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別於一般編劇類學術書籍,不是只側重理論,而且強調實務與創意的重要,本專書旨在建立讀者的編劇概念,鍛鍊編劇技巧,同時也加強其文化創意的養分。
眾所皆知,文創的養分與環境對一個劇作家能否寫出好作品,是關鍵中的關鍵,這其實是有跡可尋的。例如,華人作家中最暢銷的金庸、張愛玲、瓊瑤、韓寒、九把刀等人,其創作都脫離不了自身生長環境帶給他的影響軌跡。因此,為使讀者在未來市場更具決勝力,本書分成兩部分:實務篇與創意篇。
第一部分為「實務篇」,編劇為創作的核心能力,現代文創事業,無論遊戲、動畫、漫畫、繪本、廣告、戲劇……等各類創作產業,均需要編劇能力。同時,本書實務篇的特點,也將加強腳本設計的概念。
腳本設計在一般的編劇學術類書中較少提及,這其實就是將劇本的圖像視覺設計,依照出場順序安排虛擬人物、道具在場景裡演出;因此,劇本與腳本設計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中包含真實世界不常見的人物動作、道具、運鏡、特效與氣氛,尤其在動畫類的腳本設計,這樣的狀況更明顯,腳本設計可在動畫未完成之前使之呈現粗略景像、節奏,因為動畫製作非常耗費人力與金錢,所以在腳本尚未定案之前,動畫製作不會進行。
文字劇本繪成分鏡腳本後,導演表定每一景演出的時間,在進入錄音室先行配音;配音員也會參考腳本情緒節奏錄製對白。圖像與聲音確定後進行動態腳本剪接,包含影像、運鏡、對白以及時間,導演從中就可以掌握故事的情緒與節奏,那是文字劇本所無法傳遞的視覺設計。如果導演親手畫出理想中的影像概念,不管內容有多粗略,對於影像的溝通與製作都會有積極正面的幫助!
本篇末尾收錄了作者的兩篇短篇小說,讓讀者實際體會由小說到腳本的過程。
本書的第二部分為「創意篇」。首先從全球化的語言與在地化的特色出發,以台灣作家九把刀作品改編的青春熱門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為例,幫助讀者瞭解:一個成功的文創作品,必定脫離不了全球在地化的因素。並從這些點出發,找到屬於自己創作的土壤與養分。這必定對於讀者將來在「題材的選擇與考量」、「故事大綱的發想」等實務創作上,從生活與成長過程中擷取感動、訓練直覺與創造力,發現靈感有重大的幫助。
近年來,代表軟實力的動漫文化,受到各國重視,而普羅大眾喜愛的圖像表達形式-「漫畫」,其實也是需要強大劇本的奧援,才能發揮其「第九藝術」的魅力。因此在第二版特別增加關於大量漫畫腳本的範例,與作者實際完成的漫畫作品,期使各位讀者藉由劇本文本與具體的圖像呈現,體驗劇本轉化為影像或圖像的魅力。
全書最後不忘附錄著作權法,提醒讀者在進行文創時要注意到著作權法,除了避免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以外,也要瞭解自己的作品,應該受到的保障。