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國文教材,是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的教師群,依其教學心得及專業素養,以增進學生對中國文學閱讀、欣賞與寫作的能力為目標所編撰而成的。書名訂為「中興國文」,除了表示是由中興大學國文教師所編以外,也寓含將日益受到國人冷落的「中國文學」中興起來的壯志。
新文京非常榮幸獲得中興大學中文系的青睞與信任,2012年出版了「中興國文」的第一版,今年在中文系老師們的努力下,在第一版【我的辯證】、【生命空間】、【人間情緣】、【社會關懷】四大主題之外,增加了【壯志飛颺】、【人生驛站】,成為六大主題,共30課的中興國文第二版。
【我的辯證】選文主旨是引導讀者體會到「存在」不僅僅是個人自己實體的存在,也是自己與他人、社群甚至歷史文化的對話;【生命空間】選文則從「空間」著手,認識人類的生存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以及人生的無限性;【人間情緣】以人與自己、他人、社會之間的人際網絡為軸線,開發對人世情愛的體認;【壯志飛颺】的焦點則在於激勵青春無敵的讀者們思考如何開發壯志情懷;【社會關懷】的重點在啟發讀者瞭解到人不僅是個體的存有,而是與群體休戚相關,進而走出自我、關懷社會;【人生驛站】的則聚焦於如何看待生離死別,面對人生「向死而生」的課題。全書藉由這六大主題的選文及導讀,對讀者及學生進行「生命的人文教育」,這也是中興大學中文系對國文課程所強調的主要關懷。
每課課文均有「選文理由」、「題解」、「作者簡介」、「本文」、「鑒賞」、「問題討論」、「延伸閱讀」和「作文寫作」等項。「選文理由」說明選取本文所欲傳達的意義;「題解」說明本文出處及旨趣;「作者簡介」介紹作者生平、作品風格及文學地位;「鑒賞」解析本文思想、情感、章法、藝術特色;「問題討論」使同學對於該文有更深刻的思考方向,提高同學思考的深度;「延伸閱讀」提供同學相關之文本,提升同學思考的廣度;「作文寫作」引導同學拓展寫作的主題,使其作文素材更加多元。
作者序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與必然,書寫就是記錄人世遇合偶然與必然的方式之一,而閱讀則是另一種品賞與體會。在夜闌人靜或舞塵散盡時,與作者或自我對話,開啟心靈遙契,是最美的文學饗宴。展開閱讀與進行寫作,無寧是一種見證與介入,見證自己存在的方式,也是介入、體會文學心靈的方式。本書結合閱讀與寫作,是生命的體認與成長,也是自我與他人溝通的渠道。
本書以「生命教育」作為主軸,開發大家對生命的體證,全書分作六個單元,由小而大、由近而遠、由己而眾、由親而疏,次第開展。
第一單元:我的辯證
主要是從中興大學的教育現場,讓讀者體會存在的意義。「存在」不僅僅是一種個己實體的存在,也是自己與他人、社群甚至歷史文化的對話。從臺靜農〈始經喪亂〉生平遭逢,鉤聯到中興大學臺靜農文學院碑的題字,使中興大學的現場與歷史作連結,體會校園「孔學要旨」及「獸魂碑」的意義。〈魯迅自傳〉嘗試透過他者的自傳,重新省視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並與現在進行有效連結。瓦歷斯.諾幹〈關於「我」這個命題的辨證〉嘗試透過原住民對歷史文化的省思,契會族群存在的價值。司馬遷〈太史公自序〉透過司馬遷青年壯遊,理解史官對「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文化慧命。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則透過大自然的永恆與人世傷別來對勘遊子思婦的離愁,觀照人生不可避免的感傷與離思。
第二單元:生命空間
主要從「空間」著手,劉克襄〈隨鳥走天涯〉體會環保意識的重要,進而愛護、維護生養我們的大地。余光中〈埔里甘蔗〉以新詩抒寫臺灣豐饒物產,並興發美的聯想。方力行〈海洋與臺灣〉則從不同的思維,開啟新的視野,讓讀者審視作為島國的臺灣,應如何重視海洋與人之間的關係。詩經〈七月〉透過古代農業節氣更迭,來體會人類的生存與大自然息息相關。莊子〈逍遙遊〉透過大鵬巨鯤喻示人生的無限性。
第三單元:人間情緣
以人與自己、他人、社會之間的人際網絡為軸線,開發對人世情愛的體認。林文月〈說童年〉啟發對童年的記憶與重視;韓良露〈潤餅的故事〉說的是唇齒間飲食的記憶,鉤連生命成長的過程,人與族群乃至於歷史文化間的牽繫。蘇軾〈僧圓澤傳〉談的是友朋之間三生因緣,佛家講輪迴,前世今生,情意綿長,永不斷絕。湯顯祖〈冥誓〉談人世愛情,幽冥兩隔,卻因為真情而能起死回生。蔣渭水〈臨床講義〉講的是家國之愛,在日治時代,人如何面對異族?如何醫治腐朽的病體?如果,被殖民是一種主體的病痛,應如何醫治呢?整體而言,從認識自己的童年,再擴大到人與友朋與異性愛戀,乃至於家國之愛,是作者們要呈現的主軸線。
第四單元:壯志飛颺
青春有夢,青春無敵。如何開發壯志情懷,是本單元的焦點。范曄〈班超傳〉透過班超投筆從戎,導引大家如何面對時局的需求與個人對生命的體認,期能開展不同的風標。李白〈少年行〉透過四首詩來說明青春年少該如何把握當下,是立功揚名?抑是青春享樂?不同的抉擇將豁顯不同的生命氣象。楊牧〈壯遊〉是體會人與大自然之間可能存在的意義,謝旺霖〈轉山.行路難〉透過騎單車壯遊青康藏高原,來體現壯志雄飛的實踐意義。江才健〈少年健雄〉銘記科學才女吳健雄如何突破現實的制約,成為頂尖的科學家。
第五單元:社會關懷
人,不僅是個體的存有,而且與群體休戚相關。走出自我,關懷社會,是本單元的重點。黃春明〈放生〉可讓大家體認物我合一,廖嘉展〈月亮的小孩〉呈示偏見與歧視是造成人我的隔閡,若能換個角度思考,則所有的價值觀及賢愚卑賤將有所調整。楊逵〈送報伕〉談殖民者的經濟壓榨、陳克華〈告別秀姑巒溪〉談小醫生到偏遠鄉下行醫的感想與省思。〈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藉由杜甫悲憫情懷來提昇生命格局,期待大家能懷抱憂天憫人的胸襟,為社群服務。
第六單元:人生驛站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生離死別,人生難免,如何面對人生「向死而生」的課題,是一個嚴肅卻
又不得不正視的問題。莊子〈至樂〉篇豁顯死生是大自然生長消滅的過程,透過莊子喪妻鼓盆而歌體認形軀銷亡,未妨是另一種存在的方式。〈葬花詞〉則是透過林黛玉以花喻人,來感傷死生如同花開花落一樣,我們或許不必如黛玉般的傷春悲秋,但是,正視死亡卻是人不可逃避的事實。林清玄〈人骨念珠〉體認佛法與生命的堅持,慈悲可以濟度人世的苦厄。《世說新語》選〈木猶如此〉、〈王戎喪子〉、〈阮籍喪母〉諸篇,直視死亡背後的意義及存在的感傷。情之所鍾,正在我輩,正因為有情,所以才會有傷離意緒。
以上六單元選文,讓讀者重新契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如何面對自我?如何臨現生命?如何處理人間情緣?如何開展社會關懷?如何揮灑青春壯志?如何直視生離死別?凡此課題,期能透過選文的引導與疏濬,帶領讀者作深刻的省思,開發更高更寬廣的視野來審視生命中的每一個課題,並且將生命中偶然與必然的人世遇合,當作人生的風景來觀照與品賞。
人生有很多的偶然與必然,書寫就是記錄人世遇合偶然與必然的方式之一,而閱讀則是另一種品賞與體會。在夜闌人靜或舞塵散盡時,與作者或自我對話,開啟心靈遙契,是最美的文學饗宴。展開閱讀與進行寫作,無寧是一種見證與介入,見證自己存在的方式,也是介入、體會文學心靈的方式。本書結合閱讀與寫作,是生命的體認與成長,也是自我與他人溝通的渠道。
本書以「生命教育」作為主軸,開發大家對生命的體證,全書分作六個單元,由小而大、由近而遠、由己而眾、由親而疏,次第開展。
第一單元:我的辯證
主要是從中興大學的教育現場,讓讀者體...
目錄
第一單元 我的辯證
一、臺靜農〈始經喪亂〉
二、魯迅〈魯迅自傳〉
三、瓦歷斯‧諾幹〈關於「我」這個命題的辨證〉
四、司馬遷〈太史公自序〉
五、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第二單元 生命空間
一、劉克襄〈隨鳥走天涯〉
二、余光中〈埔里甘蔗〉
三、方力行〈海洋與臺灣〉
四、詩經〈七月〉
五、莊子〈逍遙遊〉
第三單元 人間情緣
一、林文月〈說童年〉
二、韓良露〈潤餅的故事〉
三、蘇軾〈僧圓澤傳〉
四、湯顯祖〈冥誓〉
五、蔣渭水〈臨床講義〉
第四單元 壯志飛颺
一、范曄〈班超傳〉
二、李白〈少年行〉
三、楊牧〈壯遊〉
四、謝旺霖〈轉山‧行路難〉
五、江才健〈少年健雄〉
第五單元 社會關懷
一、黃春明〈放生〉
二、廖嘉展〈月亮的小孩〉
三、楊逵〈送報伕〉
四、陳克華〈告別秀姑巒溪〉
五、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第六單元 人生驛站
一、莊子《莊子‧至樂》選
二、曹雪芹〈紅樓夢‧葬花詞〉
三、廖玉蕙《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選
四、林清玄〈人骨念珠〉
五、劉義慶《世說新語》選
第一單元 我的辯證
一、臺靜農〈始經喪亂〉
二、魯迅〈魯迅自傳〉
三、瓦歷斯‧諾幹〈關於「我」這個命題的辨證〉
四、司馬遷〈太史公自序〉
五、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第二單元 生命空間
一、劉克襄〈隨鳥走天涯〉
二、余光中〈埔里甘蔗〉
三、方力行〈海洋與臺灣〉
四、詩經〈七月〉
五、莊子〈逍遙遊〉
第三單元 人間情緣
一、林文月〈說童年〉
二、韓良露〈潤餅的故事〉
三、蘇軾〈僧圓澤傳〉
四、湯顯祖〈冥誓〉
五、蔣渭水〈臨床講義〉
第四單元 壯志飛颺
一、范曄〈班超傳〉
二、李白〈少年行〉
三、楊牧〈壯遊〉
四、謝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