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7 項符合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4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跑得遠、久並不需要一個正確跑姿...
轉載自博客來  較差  2016/08/27
跑得遠、久並不需要一個正確跑姿(只要有體力動即可)!但要發揮個人能力跑得既快又遠,就需要一個正確跑姿。 羅曼諾夫在近來的影片中提到:「尚有人還處在對腳掌的迷失。」意即腳掌並不是跑步的重點;並且又提到:「腳跟著地也是正確的。」該影片仍然顯現其一貫地「空洞」,沒有確實的操作概念...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

作者: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寇特.布倫加 / 譯者:徐國峰莊茗傑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5-08-29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

暢銷經典《跑步,該怎麼跑》作者新作
美英俄鐵人三項國家隊技術指導顧問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
改變世界觀念的革命性跑步技術──「姿勢跑法」
逾百張真人圖解&線上影片教學課程 全方位輔助初階~高階跑者需求

「完全沒有跑步經驗,也能從零自學正確的跑步方式嗎?」
「聽說跑步傷膝蓋,有不會造成運動傷害,而且輕鬆有效率、能夠長期持續的跑步姿勢嗎?」
「參加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我能夠靠自己練習,就讓跑步成績明顯進步嗎?」
「長期受到運動傷害的困擾,我還能有無痛跑步的一天嗎?」
……姿勢跑法將用本書告訴你,以上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 三個簡單元素「關鍵跑姿、落下、拉起」構成的姿勢跑法,為什麼各國專家一致推崇?
 美國鐵人三項國家隊前教練喬治.達拉姆(George Dallam)說:「由於姿勢跑法簡化跑步的各項細節,原理既清楚又明白,使運動員很快就能了解。大幅縮短了運動員在跑步中學會放鬆所需的時間。」
 世界上許多專家學者推崇姿勢跑法,因為它是一套「不靠主觀經驗,而是從客觀的『物理力學原理』歸納出的簡單、易學而有效的跑步系統」。利用姿勢跑法,你的跑步訓練將會是最安全、最有效率而且最不易受傷的。

◎ 想要跑得輕鬆無負擔、想要進步,需要先改變舊觀念──後腳跟著地、訓練下半身肌肉……有什麼錯?
 羅曼諾夫博士說:「跑步的前進動能主要是來自於重力,而非自己的肌肉。」所以你會發現,不論你過去怎麼訓練你的下肢肌肉、練習「推蹬」,對跑步速度、持久度的進步貢獻相當有限。而完全奠基於科學原理、破除陳舊觀念,正是姿勢跑法能讓你進步的最大原因。
 現在,《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將提供你明確的指引,不只是像一般跑步書只給出一種所有人通用的規則,而是教你找出「適合你個人跑步經驗與程度」的訓練,不管是新手或老鳥,本書都能讓你往後跑得更安全、更聰明、更有效率。

◎四個學習流程,包含十堂核心課程,為你解答跑步最重要的三個問題──
 「該怎麼跑比較不容易受傷?」、「該怎麼跑比較省力?」、「該怎麼跑比較快?」本書將姿勢跑法的理論與心法整理得精簡、易吸收,並透過下列四個學習流程,解決上面三個所有跑者都關心的問題。

◆學習姿勢跑法前的準備工作
.認識學習跑步技術的關鍵:「知覺系統」
.學會如何撰寫「跑步日誌」自我追蹤進度
.找到適合自己的完美鞋款
.學會透過數位攝影認識自己的跑步動作
.學會正確熱身,擴大關節的活動度
.學會適合跑者的日常肌力訓練,建立穩定度與力量。

◆十堂跑步技術課
.從腳掌的落地位置、姿勢跑法的精隨:「關鍵跑姿→落下→拉起」到運用阿基里斯腱,十堂跑步技術課,讓身體記憶並整合所有關鍵跑步技巧。

◆跑步循環訓練
.透過九週重質不重量的「循環訓練」(circuit training)課表,幫助新技術快速打下基礎,將上階段學會的姿勢跑法轉換到更長的跑步距離--不論是5公里還是超級馬拉松,並教你該如何提升訓練的效率與安全性。

◆追求極限--依不同的身體狀況、目標賽事執行訓練計畫
.最後,本書將告訴你如何估計自己身體的訓練需求:訓練量、訓練強度、如何變化課表、休息時間。並提供你5公里、10公里、半馬、全馬的賽事備戰訓練計畫課表。

 使用本書,你不只能理解怎麼跑才正確,更能明確知道「該怎麼練」,照著書中課程及豐富詳實的圖解,一步步跑得更快、更遠,並脫離運動傷害的夢魘,一輩子跑下去,為健康、為快樂、為個人最佳紀錄而跑。

作者簡介: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

現居美國邁阿密,是位職業生涯超過四十年的世界著名體育科學家、教師及勵志演說家,也是姿勢跑法(Pose Method)的開發者及暢銷書《跑步,該怎麼跑?》(Pose Method of Running)的作者。他曾擔任美國、英國、俄羅斯等五國的國家奧運代表隊教練,並帶過英國鐵人三項國家代表隊參加二○○○年與二○○四年的奧運賽。在二○一二年倫敦舉辦的帕奧會(殘障奧運會)中,羅曼諾夫博士帶領的選手共有三人奪得金牌。

羅曼諾夫博士成長於俄羅斯,於俄羅斯運動暨運動皇家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取得博士學位,專攻運動生物力學、人體運動學、運動生理學及體育教學與理論,是運動訓練上的資深講師,尤其專精於田徑的訓練理論及實際訓練法,並曾發表多篇科學論文。他本身也是田徑運動項目的明星選手及跳高紀錄的曾經保持人。

七○年代開始,羅曼諾夫博士著手整理開發並推廣姿勢跑法,並在九○年代移民美國後創立了羅曼諾夫學院,考核與訓練教練的跑步技巧,現在世界各地已有數千位合格的姿勢跑法技術教練。過去幾十年來,姿勢跑法已為各大型機構所用,包括美國軍隊和CrossFit 機構、英國、美國和俄羅斯的國家鐵人隊等職業運動團隊。姿勢跑法幫助了無數的跑者和鐵人三項選手,增進運動表現、減少受傷機會,甚至讓許多飽受運動傷害之苦的運動員重新回到訓練及比賽場上。

他目前仍在全球各處進行研究推廣,並與當地運動社團、國家代表隊和大專院校聯合舉辦講習班與專題研討會,促進各種專業運動組織互動。此外,他也和專業醫療人士一起工作,包括物理治療師、足科醫師和整形外科醫生等。

寇特.布倫加(Kurt Brungardt)

縱橫運動和健身界近二十年,寫過十本有關健身和體育訓練的書籍,包括暢銷書《腹肌鍛鍊全書》(Complete Book of Abs)、《核心訓練全書》(The Complete Book of Core Training)等,並為《男性健康》(Men's Health)等雜誌撰文,也是體重管理網站「線上體重監察者」(Weight Watchers online)的創始人。現居紐約市。

譯者簡介:

徐國峰

一九八三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輔系外國語文學系,與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已有十四年的耐力訓練與比賽經驗,這些年來不斷在鐵人三項的世界裡尋求各式各樣的「美」。二○一二年一年即獲得Ironma 70.3 Taiwan分組第一名、泰國羅永鐵人三項國際錦標賽、台東226公里超級鐵人總排第一名、洄瀾國際鐵人三項精英賽總排第二名。現專職寫作、翻譯、研究與從事耐力運動訓練。著有:《在水裡自由練功》、《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練書》、《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以上為臉譜出版)、《體能!技術!肌力!心志!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遠流出版);譯有《跑步,該怎麼跑》、《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以上為臉譜出版)、《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遠流出版)。曾跑過兩次環台。

徐國峰部落格:http://rocky549.blogspot.tw/

跑步環台部落格:http://dhtriteam.blogspot.tw/

莊茗傑

目前就讀於國立東華大學會計系四年級。進入大學後開始從事鐵人三項訓練,曾擔任東華大學鐵人三項代表隊隊長,並創立東華跑步社,目前仍擔任社長一職。至今參加過十幾場半超鐵、全馬等鐵人與馬拉松賽事,也曾參加二十三天環台路跑活動,推廣環保理念。本身熱愛運動,並在研讀會計的過程中,深感會計本質與鐵人三項不謀而合,都需要反覆練習、考驗耐心與毅力,因此持續投入耐力運動。

譯文賜教:cm.chieh@gmail.com

個人部落格:http://cmhasadatewithsport.blogspot.tw/

TOP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甘思元(力格運動健護中心創辦人)

石頭(搖滾天團五月天)

李筱瑜(超鐵職業冠軍女子選手)

林義傑(極地探險家)

吳文騫(前馬拉松國手、路跑王)

吳宏達(台灣路跑馬拉松協會理事長)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人)

吳勝銘(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理事長)

陳俊彥(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224.835公里全國紀錄)

陳彥博(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

黃崇華(三重箭歇團總教練)

張嘉哲(倫敦奧運馬拉松國手)

郭豐州(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技術委員)

詹宇豪(兩岸最速藝人)

潘瑞根(台灣長跑田徑推手)

賴...
»看全部
TOP

章節試閱
我的跑步歷程

從俄羅斯到美國

我的危機感始於一九七七年十月某個濕冷的的早晨,當時我正從師範大學 (Pedagogical University)運動場回家。這座大學位於俄羅斯的切博克薩雷市 (Cheboksary),距離莫斯科約六百公里。它是蘇聯優秀運動員的搖籃,訓練出許多選手贏得奧運獎牌、創下世界紀錄,還替蘇聯培育出許多強勁的運動團隊。

從大學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如同當天陰鬱的天氣,既沮喪又憂鬱。當時我在師範大學裡教田徑,對美國人而言,「師範」這種翻譯聽起來很可笑,好像這所大學沒有名字一樣。然而在俄羅斯,所有國營機構的名稱都直接反...
»看全部
TOP

推薦序
譯者序 --與羅曼諾夫博士結緣(徐國峰)

我之所以會認識姿勢跑法,是因為喬福瑞(Joe Friel)的《鐵人三項訓練聖經》。當我讀到書中探究跑步技術這一章節時,才短短幾頁的篇幅就讓我極為驚嘆:「原來如此簡單的跑步動作中竟還有那麼多學問!」這些學問,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我想瞭解更多細節」的欲望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當我知道喬福瑞寫在書中的知識是向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學來的時候,我馬上到亞馬遜網站訂了羅曼諾夫博士的所有著作,包括Pose Method of Running、Pose Method of Triathlon以及技...
»看全部
TOP

目錄
各界推薦
譯者序 : 與羅曼諾夫博士結緣 |徐國峰
致謝
引言 : 如何跑得和世界菁英選手一樣好

第一篇 學習姿勢跑法前的準備工作

我的跑步經歷 :從俄羅斯到美國
準備1 知覺:掌握知覺系統是學習跑步技術的關鍵
準備2 日誌:寫跑步日誌追蹤進度
準備3 選鞋:選對鞋子或打赤腳上路
準備4 攝影:用數位攝影來解析自己的跑步動作
準備5 柔軟度:移動前先擴大關節的活動度
準備6 肌力:例行肌力訓練建立穩定度與力量

第二篇 跑步技術的十堂課

課程介紹:精通跑步技巧
第一課 腳掌的落地位置
第二課 關鍵跑姿
第三課 向...
»看全部
TOP

商品資料
  • 作者: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寇特.布倫加(Kurt Brungardt) 譯者: 徐國峰、莊茗傑
  • 出版社: 臉譜 出版日期:2015-08-29 ISBN/ISSN:9789862354636
  •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8頁 開數:17 * 23
  • 類別: 中文書> 生活風格> 運動
圖書評論 -   評分:
 跑得遠、久並不需要一個正確跑姿...
轉載自博客來  較差  2016/08/27
跑得遠、久並不需要一個正確跑姿(只要有體力動即可)!但要發揮個人能力跑得既快又遠,就需要一個正確跑姿。

羅曼諾夫在近來的影片中提到:「尚有人還處在對腳掌的迷失。」意即腳掌並不是跑步的重點;並且又提到:「腳跟著地也是正確的。」該影片仍然顯現其一貫地「空洞」,沒有確實的操作概念。影片讓人對於羅曼諾夫完全失去任何以往的尊敬之情了;當然,那些跟隨者,雖然令人驚訝與可惜,但時日一久總不會沒有清醒之時。

腳掌是跑步最重要的動作。 
無論是起步,還是著地都是腳掌;尤其是跑步時的夾腿動作,若沒有明確的腳掌動作,則整個跑步動作幾乎處於一個模糊的印象。
基本上先前腳掌的敘述已有個初步架構在, 前腳掌著地這個概念,雖說可以操作,並在觀察選手動作時無不如此;但在此必須予以修正:初學者切莫刻意以前腳掌著地: 
一、小腿的直接延伸部位是腳的「跟掌」部位(腳掌中、末部位); 
二、重心移轉時,掌握重心的不是前腳掌,而是「腳跟掌」; 
三、著地時小腿與腳掌呈「L」狀態; 
初學者若刻意以前腳掌著地,整個著地狀態往往異變為「右傾L」,腳跟仍在上方。 所謂的「右傾L」,就是L字的豎「直」(腿)、橫「平」(腳掌),異變成「豎為撇」、「橫為捺」的結合,會造成著地時腳跟在「後上」的墊腳著地動作。這是一個錯誤動作。 
注意:
快跑時之前腳掌著地,在於小腿延伸的「腳跟掌」,於腿部快速的往前、落下帶出之際的「最後階段」形成:90度的「L」成了大於90度的「L」。並非以前腳掌為著地之「重心」。 
重心仍在腳掌中心位置:前腳掌一觸地後,重心就落在掌中心至跟掌部位。並由於位移的關係,在反作用力及夾腿動作之下重心往前移,腳掌此時順勢運用適當摩擦力造成跑步之移動。與直接以前腳掌為重心的方式,是兩個不同的「前腳掌」概念。 
至於前腳掌的哪一個部位先觸地?仍然是先前所述的蹠部旁「四指末墊部」著地;但並非蹠球部都不碰到。只是絕非羅曼諾夫先前所述的單由蹠部著地。
如果一時無法理解,只要謹記初學者,由於速度處於不是很快、急速、衝斥之狀態下,應首先以腳跟掌為中心的腳掌為著地,也就是字「L」的概念著地即可。這是初學者最重要該注意之處。
概念:
連結腳掌與小腿的是「腳跟掌」部位,所以重心落於腳跟掌,亦即腳掌中、末部位;這是著地最重要的概念。
操作: 
一、走路時,確實感覺依序由腳跟掌往掌中心、五指末墊部位的重心移動; 
二、慢跑、常速跑,在著地時以「腳跟掌」為重心的「全掌」著地; 
三、著地後順勢運用腳掌感受到的反作用力,做夾腿動作。 
影片觀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QS5yKUbKIo 
請注意油吐波(youtube)上的國際好手腳掌動作(尤其是側面時的腳跟掌部位)。所有選手邁出去的腳,都是以「腳跟掌」為邁出、落下指標,再以腳掌為摩擦力運用的跑步夾腿動作。 
上述的腳掌著地敘述,再加上先前所述的「夾腿」動作,就是一個純粹運用雙腿跑步的核心概念。
跑步增進身體耐力,亦能增進心靈耐性,是身心一致的維護身心的一項積極好行為。
 跑友若參照書中學習,由於少了必...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6/01/15
跑友若參照書中學習,由於少了必要的核心概念,勢必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又書中概念對、錯交雜,在又是又非下實在不利學習。為免跑友白費功夫,在此將跑步姿勢及動作原理做一簡要整理(必須先說明,以下內容並不完全,僅呈現大致輪廓;尚有細節部分還有待研究:例如,腳掌動作雖然能大體說明,仍感有細致之處目前還無法清清楚楚地深刻描述;律動及協調亦省略,有待來日通透)。影像的部分請參照先前所示之連結或: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p7Fj8fCmbA。

跑步就是移動;「夾腿」動作是人跑起來最有利於移動的方式。
動作原理:
人移動須三力:
一、重力:人在抬起腿前,將重心放在另一腳時,只是原地抬腿;唯有抬起承擔重力之腿時,人才會移動。
二、摩擦力:有重力,就有摩擦力。腳底部與地面接觸若摩擦力不足,則不利移動。
三、肌力:以夾腿為核心之槓桿原理動作。
    夾腿肌力之槓桿原理:
1、支點:腹背肌;
2、施力點:大腿後部之膕旁肌+大腿前部之縫匠肌;
3、抗力點:腳掌。
    此槓桿原理屬於「第三槓桿原理」:施力點在支點與抗力點之間。施力臂(支點腹背肌至施力點大腿肌的距離)短於抗力臂(支點至抗力點的距離),所以又稱為:費力槓桿(施力點在支點與抗力點之間,所以支點至抗力點距離的「抗力臂」必然長於支點至施力點距離的「施力臂」 )。 
    費力:須耗費必要之力,以獲得必要之功。
    反過來說,施力臂長於抗力臂不就是「不費力」嗎?沒錯!破壞剪即是如此(省力)。所以輕鬆跑時以腳踝部至腳掌為主要施力(施力臂由腹背肌至大腿一轉為至腳掌:變長)。雖說較不費力,但位移減少,速度降低,整個肢體架構施展受侷限。
    重心:人移動時身體重心之運用不在於「身體前傾」;蛇才如此。人移動之身體重心運用在於「腿部的前傾」,亦即:夾腿。
所以,上身擺正,配合著夾腿動作穩定因應即可(前傾比較常發生在疲累時,這樣容易將腿提起;所以選手在鼓勁加速時,必然板正腰桿)。

實際操作:
一、留心用意:
1、鞋子棄舊換新:
鞋墊及鞋底經長期跑步已形成「刻板印跡」,恐將造成腳掌觸覺依循守舊!失誤而難以覺察。
2、赤腳確認腳掌著地模式:
若能拋棄鞋子就此以赤腳跑步更好。但地面(玻璃瀝青)不是自己鋪設,只好折衷!先以赤腳學習確認動作後再穿上鞋子,並隨時注意動作的正確性。腳掌在鞋子包覆下僅一片鞋底,但其實腳掌構造精良:
(1)、腳指:
輔助穩定、施力及方向感;
(2)、指後(根)墊部:
墊部,肉厚也。著地緩衝以及摩擦力(觸地時以腳大拇指蹠部以外的四指墊部為主;蹠墊部為輔助,並非毫無觸及,但絕非主要著地觸及點);
(3)、腳掌外緣及腳掌末墊部:
墊部功能相同,但速度快到一定程度,觸、著地幾乎只用到「前掌墊部」;
(4)、腳窩:
即是足弓。為拱型,乃承受壓力時使受力平均。也有適應地型之功能。
3、直道與地面:
跑步動作不僅受到鞋底之影響,也受到彎道及地面左右傾斜之影響。由於腳掌的「自由」功能,若不注意,就會受地形路面干擾而在「因應」下「任意」變化。所以,與赤腳確認相同,先以直道、不過度左右傾斜之平面(家中地板也可)來確認把握住動作要領。如此一來,各種路面的因應變化就了然於胸,而能一方面因應,一方面仍維持著動作要領。

二、步步留心:
1、分解時:
(1)、原地夾腿:
直立時兩腳掌擺正朝前,相距不超過十公分;重心交予另一腿,緩緩以大腿肌力夾動小腿提起腳掌:此時,可感受腳掌由後往前依序從腳掌根、前腳掌至腳指頭的騰空感。
注意:夾腿時,不是直接上抬大腿;注意力也不是放在抬腿(注意力放在提起腳掌)。正確操作下,夾腿時腳掌如上述一一騰空,接著感到"腳跟"往大腿方向的大、小腿夾動(腳尖不動,請勿向後板)。若動作錯誤直接上抬大腿,則是小腿肚往大腿方向夾的擠迫感。
落地時以四指墊部先觸地,之後著地立穩,再換腳夾腿。
腳掌在夾腿動作時保持由大腿肌帶動的狀態,切莫直接用腳尖下壓推動。
(2)、走動夾腿:
原地夾腿、著地、提起練順後,即可走動夾腿。
先一腳原地夾腿。擔負重心之腳夾腿時,已夾腿之腳順著重心腳夾腿後著地。
著地時,請留心以蹠墊部旁的四指後(根)墊部這一塊先觸地,依序為:四指後(根)墊部、掌中外緣墊部、掌末墊路直至穩立。
重心腳夾腿時產生之移動,亦須留意腳掌如輪胎之一弧度「滾動」,依序為:掌末(根)墊部、掌中外緣墊部、五指(根)墊部。
夾腿之腳掌,在提起時「墊部」順勢「墊」推的動作,即是摩擦力運用。但切記:不是腳尖向後板動,亦非墊腳尖。
2、整體時:
待原地、走動夾腿練順後,即可以夾腿動作開始跑步。
(1)、手部:
置於腰際不刻意擺動。待夾腿跑步時自然配合擺動;順著移動後產生擺動的力,不刻意手部出力。
(2)、膝關節:
大腿夾動時,大腿部與膝關節有一個明確的施力、轉動感,乃順暢之感。若有不順暢則錯誤,須立即停止,於原地夾腿調整修正。
(3)、腳掌:
起跑後,夾腿動作會帶動腳掌利用摩擦力形成位移,並促成另一腿著地。腳掌按分解時所述之方式提起、著地。
(4)、起、落:
只有夾腿提起時才用力,落地腳在落地前處於放鬆狀態。落地時,腳掌的「感受」可察覺力道是否過分。過分之力道可能是落地腳多餘使力,或重心偏誤及其它部位施力有誤。應立即調整,不可為了求速而持續壓迫。
起腳時,阿基里斯腱會利用著地時之「反作用力」之力道順勢提起腿,若感到過分負荷用力,則可能重心有誤或其它問題。切勿置之不理而過分用力。
3、保護動作:
(1)、每一次跑步前都先以緩緩充分夾腿動作作為熱身,直至腿膝感到順暢。原地夾腿動作人人可運用,時常操作有益膝關節。在爬樓梯或爬山前,充分做好原地夾腿動作,有益膝關節順暢轉動。
(2)、著地時的大腿股四頭肌,在平時應常以「半蹲」來訓練(一般稱之為深蹲,實在有夠不精確)。
這兩個動作對於不跑步的人,也應該時時練習之,以獲得莫大好處。

三、心知肚明:
步幅是固定的,步頻是練出來的。
整個充分夾腿動作,就是一個充分步幅。
過往有步幅大,步頻慢;步幅小,步頻快的說法,在此完全沒有必要。跑到沒力當然無法充分夾腿,步幅自然小。
自始就應該將夾腿動作練對,做充分,自然愈跑愈熟練這項技術,而非僅有心肺、體力增加;這些全都能一起發展。
跑得又遠、又久的人,不一定是正確運用跑姿者;他只是體力好。但跑得最遠、最快又健康者,他一定做對了某件事。

結語:跑步不僅體能獲得耐力,亦修養心靈耐力。
 當我們提起腳掌前將重心移至另一...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5/10/17
當我們提起腳掌前將重心移至另一腳,提腳後只會處在原地;但當我們將重心放在提起腳掌的那條腿時,我們就會移動:這就是重心與移動的意義。

    腳掌不僅是跑步時的「知覺來源」,也是運用力量的「掌握處」。極為重要。關於跑步的腳掌著地,在此做個人分析。將跑步分為三個要點:施力、運用、著地來理解操作:
一、施力:跑步施力核心在於「夾腿」動作(第3槓桿原理);
二、運用:重力、重心之運用在於腿部,不是上身前傾;
三、著地:腳掌著地位置及提掌狀況。
(前兩項請參照先前之說明)
    之前以「前腳掌外側」先著地的說法,現在可以精確的說是蹠部旁的「四指後(大拇指之外其餘四指,或稱四指末)墊部」先觸碰著地;就是比較有肉的部位,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一起著地。
何以如此呢?除先天腿部構造如此,可以理解其功用:
一、四指後墊部的範圍比蹠部寬、大,本具承受性;
二、與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呈一整體,具大面積穩定負荷功能;
蹠部的做用在於著地、提起時輔助「四指後墊部」、「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做整體動作;蹠部與「腳窩」兩者有適應不同地面時作為調節的功用。
.著地:四指後墊部先觸地,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一起著地(蹠部輔助);
.提起:重心轉換移動(在連續跑步下產生平行位移)+夾腿動作的肌力;既運用重力,又擺脫重力。
    腳掌提起前,整條腿是放鬆狀態,再主要由大腿後肌夾動;落地時,在另一腳夾腿時順勢落下,並以腳掌「輕微」下壓讓「四指末墊部」觸地,進行瞬間的一系列緩衝著地(大腿肌四頭肌也在此時作用)。
    以上的說法,初學者必須以「赤足」執行學習!因為鞋子的包覆、包覆感及鞋墊在無意間限制了腳掌的活動,也干擾了腳掌觸覺知覺。所以初學者可以先赤腳對上述的說法做實際的辨正,來確認是否「果真如此」。確定無誤後,操作熟練再穿鞋;有了印象,即便穿鞋還是可以依要領執行。

    現在來檢討書中一處問題。p.167:比較不同的腳掌落地位置。
    這位博士的書,如同一盒拼圖,整組拼圖完備,卻如何也無法拼出盒上的圖。所以必須修正,將上述的三個關鍵套入書中調整。現在來看腳掌說明的問題:
一、羅博士分為腳跟、平足、前腳掌著地的說法,不如直接如同上述之分析腳掌的著地與提起的意義;甚至所謂的高、低及正常足弓的說法,都與跑步的核心意義無關:只需腳指、掌完整即可相同運用。
二、在圖最左側的「腳跟」處說法(由後向前滾動),就是將腳掌視為輪胎或圓的一部分之「弧度」,在提起時「滾動」。原本是正確的概念,他卻誤將眼光放在腳跟先著地,而做錯誤解讀(應更正為:提起時運用重力與腳掌的接觸面產生移動)。
三、圖中的「平足」處,若非蹠部或+腳窩處先著地;只要是「四指後墊部」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先著地都是正確的。
四、圖右之「前腳掌」處有「自然的內旋動作」一說,顯然錯誤。因為腳掌在著地前會自然地稍稍外旋,以利「四指後墊部」先著地。
    圖中還有一些文字敘述說法,可說是充滿想像意味,所以沒有提到的部分可以不必理會(甚至都不必理會^^)。

    整張圖最大的「破綻」就是其所描述的:先著地處在於「前腳掌外側」。也就是圖右中的「壓力途徑」那個白小圓圈的標示處;顯見只看著地前鞋子展示的情形,而做出的猜測(以為是個點,其實是蹠部旁的四指後墊部;從鞋子外觀根本無法得知裏面情形)。如果羅博士有親自赤腳跑步確認過,就不會這麼輕忽了。畢竟如果是集中在那個「點」,那壓力會有多大呀!
    跑友們如果親身以赤腳嚐試,肯定可以明白以「四指後墊部」著地的意義了。羅博士之所以如此:
一、純看影片分析(看不到鞋內情況);
二、未親自赤腳確認其動作意義;
三、對腳掌著地的重要性毫無概念。

    腳掌的觸感是掌握重力、重心的唯一知覺處。沒有這種知覺何來的運用力及經濟、有效地施力呢?

    大概看過「油吐波」上的頂尖跑者影片,或者許績勝那個慢動作跑姿影片,都可以察覺是腳外側著地。但何以如此呢?卻必須以赤腳來嚐試,自然明白。從這點來看,赤足的謝團長引領的赤足風潮的確是功不可沒。不過,另一方面沒有羅博士將注意力放在腿部的姿勢跑法,也很難引起探究。

    一本將跑步關鍵處都談到的書,卻無法達到學習目的;其中的種種曲折問題,相信深思者自有一番體悟。

最後,或許可以把跑步分為「跑動」及跑步:
.跑動:倒著跑或以個人習慣方式之跑法;
.跑步:使用一致性的步法來跑。
 新書到手後瀏覽一番!有所改進。...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15/10/14
新書到手後瀏覽一番!有所改進。 
  比起前書,這本新書應該可以稱之為能夠幫助跑者學習跑步;畢竟羅慢諾夫博士是臺灣最早專門談到跑步技術之書。所以,就其中一些有問題部分提出來,或許可供跑友參考。 
   
一、p.9:羅慢諾夫博士歸納出來三個跑步的核心元素是:關鍵跑姿、落下和拉起。他並沒有強調該怎麼著地。也就是說著地並非姿勢跑法關心的重點。因為「前足著地只是『前傾』與『自然落下』的結果,並非我們要追求的技巧」,所以很多人以為姿勢跑法就是前足跑法(但事實並非如此)而只把腳跟著地改成前足著地,但這完全錯失了姿勢跑法的核心精神---利用地心引力「自然落下」。既然是「自然」落下,就不該刻意追求。若是刻意而為,就會變成腳跟著地或踮腳跑。所以姿勢跑法的重點其負不在於「怎麼著地」這件事,重點是:怎麼快點回到關鍵跑姿。 
    ------------------------------------------ 
  這段話是譯者徐國峰之序言。乍聽之下,頗有說服意味,然而無論是細究其思路或親身體驗,都不無問題: 
  1、作者歸納出來三跑步核心元素:「關鍵跑姿、落下、拉起。」如果在文字認知上沒有天壤之別,跑步中的「落下」與「著地」,應該擁有相同的意義。但譯者認為不是重點,這是自相矛盾。 
  2、前腳掌著地一直是作者所要求:我應該用前腳掌著地嗎?(沒錯,正是如此)p.24。 
  所以稱之為「前足跑法」並不是問題。至於錯失了姿勢跑法的核心精神。為什麼?卻是這本書自己造成的(解讀重心有誤、忽視細究腳掌著地部位)。 
  3、自然落下! 
  什麼是自然?假如我的自然與你的自然表現出不一樣?該參照何者?有些跑者已經跑了相當時間,甚至數十年,在定了型的「自然」狀態下,一本專業的書籍當然能夠詳盡的說明其中原理。這怎會不重要呢? 
  將「空白」部分補足,遠比「忽視」來得重要。重要與否,那是讀者之事。假如讀者正好欠缺這部分,那就可能誤人了! 
   
二、p.10:省力的關鍵在「不推蹬」。長久以來,台灣的教練和跑者大都遵循英國人傑弗瑞.戴森(Geoffrey Dyson)在一九六零年代於《運動力學》(Mechanics of Athletics)中所設立的步態模型(Stride Model)。根據戴森的定義,他把跑步動作分解為三個階段: 
  .「支撐期」(support):腳掌與面接觸後支撐身體重量與承受落地衝擊。 
  .「推進期」(drive):下肢推蹬地面,創造前進動力。 
  .「恢復期」(recovery):雙腳騰空時,放鬆讓肌肉恢復。 
  現在,就連體育系的教科書也還是引用這樣的定義,但在這項傳統定義中「把下肢肌肉當作跑步前進主要力量來源」的觀念是有誤的(這一開始本來就只是戴森的假設,卻被一直延用至今),這樣的定義會使教練和跑者在訓練的過程中特別強調「推蹬」的訓練,但事實上,科學家使用儀器觀察世界菁英跑者的步態後發現:在戴森所定義的推蹬期,主要的推蹬肌群--股四頭肌根本沒有用力做功,它使力的階段反而是在支撐期(承受落地衝擊與支撐體重)。羅曼諾夫博士指出:這其實在1990年就被發現了,但竟沒被正視,只被稱為悖論。此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進行,他們使用肌電圖感應器來檢測跑步中的肌肉活動。最終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跑步推進期中,下肢的伸肌(主要是大腿的股四頭肌)並沒有被啟動。 
    -------------------------------------------- 
本段出現在譯者在序言(p.10),及作者於內文(p.126)。 
  譯者: 
  「跑步的前進動能主要是來自於重力,而非自己的肌肉」,肌肉只是用來支撐體重、承受落地衝擊與轉換能量。(p.10) 
  作者: 
  研究結果最終顯示,在跑步推進期中,下肢的伸肌(主要是大腿的股四頭肌)並沒有被啟動。研究員們原本假設這些肌群在推蹬時是最活躍的,但數據卻顯示它們並沒有作功。許多人苦思良久感到困惑,因為並不第合公認的模式---跑步是用腿部肌肉驅動,所以這份研究結果被稱為「伸肌悖論」。這個特有的名字說明它困擾了運動科學家和教練們長達二十多年。
  但對我和其他姿勢跑法的學生來說,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並沒有讓我們感到困惑,反而證實了我的理論:「重力是驅動身體前進最有效率與最強大的力量」。(p.126) 
  1、發現股四頭肌沒有使用到,並無法否定「推進期」的意義。只發現不是用股四頭肌出力而已!無法直接跳到「不必推蹬」。因為大腿後的膕旁肌(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頭肌之總稱)+大腿前的縫匠肌恰好是主要施力處;亦即讓膝關節屈曲作用。 
  (戴森所歸納的步態模型沒有被推翻的根據:支撐、推進、恢復。類同於羅曼諾夫博士的:關鍵跑姿、拉起、落下。但必須注意!羅博士書中的落下、拉起說明,幾乎相同,沒什麼差異!而且落下、拉起缺乏移動的意義) 
  沒用到股四頭肌,於是就將整個推蹬的意義完全否定(沒有其它肌群可以使用了嗎?)。這明顯是在無充分理據下的錯誤推論;好比發現水的化學式不是H3O(其實是H2O)就否定水的存在一樣荒唐。 
  合宜的推蹬方式,是「拉起」的一部分,但作者武斷否定,其所論述的:「將重力的力量轉換成水平前進的技巧,這項技巧會決定你能跑得多遠、多快(跑步,該怎麼跑p.79.2011)。」可說是一幅美麗地想像風景。 
  2、台灣教練和跑者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展現,並不會離跑步技術太遠(誰能否定許績勝的跑步技術呢?),主要仍在於整體環境發展有限。近來跑步已蔚為風潮,未來優秀好手突破記錄指日可待(筆者所處縣市在民國100年之前縣運馬拉松與現在相較也已今非昔比了),但絕不會是因為發現了「推進期」用的不是股四頭肌,而能在不推蹬之下創造佳績。 
  如何合宜地「有效」推蹬的「推進期」,用之以配合提高「步頻」,恐怕才是現在應該面臨的關鍵點。 
  3、接續著p.11頁仍然是相同議題。徐言:「台灣的跑者們卡關很久了」並舉了許玉芳、吳文騫、許績勝、蔣介文。 
  人之身體、精神是有限的;年齡增長下,範圍愈是受限,也許能有較佳的運用方法,在運動能力的展現中,年齡增長下總是步步限縮。創造有利的體育運動環境、風氣及可靠地學習資訊為廣大的來者預備,才是突破的最實際方式。所以本書切實正確的說明也負有引導年少跑者學習跑步的重要意義。 
   
三、p.125:第三課(向前落下) 自然的跑法就只是「自由落下」而已,不論這聽起來有多古怪,但事實即是如此。在跑步時就是「落下」和用腳掌「接住」自己,兩者間不斷的循環。在身體保持直立的前提下,「落下」正是你能有效利用重力驅動身體向前跑的秘訣所在。 
    -------------------------------------------- 
  本段對運用重力的「說法」,是其書中核心理念。我在這兒予以否定。 
  1、重力:即引力。引力所產生的「概念」只有「落下」而已。單單「往下」無法驅動身體向前跑,這是簡單的道理。人傾斜會造成重心偏掉而「移動」,僅有一次的往下倒而已。 
  2、p.125圖:重力在跑者身上所形成的轉動力矩;p.153:第八課(複習落下的技術) 前傾的角度愈大,跑速愈快。 
  125頁該圖中有一個關鍵跑姿人像及其向前傾,一正一傾合共兩人像。試想若果真如此,那身體在向前傾之後,又必須再回復至關鍵跑姿!按其所言:「前傾角度愈大,跑速愈快。」則其上半身前傾、回正,在不斷地來來回回將形成古怪動作: 
  .回正:在身體保持直立的前提下,「落下」正是你能有效利用重力驅動身體向前跑的秘訣所在。(p.125第一段第三行) 
  .前傾:轉動力矩。(p.125圖) 
  可見前傾時遭受「重力」往下的一次性移動,無法增進跑步概念。書中對於重力概念的「那套說法」,完全是過度想像、天馬行空。 應重新修正。 
  若將重力由身體之陳述轉到腿部,則符合其論述內涵:雙腿之一在做施力移動時(夾抬腿),自然造成重心前傾掉落;而雙腿交互間夾(傾斜)、撐(著地),即是移動。 
  使用「夾腿」一詞,可以避免「抬腿」一詞的「直接抬大腿」錯誤動作;而且夾腿名稱亦描述出跑步之主要施力(後文尚有介紹)。 
   
四、p.133:第四課(只拉不蹬,跑步效率的關鍵) 在這堂課中你將進入到區分跑步與走路的階段,也就是當兩隻腳都離開地面的「騰空期」。傳統思維大都認為跑者要花力氣推蹬地面才能進入騰空期,但我主張的自然跑法恰好相反。兩腳騰空是因為身體前傾結束後,支撐腳被拉離地面所造成的。腳掌上拉,進入關鍵跑姿之後落下,接著再次上拉。上拉的目的是為了回到關鍵跑姿。 
    ------------------------------------------- 
  本段內容解讀後,這本書的「關鍵問題」大致上就談完了。 
  1、按作者所言操作並無法騰空。 
  讀者可嚐試在關鍵跑姿前傾後,支撐腳拉離地面時產生的「走」的情況;亦即若支撐腳不「稍推」一下,根本就是走的動作。 
  兩腳騰空並非如作者所言:「身體前傾結束後,支撐腳被拉離地面所造成。」 
  跑步的騰空,就是先前的英國人戴森所立模型中的「推進期」造成之後的「恢復期」狀態(亦即作者的「拉起」動作)。按筆者在第三點的分析,其說法的身體前傾並無該有的意義,自然其描述無意義。跑步的騰空意義在於支撐腿拉起後(夾腿移動),另一腿準備著地前的狀態下,所形成的「步幅」。並因著個人的肢體、運動能力的合宜充分運用下形成自己的「最佳步幅」。 
  拉起動作的一瞬間甚至有助縮短著地腿的著地時間;在「步頻」要求,「持續」動作時,形成一有規律、節奏的身體運動。 
  2、推進期、拉起,這兩名異實同的概念屬於:第3槓桿原理。按跑步之出力,施力點處於抗力點及支點之間*。 
  .施力點:大腿後肌+縫匠肌; 
  .抗力點:腳掌; 
  .支點:腹背肌。 
  第三槓桿原理(拉起or推蹬),所形成的動作,我以麥寮高中的林進福教練(稱為夾腿)、屏東教育大學的柳惠玲(稱為夾抬腿)所取之名稱。這應該是跑步時形成「動力」之關鍵處。 
  第3槓桿又稱費力槓桿。並非很費力之意,而是取其出必要力氣(所費力氣)而能產生迅速及大幅度的動作。該如何運用及訓練這個部分,應該才是研究重點。可惜被作者以偏離的重力、落下、拉起的操作之說法給掩蓋掉了! 
  在此可以導正其重力之說法。 
  重力(引力)之理解並非在於上半身(上半身是支點)而在雙腿。當雙腿其一在進行「夾腿」動作(亦即推進期的向上拉)形成傾斜角度時,重力就會令身體移動轉換至支撐腿。雙腿不斷上拉既利用重力,又抵抗重力; 
  一方面是雙腿運用技巧,一方面是肌肉力量培育與展現。 
   
*註:可參考:人體學習事典:肌肉關節 運動與構造篇,p.101(作者: 川島敏生/著, 栗山節郎/監督.譯者:羊恩媺.出版社:楓葉社文化) 。本書內容豐富,但部分論述顯得太粗糙、不精確,讀者請留意。 
   
結論: 
  本書改善了前書缺失之處在於p.115及p.167。此兩頁補足了原書沒有的落下時腳掌著地情況,避免誤導了學習者直接以「蹠部」著地。但其在p.22:「強森腳掌的著地位置是前足的蹠球部」。 
  顯然又是自相矛盾。強森是否直接以蹠球部著地(而非先由外側),可以直接從youtube觀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9cBQANjiw」。其1:15處可知其鞋底前掌部為黑色,其3:11處可見左腳著地前看得到前腳掌鞋底黑色部位(若是蹠部著地則不可能看得到)。youtube可調整觀看速度,請調整最慢速觀察。 
   
  關於腳掌,我個人看法與作者相異。前掌外側先著地原因在於整個「負重」區域為前掌外側、蹠部、腳跟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部位:直線(股)在小指頭至腳跟一側;非腳窩側)。所以在著地時,腳掌落下自然形成的角度,剛好前掌外側會先著地。蹠部並非單一負重,主要作用在於緩衝及推蹬(個人判斷)。 
   
徐國峰在其序言裏提到: 
  《跑步,該怎麼跑》這本書,在台灣已經出版快五年了,許多跑者寫信或在演講結束後,跟我分享姿勢跑法對他們的幫助,但也有一些跑者說這種跑法害他們的小腿很不舒服(疼痛或是受傷),一問之下幾乎所有人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他/她們都誤把姿勢跑法中「前足著地」的特徵當成「踮腳跑」,兩者的差別在於後者強迫腳跟在落地時不觸地,只用小腿撐住落下的衝擊。這當然會受傷啊!(p.9) 
  在原書完全沒有提到腳掌著地部位時,相信有人是直接以蹠部著地,所以產生的問題並非如徐所想像,應分別看待: 
  1、著地部位錯誤,影響拉起,及之後的一連貫動作; 
  2、小腿酸疼,除了動作過分或錯誤外,學習新動作後肌肉在承受負荷下,本來就會產生疼痛的。 
  著地部位錯誤不僅影響之後的一連貫動作,也恐將造成身體不當負擔;並非什麼小腿不舒服。 
  把平常的伏地挺身,或習慣的運動動作換個方式做也會產生酸疼的;長時間沒做仰臥起坐,不管你做得再正確,做完後腹肌還是會酸疼的。 
  書中以重力來強調不費力跑步的印象,是不合理的。跑步勢必要經歷一段學習期,擁有正確的操作及相當的肌力基礎後,漸入佳境,這才是可以理解的學習概念;說什麼輕鬆、不費力,都應該在正確的要求及一段時間的累積成果下產生,並非憑空而出。 
   
  當然,心情總是自己可以要求放輕鬆的。 
  以上為2011年初見原書至今所累積之心得。書中所欲改善之處,大抵已談畢。本書是國內首次專門要求跑者要面對自己跑姿的第一書,其中的大方向完全正確:關鍵跑姿、落下、拉起。將跑步帶往一個純粹、明白運用的境地,讓跑者注意到自己的腳在做什麼的跑步學習書。但也必須取捨那些明顯自相矛盾之處。 
  關於重力、前傾之部分,若讀者對上述見解有疑惑,可在youtube上觀察頂尖長跑選手: 
    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TVLwEoHck 
    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1U9fms58A 
    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5jGkxmoOac 
    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Za03vyt9I 
    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_St6ztVWCg 
    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OCOu_KGU 
    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DNFVb9uM 
  (其中第七影像中,乃日本強力新秀,其成績記錄為: 
  1、2014年1月26日.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第4名.2小時26分46秒.初馬.日本女子學生最高記錄。 
  2、2015年3月8日.名古屋節慶馬拉松.第3名.2小時22分48秒.個人最佳記錄。 
  3、2015年8月30日.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第13名.2小時31分46秒.2016夏季奧林匹克馬拉松候選人。由於其動作特別容易看得出來所以引用之) 
   
最後再以p.125中一段無厘頭描述,釐清其中意義作為結束: 
  想像一下保齡球瓶在地面上保持平衡,如果你慢慢將它往前推,直到它的重心超過支撐點時,它就會往前倒下。它倒下並不是因為你橫向的推力,而是因為重力向下拉扯保齡球的質心,這股拉扯的力道一超過支撐點,瓶子就會向前倒下,因此,運用重力力矩「向前落下」的能力,正是跑步速度和效率的關鍵所在。 
  作者言之:「想像一下保齡球瓶在地面上保持平衡,如果你慢慢將它往前推…」;又言之:「它倒下並不是因為你橫向的推力…。」這段趣味性十足的陳述,既推翻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恒靜,動者恒動),又令人想到亞當斯密:那隻左右市場卻看不見之手。 
  其實就算是伸手推動保齡球瓶,只要推的位置恰當,加上著地面平坦,保齡球瓶也可以保持不倒而前進。 
  起初在地面上爬動時,雖然人們年幼,不曉得重力一詞;但從地面爬起,以雙腿站立時就已開始學習掌握重力了;或者初次騎腳踏車時,由腳踏車上摔下之疼,也促使對重力感受甚深。由此可見,整本書原本想藉「重力」來闡述跑步,卻由於將重力放在上半身而走偏了。建議讀者,把重力的意義放在腿部,並且以「夾抬腿」的概念訓練技巧及力量來運用:抵抗能讓人固著於地面的有限重力之不斷進步的腳力。 
   
  正確跑姿,讓訓練有效、適宜長時間跑步;充足的體力,讓身體持續強健運轉;良好的休眠,使一切運動付出得到確實回報。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葛瑞的囧日記1-4集套書
作者:傑夫.肯尼
出版社:未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27
66折: $ 929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校園魔術師」系列(全套3冊):1精靈的魔術祕笈+2勁敵的魔術交鋒+3忍者的魔術修練
作者:蝗蟲哥哥
出版社:小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01-31
66折: $ 77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在紙船中入眠(上)
作者:八田 てき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我們的地球漫步方式(03)
作者:ソライモネ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2-17
$ 18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一勝千金-02
作者:三肉必起.牙霸子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06
$ 11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我的推是壞人大小姐(08)限定版
作者:青乃下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8
$ 142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偕雲前往北北西(7)
作者:入江亞季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12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鎮上的不良與烘焙師 結-全
作者:飴乃吉吉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7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 ── 一九六四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27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有時幸,有時傷(首刷限定「閱讀逗點卡」)
出版日期:2024-12-27
$ 33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