequences
No. 53 影像工廠 Image Factories
No. 54 空中攝影 Aerial Photography
No. 55 微距╱微縮 Macro/Micro
No. 56 全民藝術 The People's Art
No. 57 攝影分離派The Photo-Secession
No. 58 等同 Equivalents
No. 59 收藏 Collecting
No. 60 促銷圖片 Pictures that Sell
No. 61 攝影通訊社 Photographic Agencies
No. 62 單鏡反光相機 The SLR
No. 63 決定性瞬間 The Decisive Moment
No. 64 多重曝光 Multiple Exposures
No. 65 快照亭 Photo Booths
No. 66 新聞攝影 Photojournalism
No. 67 抽象 Abstraction
No. 68 直接攝影 Straight Photography
No. 69 兒童相機 Cameras for Kids
No. 70 中途曝光 Solarization
No. 71 運動場景 Sporting Scenes
No. 72 影像物件 Image Objects
No. 73 電影與攝影 Film und Foto
No. 74 實物投影 The Photogram
No. 75 剪貼 Cut-and-Paste
No. 76 時尚 Fashion
No. 77 自拍照 Self-Portrait
No. 78 魅力 Glamour
No. 79 紀錄表現 Documentary Expression
No. 80 局外人 The Outsider
No. 81 街頭 The Street
No. 82 不可見光 Invisible Light
No. 83 超現實 The Surreal
No. 84 拍立得 The Polaroid
No. 85 柯達康正片 Kodachrome
No. 86 電視 Television
No. 87 新地形誌 New Topographics
No. 88 照相寫實主義 Photo-Realism
No. 89 郊區與飛地 Outskirts and Enclaves
No. 90 快照美學 The Snapshot Aesthetic
No. 91 理論轉向 The Theoretical Turn
No. 92 照相手機 Camera Phones
No. 93 虛構攝影 Fabricated to be Photographed
No. 94 具體攝影 Concrete Photography
No. 95 攝影觀念主義 Photo-Conceptualism
No. 96 攝影師之眼 The Photographer's Eye
No. 97 挪用 Appropriation
No. 98 照片╱錄像 Photo/Video
No. 99 數位攝影 Digital Photography
No. 100 地理資訊系統 GIS
緒論
改變攝影的100個觀念
名詞解釋
延伸閱讀
英中索引
圖片出處
致謝
No. 1 暗箱 The Camera Obscura
No. 2 潛影 The Latent Image
No. 3 直接正像 Direct Positive Images
No. 4 負片╱正片 Negative/Positive
No. 5 銀版攝影術 The Daguerreotype
No. 6 探索 Exploration
No. 7 卡羅攝影術 The Calotype
No. 8 裸體 The Nude
No. 9 鏡頭 The Lens
No. 10 快門 The Shutter
No. 11 美學 Aesthetics
No. 12 氰版攝影術 The Cyanotype
No. 13 火棉膠 Collodion
No. 14 裁切 Cropping
No. 15 暗房 The Dar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