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伊兵衛賞得主 /九○年代揭竿打破性別意識的女性前衛攝影師 唯一散文集
榮獲2010年講談社散文賞、三島由紀夫賞文提名 評審委員盛讚!全員無異議通過!
封印在記憶深處的幼年風景鮮明地復甦,
曾經放置在一旁遺忘的感情也漸漸被搖動喚醒,
十三篇如珠玉般圓潤的人生故事——背影的記憶。
烙印在孩子的眼裡,那幅哀傷卻又惹人愛憐的家族肖像。
透過影像企圖以「親密」表達「疏離」與「孤獨」,並藉此持續「對人際關係的本質」提出強烈質疑的日本前衛攝影師長島有里枝,在成為母親後,不斷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當兒子六歲時,她也會想起自己六歲的情景,但很快就又忘記了。
有一回,她路經惠比壽車站的一個二手書店,在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畫冊中,看到一幅名為「克莉絲汀娜的世界」的殘障女子的孤獨背影,頓時感受到時間的凝結,心的節奏也變慢了,想起從小疼愛她的外婆,那個帶她認識世界、給她最大自由、默默守護她的身影。
日本作家角田光代有次看到長島發表的文章非常欣賞,後來兩人有機會合作時,角田便三番兩次地跟長島說:「有里枝,寫點什麼吧!」
原來生命是可以永恆的。書店午后的悸動和角田的鼓勵,讓長島動了以筆代鏡的記錄念頭,「儘管每天日思夜想,外婆的影像還是漸漸稀薄起來。因為這個意念,我不知不覺拿起了照相機,仔細尋索記憶中的景象細部……我在想,有沒有辦法把那些事物源頭的記憶、沒拍到而永遠留在腦海的影像重新顯像呢?已經過去的事物無法留在相片上,但是如果寫成文章,就能把它重現了吧?」於是前後花了四年的時間,寫完她對祖母和家人的記憶。
「敲著鍵盤的過程中,我找尋著對自己而言比真實更在乎的東西。而我感覺找得到,是我曾視若無睹、擱置不理的許多情感。……經由書寫,就像兩支閃光燈,在『我』出生存在的世界,與自己記憶的世界,完全同步的閃了光。」
《背影的記憶》是長島的第一次創作也是唯一散文集,在2010年講談社文學獎評審過程中壓倒性的勝出,全體委員無異議通過,榮獲該年度2010年散文賞。
開啟長島追憶寫作之旅的角田光代感動的說:「不知為何,這本書裡的全部,我全部都懂得。因為太懂了而看得哭了出來。那些回不去的日子,以及那些絕對不會消失的東西被清清楚楚地攤在眼前,我的眼淚為此而流。」
知名攝影家暨作家大竹昭子相知相惜的認為「從攝影出發,並且超越攝影,卻還是讓人感受到攝影感,也只有長島才能做到。」新生代優質演員加瀨亮也以「這散文並非記憶而已,這是結痂之下全新的肌膚。」表達他對長島的推崇。
作者簡介:
長島有里枝│ Nagashima Yurie,一九七三年生於東京。攝影家及作家。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一九九三年,以一張一家四口的全裸寫真得到以荒木經惟為首的評審委員青睞,獲得Urbanart 攝影展PARCO 賞,不僅打破該獎項最年輕得獎者紀錄,更是首位獲得該獎的女性,一夕之間成為全國目光的焦點。
獲獎兩年後,她推出了第一本攝影集《YURIE NAGASHIMA》(一九九五年,風雅書房),其中收錄和Urbanart獲獎作同時期的作品,包括她的裸照,進一步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同年,她得知母親罹患乳癌後,在自己清空的房間裡拍攝了一系列作品,象徵對目前為止的人生的道別,並附上以書信體撰寫的文章,集結成攝影集《empty white room》出版。
即使獲得了大獎及社會的高度矚目,且一連推出兩部作品,眾人的目光卻總聚焦於長島作品的獵奇性,而非她的出發點--透過攝影探究女性主義的實踐。在感到孤立無援、心理負荷已達極限的狀態下,她大學畢業後決定隻身赴美,後以日本文化廳新進藝術家在外研修員的身分至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就讀,主修攝影,一九九九年取得藝術碩士學位後返日。
二○○○年,她推出了從出道至赴美時期的作品全集《PASTIME PARADISE》,並於隔年以此獲得第二十六屆木村伊兵衛寫真賞。因同年得獎的還有HIROMIX和蜷川實花兩位女性攝影師,三位女性攝影師同時獲獎,再次引起各界輿論的高度關注。此後,她經歷了結婚、生產、離婚等人生重大事件,因而以日本為據點,聚焦於「家族」、「性別」、「自我認同」、「性向」等主題持續創作至今。近年開始以作家身分展開活動,頗受好評。更於二○一○年以本書《背影的記憶》(背中の記憶)獲得該年度講談社散文賞及三島由紀夫賞提名。
「對家人、朋友等他人與自己之間的關係」抱持不信任感的長島,長年來的創作多以此為出發點。看似簡單,每張照片的中心概念其實都是經過精密的計算及思考所構築而成。即使是以親密的家人或好友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也企圖以「親密」表達「疏離」與「孤獨」,並藉此持續「對人際關係的本質」提出強烈質疑。
主要作品:
YURIE NAGASHIMA ,一九九五年
empty white room ,一九九五年
PASTIME PARADISE ,二○○○年
not six ,二○○四年
「尋找家人」:《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官方電影刊物,二○○七年
主要獎項:第二屆Urbanart展 Parco賞,一九九三年
木村伊兵衛賞,二○○一年
講談社散文賞,二○一○年
三島由紀夫賞提名,二○一○年
選書主編簡介: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1975年生於台北。1995年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畢業。2000年成立個人工作室,並先後於2008年、2012年與出版社合作,自創INSIGHT、SOURCE書系,以設計、藝術為主題,引介如佐藤可士和、荒木經惟、原研哉、佐藤卓、草間彌生、橫尾忠則、中平卓馬、篠山紀信、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細江英公、大竹伸朗、長島有里枝與Otl Aicher等相關之作品。設計作品曾六度獲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之金獎、香港HKDA葛西薰評審獎與銀獎、韓國坡州出版美術賞,並多次入選東京TDC。
譯者簡介:
陳嫺若
東吳日文系畢業,從事多年出版社編輯工作,目前專職翻譯。譯作有:《喜樂京都》、《東京歸鄉》、《贖罪》、《從謊言開始的旅程》、《不自由的心》等書。
章節試閱
背影的記憶
爬上主幹道,轉入一條小巷,找到的不是舊書店,而是間小小的派出所。與周圍街景不太協調的突兀建築,有如救世主降臨,令我心中一喜。好不容易找到了limArt,推開塗了白漆的厚重木門,比在店外想像還要寬敞許多的室內,閒散地擺著書,優雅的感覺幾乎不像間舊書店。藏書雖然略微嫌少,但店裡好像為心愛呵護的孩子穿衣般,都在書的封皮細心包了半透明的玻璃紙。入口附近排列了十幾冊書的封皮,則猶如美術品的展示。在我眼睛高度的書架上放著一本書,封面是一張敞開窗扉與蕾絲窗簾被外面的風吹得鼓漲起來的照片。我把剛收工的攝影背包從肩頭卸下,放在腳邊,拿起那本書來。上面用紅色的字寫著:The Art of Andrew Wyeth。原來不是攝影集,而是安德魯.魏斯展覽會的導覽手冊。
在第一次造訪的舊書店裡,遇到魏斯這種作家的書,就像在陌生土地上漫無目的的徘徊時,遇到兒時玩伴一般親切。以前,在青山的舊書店發現梅普索普的攝影集時,也像是與初戀情人偶然重逢的心情。第一次在塞松美術館看見黑爾嘉系列,我還是個鄉下的高中女生。已是成人卻還綁著少女髮辮的黑爾嘉,悄悄站在冬日枯木後,望著積雪深厚的遠方。我被她的背影牢牢的吸住,無法動彈,踏在禁入的紅線邊,像要看穿似的盯著它瞧。一定是因為如此,同樣垂著兩條辮、深藍制服外搭駱駝色粗呢大衣的我才會記得魏斯。
我隨意「唰、唰」的翻著頁面,但是一張黑爾嘉的畫都沒有,於是開始找些別的畫。那張俯趴在無垠草原上,讓強風吹亂頭髮的女子背影的畫,叫什麼名字呢?我再次從頭打開畫冊,這次仔細的一頁頁查找。那幅畫出現的剎那,模糊的記憶立時如同零碎的拼圖,一口氣組合起來。看到標題,我才想起它是幅極有名的畫,叫做《克莉絲汀娜的世界》。
魏斯描繪的女性背影,為什麼那麼打動我的心弦?現在回想起來,可能因為不論是克莉絲汀娜還是黑爾嘉,她們正是我對外婆的印象。國中三年級二月,我最愛的外婆過世了。對我來說,那是讓我措手不及,而且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親。她因胰臟癌末期住院不過半年,才年僅六十三歲,死神就硬生生從我懷中將她奪走了。不只是我,對母親、父親、祖父或叔叔而言,這同樣都是難以承受的打擊。那段時期,家人各自抱著無法排解的失落感消沉著。我那時正在準備考高中,連大家都在傷痛的時刻,我都把面對哀傷的心情往後推遲,等到後來意識到時,已失去哀慟的時機了。看到外婆最疼愛的孫女,葬禮上一滴眼淚也沒掉,親戚們帶著少許惡意竊語道,這孩子真堅強,竟然都沒哭呢。其實,我根本不懂死亡的意義,更不了解失去重要的親人,未來會給自己多大的影響,所以哪來的悲傷呢。我只是個孩子啊。
外婆是家族中特立獨行的卓越女傑。當我放下對母親滿滿的依戀,用孩子偶爾冷靜的眼光,檢視家族中所有人時,最有好感的就是外婆。她出生在素以「女人當家與落山風」聞名的群馬縣上州,因而也頗有當地女子的強悍作風。從小就是建築工頭家裡的獨生女,這又為她增添了幾分莽撞、不服輸的性格。
她的娘家在距高崎車站不遠的檜物町,宅邸寬闊,光是一樓就有二十四公尺寬。外曾祖父母膝下空虛多年,於是過繼了一名外婆的堂兄來當養子。那孩子服兵役那年,外曾祖母終於在四十歲生下期盼許久的孩子,那就是外婆。因為夫妻倆年紀已長,生下的又是女兒,所以外婆從小就在父親的溺愛下長大。偌大的家中有一間只擺羽子板、玩具刀的房間。那是野丫頭外婆把班上的同學叫來,玩刀劍武俠的地方。二樓的房間租給單身漢,家裡經常有建築工或力士等男人出入。此外,外曾祖母是和式裁縫的老師,學生和來做衣服的藝伎大姐們也經常上門。外婆在男男女女的大人包圍下,備受疼愛的長大。外曾祖母也許因為是建築工頭之妻,性格堅毅強韌,因而對女兒加倍嚴厲。若是外婆躺著看書,她就會拿和裁用的竹尺,打外婆的小腿。外婆總是用「爹如砂糖,娘似辣椒」來評斷外曾祖父母的人品。
我在三歲之前住在一間公寓裡,距離外公外婆在中野區上鷺宮的家只隔兩條街。母親結了婚、懷了孕,還是照樣過著回娘家吃晚飯的生活。我出生之後,白天也幾乎都在外婆家度過。即使搬到二房一廳的清瀨社區,即使弟弟出生,還是照著慣例,全家人回外婆家過週末。
到上鷺宮的家過夜時,父母和弟弟睡二樓,我則是在一樓客廳擠在外公外婆的棉被裡睡。可能因為弟弟的關係,我沒有跟母親共枕的記憶,卻記得冬天時最喜歡把冷冰冰的腳丫插在外婆兩腿間,聽她說小時候的故事。外婆最拿手的故事,就是把外曾祖母耳提面命不能吃完、要給客人吃的糖果,分給附近的小孩(也許是太有趣,我每次都央著外婆說給我聽)。在甜點稀有的年代,外婆一看到外曾祖母端出來,就忍不住想向人炫耀,於是把大夥兒叫來,號令他們排成一列。我想像著那些穿著白罩衫、留妹妹頭的小丫頭,必恭必敬的貼到身邊,把手掌伸出來,等外婆把包著薄紙的糖果一手一顆放上去的光景。她會在盒子裡留下一顆,然後打開給母親看,一面說,你看,我可沒全吃完哦。這招小鬼頭的可愛狡猾手段,連一向嚴格的母親都沒罵過呢。外婆講到最後,總會有點得意的這麼說。一向把外曾祖母想像成完全與砂糖外曾祖父相反的我,最喜歡這故事結局裡外曾祖母慈祥的笑臉。在入睡前的微暗中,兒時的外婆被外曾祖母摸摸頭,得意又羞澀的笑了。
其他的故事,都是充分展現外婆野丫頭性格的小插曲。像是小學遠足在過鐵橋時,被男同學起鬨試膽,只有她一個人把背包對著橋下河裡丟的事。或是玩古裝武俠劇時,絕對不當被殺的角色。與男生吵架時,依仗自己是祭典主祭家的女兒,威脅「你別想碰到神轎」令對方屈服。她無所不用其極的,令周圍的小孩趴伏在自己腳下,即使是男孩也不例外。而這些故事對我來說,簡直比莎拉公主、穿長靴的皮皮或小甜甜更加痛快淋漓。
外婆對我真的非常疼愛。但疼愛的方法乃是典型的祖母式。我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她就認定這長孫一定是女孩,清一色買的全是女孩款式。只要她看中意的衣服,即使是三歲幼兒穿的,她都一概買回來。婚前在百貨店上班的外婆,時尚眼光精準無比。我有張照片,是身穿黑白橫紋T恤配緊身裙、長筒襪,外面還套著男侍風格圍裙的外婆在追我。八〇年代,她穿著豹紋同款褲裝搭配金質腰鍊時,我大吃一驚。但那身勁裝正好襯托她修長的身材,令我驕傲極了。
外婆總想給我最好的東西。也許是樂於把女兒小時候家裡困窘而無法給的,全都給了我吧。幾乎每個星期,我們都到池袋的西武百貨去看新洋裝。外婆一點兒也不介意我還在喜愛玩具多過洋裝的年紀,選洋裝選膩的我,若是在家沒穿上她買給我的服裝,她就會不高興的用上州話說:哎呀,這孩子真掃興。因為從來也不問我想要什麼,就算有想要的禮物,外婆也給了我太多其他的禮物,所以我也沒法纏著鬧。不過我比較擔心的是能不能裝出開心的樣子,向外婆道謝。雖然她肯定是我算盡心機也應付不了的對手,但這無欲的性格,也許在外婆眼中看來是可嘉許的。
我對洋裝避之唯恐不及,但外婆好像推銷報紙的業務員,把一樣樣我沒有要求的有趣玩意兒擺在面前,抓住了我的心。而且在那種時候,外婆是把我當成一個成年人,而不是一個孩子。在外婆建議下開始學芭蕾的我,一到六歲,就被她帶去未就學兒童不可進入、不售兒童票的巴黎歌劇院,觀賞公演。銀座的懷石料理店、到大阪旅行時道頓堀的柏青哥店,都為我在外婆身邊設有專用席。我總是用側眼偷看外婆,學習那裡的禮儀。而且,不知是外婆的口頭禪,還是一時興起,她總是與我隔著微妙的間隔,用既非期待也非祈願的口吻,若無其事的對我說:要得第一哦。但我完全想不透,她到底是希望我何時、用什麼方法實現這承諾。
外婆經常帶我們外出,也許是因為自己太無聊,把我們叫去,卻又把她家裡搞得又髒又亂的關係。外婆潔癖很強,每天總要花一整個上午,用吸塵器把裡裡外外吸一遍,連櫥櫃上擺的一個個凱蒂貓存錢箱都不放過。但我們一到外婆家,不是把點心撒了一地,就是弄得塵土飛揚。喜愛動物的外婆曾說,她儘管收集凱蒂貓,卻沒辦法喜歡貓,這一定是因為她討厭家裡有動物的毛。看到我們星期天一大早就爬上棉被櫥,跳到鋪在草墊上的棉被,她就會皺起眉頭說:你們煩死了,快點回去。雖然她嘴裡罵罵咧咧,但我們從不會把外婆罵的話放在心上。反倒是外婆對我們孩子從不隱藏自己愛照顧人的另一面,其實是操控欲望比別人強一倍,還有現實無法如願以償時總是認真生氣的模樣,和光明正大的高潔態度,都給我不可思議的魅力。
五年級時搬家到埼玉縣。父親討厭租房子,買了社區裡的一戶。家裡霎時擴大了一倍,但轉校等環境變化對我造成負擔。新家讓我不安。以前父母睡在只有一扇拉門相隔的鄰室,連鼻息聲都聽得到。現在他們的臥室不但隔著門,還位在走廊末端的客廳後側。做了惡夢時,也無法跟睡在下層的弟弟手勾手。最痛苦的莫過於與自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分別。我不知道該怎麼樣讓新團體接受我這個異鄉人,屢試屢敗,孤立無援。在家裡,在外面的世界,我都是第一次嘗到孤獨的滋味。只有在外婆家時一切如舊,有段時間,週末成生活中了唯一的樂趣。
從那時開始,我增加了獨自在外婆家過夜的天數。在外婆家的時候,幾乎所有時光都是在二樓度過的。二樓分為兩坪與一坪半的兩個房間,是遲遲未婚的舅舅在使用的。舅舅若是出門,我就從客廳跑上二樓。做臥室用的兩坪房間,天花板貼著泳裝女子的海報。舅舅常取笑我,你不認識阿格妮斯.蘭姆吧。櫃子上的小電視和天花板垂下來的螢光燈,都做了點小機關,躺著就能開關。三樓的房間有業餘玩家用的無線電器材和大書櫃,對孩子來說有點像是秘密基地的場所。我在那裡找到書,然後悠閒的躺在阿格妮斯.蘭姆海報下閱讀。書櫃裡有外婆為我選的《莎拉公主》、外婆的園藝書、舅舅的少年漫畫。我每星期會讀《莎拉公主》,翻翻外婆的花或狗圖鑑,數數書櫃威士忌瓶裡存滿到瓶嘴的一圓硬幣,偷偷把玩業餘無線電機器,最後再看當天心情,把舅舅的手塚治蟲全集拿起來看到不想看為止。外婆除了告知晚飯做好之外,幾乎從來不叫我,也不會上二樓探看。總是任我隨意享受單獨的時光,直到悶了、膩了自己下樓為止。這裡的時間與和弟弟同住屋簷下的日常生活,宛如兩個極端。也許外婆自己是獨生女,所以懂得獨處的美妙。我們倆在這件事上性情相投。
下了樓,背對大門往走廊走去,外婆不是在左手邊的廚房,就是右手邊的客廳。鋪著紅色油氈布的廚房,流理台對面只有一扇小窗,是個陽光照不到的寒冷房間。另一側的客廳則是有緣廊的明亮房間,而且正面對外婆精心打造的庭院。榻榻米上鋪著地毯,布置成西式的房間,但房裡放著小茶几,鋪著棉被,把它依舊當和室使用。房間最裡面有個鋪地板的房間,用來當做放書櫃的地方,還有台房裡家具中最為醒目的大型電視。外婆經常離它兩公尺遠的前面挺身跪坐,抽著菸看NHK。外婆的右側,有扇很像在紙拉門的木框鑲著雕花玻璃的毛玻璃窗。滿溢的陽光,將她的背影立體的浮凸出來。若我從二樓下來喚她,外婆即會保持跪坐的腿,只把胸部以上轉過來,說聲「有冰淇淋哦」或是「有可爾必思哦」,隨即又轉回電視的方向。媽媽是個對所有事都要指手劃腳的人,所以,外婆的冷淡無心令我自在。我會去吃她叫我吃的冰淇淋,或是躺在地上,把放在入口電話桌旁、將廣告紙撕成八張用背面做的計算紙拿來畫畫。偶爾看看外婆的背影。她把外公拿回來的紀念品--加蓋的甜甜圈狀鋁菸灰缸,放進圓形的餅乾盒做成特製的菸灰缸,工整的放在跪坐的右腿邊。就像她常說孩子們一來,地上就有垃圾,一路撿著我們的頭髮和毛屑那樣,都是外婆才有的作風。她用右手夾著金色星星寫成7的Mild Seven,輕輕的用左手支撐身體,偶爾讓左或右腳鬆開一下。我注視著她腰部附近,歪了一邊、好似累了的圍裙蝴蝶結,注視著下方腳脖子長出長久生活在榻榻米上才有的暗紅、粗糙的胼胝,還有失去彈性、變得柔軟的手臂及手肘的皺紋,都會很想上前去摸一摸。還是小孩的我不存在那些現象,看起來好美。挺直的背脊、沾在香菸頭的口紅顏色、梳得一絲不亂的頭髮,令我聯想到與母親截然不同的女人。疏遠不讓人靠近的冷淡,和孩子般等別人叫喚的晚熟黏人同時並存。
那個夏天,除了我參加補習班的集訓外,全家人按照往例,與外公外婆,和剛喜獲麟兒的舅舅舅媽,到輕井澤度假。待一行人匆忙回來,聽到他們說外婆身體不太好,決定要做手術。但當時我和好不容易交上的朋友,正為我們好像有同樣的目標而高興,所以對那些話沒太放在心上。母親和父親口徑一致的說外婆沒問題,但那只是他們一廂情願的祈禱,把期望說出口就能成真的緣故。然而我無從得知這個心情,竟傻傻的相信了。那天,我去醫院探病,進房前的走廊邊,父親對我說,外婆的容貌變了很多,進屋之後一定得裝得跟平常一樣哦。我心裡升起一股異樣的感覺,但走進房間,看到外婆的模樣,才了解了一切。床上躺著形銷骨立、披頭散髮,因為嗎啡而在清醒與幻覺間穿梭、已不成人形的外婆。我如同以前看到外婆買給我許多洋裝,誇張得瞪大眼睛、歡欣喜悅般,竭盡所能表現得對惡兆視而不見。然後,找個上廁所的藉口走出病房,去到走廊尾端傳不到聲音的地方,壓著聲音哭泣。從此之後,我沒再去醫院。寫了一封信敘述準備考試如何忙碌、不能去看她很難過等云云,請母親轉交。外婆對人生的終點束手無策,只能無助的活著。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臨死前的模樣。那形容太過恐怖,以至我不敢在外婆臨終前待在她身邊,也沒有想到那樣做就算很痛苦,卻會成為外婆死後安慰自己的唯一方法。
外婆過世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絕口不提她的名字,也對父母三緘其口,自己受到孩子氣想法的苛責──懷疑是不是自己沒去看她,才害她死了。我在心裡發誓,至少我要每天都想起她,絕不忘記她。雖然沒對任何人說,但每到夜裡,我就在自己房間裡沉浸在對外婆的思念。快樂的高中生活,也好像是用重要的寶物換來的,只讓沉重的悲傷更加明顯,我無心念書,世界好像完全走了樣,我已經不再是個孩子。
儘管每天日思夜想,外婆的影像還是漸漸稀薄起來。剛開始,外婆話語的細節、穿的衣服、髮型和眼鏡的式樣等變得朦朧,後來連她活動的身影,都無法在腦中清晰的重現。雖然聽得到她的聲音,但我的視野裡看不到她,只浮現出在棉被裡聽故事時注視的天花板小燈泡、緣廊毛玻璃的花紋。那些場景、這張面孔若能在心底記得更深刻點就好了,因為這個意念,我不知不覺拿起了照相機。外婆怎麼罵我,又是怎麼慈祥的看著我?當我連這些畫面都想不起來時,留在心裡的卻是在客廳裡抽著菸看無聊電視的外婆背影。仔細尋索記憶中的景象細部,隔開庭院的玻璃窗格子上,還夾著外婆從週日新聞版上剪下的畫。穿洋裝、戴麥桿草帽的少女沐浴在庭園的光線下,四周圍繞著鳥與花的油畫,與我眼中的外婆,幾乎以同樣的姿勢,背對我坐著。這些無意間的巧合反而越漸鮮明起來。
即使是現在,我也會朝著別人的後背按下快門,期待此舉是否能尋回外婆的背影。讓我極為吃驚的是,同樣的在街頭偶然發現的魏斯畫作,也會突然喚起我對外婆後背的記憶,引我湧出「的確是這種風情」的懷念氛圍。是因為在那些絕不回頭的靜止背影後方,她們真正凝視的東西很類似?還是魏斯從女性背影所看到的情感,與我起了共鳴?小小舊書店的一角,我追憶著當時沒敢觸及,只敢凝視的外婆後背,輕輕撫著紙面上印刷出來的克莉絲汀娜背影。
背影的記憶
爬上主幹道,轉入一條小巷,找到的不是舊書店,而是間小小的派出所。與周圍街景不太協調的突兀建築,有如救世主降臨,令我心中一喜。好不容易找到了limArt,推開塗了白漆的厚重木門,比在店外想像還要寬敞許多的室內,閒散地擺著書,優雅的感覺幾乎不像間舊書店。藏書雖然略微嫌少,但店裡好像為心愛呵護的孩子穿衣般,都在書的封皮細心包了半透明的玻璃紙。入口附近排列了十幾冊書的封皮,則猶如美術品的展示。在我眼睛高度的書架上放著一本書,封面是一張敞開窗扉與蕾絲窗簾被外面的風吹得鼓漲起來的照片。我把剛收工的攝影...
目錄
背影的記憶
快一點和可愛
夢
蝸牛的眼淚
真哥
小多
弟弟
覺覺
初戀
溫柔的傷痕
尋寶
高崎的假期
名為花的盒子
背影的記憶
快一點和可愛
夢
蝸牛的眼淚
真哥
小多
弟弟
覺覺
初戀
溫柔的傷痕
尋寶
高崎的假期
名為花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